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以脉诊最为玄妙,也最难以掌握。脉诊之应用,据史籍考证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在后世的记载中,《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云:“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淮南了》称“所以贵扁鹊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贵其脉血,知病之所以生也”,这两部时代相近的著作,最早的记载了脉诊的起源及其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阿维森纳《医典》中脉诊与中医脉诊关系的澄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有关阿维森纳《医典》记载的48种脉中有35种与中医脉诊相同、或与《脉经》所载相同的说法是否准确,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追查,对中医脉诊以及《医典》中的脉诊不同语言术语的含义、以及脉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医典》脉诊的内容与中医脉诊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与古罗马医学家盖仑的脉诊有着密切关系。这一发现有助于明确中医脉诊与《医典》中脉诊之间的关系,并为中国和阿拉伯医学交流史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难经》将中国古代哲学之元气理论引入中医学,以元气作为生命之根,提出尺为脉之根。以此审察生命的强弱,预测疾病预后,成为后世脉法的重要原理,体现了《难经》脉学理论的原创性价值,其诊察方法与机制,对于临床至今仍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肿瘤患者脏腑气血失和、阴阳失调,脉象错综复杂,其体内邪正盛衰及气血阴阳变化可通过脉象表现出来,故临证时当重视脉诊,同时做到四诊合参,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疾病病机,指导方证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伊希巴拉珠尔 170 4年诞生于青海省海晏县 ,青少年时代在塔尔寺学习医药学、佛学与语言学 ,2 8岁返回故乡贡龙寺 ,并在此终生。一生从事临床治疗及蒙医学研究 ,代表著作为《甘露四部》。在此著作中 ,提出“六基症”学说与寒热理论。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20,(2):260-262
察舌、切脉都是临床工作中了解病情、确立治则的重要诊疗手段,将两者割裂开,或是单纯地选择舍脉从舌或者舍舌从脉,都是片面的。脉诊以诊察脉动为主,利于观察阳气,同时可以通过观察阳气的变化测阴血的虚实;舌诊以观察静态的舌象为主,利于观察舌苔津液的分布,舌体、舌色、脉络的情况,可直接观察阴血津液的变化,通过观察阴血的敷布以推断阳气的虚实,故舌诊以察阴血为主,能以阴测阳。舌诊与脉诊互参,二者一察静一察动。临床中做好舌脉互参更有利于疾病的辨证论治。但是舌脉互参也有其局限性。寸口居于上焦,舌为胃之外候,同样居于上焦,为了诊查更全面,出现了趺阳脉诊和腹诊,弥补脉诊、舌诊之不足。在临床诊病过程中,应具有多维度的临床思维,科学分析问题,提倡四诊合参,全面详尽地收集病史资料,扩展诊断的手段和范围,综合分析,这样才能辨别真假,有所取舍,准确诊断论治。  相似文献   

9.
察舌、切脉都是临床工作中了解病情、确立治则的重要诊疗手段,将两者割裂开,或是单纯地选择舍脉从舌或者舍舌从脉,都是片面的。脉诊以诊察“脉动”为主,利于观察阳气,同时可以通过观察阳气的变化测阴血的虚实;舌诊以观察“静态”的舌象为主,利于观察舌苔津液的分布,舌体、舌色、脉络的情况,可直接观察阴血津液的变化,通过观察阴血的敷布以推断阳气的虚实,故“舌诊以察阴血为主,能以阴测阳”。舌诊与脉诊互参,二者一察静一察动。临床中做好“舌脉互参”更有利于疾病的辨证论治。但是舌脉互参也有其局限性。寸口居于上焦,舌为胃之外候,同样居于上焦,为了诊查更全面,出现了趺阳脉诊和腹诊,弥补脉诊、舌诊之不足。在临床诊病过程中,应具有多维度的临床思维,科学分析问题,提倡四诊合参,全面详尽地收集病史资料,扩展诊断的手段和范围,综合分析,这样才能辨别真假,有所取舍,准确诊断论治。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介绍了历代医家和现代临床上对脉诊意义截然不同的两种见解。通过对文献的复习,认为:两种见解的产生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同时对如何客观评价脉诊的临床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提介揭开脉诊神秘的外衣,使其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医药科研事业的飞速发展,脉诊这一古老的、传统的诊病方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不足日趋明显。为使中医在诊断手段上既验证、继承古人的正确经验,又剔除其某些不足之处,使脉诊能够进一步客观化、标准化,本文试就下述问题讨论于后,以就教于同道。1脉诊在理论上的不足: 从某种意义上说,祖国医学属于经验医学范畴,脉诊主要凭借的是医生的主观体会。由于医生各人临床经验、实践次数和理解程度的不尽相同,同一脉象在不同医生切诊时,就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印象。故秦越人就曾有“持脉之道,如临深渊而望浮云,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感慨。加之脉诊部位以及“脏腑分配”、“脉象种类”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分  相似文献   

14.
黄晔 《铁道医学》1989,17(2):103-104
  相似文献   

15.
《难经》相传为春秋时秦越人(扁鹊)所著。体例上以问答体裁,辑为八十一难。全书以阐明《内经》要旨为主,更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尤其体现在脉诊方面,兹总结介绍如下。1独取寸口,兼分三部 《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吕广[1]认为:“太阴者,肺之脉也。肺为诸藏上盖,主通阴阳。故十二经皆会手太阴寸口。所以决吉凶者,十二经有病,皆见寸口,知其何经之动,浮沉滑涩,春秋道顺,知其死生也”。因此,五脏六腑有病,气血运行失常…  相似文献   

16.
17.
望、闻、问、切是中医在临床实践中,获得疾病的第一手可感材料的有效手段。中医学发展几千年来,始终重视四诊合参。但不知从何时起,就诊中医的患者大多数都认为,看中医就看脉,所谓中医查病,就是通过切脉来完成的。一旦医生问及病情,患者马上心存疑虑,怀疑这个医生到底会不会看病?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主要论述了数字信号获取中医脉象的机理、中医切脉的力学模拟.常见的模拟脉象信号的数字化方案、中医脉象信号处理的几种方法,以及提出了在这一研究领域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和使脉诊客观化对于提高脉诊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