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雄黄治疗维甲酸耐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诱导凋亡剂雄黄治疗维甲酸(ATRA)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对比应用雄黄治疗APL20例前后结果。结果:完全缓解(CR)17例,部分缓解(PR)1例,总有效率(CR+PR)90%,结论:雄黄对ATRA耐药的APL仍有较高的缓解率,二无交叉耐药,毒性小,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白血病诱导分化疗法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课题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孙关林教授和中国医科院药物研究所韩锐教授等共同完成,并于1996年10月通过了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该项目是在原有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成果上的继续研究,在分化疗法研究方面:在国内外首先开展ATRA诱导缓解后治疗方案研究,通过对完全缓解(CR)后APL患者的长期研究,证实CR后使用化疗和ATRA交替疗法组的疗效最佳。这些研究为延长患者持续完全缓解(CCR),争取痊愈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模式;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方黄黛片、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DA方案[柔红霉素(DNR),阿糖胞苷(Ara-C)]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将30例APL患者先用ATRA、复方黄黛片诱导缓解,再用DA方案、复方黄黛片、ATRA序贯交替治疗,持续缓解5年以上者停药观察。结果 30例中临床和血液学完全缓解(CR)28例,占93.3 %。结论 复方黄黛片、ATRA联合DA方案化疗是治疗APL的有效方法。住院时间短,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4.
庄韵  季鸥 《白血病.淋巴瘤》2016,25(12):760-76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具有特征性的t(15;17)(q22;q21)染色体易位,其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或凋亡,使APL成为第一种可以治愈的白血病。自噬是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代谢方式之一,最近有研究显示自噬在ATRA/As2O3诱导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可能影响APL对药物诱导凋亡作用的敏感性。因此,今后靶向自噬、调控自噬可能成为APL乃至于其他白血病治疗的一种新手段。对近年来自噬对APL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双诱导与ATRA单药诱导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收治的APL患者51例,分别采用ATRA联合As2O3双诱导、ATRA单药诱导治疗方案治疗4周以上,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和达CR的时间。结果 ATRA联合As2O3双诱导组和ATRA单药诱导组的CR率分别为83.3 %(20/24)和96.3 %(2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P>0.05)。ATRA联合As2O3双诱导组达到CR的时间[(36.8±6.12)d]明显短于ATRA单药诱导组的时间[(45.1±8.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5,P<0.05),且不良反应少,更易于控制。结论 ATRA联合As2O3双诱导方案能缩短APL患者达到CR的时间,较ATRA单药诱导治疗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诱导分化治疗中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反式维A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虽已取得良好疗效,使该病CR率提高到90%-95%,5年生存期达到60%-70%,但ATRA治疗其他白血病及常见其他癌症无效,诱导分化疗法的进一步研究应首先弄清涉及肿瘤发生的基因改变及其所产生的蛋白质,才能找到有效的诱导分化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全反式维A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治疗组共46例患者,均给予ATRA+As2O3诱导分化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ATRA诱导分化治疗,分别判别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获得CR时间分别为(26.2±4.0)d,(49.5±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毒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ATRA+ As2O3诱导分化治疗APL获得CR时间明显缩短,而且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序贯综合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序贯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全反式维A酸(ATRA)与细胞毒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与转归。方法 对初治或复治的APL26例,先用As2O3或ATRA诱导缓解,再用As2O3,ATRA和化疗药物序贯综合治疗;以同期未序贯治疗的26例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CR)率为96.2 %,3年CCR为69.2 %,5年CCR为50 %,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序贯综合治疗使APL能获得较高的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并提示无论诱导或缓解后应用As2O3治疗APL均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A酸(ATRA)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近期疗效及化疗序贯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方法 对51例APL患者应用As2O3联合ATRA双诱导治疗;对其中47例CR患者采用DA,HA,MDAra-C,As2O3序贯巩固治疗。结果 51例APL患者47例获CR,CR率92.2 %。47例CR患者中,42例生存至今,生存时间8 ~ 8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41.2个月。 结论 As2O3联合ATRA诱导治疗APL完全缓解率高,毒副作用小,结合化疗及As2O3序贯治疗,复发率低,长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0.
