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遗传性抗凝因子缺陷症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常人体凝血和抗凝血的平衡是维持凝血生理状态的重要机制,抗凝因子基因缺陷会导致相应的血栓性疾病。本文就遗传性抗凝因子(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和因子Ⅴ Leiden突变)缺陷症,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作一简述。 1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  相似文献   

2.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包括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Ⅷ(血友病A)、凝血因子Ⅸ(血友病B)、血管性血友病(vWD)、凝血因子Ⅹ、凝血因子Ⅺ、凝血因子ⅩⅢ等缺陷症,它们引起遗传性出血病;遗传性抗凝血因子缺陷症,主要包括抗凝血酶(AT)、蛋白C(PC)和蛋白S(PS)等缺陷症,它们引起遗传性血栓病。罹患这些疾病的患者,不仅自幼发病、持续终生,而且还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3.
凝血因子Ⅶ(FⅦ),曾称稳定因子或血清凝血酶原转化加速因子(proconvertin)。它是一种主要参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遗传性FⅦ缺乏症由Alexande于1951年率先报道,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估计的发病率为1/50万。其出血症状的异质性较大,在临床上不易被发现。随着对FⅦ基因的剖析,使人们有可能在分子水平对遗传性因子FⅦ缺乏症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就遗传性FⅦ缺乏症的基因缺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 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先证者, 女, 32岁, 自幼易鼻出血, 通常自愈, 2021年3月10日因摔伤致膝盖血肿到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其家系成员均表示无出血等相关病史。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因子Ⅴ活性(FⅤ: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FⅤ抗原(FⅤ:Ag)。采用Sanger测序法测定F5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采用ClustalX-2.1-win、PolyPhen-2及Swiss-PdbViewer软件分析错义变异位点的保守性、是否有害及其对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的影响。采用MutationTaster及NetGene2软件分析剪切变异是否有害及其对剪切位点的影响。结果先证者PT和APTT延长为24.0 s和69.8 s, FⅤ:C和FⅤ:Ag分别降低为6%和9%;其F5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 分别为6号外显子c.911G>A杂合错义变异, 导致p.Gly276Glu变异;15号内含子c.5208+1G>A杂合错义变异。先证者父亲和女...  相似文献   

5.
凝血因子V(coagulationg factor V,FV)是凝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辅因子,其活化形式FVa与Ca2+、磷脂和FXa形成的复合物是体内凝血酶原最主要的激活物。除了凝血功能,FV也通过辅助活化蛋白C下调活化因子VIII间接参与生理性抗凝旁路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VH)缺陷患者进行基因分析和家系调查,初步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活性(FII:C)、凝血因子V活性(FV:C)、FVII活性(FVII:C)和凝血因子x活性(FX:C)及FVII抗原(FVII:Ag)等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Ⅳ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生的突变。结果:先证者PT延长为22.4s,FVII:C和FVII:Ag明显降低,分别为7%和10%;父亲、母亲、姐姐及儿子的PT正常或稍延长,FVII:c分别为63%、54%、57%和46%,FVH:Ag分别为67%、53%、61%和49%;先证者和所有家系成员的APTT及其他凝血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测序发现先证者Ⅳ基因第8号外显子存在g.11482T〉G(His348Gln)杂合突变和g.11496G〉A(Arg353Gln)杂合多态性;其母亲、姐姐、儿子均存在F7基因g.11482T〉G杂合突变;父亲存在,7基因g.11496G〉A杂合多态性。结论:肜基因His348Gln杂合突变协同Arg353Gln杂合多态性是导致该先证者FVII缺陷症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遗传性凝血因子XIII缺陷症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uan BH  Wang HL  Wang XF  Hu YQ  Chu HY  Wang H  Yin J  Guo XM  Fu QH  Wu WM  Ding QL  Fang Y  Wang WB  Zhou RF  Kang WY  Xie S  Wang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4):2158-2161
目的 研究两种遗传性凝血因子(FXIII)A基因的缺陷(FXIIIA Arg77→Cys,Ser413→Trp)以了解其致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正常人FXIIIA重组表达质粒(wt-PCI/FXIIIA),通过定点突变获得上述2种突变的FXIIIA重组表达质粒(mut-PCI/FXIIIA),并分别将它们转染到COS7细胞表达,PCR、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细胞中人FXIIIA的DNA水平、RNA水平及其蛋白质的表达量。用脉冲追踪试验追踪人FXIIIA蛋白在细胞内的变化。通过生物素化戊胺的掺入检测细胞内、外人FXIIIA的活性。结果 wt-PCI/FXIIIA和mut-PCI/FXIIIA稳定转染的COS7细胞内FXIIIA在RNA水平表达量相同;而两种mut-PCI/FXIIIA转染的细胞内未检测到人FXIIIA蛋白质,且蛋白活性Ser413→Trp突变者仅为正常的8.7%,Arg77→Cys突变者则为0%。用脉冲追踪法显示正常FXIIIA蛋白质各时间点含量无减少,而两种突变的人FXIIIA在0.5h和1h虽存在,但很快消失。结论 两种FXIIIlA基因突变导致FXIIIA在细胞内不稳定,迅速被降解,从而FXIIIA蛋白量减少和活性丧失。  相似文献   

