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血小板在急性脑梗死 (CI)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CI患者血小板的数目、体积的变化 ,我们分析了CI患者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比积 (PCT)、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 (PDW )的资料 ,以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脑梗死组 :系 1998- 0 9~ 2 0 0 0 - 0 7我院所收入院的CI患者共 57例 ,均为发病后 4 8h入院患者 ,男 36例 ,女 2 1例 ,年龄 37~ 79岁 ,平均年龄 52 5岁。其中临床症状、体征、头部CT、脑电地形图均符合 1988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癌中之王”,因其病势凶猛、发展迅速、生存期短、预后极差等特点,每年约有20余万患者死于此病。肝细胞癌患者PLT、MPV、PCT、PDW4项参数的变化未见报道。我们对110例肝细胞癌患者各期的血小板参数的改变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屈春燕  杨平  张丽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330-233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的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4月至2006年11月我院健康体检者血常规结果。结果:血小板计数(PLT)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存在明显的三个生理阶段及20岁~29岁、30岁~49岁和50岁以上,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统计5%~95%百分位数为(62~230)×109/L;在PLT<62×109/L案例中,男性年龄明显高于女性(t=4.33,P<0.01),占男女总数的5.6%和3.3%。结论:临床应根据年龄制定更详细的PLT参考范围;临床上应适当的调低PLT参考值下限;女性更早、而男性更容易出现血小板减少,应及早补充营养和预防。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检测已由最初的单纯的血小板计数(PLT)发展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测定[1~4]。应用CELL-DYW1700型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参数的参考值,国内报道较少。我们应用CD-1700型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对1128例健康成人进行了PLT、MPV、PCT、PDW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 体检及常规血液学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的健康成人1128例,男562例,女566例。年龄15~70岁。1.2检测设备 CELL…  相似文献   

5.
30例肝硬化血小板分析四项参数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常有明显减少 ,一般认为这是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生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随着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的推广使用 ,对血小板的测定已由单一计数血小板数量 ,扩展至测定血小板分析四项参数 ,即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 [1 ] ,这就为我们进一步观察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旨在通过测定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分析四项参数 ,初步探讨血小板分析四项参数的改变与肝硬化伴出血倾向之间的关系 ,并对比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  相似文献   

6.
7.
慢性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彭剑  周尧东 《宁波医学》2000,12(3):122-122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血小板与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较多 ,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在心肌梗死等疾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40例脑梗死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的百分数 (PCT)指标与对照组比较 ,并在不同病期进行动态观察 ,旨在明确脑梗死时血小板体积和计数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脑梗死组 (CI) 4 0例 ,男 2 6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6 7.2± 7.6 )岁。所有病例为 1997年 10月— 1998年12月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 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标准 ,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所有病例均在发…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MPV、PDW及PLT ,并比较肝硬化、肝癌患者血小板参数。结果 肝硬化、肝癌组血小板 (PLT)计数明显减少 ,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密度 (PDW)较正常人增大 (P <0 0 1)。结论 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慢性病变及肝癌对骨髓抑制有关 ,观察MPV和PDW是判断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出血倾向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
宋宁 《中外医疗》2011,30(13):98-98
白血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在化疗前后不同时期的特点各有不同,可间接反映骨髓的代偿及恢复情况,对白血病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7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老年AMI患者84例(AMI组)与同期健康查体者90例(健康对照组)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221±62)×10~9/L vs(280±32)×10~9/L],MPV和PDW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30±1.08)fl vs(9.80±0.50)fl和(13.01±2.07)%vs(11.48±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MI组PLT与MPV、PDW呈负相关(r=-0.34l,r=-0.462,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LT计数下降,MPV、PDW升高,血小板活化是AM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陈益宏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4):495-496,500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5年4月诊治的124例肝炎患者,分为3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为甲组,重型肝炎早期患者42例为乙组,重型肝炎晚期患者37例为丙组.选取我院同时间段6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4组血小板4项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的情况,分析其临床有关因素,探讨可能机制。