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胞外体是真核细胞在正常生理过程中分泌的一种具有多种细胞膜结构的小囊泡,作为一类重要的细胞间信号分子,胞外体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异常分泌是恶性肿瘤的标志.胞外体与肿瘤细胞生长、肿瘤血管生成、免疫抑制及化疗耐药关系密切.因此,探究胞外体的形成过程、主要组成成分及肿瘤相关的胞外体在肿瘤进展、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肿瘤进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胞外体(EXO)是真核细胞释放的纳米级的膜性小囊泡,它是由细胞的多泡体(MVB)出胞时与细胞膜融合,向细胞外环境释放的囊性结构。EXO负载有其来源细胞所特有的蛋白和脂质,并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如清除废弃无功能的蛋白、参与细胞之间的物质和信息交流等,抗原提呈细胞(APC)释放的EXO具有提呈抗原作用,参与免疫调节作用。尽管目前对于EXO的生物学功能尚未完全明确,但树突状细胞以及肿瘤细胞EXO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EXO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及杀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第1天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加入γ-IFN,第2天再加入IL-2、CD3单抗和IL-1,获得了已被定义为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即CIK细胞。通过学种方法,使外周血中微是的CD3^+CD56^+细胞得到大量扩增。这种CD3^+CD56^+细胞被证明是T细胞并具有NK细胞表面标志CD56抗原。CIK能溶解多种肿瘤细胞,表面为非MHC限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扩增的脐血CIK、NK细胞对人K562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的差异性。方法:通过SCF、FLT3L、IL-2、IL-7及IL-15等细胞因子的不同组合扩增的脐血CIK、NK细胞,分为3组,A组(SCF+IL-2+IL-7+IL-15)、B组(SCF+FLT3L+IL-2+IL-7+IL-15)和C组(IL-2+IL-7+IL-15,对照组);通过MTT法检测各组CIK、NK细胞在不同效靶比下对K562的杀伤率,计算各组的总杀伤单位。结果:经过21天培养A组体系中CIK+NK细胞的比例平均超过60%,B组CIK+NK细胞的比例平均超过70%,而C组约为50%;各组扩增的CB-CIK/NK细胞同组间在效靶比20:1时对K562的杀伤率均显著高于10:1(P〈0.01)。在不同效靶比下A组CIK/NK细胞对K562的杀伤率显著高于B和C组(P〈0.01);C组CIK/NK细胞对K562的杀伤率稍高于B组,但两组间对K562的杀伤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总杀伤单位显著高于C组,与B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扩增的脐血CIK、NK细胞对人K562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有差异,考虑到对效应细胞的扩增效果,B组为具有最佳杀伤活性的脐血CIK、NK细胞培养体系,其中的SCF、FLT3L对CIK/NK细胞诱导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5.
探讨脐血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及诱导凋亡作用。通过第1天在脐血淋巴细胞中加入IFN-r,第2天再加入IL-2和CD3单抗进行细胞培养获得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s induced killer cells)即脐血CIK细胞。用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原位末端标记法进行凋亡分析,台盼蓝拒染法计数细胞。脐血CIK细胞及培养上清抗K562活性明显优于CD3AK细胞,短期培养后其增殖活性低于CD3AK细胞;但是加入G-CSF可以提高CIK细胞的增殖活性,且CIK细胞的抗K562活性仍高于CD3AK细胞。CIK细胞诱导K562细胞凋亡率大于CD3AK细胞,G-CSF能部分抑制CIK细胞诱导的K562细胞的凋亡。脐血CIK细胞是一种有效的杀伤活化细胞,脐血在多种细胞因子适当组合的诱导下可提高杀瘤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树突状细胞(DC)胞外体(Ex)的物理特性,探讨基于DC-Ex的大小和密度,用超滤离心法制备DC-Ex的实验方法,以改进传统方法、提高收获效率。方法:选用小鼠树突状细胞株DC2.4为研究对象,收集细胞培养上清,中空纤维器去除细胞及细胞碎片,Amicon Ultra超滤离心管压缩体积,密度梯度超离心纯化获得DC-Ex提取物。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分级分离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鉴定,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结果:DC-Ex提取物超微结构形态及SDS-PAGE带型和文献报道类似,包含有主要的特征性标志物分子MHC-Ⅰ,MHC-Ⅱ,CD80和CD86;与分级分离法相比,超滤离心法耗时少,产量和纯度较高。