8.
乙型血友病又称为因子Ⅸ缺乏症或血浆凝血活酶成分缺乏症,是由于凝血因子Ⅸ编码基因突变导致该凝血因子功能缺陷而致病。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方法是定期注射凝血因子Ⅸ。最近Nathwani等采用基因疗法治疗乙型血友病取得了初步成功。小规模临床试验表明,患者只需要接受一次注射,自我凝血的能力就能大幅改善,且暂未发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 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患者行内镜下直肠息肉摘除术后出现下消化道异常出血进行病因分析,探讨FⅪ基因变异与治疗后下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家系调查(共3 代5 人)。检测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相关凝血指标。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患者FⅪ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序列、5’和3’端非翻译区序列,及家系成员相应的变异位点区域。用PyMol软件构建基因变异前后蛋白模型。结果:患者因“直肠息肉摘除术后3 d,血便2 d”入院。凝血指标检查显示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FⅪ活性(FⅪ:C)和FⅪ抗原(FⅪ:Ag)分别为50.9 s、53%和47.2%;其父亲上述3 项指标分别为45.4 s、44%和43.1%。DNA测序发现患者及其父亲的FⅪ基因第8号外显子均存在c.841C>T杂合无义变异(p.Gln281*)。蛋白模型分析显示p.Gln281*变异会产生截短蛋白。结论:该家系FⅪ基因第8号外显子c.841C>T(NM_000128)杂合无义变异与其FⅪ水平减低有关,可能也是该患者行内镜下直肠息肉摘除术后出现下消化道异常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错义突变Gly400Val导致的凝血因子Ⅺ缺陷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一个中国汉族人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家系中的基因突变。方法 测定先证及家系成员凝血因子活性(FⅪ:C);抽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FⅪ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直接测序;针对突变位点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扩增。结果 先证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94.15s,FⅪ:C为正常的2.1%。家系成员杂合子的FⅪ:C均下降,为正常对照的27.0%~48.4%。先证者FⅪ基因外显子11第1296位苷酸G突变为T,导致其所编码的甘氨酸残基为缬氨酸残基替代((Gly400Val)。部分家系成员该位点呈杂合性改变。结论 Gly400Val为FⅪ缺陷的原因,杂合子的FⅪ水平可能由于显性负机制的存在而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1.
黄少玲 《吉林医学》2013,(36):7787-7788
<正>凝血因子Ⅶ(FⅦ)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凝血因子,在体内作为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在凝血的起始步骤中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乏症在临床工作中极少见,国内外仅有为数不多的报告。我院2011年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严某某,男,2011年4月出生,汉族。住院号21105834。出生时因"巨大头皮血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凝血功能障  相似文献   

