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8例有晕厥发作并排除器质性疾病的患者。试验前3d,停用一切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试验前4h禁食;检查时,先仰卧5min,记录基础血压、心率、心电图;而后站立于倾斜板床上,直至出现阳性反应或完成45min全程试验;若基础试验阴性则行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静滴异丙肾上腺素1μg/min,使心率提高10%,再倾斜10min;期间每5min,记录血压、心率、心电图。结果:阳性23例,占40%。阳性病例中,女20例,占87%。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5.
采用基础倾斜试验及多阶段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MITT)检测不明原因晕厥97例,健康成人9例。结果:健康对照组直立倾斜试验TT均阴性(Ⅰ组),不明原因晕厥中TT阴性占20.7%(Ⅱ组),BTT阳性占22.8%(Ⅲ组),MITT阳性占56.5%(Ⅳ组)。倾斜前各组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无差异。倾斜时,HR:Ⅰ、Ⅱ、Ⅲ、Ⅳ组均显著增加。SBP:Ⅰ、Ⅳ组轻度下降,DBP: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8例有晕厥发作并排除器质性疾病的患者.试验前3d,停用一切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试验前4h禁食;检查时,先仰卧5min,记录基础血压、心率、心电图;而后站立于倾斜板床上,直至出现阳性反应或完成45min全程试验;若基础试验阴性则行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静滴异丙肾上腺素1μg/min,使心率提高10%,再倾斜10min;期间每5min,记录血压、心率、心电图.结果:阳性23例,占40%.阳性病例中,女20例,占87%.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晕厥(syncope)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指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无神经定位体征,晕厥发作时多伴肌张力的降低.据统计,约3.9%的人一生中经过一次或数次晕厥或晕厥先兆[1]. 相似文献
8.
晕厥是常见的一种综合征,其中有30%~60%经各方面检查不能明确病因,这些被认为主要属于神经介导的反射性的、短暂的低血压及心动过缓所致。神经介导的晕厥中常见的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最初预测是一种良性的失调,经研究一些学者认为它是心源性猝死的一种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用直立倾斜体位加异丙肾上腺素(异丙)静滴诱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本组15例有晕厥史患者中,10例诱发出晕厥,其中3例同时有心动过缓,2例有结性逸搏心律;晕厥发生时间为倾斜后8±2.7分钟,晕厥发作时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而8例正常对照组无1例诱发晕厥。试验结束时,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结果表明,直立倾斜加异丙静滴诊断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方法简便、安全、无创,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方法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lsyncope ,VVS)是由于各种刺激通过神经介导反射的作用 ,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及心动过缓 ,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意识丧失 ,能自行恢复 ,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1932年Lewis提出这一命名后沿用至今。实际上 ,除了心脏 ,全身其他部位的血管并无迷走神经支配 ,血管扩张 ,导致血压下降并非迷走反射 ,故使用血管迷走性晕厥并不确切 ,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使用神经心源性晕厥 (neurocardiogenicsyncope)可能更为恰当。1917年Mackenzie已开始研究倾斜试验对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但直到 1986年Kenny… 相似文献
11.
倾斜试验加硝酸甘油舌下含化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倾斜试验加硝酸甘油(NTTT)舌下含化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安全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2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倾斜试验并以26例正常人作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基础倾斜试验(BTTT)阳性6例(21.43%),对照组基础倾斜试验1例阳性(3.85%),舌下含服0.5 mg硝酸甘油后实验组有9例阳性(60%),对照组阳性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两种试验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NTTT敏感性为60%,特异性为92.3%.结论 倾斜试验采用70°角,持续45 min,含服0.5 mg硝酸甘油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安全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量化评价血管迷走性晕厥血压下降过程中的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用于在晕厥相关症状出现前预测其发生。方法 选取20位直立倾斜试验证实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另选取20名正常对照者。所有被试在直立倾斜试验前都要平卧30 min,同时使用TCD 2 MHz Doppler监测探头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心电监护监测心率,使用连续每搏血压监测指端无创连续血压。在进行10 min基线数据采集后,被试继续进行70°直立倾斜试验,每位被试至少直立30 min,或在30 min内出现晕厥发作或晕厥前兆时或当被试出现突发血压下降≥20 mmHg时终止检查。利用多模态血流血压分析(multimodal pressure-flow analysis,MMPF)的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对不同时相的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进行分析。利用信号分析的方法将脑血流信号记录中的重搏切迹深度量化测量,定义新的预测参数晕厥指数(syncope index,SI)用于评估血压变化时的脑血管张力。