结论:超滤离心法是一种简便高效的提取Ex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鸭坦布苏病毒感染对BHK-21 细胞分泌胞外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鸭坦布苏病毒感染BHK-21 细胞对胞外体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鸭坦布苏病毒的致病机制。方法:利用鸭坦布苏病毒AH-F10 株感染BHK-21 细胞,并设置未感染病毒的对照组。用PEG 法提取感染病毒的BHK-21 细胞和对照组细胞上清中的胞外体,通过电镜观察、Western blot 检测对胞外体进行鉴定,并对提取的两组胞外体进行质谱鉴定分析。结果:电镜观察到纯度高的内部色浅、边缘浓染的杯状囊泡,直径30 ~ 160 nm。感染组胞外体的平均粒径大小大于对照组胞外体的平均粒径大小。Western blot 试验中,均检测出CD9、CD63 分子。应用液相质谱法从胞外体中鉴定出106 种蛋白,其中感染坦布苏病毒组共检测出84 种蛋白,对照组49 种蛋白,有27 种共同蛋白分子。结论:鸭坦布苏病毒感染BHK-21 细胞会影响细胞胞外体的分泌,影响胞外体粒径大小及其蛋白组成成分。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坦布苏病毒的感染和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增强CIK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确认体外诱导出的成熟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 (CBDC )可以引发强大抗肿瘤免疫反应 ,CBDC培养 12d后用电镜分析形态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在不同培养时间 ,用3 H TdR掺入法检测CBDC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CIK )的扩增功能 ;用MTT法检测被CBDC激活的CIK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 ,体外诱导出形态典型的DC ,高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II类分子、CD5 4 ,也表达CD80、CD83、CD1a,不表达CD6 8。体外培养 12d成熟的CBDC ,能使CIK以最高的比率扩增 ,2种细胞最佳混合比为 1∶10时被激活的CIK杀伤BEL 74 0 2肝癌细胞的功能最强 ,最佳效靶比为 80∶1  相似文献   

9.
不同输注途径对CIK细胞治疗后的体内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输注后CIK细胞的体内分布和代谢情况.方法:分别以同位素^32P-α dATP和荧光染料CM-DiI标记CIK细胞,而后经尾静脉途径和腹腔途径注射入裸鼠体内,用放射性定量检测方法和荧光显微镜检测方法分析CIK细胞在各器官的动态分布.结果:CIK细胞输入裸鼠体内后,迅速分布至肝、脾、肾、肺、胃、肠等器官,其中肝、脾、肾的分布浓度最高;CIK细胞输入体内的早期,尾静脉注射途径中肺最先达到分布高峰,而腹腔注射途径中腹腔内器官率先达到分布高峰;CIK细胞在肝、脾的存活可达2周以上.结论:CIK细胞体内分布的广泛性表明它可以用于身体各部位恶性肿瘤的治疗;血管输入途径可能更适于血供丰富器官肿瘤的治疗,而体腔输入途径也许更适合于体腔内恶性渗液或局限病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乳腺癌细胞系4T1细胞肿瘤干性特征的影响。方法用超速离心法分离M2型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子追踪技术,Western blot等对其进行鉴定;然后以乳腺癌细胞系4T1为肿瘤模型,使用Dil染料标记M2型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其能否进入4T1细胞。此外,用流式细胞计量术、共培养体系和Transwell实验探究在M2型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影响下的4T1细胞的干性特征。结果 M2型巨噬细胞在体外被成功诱导,分离并鉴定了M2型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免疫荧光,看到Dil标记的外泌体可成功进入4T1细胞。M2型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与4T1细胞共孵育后,可明显增强4T1细胞的迁移能力(P0.001)和成球能力(P0.05);外泌体抑制剂GW4869可明显抑制4T1细胞的成球能力(P0.05)。同时,M2型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明显增加4T1细胞中CD44~(high)CD24~(low)细胞的比例(P0.001)。结论 M2型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够促进4T1肿瘤细胞的迁移和成球能力,并明显增加4T1细胞中肿瘤干细胞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IL-12对CIK细胞体外增殖及细胞毒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IL-12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体外扩增和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3种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扩增CIK细胞,即IL-2组:IFN-1、CD3单抗、IL-1和IL-2;IL-2加IL-12组:IFN-γ、CD3单抗、IL-1、IL-2和IL-12;IL:12组:IFN-γ、CD3单抗、IL-1和IL-12。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MTT法测定细胞毒作用。