12.
凝血因子Ⅺ(FⅪ)是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活化的凝血因子Ⅺ(FⅪa)的酶原,后者在钙离子存在时,可以活化FⅪ,形成活化的凝血因子Ⅺ(FⅪa)。FⅪ由肝脏和巨核细胞所产生,人体内除血浆中存在有FⅪ外,血小板中也可能含有一部分F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体凝血因子Ⅻ(FⅫ)水平对再发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的影响。方法: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Ⅻ促凝活性(FⅫ:C)、纤溶酶原活性(PLG:C)、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PCR扩增FⅫ基因的14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DNA测序,发现基因突变,则反向测序予以证实。50例正常对照组用于排除FXII基因多态性。结果:2例F如缺陷患者APTT显著延长,FⅫ:C明显降低。患者1基因分析发现g.6753delACA杂合突变(国内外鲜见报道)和46T/T。患者2发现g.7142insertC杂合突变和46C/T。结论:FⅫ缺陷症患者易导致机体纤溶功能下降,是引起患者IVF—ET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手术围术期的高出血和输血风险及其带来的并发症一直是影响患者转归的重要因素[1]。由于疾病本身、外科操作和体外循环过程(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凝血因子在血液中的浓度呈下降趋势,严重者会导致凝血异常,增加出血和异体输血风险[2]。及时纠正凝血功能缺陷,对于减少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制剂,基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FⅦ(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Ⅶ, rFⅦa)通过对内外源凝血途径的共同促进作用及非组织因子途径激活血小板,为降低心血管手术围术期出血及输血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金莱  黄河  胡慧仙  王香梅 《浙江医学》2007,29(9):901-902,934
目的研究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基因型与表型关系。方法对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家系成员的因子Ⅶ(FⅦ)和其他凝血因子活性进行检测,用PCR及DNA序列检测因子Ⅶ基因缺陷,并分析临床出血状况。结果家系中先证者FⅦ基因中位于第8号外显子上发现一个纯合的碱基突变:10827C→T,导致Arg(CGG)304Trp(TGG)氨基酸替换。其弟弟妹妹均有此纯合的碱基突变,且均伴有因子Ⅹ活性(FⅩ:C)升高。先证者和其弟弟妹妹临床均无出血症状。结论先天性因子Ⅶ缺乏是否发生临床出血可能与FX: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美国FDA于2013年12月23日批准Tretten用于治疗成人与儿童先天性凝血因子ⅩⅢ—A缺乏症(congenital factor ⅩⅢ A-subunit deficiency)。适用于患者日常预防出血。先天性凝血因子XⅢ缺乏症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遗传性凝血障碍。凝血因子ⅩⅢ分为A、B两种亚型(subunit),  相似文献   

17.
肝脏是许多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器官,当肝细胞受损时.由于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而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因此,肝硬化患者常存在凝血功能的改变。凝血四项指标是常用的一组凝血因子的筛选试验,它包括凝血酶原时问(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FIB)。本文通过对77例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用以观察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肝脏是许多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器官,当肝细胞受损时,由于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而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因此,肝硬化患者常存在凝血功能的改变。凝血四项指标是常用的一组凝血因子的筛选试验,它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FIB)。本文通过对77例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用以观察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寻找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I(FXI)缺陷症患者家系的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共13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FXI活性(FXI:C)及FXI抗原(FXI:Ag)等指标;提取基因组DNA,用Sanger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和侧翼序列,发现突变位点后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并检测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ClustalX软件分析突变位点的保守性;用MutationTaster和PROXIEAN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位点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构建突变蛋白模型。结果 先证者APTT明显延长,为85.9 s,其FXI:C和FXI:Ag均降低,分别为2%和4.8%;其母亲、二哥、二姐、侄子、外甥女和儿子FXI:C和FXI Ag也有不同程度下降。先证者F11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c.841C> T(p.Gln263stop)杂合突变及第10内含子3’端剪切位点突变(IVSJ-4del gttg);其母亲、二哥、侄子携带p.Gl...  相似文献   

20.
易栓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栓症(Thrombophlilia)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指由于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的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的疾病状态。易栓症的血栓栓塞类型主要为静脉血栓栓塞。易栓症一般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见表1)。常见的遗传性易栓症有蛋白C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