白血病多靶点联合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靶向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的代表性模式,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取得了巨大的成功。ATRA与ATO均作用于异常转录因子PML—RARα,通过不同的途径降解PML—RARα致病蛋白,导致APL细胞分化和凋亡。临床试验证实了两药的协同作用,两药联合治疗初发APL获得了迄今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最好疗效。体外实验证实ANLL—M2b型白血病存在c—kif突变和过度表达,提示异常c—kif可以作为靶向治疗该类型白血病的候选靶点。冬凌草甲素(Oridonin)可以特异性地降解AML1-ETO,有可能成为治疗该类白血病的候选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治疗中获得了成功,该药联合砷剂治疗CML已在体外实验中初步证实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肿瘤》1997,6(5):22-22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的资助下,“人类白血病诱导分化和调亡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研究”项目组,从临床、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诸方面,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分化、凋亡调控进行了系统的、创造性的研究。项目组在原有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APL分化诱导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改进疗效的方法,发现小剂量A~(15lug/天)可取得与常规剂量(45lug/天)相同疗效,而副作用明显降低。还比较了不同缓解后的治疗方案的效果,证实化疗与ATRA合用的疗效最佳。该项目发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亚砷酸(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8例APL患儿采用ATRA及柔红霉素(DNR)联合进行诱导、巩固及维持治疗,并定期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完全缓解(CR)率为87.5 %,达CR中位时间为26 d,并于巩固治疗期间采用As2O3与ATRA及蒽环类药物交替进行,并予以维持治疗,总疗程为3.5年。目前1例已停药,6例处于维持治疗阶段。7例患儿每3个月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均为(-),仅1例患儿未达CR死亡。结论 As2O3与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APL的疗效较满意 。  相似文献   

13.
0引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种亚型,FAB分型为M3型,占10%~15%,极易并发严重的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患者早期死亡。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使用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分化治疗,APL的治疗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22例初治患儿用ATRA诱导治疗;当患儿获完全缓解(CR)后,给予DA方案或IDA方案或HA方案或AA方案巩固治疗3个疗程;以后再用ATRA、化疗交替巩固治疗36个月。结果2例在诱导治疗前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颅内出血;22例获CR,CR率100%(20/20)。1、3、5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100%(20/20)、93.3%(14/15)、84.7%(11/13)。ATRA常见毒副作用依次为皮肤和口唇干燥、头痛、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及维甲酸综合征。结论ATRA联合化疗治疗小儿APLCR率高、远期疗效好;在诱导治疗前,DIC、颅内出血仍是APL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ATRA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常见及少见毒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38例APL在ATRA治疗期间出现的毒副反应。结果:APL在ATRA治疗过程中常见毒副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口干、皮肤干燥、脱屑、皲裂(100%),19例出现胃肠道症状伴谷丙转氨酶增高(50%),18例高白细胞综合征(47.5%),16例出现头痛、头晕(42.4%),8例有肌肉、关节疼痛(21.2%)。少见毒副反应包括高颅压综合征4/38,血糖升高2/38,高组胺综合征1/38等。结论:ATRA治疗APL过程中常出现口干、皮肤干燥、脱屑、皲裂、胃肠道症状及高白细胞综合征等毒副反应。使用小剂量ATRA(20-30mg/日),可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而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 ATRA )联合三氧化二砷( As2O3)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ATRA 联合As2O3治疗初发 APL患儿16例。治疗方案:ATRA 25 mg·m-2·d-1,分2~3次口服,As2O3 0.16 mg·kg-1·d-1,加入生理盐水或50 g/L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持续 4~6 h,1次/d。结果 14 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CR率87.5 %,CR时间短,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TRA联合As2O3治疗儿童APL能获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2010年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会议中,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相关的文章共有17篇: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常规化疗为主的4篇,以ATRA+三氧化二砷(ATO)为主的2篇,以ATO为主的6篇,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3篇,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相关的2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后。白细胞介素(IL)-1β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原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增殖调控的信号传导因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原代APL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和G-CSF水平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IL-1β和G-CSF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测定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1α和STAT3表达水平变化。结果ATRA治疗后AP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平均12天达到高峰,并且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ATRA治疗后7天和高峰期的APL细胞体外培养24h后。IL-1β(P〈0.05)和G-CSF(P〈0.05)分泌水平显著升高。RT-PCR结果表明分泌IL-1β和(或)G-CSF升高的原代APL细胞。IL-1β和(或)G-CSF mRNA表达升高。所有患者原代APL细胞的STAT1α蛋白表达均升高,与IL-1β或G-CSF的表达无关。但STAT3的升高却与G-CSF表达和分泌水平变化相一致。结论ATRA诱导高表达的G-CSF,通过STAT3发挥对原代APL细胞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发高白细胞症的疗效,对21例APL在ATRA治疗中出现的高白细胞症进行观察,并用羟基脲或三尖杉酯碱治疗。结果显示:对白细胞上升较迟峰值较低的普通组高白细胞症患者用羟基脲治疗有效,而对白细胞上并迅速且峰值较高的严重组高白细胞症患者用三尖杉酯碱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蒽环类药物(ATC)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4例初发APL患者均符合FAB分型诊断标准,其中25例行荧光原位免疫杂交(FISH)检查PML-RARα融合基因均为阳性。均以ATRA+As2O3双诱导,白细胞>15×109/L时,加用ATC,达完全缓解(CR)后,每月以ATC联合阿糖胞苷(Ara-C)化疗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继以ATC联合化疗、ATRA、As2O3序贯。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44例APL患者,早期死亡1例(诱导治疗1周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颅内出血),43例达CR,CR率97.73 %,获得CR的时间(27.3±5.2)d,43例目前均持续CR,25例初诊时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者,巩固化疗结束时均转为阴性,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ATRA与 As2O3联合ATC治疗APL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