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老年患者肺炎链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并分析其亲缘关系。方法K—B纸片法对33株分离自老年住院病人的肺炎链球菌进行青霉素药敏试验;应用PCR技术检测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pbp1a,pbp2x,pbp2b;用盒式PCR(BOX—PCR)分析菌株间亲缘关系。用多位点测序分型技术(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检测青霉素耐药菌株的分子分型。结果青霉素的耐药率为3.03%(1/33):用PCR方法鉴定PSSP的准确率为68.75%;BOX-PCR可将这33株肺炎链球菌分为21型。MIST分型显示,青霉素耐药菌株属ST271型。结论广州地区老年患者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低.用PCR方法检测PSSP有一定的可行性。BOX—PCR显示了较高的分辨率,能快速可靠地检测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广州地区流行的耐药克隆与Taiwan^19F-14株同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研究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pbp2x基因和氨基酸序列的变异特点,探讨本地区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头孢噻肟的耐药机制.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2月收集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34株,进行青霉素及头孢噻肟药敏试验,对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PNSP)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x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进行BLAST分析.结果 有12株PNSP(青霉素及头孢噻肟MIC≥0.5 mg/L)发生了2个重要位点的氨基酸的替换:第一个保守基序STMK内Thr338→Ala及第三个保守基序KSG之前的Leu546→Val氨基酸替换.另外,菌株15发生了第二个保守基序SSN之前的His394→Leu氨基酸替换,而且本研究首次发现了紧邻第一个保守基序STMK后,Met342→Ile位点的氨基酸替换.有17个菌株的pbp2x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出现了新的变异,已向GenBank提交,获得序列号:EU044831、EU089706-EU089709、EU106881-EU106884、EU124672.结论 本地区大多数PNSP的pbp2x核苷酸及氨基酸变异序列高度相似,提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头孢噻肟的耐药与pbp2x基因变异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肺炎链球菌murM基因变异与青霉素及头孢曲松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技术扩增肺炎链球菌murM基因并进行基因测序。选取肺炎链球菌株 5 5株 ,包括青霉素敏感株 10株 (MIC≤ 0 .0 6 μg/ml) ;青霉素耐药株 4 5株 ,其中低水平耐药 10株 (MIC 0 .12~ 1μg /ml) ,高水平耐药 35株 (MIC≥ 2 μg/ml) ,在青霉素高水平耐药菌株中 ,对头孢曲松耐药 13株 (MIC≥ 2 μg/ml)。用敏感株R36AmurM基因序列作为比较标准。结果  5 5株肺炎链球菌murM基因PCR产物测序结果 ,16株murM基因发生显著变异 (变异率≥ 3% ) ,1株青霉素MIC 3μg/ml、头孢曲松MIC 2 μg/ml的菌株 ,其murM基因变异率 3.4 % ;15株青霉素MIC≥ 8μg/ml或头孢曲松MIC≥ 2 μg/ml的菌株 ,murM基因变异率达 10 % ,呈嵌合式变异。murM基因变异与肺炎链球菌青霉素及头孢曲松MIC显著相关 (χ2 =36 .5 32 ,P <0 .0 1;χ2 =37.116 ,P <0 .0 1)。结论 肺炎链球菌murM基因变异与青霉素高度耐药 (MIC≥8μg/ml)及头孢曲松耐药 (MIC≥ 2 μg/ml)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和pbp2b基因扩增产物图谱的相关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了解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其它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对40株青霉素敏感菌株和30株青霉素不敏感菌株进行pbp2b基因扩增产物RFLP图谱相关性研究。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E-试验和K-B纸片法进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通过用特异性引物pF和pR对肺炎链球菌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消化反应。结果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为9.9%~14.6%;40株青霉素敏感菌株(MICs≤0.094μg/ml)中的39株(97.5%)为s1、s2和s3三种之一,1株为r1;30株青霉素不敏感菌株(MICs≥0.12μg/ml)中的26株(86.7%)为r1-16六种之一,其余4株为s1。结论 青霉素和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对北京地区的肺炎链球菌具有活性;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和pbp2b基因扩增产物图谱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肺炎住院的患儿感染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及血清型分布情况。方法用吸痰法采集患儿痰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合格痰标本划线接种血平板,用E-test法检测分离到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亚胺培南、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9种药物的耐药性,采用K-B法检测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并采用荚膜肿胀技术对分离到的79株肺炎链球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79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11.4%,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77.2%,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11.4%,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93.7%,对阿莫西林、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8%、72.2%、2.5%。