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与慢性肝病自身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AsialoglycoproteinReceptor,ASGPR)是肝细胞的一种重要且高效的内吞受体 ,主要分布于肝小叶门静脉周围肝细胞的窦面膜上 ,又名肝凝集素 (liverlectin)。近年来研究发现该受体除了在肝脏基因定向转移、靶向药物治疗当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之外 ,还相继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病毒性肝炎等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检测到其相应的自身抗体 ,从这些患者外周血、肝活检组织分离到ASGPR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由于ASGPR的肝脏特异性与其在肝脏的特殊分布位置和某些慢性肝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获得能够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肝脏特异性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ASGPR)的RNA适配子,为开发诊断和治疗肝脏疾病的靶向性试剂和药物奠定基础.方法 合成一个长度为115 nt含有25个随机序列的单链DNA随机文库,通过体外转录构建出单链RNA适配子随机文库,以肝脏ASGPR大亚基为靶蛋白,采用SELEX(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技术筛选具有高亲和力的ASGPR特异性RNA适配子;通过膜结合测定实验、凝胶阻滞实验鉴定筛选适配子对靶蛋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结果 经过12轮筛选获得了具有高亲和力的肝脏ASGPR特异性RNA适配子.结论 成功地筛选出了具有高亲和力的肝脏ASGPR特异性RNA适配子库.  相似文献   

3.
肝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显像:三维分段肝功能评估的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是哺乳动物肝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肝硬化和肝癌时ASGPR水平下降。利用99mTcGSA进行该受体的显像,能够得到HH15、LHL15、[R]0、R0等指标用于肝功能的评估;将这种功能性显像与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技术相结合,可以模拟肝脏切除的范围,并预测术后剩余肝脏的功能。此技术在国际上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国内尚无开展,用它来数字化的评估手术风险对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笔者结合正在进行的这方面部分研究,向读者作一介绍,以期在临床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也被称为肝细胞半乳糖/N-乙酰基葡糖胺受体,或者Ashwell-Morell受体[1]。它主要表达于肝窦状间隙的肝实质细胞表面,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凝集素。由于它结合配体的钙离子依赖性,因此属于C型凝集素。ASGPR能够介导去唾液酸化的糖蛋白被肝细胞内吞降解[2]。目前已知的ASGPR的配体非常多,提示其在糖蛋白代谢、脂代谢、凋亡细胞降解、调节凝血、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和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等多个生理环节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中国旱獭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H1和H2亚基糖基识别域(CRD)的原核表达质粒,体外表达纯化后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RT-PCR扩增出中国旱獭肝组织中ASGPR CRDH1和CRDH2 cDNA,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RSET-B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内诱导表达。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了中国旱獭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H1和H2亚基糖基识别域原核表达质粒pRSET-B.CRDH1和pRSET-B.CRDH2,目的蛋白可以高效表达,用其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高效价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结论:首次成功表达了中国旱獭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H1和H2亚基糖基识别域多肽,且纯度高,免疫原性强,用其免疫小鼠获得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好、效价高,为在HBV感染模型-中国旱獭体内进行肝脏疾病的靶向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肝细胞表面存在特异的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探索ASGPR介导的vp3基因肝细胞靶向性治疗肝癌的方法。方法将携带vp3基因的质粒通过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L-lysine,PLL)与该受体的天然配体脱唾液酸粘蛋白(asialoorosomucoid,Asor)结合,获得Asor-PLL-vp3复合物;通过体外转染、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检测和动物实验鉴定该复合物的肝细胞靶向性。结果 成功制备了较纯的可溶性的蛋白-核酸复合物;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Asor-PLL-vp3复合物具有良好的肝细胞靶向性。结论通过制备Asor-PLL-vp3复合物,利用ASGPR介导实现了vp3的肝细胞靶向性基因转移,证实了该复合物具有体内靶向性治疗肝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人肝细胞表面分子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的细胞系.