结果3种方法均可使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加,对CD3^+CD56^+细胞的诱导作用也无明显差异,IL-12与IL-2联合作用组促增殖能力和细胞毒性作用明显强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2同样可以用于CIK细胞的诱导,而联合IL-12与IL-2可以显著增强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IL-24基因修饰的CIK细胞与同源树突状细胞共培养后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常规诱导DC和CIK 细胞,电穿孔法将IL-24基因导入CIK细胞中(获得细胞为CIK-IL24),RT-PCR 和ELISA法检测CIK细胞中IL-24基因的表达,FCM和ELISA法检测转基因前后CIK表型及分泌细胞因子能力的变化,将CIK 细胞和同源DC共培养,FCM法检测共培养的DC-CIK细胞对HL-60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变化.结果:通过电穿孔法成功将IL-24基因导入CIK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转IL-24基因后CIK细胞中CD3~+、CD3~+CD56~+细胞的比例无明显改变,CD4~+CD25~+细胞比例显著下降.IL-24可上调CD3+CD56+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54、CXCR4的表达,转染IL-24基因后CIK分泌TNF-α和IFN-γ的能力显著增强,与DC共同作用HL-60细胞时转染IL-24基因后的CIK细胞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结论:通过IL-24基因修饰,明显增强了CIK细胞对HL-60细胞的杀伤能力,其机制与IL-24促进CIK分泌TNF-α、IFN-γ,上调CIK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减少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激活方式对CIK细胞(Cytol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使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或抗CD3单抗刺激细胞增殖,从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CIK细胞,用乳酸脱氢酶(LDH)分析法分析细胞毒活性,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不同培养条件下CIK细胞的纯度进行分析。结果:使用抗CD3 mAb刺激生成的CIK细胞在扩增能力、纯度和细胞毒性方面都优于使用PHA刺激生成的CIK细胞。在细胞因子和有丝分裂原加入3d后,将其洗脱,但仍加入IL-2,有利于提高细胞的扩增能力。另外,使用包被的方法将抗CD3 mAb固定在孔板上比悬浮加入效果好。结论:这一结果对于CIK细胞的大量扩增和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CI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株ZK-75-1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ingcells,CIK)对乳腺癌细胞株ZK-75-1的杀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HE染色观察凋亡细胞ZK-75-1的形态学改变。应用TUNEL(TdT-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法检测CIK细胞的凋亡。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ZK-75-1细胞中p53、p16、C-myc、Bcl-2及Bax的表达率。结果HE染色显示,CIK细胞向ZK-75-1细胞靠近,形成典型的玫瑰花环状;肿瘤细胞的胞浆中出现颗粒状物,有的肿瘤细胞只见颗粒状碎片;而作为对照的乳腺癌细胞生长良好。TUNEL法检测显示,对照组细胞未染色或染呈均匀的淡蓝色;实验组凋亡的细胞缩小,核或核周染呈深蓝色。CIK细胞作用4~12hZK-75-1细胞的凋亡率上升,作用12~24h细胞的凋亡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结果表明,CIK细胞实验组p53、p16、C-myc及Bcl-2蛋白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均下降,Bax蛋白的表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I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ZK-75-1杀伤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与p53、p16、C-myc、Bcl-2蛋白表达的下调及Bax蛋白表达的上调有关,并与CIK细胞作用的时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不同输注途径对CIK细胞体内分布和抑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输注途径(皮下、腹腔、瘤周注射)对CIK细胞在活体内的分布规律和抑瘤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同位素32P-adATP标记CIK细胞,而后经尾静脉途径和腹腔途径注射入裸鼠体内,用放射性定量检测方法分析CIK细胞在各器官的动态分布.裸鼠皮下注射结肠癌细胞建立肿瘤活体模型,分别按瘤周、腹腔和尾静脉注射途径接受CIK细胞治疗,观察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变化.