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立适康均衡营养流食;对照组给予普通流食鼻饲,疗程3周。住院第1天、第10天、第21天分别测2组患者血红蛋白、外周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营养指标,并统计感染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组患者营养指标均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感染发生率高于治疗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均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序贯式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序贯式肠内营养支持,持续干预14 d。对比两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神经功能和胃肠道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干预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神经功能(P>0.05)。观察组干预后,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前白蛋白(PA)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胃肠道喂养不耐受发生率(5.00%)比对照组(16.67%)低(P<0.05)。结论 重症脑出血患者接受序贯式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恢复,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胃肠道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液及匀浆膳鼻饲。分别统计感染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天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对照组较肠内营养支持组感染、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天数显著升高(P<0.05),第21天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均有改善,营养支持组较对照组同期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重症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序贯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我院重症脑卒中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序贯营养组(n=40)和常规营养组(n=40),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以及NIHSS、GCS评分。结果经治疗后7天、14天序贯营养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常规营养组(P0.05);治疗14天后序贯营养组的BMI指数高于常规营养组(P0.05);经治疗后14天序贯营养组患者的NIHSS、GCS评分较常规营养组有所改善(P0.05)。结论序贯营养支持方式有利于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夏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2):2753-275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重症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6例)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包括根据患者情况提供营养治疗方案,提供特殊的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针对每例患者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和个体指导;对照组(46例)常规进行治疗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生化指标测定,以观察治疗的效果,同期观察并发症。结果:提供特殊的肠内营养制剂和护理干预措施后,实验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非瘫痪侧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少,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且平均住院日明显下降(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和针对每例患者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和个体指导,可显著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创新》2015,(26):96-9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外营养护理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保守治疗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50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保守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外营养护理,对照组A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B给予常规家庭喂养,观察时间为21 d。观察并对比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营养状况: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记录感染发生率,评价并对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结果:三组治疗前的营养指标、NIHSS评分、B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的各营养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对照组B下降最明显,对照组A次之,观察组下降幅度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00%、26.00%、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726,P=0.007);三组NIHSS治疗后评分分别为(11.51±2.68)分、(13.22±2.71)分、(14.48±2.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34,P=0.009);而三组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外营养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保守治疗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联用四君子汤、谷氨酰胺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四君子汤、谷氨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NIHSS评分及不耐受情况。结果治疗21 d后,观察组患者ALB、PA、TP及TSF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期间,观察组患者腹胀、腹泻、呕吐、胃潴留等不耐受情况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肠内营养支持基础上联用四君子汤、谷氨酰胺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不耐受情况,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客观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整体效果。方法: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实验组)和西医组(对照组),每组各90例,实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中药、针灸等疗法;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加早期康复锻炼。两组均为14d一疗程。取两个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7d以及治疗后14d三个时间段进行比较,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清hs-CRP指标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治疗后7d和14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卒中量表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改善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hs-CRP水平,改善血液动力学状态,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继续应用羟乙基淀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rt-PA(0.9 mg/kg)溶栓联合羟乙基淀粉500 ml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27例脑梗死患者采用rt-PA(0.9mg/kg)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h、8h、24h、14d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14 d后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NIHSS评分及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0.01)。结论 rt-PA联合羟乙基淀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症脑血管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老年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胃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胃肠外营养,分别给予营养支持治疗1 d和21 d后对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NIHSS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生化指标、NIHSS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肠内营养可改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对近期神经功能和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入选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53例急性脑卒中伴进食障碍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入院72 h内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75例予以家庭喂养,对比两组患者入院第21天时的营养状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入院第21天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10.8±2.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2.0±2.4)分,感染并发症发生率28.2%(22/78)显著低于对照组53.3%(40/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减少感染并发症,提高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早期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发病8 d以内的序贯住院脑卒中患者100例,分为帕罗西汀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发病第8天常规脑血管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帕罗西汀20 mg,早1次,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于发病第8天、第38天、第68天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抑郁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两组发病第8天、第38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AMD和NIHSS评分有下降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8天,两组患者HAMD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早期治疗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李淑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3):1605-1606,1608
目的:分析比较自制匀浆膳食与肠内营养制剂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自制匀浆膳食组作为对照组,完全采用整蛋白肠内营养剂进行营养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的蛋白指标以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变化及第21 d两组NIHSS评分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基本状态和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第21 d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自第21 d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21 d两组NIHSS评分结果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制剂的有效支持可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基层中小医院在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施治过程中,有必要更大程度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 目的:前瞻性观察老年首发脑卒中后一周抑郁状态的干预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一周的序贯住院老年首发脑卒中患者100例,分为帕罗西汀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于发病后第8、38天分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干预组患者于发病第8天给予帕罗西汀20mg 每日晨口服,对照组不予任何心理干预。 结果:干预组、对照组第8天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分别为64.00%、62.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照组于发病第38天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分别为20.00%、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发病第8、38天的抑郁状态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分别是HAMD:11.52±5.88、6.22±5.19,NIHSS:11.02±3.67、6.24±2.33,治疗前、后两次抑郁状态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发病第8、38天的抑郁状态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分别是HAMD:10.80±5.56、8.04±4.21,NIHSS:10.70±2.95、7.88±1.86,治疗前、后两次抑郁状态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38天时干预组较对照组的抑郁状态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首发脑卒中后一周抑郁状态发生率高,早期药物干预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甘秀军  詹玲球 《吉林医学》2023,(4):1134-1137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e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Fe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6.
申林  郑平  张春晖 《吉林医学》2013,(36):7632-7632
目的:分析和研究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症脑卒中患者5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早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支持。将两组患者治疗21 d后的营养状态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降低感染并发症发生机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致残率的影响。方法: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予以综合治疗措施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常压氧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加用高压氧进行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分别评估两组患者入院当日、发病第3天、治疗结束后及发病3个月等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发病第3天、治疗结束后及发病3个月等不同时间点的致残率。结果:入院当日、发病第3天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和发病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3天时两组患者致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和发病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明显减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和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俊平 《吉林医学》2011,32(12):2298-2299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功能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疗程1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照组HADM评分无显著变化,治疗组治疗后HADM评分下降,低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永新  李军  覃晓洁 《广西医学》2008,30(12):1863-186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否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的近期预后.方法 将86例急性重症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分为2组,实验组43例给予早期鼻管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照组43例给予肠外营养.观察:(1)入院1 d、7 d、14 d时两组营养状态;(2)14 d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1)住院14 d,实验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TLC)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病死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能够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病人近期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重症脑出血患者80例,按发病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于发病7 h内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照组40例发病7 h后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比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及病死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巴塞尔指数量表(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及发病7 h内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