方法 逆转录PCR扩增人肝组织ASGPR大亚基H1全编码序列,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重组质粒pIRES2EGFP/ASGPRH1转染HeLa细胞,G418筛选,RT-PCR,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检测ASGPRH1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pIRES2EGFP/ASGPRH1重组质粒,该质粒转染HeLa细胞后,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均检测到ASGPRH1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人ASGPRH1的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ASGPR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是肝细胞膜表面特有的一种内吞性受体,H1是参与内吞功能的主要亚基。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患者存在抗-ASGPR的自身抗体。本研究以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H1亚基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用纯化的重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H1亚单位rH1作为检测抗原,建立间接法rH1-IgG-ELISA,检测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IgG抗体,观察其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并对rH1-IgG-ELISA检测的精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制备的rH1重组蛋白纯度在90%以上;以该重组抗原建立的rH1-IgG-ELISA的最佳检测条件为:重组抗原rH1的包被浓度为6μg/ml,血清稀释度1:100,酶标记的羊抗人IgG 1:3000稀释;用rH1-IgGELISA对混合ASGPR阳性和阴性血清的重复检测表明:IgG阳性血清的检测值的变异系数(CV值)为9.9%,IgG阴性血清的CV值为9.7%;灵敏度检测表明血清稀释度在1:50~1:200均可检出阳性;特异性试验的抑制率为63.5%;rH1-IgG-ELISA与总符合率为87.36%,其中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2%(41/50)和93.33%(42/45)。故建立的rH1-IgGELISA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与提供的ASGPR阳性血清有较高的符合率,表明该法具有较好的AIH诊断价值,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期孕胎儿肝脏与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眉  廖清奎 《解剖学杂志》1996,19(4):334-337
采用瑞氏染色,红细胞内外铁染色和受体的放射配体结构分析法,对29例16-28孕周胎儿肝脏与骨髓红细胞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定存铁在正常范围的胎儿的骨髓幼红细胞比例明显低于肝脏,其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肝脏;(2)24-28周孕的胎儿,其肝脏的红细胞内,外铁均较骨髓为多;(3)骨髓幼红细胞转铁蛋白受体数量及其与配体的亲和力均明显低于肝脏;(4)母体发生缺铁性贫血时,虽然骨髓受体数量明显上  相似文献   

10.
肝脏的捕获效应与门脉耐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PkH-26体外标记全异基因脾细胞技术研究门脉或尾静脉注射后其在受体鼠内的早期存活动力学,并研究了枯否氏细胞与供体细胞早期存活动力学及门脉诱导免疫耐受的关系。结果表明,尾静脉注射3天内,供体细胞迅速被受体鼠排斥,而门脉注射后,供体细胞首先滞留在受体鼠肝脏内,然后逐渐向体循环转移,且滞留在肝脏内的供体细胞主要是Thy1.2 ̄+细胞。在门脉注射后第5天,在受体鼠内仍可以测到PKH-26 ̄+细胞。如果门脉注射前首先静脉注射枯否氏细胞阻断剂氯化铣,则不但可以阻断肝脏对门脉注射异基因供体细胞的捕获,且可阻断门脉耐受的产生。这些结果表明,受体鼠肝脏内枯否氏细胞对门脉注射异基因供体脾细胞的选择性捕获是门脉耐受诱导和维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肝脏中死亡受体的生物学和病理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受体通过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可诱导细胞凋亡,与机体的生长、发育、病变和死亡有关,本文对新近研究发现的死亡受体的种类、结构特征及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理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这些死亡受体在肝脏中的生物学和病理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国旱獭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H1和H2亚基糖基识别域(CRD)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复性。方法用RTPCR从中国旱獭肝组织中扩增ASGPRCRDH1和CRDH2cDNA,分别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RSETB上,在埃希菌BL21(DE3)pLysS内诱导表达含6个组氨酸标签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Ni2 螯合柱亲和纯化后,在体外行透析复性。结果ASGPRCRDH1和CRDH2经原核表达后得到分子量约为22ku和15ku的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Ni2 螯合柱亲和纯化后获得纯度大于95%的融合蛋白。利用仅识别天然构像的单克隆抗体对复性后产物进行检测,证明复性成功。结论成功地表达了具有活性的ASGPRCRDH1和CRDH2的融合蛋白,在肝脏疾病的靶向治疗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NK细胞影响T细胞向腺病毒感染的小鼠肝脏聚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使用腺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研究NK细胞向肝脏聚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抗NK1.1^ 单克隆抗体来剔除小鼠体内的NK细胞,使用FACS分析腺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中肝脏的浸润淋巴细胞,应用RT-PCR检测小鼠肝组织、肝浸润淋巴细胞和脾组织中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同时测定血清ALT来做人估价肝损伤。