方法2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ASA)100mg,连服10d,服用最后1剂后24h内抽取静脉血为血样,分别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做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结果患者中AR发生率为8.24%,阿司匹林半敏感(ASR)者占30.59%,年长者及女性在AR或ASR患者中比在阿司匹林敏感(AS)中居多;而AS者中吸烟者较AR或ASR者多(11.53%vs5.05%)。结论AR在脑梗死患者中确实存在。ASA用于抗血小板治疗及预防动脉硬化事件的脑血管病患者,若有AR存在,应及时换用其他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制剂长期服用,预测AR及抗血小板治疗个体化,将是抗血小板治疗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的情况,分析其临床有关因素,探讨可能机制。方法2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ASA)100mg,连服10d,服用最后1剂后24h内抽取静脉血为血样,分别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做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结果患者中AR发生率为8.24%,阿司匹林半敏感(ASR)者占30.59%,年长者及女性在AR或ASR患者中比在阿司匹林敏感(AS)中居多;而AS者中吸烟者较AR或ASR者多(11.53%vs5.05%)。结论AR在脑梗死患者中确实存在。ASA用于抗血小板治疗及预防动脉硬化事件的脑血管病患者,若有AR存在,应及时换用其他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制剂长期服用,预测AR及抗血小板治疗个体化,将是抗血小板治疗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与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56例脑梗死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CD62P)和溶酶体蛋白(CD63)的表达,同时用玻球法测定血小板黏附率(PAdT);用多智能血液凝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gT).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CD62P、CD63、PAdT及PagT较对照组以及恢复期患者显著升高(P<0.01);2周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CD63明显下降,但较对照组高;PAdT和PagT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大量激活及血小板黏附率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升高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比PadT和PagT更准确地反映脑梗死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6.
平均血小板体积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扬  张淑芳 《中国热带医学》2005,5(5):1032-1032,1038
目的探讨在血小板计数(PLT)减少时,不同疾病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SysmexSF-3000血液细胞分析仪对839例不同疾病患者进行MPV的检测,并同时与16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MPV比较。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脑出血、肝硬化患者PLT经比较均降低,MPV均显著增加(P<0.001);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慢性肾衰(CRF)组患者PLT均降低,MPV均显著降低(P<0.001);感染组患者PLT降低,MPV正常(P>0.05)。结论血小板减少时,MPV的变化对不同疾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初步评价及病情进展和预后情况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趋势。方法 抽取 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MI组 )和 2 8例健康人 (对照组 )的静脉血标本 ,用SysmexSE 95 0 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其血小板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小板 (Plt)计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体积 (MPV)、大血小板 (P LC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直接参与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血小板参数可预示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香丹注射液和阿司匹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小板下降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基本痊愈的比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无变化的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为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流变及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载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采用NIHSS量袁和Rankin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残障水平进行评定,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及血小板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疗后第7、14天,观察组患者血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酶原(FI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和血小板相关指标,从而改善急性脑梗死预后,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后血清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浓度(PD- ECGF)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h内、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PD- ECGF浓度,同步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记录脑梗死的体积。结果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h内、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平均血清PD- ECGF浓度分别为(4080.62±1569.27)、(4386.03±1746.05)、(5473.24±2312.75)、(3365.72±1421.76)pg/ml,4个时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97,P<0.05),并均高于对照组(2687.92±950.60)pg/ml。相应时点的NIHSS评分分别为(6.35±4.09)、(6.25±4.45)、(5.42±4.44)、(4.68±4.49)分,4个时点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25,P>0.05)。发病后第3天脑梗死体积与血清PD- ECGF浓度无相关性(r=0.107,P>0.05),但与NIHSS评分具有相关性(r=0.619,P<0.05)。结论血清PD- ECGF浓度在脑梗死后即有升高,但浓度的高低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康复无关,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