79株肺炎链球菌中只有1株PSSP仅对红霉素耐药.78株肺炎链球菌对两种以上药物耐药.多重耐药率为98.7%(78/79),同时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的菌株65株,占82.3%(65/79)。79株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别为19F(70.9%),23F(16.5%),6B(5.1%),4(2.5%),15B(2.5%),不能分型(2.5%),7价疫苗涵盖率为94.9%(75/79)。结论广州地区肺炎住院患儿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红霉素和林可酰胺类抗生素克林霉素耐药情况严重,对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耐药率居高,临床治疗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肺炎应首选阿莫西林和三代头孢菌素。7价疫苗覆盖率高。预防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的肺炎,采用7价疫苗可以达到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黏液型肺炎链球菌的表型和遗传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黏液型肺炎链球菌的表型和遗传学特点。方法用奥普托欣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和菊糖发酵试验鉴定肺炎链球菌,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和Etest法完成菌株的药敏试验,用BOXPCR技术和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PCR扩增及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分析菌株的遗传学特点。结果分离到黏液型肺炎链球菌5株,占同期肺炎链球菌临床株的2.1%。5株菌株均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甲氧苄啶磺胺异唑、红霉素、氯霉素、利福平、氧氟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仅3株对四环素中介。5株菌株的BOX图谱各不相同,其中1例同时分离到黏液型和非黏液型菌落,两者具有相同的BOX图谱。5株黏液型菌株3种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指纹图谱均彼此相同。结论黏液型肺炎链球菌在儿科临床不常见,且对常用抗生素往往敏感,5株黏液型菌株系不同的克隆。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监测青岛地区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青岛地区部分医院2005年1月到2008年12月门诊与住院感染患者呼吸道、血液、脑脊液等标本,培养、分离和鉴定肺炎链球菌.根据NCCLS的推荐,采用琼脂微茸稀释法测定分离出的231株肺炎链球菌对1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耐药趋势及年龄差异.结果 231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为23.38%[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9.52%;低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ISP):13.85%].对头孢噻肟耐药率最低为9.96%(23/231),其次阿莫西林为12.55%(29/231).对红霉素耐药率最高为90.48%(209/231).14岁以下患者PRSP检出率为27.91%(12/43),明显高于成人的PRSP检出率5.38%(10/186).结论 本地区PRSP检出率较2004年前明显增加,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地区对感染低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的患者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可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79株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测定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用Etest及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79株肺炎链球菌15种抗生素的最低抑制浓度(MIC)。结果Etest测得10株(12.7%)低耐青霉素(MIC0.125~1μg/ml),1株(1.3%)高耐青霉素(MIC4μg/ml);仅1株处于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中介范围(MIC1μg/ml).琼脂稀释法测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呋肟、环丙沙星、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3%、1.3%、2.5%、2.5%、16.5%、49.4%、40.5%,所有菌株对头孢曲松、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北京地区14%的肺炎链球菌耐青霉素,耐三代头孢菌素及多重耐药株罕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急慢性上颌窦炎及咽炎患者肺炎链球菌带菌及耐药情况。方法 用E—test法及纸片扩散法测定耐药情况.结果 86株肺炎链球菌中,对青霉素敏感64株(74.4%),低度耐药18株(20.9%),高度耐药4株(4.7%),青霉素耐药菌株对红霉索、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及四环素的耐药率比青霉素敏感株高,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目前从中国住院治疗肺炎患儿分离到的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分布,及几种蛋白多糖结合疫苗的覆盖率,评估应用蛋白多糖结合疫苗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2月16日至2007年2月16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广州市儿童医院和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次性吸痰管收集全部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离肺炎链球菌,部分患儿进行脑脊液、血液和胸腔积液中肺炎链球菌的分离。采用荚膜肿胀实验进行血清型分析。对4家儿童医院肺炎链球菌分离率和血清型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2865例肺炎患儿,2865例呼吸道吸取物标本中分离到肺炎链球菌279株,其中有2株不同血清型菌株分离自同一病例,分离阳性率为9.7%(278/2865)。3/8例胸腔积液中分离到肺炎链球菌,其中2例同时从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肺炎链球菌,取其一进行血清分型,另1株从胸腔积液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复苏失败,未进行血清分型。