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胃脘痛的方药进行研讨,重在探讨胃脘痛的治疗特色,东垣治胃温清燥润,行气活血,攻补兼施为主。虽详于甘温,也不乏清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脾胃论>中药物性味配伍疗效关系.方法 研究原著及参考文献,以及频数统计原著作中所有药物.结果 <脾胃论>中药物性味配伍,多以甘苦并用,起到补脾升举阳气、泻阴火、疏肝理气、除湿热4个方面的作用.结论 <脾胃论>中甘苦配伍及药规律仍然遵循<内经>主旨,以及以脾胃为中心的四时五脏辨证用药体系.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就李东恒《脾胃论》 ,随证立法用药 ,分经随病制方遣药 ,及“时、经、病、药”四禁的用药规律 ,因病因时、五邪所伤 ,调饮食 ,运寒温等 7个方面 ,探讨李东垣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5.
东垣名著《脾胃论》十分强调脾胃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为我们研究饮食保健和脾胃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一升一降 ,相互依赖 ,饮食水谷全由脾胃之功能 ,才能完成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运化与吸收。《内经》云 :“食入于胃 ,散精于肝 ,浊气归心”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胃为饮食转化之枢纽 ,气血津液生化之器。故饮食与脾胃有着必然的生理和病理联系。饮食调和 ,脾胃健旺 ,则元气充沛 ,生机蓬勃 ;饮食不调 ,脾胃损伤 ,则元气衰减 ,生机不足。元气根于脾胃 ,与饮食息息相关。故东垣在研究《内经》有… 相似文献
6.
金元时期,百家争鸣.受法家革新思想影响,李东垣根据<黄帝内经>阴阳升降和生长收藏等理论,在继承洁古(张元素,字洁古)脏腑辨证学说的基础上,创立内伤病之脾胃学说,"人以胃气为本"和"火与元气不两立"是<脾胃论>的主要学术观点,而"升降浮沉"是贯穿于<脾胃论>全书的理论思想和制方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7.
《脾胃论》是李东垣的代表著作,其中"风药升阳"理论为其核心理论之一,而"升阳除湿"法,在其治疗泄泻病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笔者通过学习原著并验之临床,确有效验。本文详述《脾胃论》治疗泄泻病的理论、方剂、用药特点,并附临床案例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脾胃论》用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1180—1251),金元四大家之一,《脾胃论》是其学术思想的核心,他在继承了《内经》有关脾胃论述基础上深入研究,并对自己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他擅长辨治内伤杂病,或自制方,或用古方,皆随证立法,按法拟方,方药组成严谨,有独到之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11.
<脾胃论>之随时用药论中的"时"有多重含义,可以是时间季节的改变,也可以是患者病因的变化,还可以是患者伴随症状的不同,亦可以是脏腑归经以及舌苔脉象的变异,同时表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更应该引起重视,也明确提出"寒"为主要致病因素,治疗应以"脾胃为先". 相似文献
12.
李东垣《脾胃论》中运用黄柏49次,出现在19首方中。李东垣运用黄柏时多以小剂量、炒制、酒制等炮制入药,使其在升阳温热药中起佐助或佐制作用,达到泻阴火、清湿热、除燥热的目的。李东垣用黄柏为主治疗的疾病或兼证有肠浒、足痿、小便不通、瘀血证、丹田伏火、身重等,疗效显著,被临床广为应用。 相似文献
13.
《脾胃论》记载了李东垣卓越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制方63首,其中不乏奇效者,如补中益气汤、升阳除湿汤、五苓散和清胃散等名方,至今仍为临床医生所习用。笔者通过对《脾胃论》的学习,拟从4个方面对其制方用药特色试作一初探。1 以经典为宗 仲景据五脏用药法,用理中汤治寒中太阴之腹痛泻利,东垣在仲景制方的基础上,特别提示“不当于五脏中用药法治之,当从《藏气法时论》中升降浮沉补泻法用药耳”。他创立了以适应春、夏、秋、冬四时的发病规律辨证用药,制定了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为主方,发展了仲景的理论,提供了变治外… 相似文献
14.
15.
16.
李东垣《脾胃论》一书,其在治病、用药、组方上注重脾胃,重视时令、气候、环境对机体的影响。笔者据其方义,以其方辨证用于临床,屡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脾胃论》学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李东垣《脾胃论》的学术思想:①脾胃病的发病机理;②脾胃是元气之本;③脾胃为精气升降的枢纽;④首创甘温除热法。其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 相似文献
18.
19.
《脾胃论》用药特点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论》中所用药物有补中益气类、清热泻火类、疏风解毒类、养阴生津类、温中散寒类、化湿理气类、平肝熄风类、宣肺祛痰类、活血化瘀类、收敛止血类、凉血止血类、消食导滞类及其他类,其用药具有①补脾升脾阳,兼泻阴火;②分主辅,重引经,兼顾四气;③师古法,不拘泥,善创新意;④药量轻,用风药,改散扶胃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李东垣认为,君药是方剂中用量最大且力度最强的药物,君臣佐使之间应有明显的层次性,才能相互宣散和收敛。其著作《脾胃论》中所立方药,君药多为辛温或甘温药物,如人参、黄芪、白术等,这是由其"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疾病观决定的。李东垣十分注重药物的气味配伍,认为药物气味所具有的偏性即其药性,也正是药物的作用之性,甘温除热法便是其体现。《脾胃论》注重风药的使用,一方面取风药升散的特性,升举清阳,助脾气升清;另一方面是风药能行气发散,宣散湿浊,健运脾阳。从《脾胃论》的君臣佐使法可知,治疗脾胃相关疾病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以治其本;治疗其他系统疾病时,应注意其他脏腑与脾胃的关系,在遣方用药时注意顾护脾胃,以不伤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