结果 CIK细胞输入裸鼠体内后,迅速分布至肝、脾、肾、肺、胃、肠等器官,其中肝、脾、肾的分布浓度最高,CIK细胞在各脏器的分布规律与不同的输注途径存在一定的联系.裸鼠皮下接种结肠癌细胞系HCT-8后,瘤周和尾静脉注射CIK细胞可以明显抑制皮下移植肿瘤的生长,而腹腔注射CIK细胞对于皮下肿瘤的抑制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IK细胞体内分布的广泛性表明它可以用于身体各部位恶性肿瘤的治疗;针对不同解剖部位的肿瘤可以选择不同的CIK细胞输注途径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IL-12锚定修饰exosome的肾癌疫苗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IL-12锚定修饰exosomes(EXOs)的肾癌疫苗及其蛋白组成和功能鉴定。方法将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信号肽序列与白介素12基因融合构建真核双表达质粒pBIG。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蛋白(CPI-IL-12)在肾癌细胞的表达。用超滤和蔗糖重水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EXOs,透射电镜鉴定其形态,Westernblot鉴定其标志性分子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及肾癌特异性抗原G250和GPI-IL-12的表达。ELISA测定EXOs负载IL-12的量,IFN-γ释放试验检测IL-12修饰的EXOs(EXO/IL-12)的功能。结果真核双表达质粒pBIG构建成功,酶切鉴定及测序正确。稳定转染后,GPI-IL-12在肾癌细胞膜高表达。分离纯化的EXOs为类圆碟形、双层膜结构,直径30~80 nm,表达HSP70、ICAM-1、G250和GPI-IL-12。ELISA测定10μg/ml的EXOs含约(80±9.6)pg/ml的IL-12,并能显著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IFN-γ。结论pBIG质粒稳定转染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白桦酯酸作用前后对人CIK细胞增殖及对胃癌SGC-7901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 分离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CIK细胞,收集培养第10天的CIK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白桦酯酸诱导48 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人CIK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桦酯酸作用前后CIK细胞穿孔素(PFP)、颗粒酶B(GrB)、CD107a的表达变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白桦酯酸对CI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活性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药物诱导前后CIK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接头蛋白76KD含有SH2结构域的白细胞特异性磷酸蛋白(SLP-76)、T细胞活化连接分子(LAT)的表达变化.结果 白桦酯酸浓度在0.08 ~ 10μg/ml时能促进CIK细胞生长;经白桦酯酸诱导后的CIK细胞PFP、GrB、CD107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白桦酯酸作用的CIK细胞,其SLP-76、LAT、ERK1/2的表达不同程度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桦酯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CIK细胞增殖,并增强其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活化SLP-76、LAT、ERK1/2,上调CIK细胞表面PFP、GrB、CD107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体外CIK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谱研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IK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谱。方法:Ficoll分层液分离人外周血得到非粘附性淋巴细胞,体外经IFN-γ、IL-1β、IL-2及抗CD3单抗诱导分化成CIK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RT-PCR定性和半定量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CD3^+CD56^+细胞百分率均可达50%以上,增殖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最高集中在14-21天。该诱导条件下获得的CIK细胞不表达IFN-ω、IFN-κ和IFN-λ,其他IFN成员多集中在10-20天高表达,初期和末期都较低;IL家族多数成员在6—10(或20)天时稳定表达,后略有下调;TNT-β和TRAIL各时期组成性表达,表达水平变化很小或几乎不变。TNF-α第20天时高表达。TGF-β1。则集中在后期表达,个体差异小。结论:在体外CIK细胞能广泛表达多种类型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