脑脊液和血液标本中未分离到肺炎链球菌。共有279株肺炎链球菌进行了血清型分析,以19F型最常见(60.6%,169/279),其次为19A(9.7%,27/279)、23F(9.3%,26/279)和6B(5.4%,15/279),上述4种血清型占全部菌株的84.9%(237/279)。肺炎链球菌7价结合疫苗(PCV7)覆盖率为81.0%,但在北京仅为46.0%,明显低于上海(80.0%)、广州(98.4%)和深圳(94.4%)。9价、10价和11价疫苗的覆盖率与PCV7相比并没有明显增加。13价疫苗的覆盖率(92.8%)较PCV7明显升高。结论4家儿童医院肺炎住院患儿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以19F、19A、23F和6B型常见。PCV7覆盖率为87%。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急慢性上颌窦炎及咽炎患者肺炎链球菌带菌及耐药情况. 方法用E-test法及纸片扩散法测定耐药情况. 结果 86株肺炎链球菌中,对青霉素敏感64株(74.4%),低度耐药18株(20.9%),高度耐药4株(4.7%),青霉素耐药菌株对红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及四环素的耐药率比青霉素敏感株高,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敏感. 结论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eniciHinnonsusceptibl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NSP)的克隆传播是其流行的重要因素,我们也证实克隆传播是北京地区PNSP流行的重要因素。进一步血清分型可为抗生素耐药性和流行克隆分析提供更多信息,为推广接种疫苗预防PNSP感染和控制其传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芹菜素对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大鼠模型组、芹菜素5 mg/kg组、芹菜素10 mg/kg组、芹菜素20 mg/kg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建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大鼠模型,药物干预后对进行神经系统评分。HE染色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别检测血清和脑脊液IL-6、IL-1β及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和MyD88/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蛋白(p-NF-κB、NF-κB、MyD88)表达。结果 各芹菜素组蛛网膜下腔病理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大鼠模型组比较,芹菜素10 mg/kg组神经系统评分升高(P<0.05)、IBA1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率降低(P<0.05)、血清及脑脊液IL-6、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P<0.05)、p-NF-κB/NF-κB比值及MyD88蛋白表达均降低(P<...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妇幼医院无乳链球菌(GBS)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药敏情况,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妇幼医院临床患者各类临床标本作无乳链球菌培养,经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的菌株171株。结果171株无乳链球菌株中血培养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率最高,其次为脐带分泌物,临床分布以新生儿病区最高,其次为产科病区。药敏结果显示171株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敏感或中度敏感,对万古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均敏感,对四环素、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70.8%和55.6%。结论为防止无乳链球菌感染和新耐药菌株的出现,临床应重视对无乳链球菌的培养检测,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四川资阳猪源猪链球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四川省部分地区发生的不明原因的猪源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普通RT-PCR和实时荧光PCR相结合的方法对流感和尼帕病毒的RNA进行检测,在Vero细胞和SPF鸡胚同时进行病毒分离,用血清平板对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同时用革兰染色、生化试验、血清凝集试验和PCR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排除了流感病毒和尼帕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从病料组织中成功分离到3株链球菌,证实为猪链球菌Ⅱ型。通过对其毒力因子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和细胞外蛋白因子(EF)均为阳性。进一步的药敏试验证实:分离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Ⅵ、羧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肟等抗菌药高度敏感。结论病原为猪链球菌Ⅱ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耐药基因ermB、mefA、tetM与转座子整合酶基因intTn在携带肺炎链球菌的北京儿童中分布特点。方法对185株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进行以下检测:E-test、琼脂稀释或纸片扩散法测定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β-内酰胺类及头孢类等15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PCR检测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和mef/A,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以及转座子Tn1545的整合酶基因intTn。结果185株肺炎链球菌的药敏结果显示,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基异嗯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8.9%、76.2%、86.0%和78.7%,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和头孢呋辛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2%、15.5%、2.8%和14.1%。