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介绍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实践,观察实施效果。方法:贯彻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精神,改革护理分工方式,制定护士的分层管理制度,建立护士能级结构,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实施高分险患者风险评估和健康教育,有效利用护理支持系统。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5。结论:在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对180 例精神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治疗的依从性、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满意度的对比,进行调查总结.结果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精神病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赵亚娟 《吉林医学》2012,33(24):53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夯实基础护理、提升护理专业水平、开展健康教育、注重人性化服务、工作绩效量化考核等几个方面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对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4.62%提升至99.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7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0例,研究组在一般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对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对治疗依从性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疗效、减少了精神分裂症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杜鹃  潘康平  刘传满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785-178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岗位管理为核心,改革排班和培训模式,制订有精神科特色的护理规范服务,加强后勤保障,定期质量检查和满意度调查。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融洽了护患关系,可以显著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吴佩 《吉林医学》2015,(8):1670-1671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落实患者病情"十知道"后在精神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十知道"落实情况评分标准表,护理部每个月选派护理考核质量小组对实施前和实施后6个月内精神科两个封闭病区患者安全护理、基础护理、责任护士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考核。结果:实施前后精神科两个封闭病区患者安全护理、基础护理、责任护士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落实病情"十知道"可提高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基础护理、责任护士知晓率,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120名精神病住院患者,分为未开展优质护理的为对照组,开展优质护理的为观察组,每组各60名患者,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病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在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精神科在2014-2016年收治的200例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并对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自从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通过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不断升高。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的提高住院精神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推动作用。 方法 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现阶段推行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缺陷的原因,选定活动主题后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及整改计划并组织实施,开展相关的优质护理服务。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在精神科继续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使护理质量整体评价合格率明显上升,由干预前的155例(82.45%)上升为干预后的197例(9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P<0.001),护理文件整理、健康教育宣传、掌握患者病情、基础护理、规范性专科护理的合格率均显著高于活动前(P<0.001);住院患者的整体满意度明显提高,由干预前的满意151例(80.32%)上升至194例(9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5,P<0.001)。与对照组相比,护士服务态度、护士服务主动性、护理技术、病室环境、提供便民服务、健康宣教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01)。 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明显降低了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缺陷,改善了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可以有效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推动。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组织,对活动前实施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且组织实施,选定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活动主题,开展相关的优质护理服务,使质量持续性提升。结果:自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在精神科继续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使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合格率从86.67%提高到96.67%,全科护士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情七知道掌握合格率从76.92%提高到96.15%,而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的降低了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缺陷,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范喜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1):1393-1395
目的:探索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模式。方法:对照《广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考评标准(试行)》,根据精神科专科医院特点的情况,对全体护理人员集中动员、专项护理服务培训、实行责任包干制护理、弹性排班、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定期进行督查、指导,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征集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建立护士绩效考核机制及每月推选优秀护士、每季度推选星级护士等措施。结果: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增强,基础护理到位,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减少。结论:转变护理服务理念,改变护理管理模式,是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切实可行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把2011年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服务标准和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组采用新的服务标准和优质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平均治愈日、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及信任度.结果 观察组院内感染率、平均治愈日较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及信任度较对照组提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是精神医学发展及护理模式转变的需求,具有良好的临床效益,进一步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住运用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推动作用。方法:对住院患者房发放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对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缺陷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推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结果:新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实施运用以来,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有效的提高,精神科护士对新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认同率达86.3%,使精神科护士的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检查从实施前到实施后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数据见表2)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的应用降低了护理工作中问题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在精神科临床病房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科晨间护理业务查房中护理风险评估对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方法:每天晨会交班后,由护士长主持,围绕交班内容进行提问、床头交接班,对新患者、有"四防"行为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布置当日护理工作重点并对相关知识提问。通过满意度调查,对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开展晨间护理业务查房中护理风险评估前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精神科晨间护理业务查房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后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士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护理缺陷明显减少。结论:精神科晨间护理业务查房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增强了护理人员安全服务意识,是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班瑞益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4):1959-1960,1957
目的:探讨精神科病房改变护理管理模式,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为实验组,普通病区为对照组。自2010年4月-2012年4月,实验组按要求制订服务标准,并改变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服务标准及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对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考核成绩等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改变护理管理模式、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提高,护患关系和谐,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模式。方法:对全院病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进行总结,比较分析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效果。结果: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基础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实行责任制护理、分层次使用护士、落实基础护理、完善护理质量检查管理体制等模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护患沟通,有利于落实基础护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护理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把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1年起在精神科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从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对照组,从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把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当中,有助于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应用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8):965-966,99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以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一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为实验组,一个普通病区为对照组。2011年1~9月,实验组应用新制定的服务标准,并改变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服务标准及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结果: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调查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赢得医疗市场的重要保证,也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消除疾病痛苦,恢复患者身心健康,满足患者需要的新的服务理念。患者满意度提高,护患关系和谐,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的健康服务”的护理服务理念及行为规范,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纳入到精神科临床管理中,指导护士进行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患者健康服务的护理实践.方法 规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语言及行为,强化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流程,进一步加强检查和监控跟踪.结果 经过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实现了优质护理服务、主动服务、人性化服务.结论 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是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鸿 《吉林医学》2012,33(9):1962
目的:对24例行眼球摘除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具体应用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眼球摘除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优质护理的要求和眼球摘除手术的特点,术前加强常规护理、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基础护理、感染预防和卫生指导。结果:患者满意度达98.65%,比未实施优质护理前同病种患者满意度增加5.6%。结论:优质护理是眼球摘除术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