结果 抗NK1.1^ 单克隆抗体明显干扰了腺病毒感染小鼠模型中的T细胞向肝脏的聚集,抑制了趋化因子IP-10mRNA的表达。同时,与未给予抗NK1.1^ 单克隆抗体的小鼠腺病毒感染模型相比较,其肝脏受损也明显减轻。IP-10的特异性受体CXCR3 mRNA的表达先后分别出现在腺病毒感染后的脾脏和肝脏浸润淋巴细胞中。结论 NK细胞在T细胞向腺病毒感染的肝脏聚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依赖NK细胞的趋化因子IP-10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肝脏内非胸腺来源的T细胞及其免疫学,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鼠肝窦内存在的一群特殊的非胸腺来源的T淋巴细胞,它们可能在肝脏内而非胸腺内分化成熟。这群细胞表面具有中等密度T细胞受体、静止状态下表达IL-2受体β链,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菌感染、恶性肿瘤的发生,防御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体生成素(LH)及其受体(LHR)在大鼠肝脏的定位分布,为研究LH是否参与肝代谢功能的调节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染色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结果大鼠肝细胞既呈LH阳性又有LHR阳性,LH和LHR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均分布在大鼠肝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为阴性。不同部位的肝细胞LH及其受体免疫反应强度存在差别。结论 LH及其受体存在于大鼠肝脏细胞,可能对肝脏的功能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研究HCV与易感细胞的相互作用中发现 ,血清中的HCV颗粒是与 β 脂蛋白或IgG结合形成复合物(HCV RNAcarryingmaterial,HCVrcm ) ,HCVrcm通过与细胞表面的脂蛋白受体分子结合进入细胞 ,这种复合物的形成有利于HCV与靶细胞的结合和HCV的持续感染。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hLDLR)是一种表达在细胞表面的脂蛋白受体分子 ,是HCV感染细胞的重要受体 ,它在介导LDL进入细胞的过程中同时将HCV带入胞内。HCV能感染人的肝脏细胞 ,但是不能感染小鼠的肝脏细胞 ,分析可能原因是小鼠的肝脏细胞表面的小鼠低密度脂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  相似文献   

17.
李颖  韩峰  刘沛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21(8):586-588,593
目的:探讨TGF-β对WB鼠肝脏上皮细胞内Ⅰ型玛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对WB细胞的培养,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在TGF-β刺激不同时间后WB细胞内Ⅰ型玛受体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TGF-β刺激不同时间后WB细胞内Ⅰ型玛受体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有所增加,8小时的表达达到最高峰,然后开始下降。结论:TGF—β可增强WB细胞内Ⅰ型毋受体蛋白和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TRAIL受体在肿瘤细胞系上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检测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受体,在来源于血液系统、肝脏、肺脏和大肠的8个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对TRAIL受体的表达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 TRAIL凋亡通路中,能够诱导凋亡反应的死亡受体DR4和DR5,在所检测的肿瘤细胞系中都有表达,其中DR5在所有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DR4(P<0.05)。而能够竞争性与TRAIL诱导的凋亡反应的诱骗受体DcR1和DcR2,在所有的肿瘤细胞中都呈低水平表达或不表达。结论 DR5可能在TRAIL诱导凋亡的通路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TRAIL死亡受体和诱骗受体在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不同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蛋白质组学是一项比较成熟的科研技术,已经在肝移植基础研究领域中初步得到应用,但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未曾报道。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探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与肝脏能量代谢蛋白相关的差异蛋白。 方法:肝移植的供体是Lewis雌性大鼠,受体是Wistar雄性大鼠,供受体体质量差约20 g;移植肝质量/受体肝质量≈50 %。采用改良减体积肝移植模型。获取供体肝组织过程中按照要求进行减体积,修整供体肝脏,将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分别套入不同型号的套管以备套入受体的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胆道用细小支撑管植入供体的胆管中以备插入到受体的胆管中;最后进行受体的肝移植,受体先切除受体的原来肝脏组织,然后将准备好的供体肝脏植入受体中。造模后1,3和7 d获取移植肝脏组织,然后与预先获取冻存的供、受体肝脏组织应用蛋白组学技术建立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再利用串联质谱分析及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 结果与结论:采用变化倍数大于10倍为标准进行差异蛋白点的选择,结果总共发现了72个差异点,通过鉴定,最终32个蛋白的功能比较明确,其中有ATP合成酶β亚基、电子转化黄素蛋白β多肽和质子转运ATP合成酶3个蛋白参与了细胞能量代谢的过程,其分布于肝移植后的第1和7天,占6%。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0.
肝脏血流量大,肝窦腔大,壁薄,对调节回心血流量有重要作用,由于机体脏器间微血管的神经支配不完全一样,故其循环和对药物反应差别大,为探索肝脏微血管中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状态,我们利用活体微循环检查方法,观察了α、β受体兴奋药及阻断药对70只小鼠肝脏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