结果 病例组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时的晕厥指数与倾斜试验开始时的基线数值相比存在明显下降(0.16±0.10 vs. 0.27±0.10,P<0.01), 而对照组在倾斜试验结束时的晕厥指数与倾斜试验开始时的基线数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组的患者,在晕厥发生前3 min,搏动指数与基线数据相比未见明显变化(P>0.05),但晕厥指数已出现明显下降(0.23±0.07 vs.0.29±0.07,P<0.01)。结论 当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时脑血流动态调节功能衰竭,小血管张力的丧失与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丧失是相关的;晕厥指数可以作为提前预测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的一个有用的参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t, HUTT) 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处理。方法:2000 年9 月至2011 年8 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头晕、头痛、胸闷等患者进行HUTT检查2377 例次, 年龄2.00~78.00(18.57±14.39) 岁, 男1116 例次, 女1261 例次。其中< 18 岁( 儿童组)1719 例次, 年龄2.00~17.92(10.88±3.02) 岁;≥18 岁( 成人组)658 例次, 年龄18.00~78.00(38.66±12.87) 岁。总结HUTT过程中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处理措施。结果:1)2377 例次HUTT过程中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89 例(3.74%), 其中成人组(62.92%) 高于儿童组(37.08%)(χ2=87.842, P<0.01)。2) 窦性停搏及心率恢复时间:89 例受试者中25 例(28.09%) 出现窦性停搏, 窦性停搏时间3.00~14.60(7.90±3.44) s。HUTT结束后心率恢复时间0.50~37.00(3.05±4.11) min, 其中70 例(78.65%) 在平卧后3 min 内恢复。3) 干预措施:所有受试者完成HUTT后, 均通过采取平卧位给氧、神志清醒后喝盒装牛奶等措施后, 心率及血压自行恢复, 抽搐症状自行消失, 未出现死亡病例, 仅2 例通过静脉给药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结论:不明原因晕厥、头晕、头痛、胸闷等患者在HUTT中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者以成人居多, HUTT结束后采取平卧位给氧、神志清醒后喝盒装牛奶等措施, 抽搐症状消失, 心率和血压可自行恢复正常。HUTT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安全, 可广泛用于包括儿童在内的各年龄人群。 相似文献
16.
晕厥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晕厥患者的发病特点,拓展诊断思路,帮助临床医生对晕厥患者及早作出正确的诊断。方法对我院2001年以来因发生晕厥而住院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32例晕厥患者中,神经介导性晕厥占41%;心源性晕厥占33%,其中心律失常占20%,器质性心肺疾病占13%;脑血管疾病占11%,其他原因的晕厥占7%,不明原因的晕厥占8%.死亡患者4例,死于心源性晕厥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肺栓塞1例。结论及时准确地明确晕厥的发病原因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及治疗手段,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晕厥患者的临床特点、诱发因素、潜在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神经反射性晕厥170例,占发病人数的79%;器质性疾病所致晕厥46例,占发病人数的21%。结论晕厥通常为一过性脑功能障碍,发作后无后遗症,呈良性经过。但部分年轻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者,老年人发生晕厥,提示已有严重的心、脑及其他器官功能损害,需要紧急处理,否则威胁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 (TT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 (VS)患者的诊断价值及短期药物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手动式倾斜试验台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 193例进行多阶段异丙肾—直立倾斜试验 ,试验阳性者分别服用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及氨茶碱等药物 ,一周后对部分患者重复TTT。结果 :诱发出晕厥者 12 7例 ,心电图主要改变为交界性逸博心律。服药一周后复查TTT ,阿替洛尔 9/ 11例、美托洛尔 11/ 14例阴转 ,氨茶碱 0 / 5例阴转。结论 :TTT既是诊断VS简便、有效的措施 ,也是判断药物疗效的可靠方法。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是治疗VS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舌下含服消心痛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舌下含服消心痛直立倾斜试验 (SISD HU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 (V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87例晕厥患者 (VS组 )和 40例健康人 (对照组 )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B HUT) ,阴性者再行SISD HUT ,观察倾斜前后血压、心率、十二导联心电图、症状以及服用消心痛以后的变化。结果 B HUT阳性诱发率在VS组为 2 4%、对照组为2 .5 %;VS组和对照组在SISD HUT中的阳性诱发率分别为 5 6 .1%(37/6 6 )和 15 .4%(6 /39) ;B HUT和SISD HUT在VS组中诱发阳性的时间分别是 5~ 2 7min、平均 (19± 13)min和 2~ 8min、平均 (4± 6 )min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消心痛引起低血压的发生率在V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9.1%和 7.7%;SISD HUT诱发VS的敏感性 6 6 .7%,特异性是 85 %。结论 SISD HUT对VS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且方便易行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倾斜试验和硝酸异山梨醇酯舌下含化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68例不明原因晕厥者随机均分为直立倾斜试验(TTT)组及硝酸异山梨醇酯舌下含化倾斜试验(ID+BTTT)组。结果:TTT组总阳性率为73.5%,ID+BTTT组为60.65%,两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x^2+1.268,P〉0.05),特异性亦无显著性差异(92.9%与93.3%,P〉0.050。ID+BTTT组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