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8周末,对两组患者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干预组干预8周末MRSS、SDSS评分分别为(31.4±18.1)、(4.1±2.4)分,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明显提高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韦强  李杰  文才仁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910-1911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神分裂症常规药物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估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8周,两组患者PANSS评分及SDSS评分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TAQ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疗法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改善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120例,分为音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115例完成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末,两组总体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音乐治疗组较对照组阴性症状得分及总分下降显著(P<0.05);两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音乐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5)。结论:音乐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较单用药物治疗在改善阴性症状方面效果更显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社会认知交互训练(SCIT)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原有药物治疗基础上,干预组给予SCIT治疗10周,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PANSS总分均有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干预组SDSS评分和FAD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较前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干预后的对照组(P0.05)。但物质生活满意度评分在干预前后及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CIT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支持性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行为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PSP量表、SDSS量表及SSMI-C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的PSP量表、SDSS量表、SSMI-C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3个月后,观察组的PSP量表、SDSS量表、SSMI-C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行为及病耻感,因此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在海南省安宁医院临床好转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训练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交技能训练3个月。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第2个月末及第3个月末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交能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入组前时的ADL评分[(28.9±9.16)分vs (29.4±8.14)分]和SDSS评分[(15.3±4.27)分vs (16.1±4.3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月末干预组的ADL评分和SDSS评分分别为(23.25±7.92)分和(12.8±4.15)分,对照组为(28.50±9.46)分和(15.6±4.60)分,第3个月末干预组的ADL评分和SDSS评分分别为(20.35±7.62)分和(11.5±4.03)分,对照组为(26.20±8.20)分和(14.9±4.28)分,干预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交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最大程度减少精神残疾。  相似文献   

7.
李尚兰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133-2135
目的:探讨主动性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主动性干预,对照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一般日常管理和一般的心理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入组12个月时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进行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间MRSS、NOSIE-30、SDSS、GQOLI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组12个月时干预组MRSS、NOSIE-30、SDSS、GQOL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主动性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肯定,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在北京市丰台区精神卫生管理系统中登记且由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82)与干预组(n=80)。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干预时间为12个月。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时,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等。结果 干预期间,9例患者失访,最终纳入对照组77例,干预组76例。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ITAQ、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时,两组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PANSS总分、ITAQ评分、S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吴晓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686-1687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干预。3个月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结果:干预后干预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SIE评分干预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而激惹、退缩、精神病性、抑郁因子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抑郁、退缩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心理健康促进疗法,对抑郁症恢复期患者进行干预,以降低疾病复发率和改善社会功能。方法: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一般心理支持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健康促进疗法干预12周;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入组8周时、入组12周时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社会功能评定。出院后随访12个月24个月时的复发率(按百分率计算)。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间MRSS、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12周时观察组患者MRSS、SDS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访12个月24个月时的复发率(按百分率计算)。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间MRSS、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12周时观察组患者MRSS、SDS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访12个月24个月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健康促进疗法,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对降低疾病复发率和恢复社会功能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社区日间照料护理对改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和开放性的临床试验设计,入选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40),接受社区日间照料护理12个月和对照组(n=40),接受常规护理随访。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精神病护理观察量表(NO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在实施日间照料护理6和12个月后,干预组的NORS总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干预组BPRS总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SDSS总分和除婚姻职能、家庭内活动外的其他8个因子得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干预组患者康复效果和社会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社区日间照料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及家庭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96例病程≥5年,符合CCMD-3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状况进行测查.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只对干预组实施家庭干预,然后对两组患...  相似文献   

13.
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干预组家属实施1年的康复培训教育以帮助家属在家庭中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干预1年后,干预组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总分及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评分[(23.4±6.8)、(1.64±0.30)、(1.76±0.66)、(1.74±0.78)和(1.17±0.73)分],简明精神病量表中焦虑、装相和作态评分[(1.79±0.42)和(1.36±0.31)分],均低于对照组[(38.5±3.4)、(2.96±0.47)、(2.67±0.88)、(2.75±0.98)和(2.12±0.84)分;(2.46±0.48)和(1.78±0.27)分](均P〈0.05)。提示开展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教育对患者的症状及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门诊免费给药联合社区管理服务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50例患者(干预组)出院后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费用补助及社区管理服务,52例患者(对照组)出院后仅在门诊接受常规治疗,随访12个月.分别在入组时、治疗后3、6、9、12个月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价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情况,采用药物依从性评定表评定患者治疗依从性;记录并对比两组随访期间医疗费用开支、工作收入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BPRS、SDS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均P<0.05);在治疗9、12个月时,干预组BPRS、SDSS评分及药物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内,干预组复发率、再住院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诊免费给药联合社区管理服务模式能有效控制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再住院率,减少再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 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和社区人群功能状态测定量表对社区中169例精神病患者在社区干预前、干预6个月时进行评估.结果 精神病患者经过6个月的社区干预后,BPRS量表和SDSS量表总分明显下降、COOP/ WONCA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精神病患者实施系统的社区干预和防治,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唐娟 《罕少疾病杂志》2020,27(3):91-92,98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团体心理辅导对青年脑梗死患者社会功能和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8年2月~2018年9月诊治的18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医院常规护理和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医院常规护理和焦点解决团体心理辅导。两组均在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使用社会功能量表(OH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价患者的社会功能状况,并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患者的二级预防依从性。结果在患者的社会功能方面,两组OHS评分和SDSS评分均有所减少,且观察组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二级预防依从性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点解决团体心理辅导对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社会功能和二级预防依从性有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7.
张黎明  马晓燕  肖路平 《海南医学》2013,24(21):3274-3276
目的探讨交往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精神科治疗的5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接受抗精神病药系统治疗、常规护理、工娱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增加为期3个月的交往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得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各维度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往训练有利于促进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文秀 《河北医学》2013,(8):1173-1175
目的:比较分析精神分裂患者采用社区康复和长期住院两种治疗模式的疗效情况。方法:对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其中社区康复组41例,住院治疗组41例,对两组进行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以及社会活动(SF)、体能(PF)、一般健康(GH)、身体影响(RP)、心理健康(MH)等情况比较分析。结果:社区康复组患者的体能(PF)、精神影响(RE)、体能影响(RP)、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等优于住院治疗组(P〈0.05),住院治疗组患者在心理健康(MH)、精力(VT)、一般健康(GH)优于社区康复组(P〈O.05),两组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无显著差异(P〉O.05)。结论: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在躯体健康方面比较具有优势,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社区康复对于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具有较好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可酌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复发率的影?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对照组进行药物常规治疗,训练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2 mo的综合心理行为训练.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分别于训练前后进行评定和检查,并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训练组PANSS量表的阴性、反应缺乏及抑郁因子分及SDSS量表的职业和工作、社会外向性、家庭内活动减少、家庭职能、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及总分下降(P<0.05),P300靶刺激P3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P<0.01);对照组PANSS量表的抑郁因子分升高(P<0.05),SDSS量表的婚姻职能和生活自理因子分降低(P<0.05).随访第12月的不依从率和复发率及总不依从率、总复发率和总病残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心理行为训练有助于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减少复发,降低社会功能缺陷及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采取家庭护理干预,即前2周每周1次,3~8周每2周1次,以后每月1次到患者家中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对照组只按医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疗效评定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12个月各评定一次。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降低(P<0·01),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降低(P<0·01),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症状、促进康复方面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