所有红霉素耐药株均检出ermB和/或mefA,其中79.5%为ermB阳性,17.8%为ermB和mefA同时阳性,2.7%为mefA阳性。tetM基因在分离株中的阳性率是87%,四环素耐药组的tetM基因携带率是96.9%,高于敏感组(26.9%)。四环素耐药株的红霉素耐药率(90.0%)亦高于敏感株组(11.5%)。87.6%的肺炎链球菌存在intTn基因,intTn基因阳性组的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嗯唑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intTn基因阴性组高。分离株最常见的基因组合是intTn+terM+ermB,占58.4%。结论北京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肺炎链球菌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主要原因是ermB编码的23S rRNA甲基化酶致靶位改变。tetM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核糖体保护作用,是肺炎链球菌四环素耐药的重要机制。接合性转座子Tn1545的存在与菌株的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关系密切,可能是肺炎链球菌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鼻咽部常见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85例取鼻咽拭子进行培养,分离鉴定病原菌,同时对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Hi)进行耐药性监测.结果285例中共检出病原菌161株。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分别为20.4%、16.5%、13.0%、6.7%.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57.5%,同时对非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已高达79.2%.89.5%,对头孢曲松、阿莫西林/棒酸尚具有较好的敏感性(85.1%-93.3%).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3.3%。对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头孢呋新、阿莫西林/棒酸均有很好的敏感性(96.4%-100%),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范围分别为25.3%-56.6%.结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耐药形势严峻,抗生素合理应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基因打靶技术构建变异链球菌葡聚糖结合蛋白D基因(gbpD)失活株,用于葡聚糖结合蛋白D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体外培养变异链球菌UA159菌株并以其基因组为模板,对gbpD基因内部序列进行PCR扩增,连接自杀载体pVA8912,分别用酶切及PCR鉴定;转化变异链球菌UA159株,用PCR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经鉴定PCR产物及插入片段大小与预期值相符,且为所需目的基因片段,成功构建了自杀质粒pVA8912-gbpD;经PCR鉴定及Western blot鉴定,gbpD基因失活株基因组中gbpD基因内部成功插入目的片段,且该菌株不表达GbpD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用于变异链球菌gbpD基因打靶的自杀质粒和gbpD基因失活株,为该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我国肺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pneumoniae,Sp)青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的存在与突变状况。方法 设计、优化pbp1a、TEM基因PCR检测体系及扩增产物全自动DNA序列测定体系 ,对 3株分离自苏州地区患儿呼吸道的Sp(青霉素低耐株SR0 17、SR0 19;青霉素敏感株SR0 2 8,3株均苯唑青耐药 ,且SHV基因均为阴性 )进行检测 ,测得的pbp1aDNA序列与SpR6株 (青霉素敏感株 )DNA序列相比较 ;测得的TEM基因DNA序列与同院原分离的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中检出的TEM 1DNA序列及已在GenBank登录的TEM基因序列相比较。结果 SR0 17、SR0 19、SR0 2 8之pbp1a基因均有突变 ,突变率为 2 1%、2 1%、0 .4 %。SR0 19株TEM基因阴性 ,SR0 17和SR0 2 8TEM基因阳性 ,测得DNA序列分别被证实为TEM 12 9和TEM 1,前者且是新型TEM ,作为新发现的菌种耐药基因均已登录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GenBank ,登录号AY4 5 2 6 6 2、AY392 5 31;二者DNA序列与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中检出的TEM高度同源 (99.7%、99.8% )。结论 我国Sp青霉素耐药可能存在产 β内酰胺酶 (获得TEM基因 )和pbp基因突变两种机制 ,TEM耐药质粒可能在不同种菌株间传播。  相似文献   

20.
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PⅠ基因型及PⅠB基因点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浙江地区淋病奈瑟菌株外膜孔蛋白PⅠ基因序列及其点突变与耐药性关系,了解本地区淋病奈瑟菌株PⅠA与PⅠB基因分布及其优势基因型。方法采用高保真PCR扩增34株淋病奈瑟菌全长PⅠ基因序列,T-A克隆后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建立多重PCR同时检测113株淋病奈瑟菌PⅠA和PⅠB基因。分析测序菌株PⅠB基因中与耐药性密切相关的G120和A121变异情况,采用二倍琼脂稀释法确定PⅠB菌株的耐药性。结果11株PⅠA^+淋病奈瑟菌均为ⅠA6血清型。23株PⅠB^+淋病奈瑟菌中,6株(26.1%)为ⅠB3血清型、5株(21.7%)为ⅠB3/6血清型、2株(8.7%)为ⅠB4血清型、9株(39.1%)为ⅠB3/6-ⅠB2嵌合血清型、1株(4.3%)为ⅠB2-ⅠB4嵌合血清型。所建立的多重PCR可特异和准确地对PⅠA和PⅠB基因分型,检测灵敏度为10雌DNA模板。113株淋病奈瑟菌中,26株(23.0%)和87株(77.0%)分别携带PⅠA和PⅠB基因。经测序的23株PⅠB^+淋病奈瑟菌中,1株(4.3%)G120和A121均未突变,3株(13.0%)G120或A121突变,2株、8.7%)G120突变但A121缺失,17株(73.9%)双位点突变。22株G120和/或A121突变的PⅠB^+菌株均对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结论所建立的多重PCR可用于淋病奈瑟菌PⅠA和PⅠB基因的分型检测。本地区流行的淋病奈瑟菌主要携带PⅠB基因。ⅠA6为PⅠA菌株优势血清型。PⅠB菌株以ⅠB3/6-ⅠB2嵌合、ⅠB3和ⅠB3/6血清型常见,但主要为耐药性G120和/或A121突变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