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汁培养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SC)时的常见致病菌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Viter—Ams System和Kirby-Bauer法,对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检测对临床常用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培养出的162株细菌,前4位分别是: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菌属、粪肠球菌、脆弱拟杆菌。药敏实验表明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高达30%—100%。抗菌作用较好的是新近问世并临床采用的药物.如头孢他定、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等。结论:ASC时,手术治疗和抗生素的合理运用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29例患有胆道疾病患者的胆汁进行细菌学调查,旨在了解胆汁中细菌存在情况,以便对临床应用抗生素提供充分的依据和参考。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9例中急性胆囊炎8例,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17例,梗阻性黄疸、重症胆管炎各2例。29例都经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4.
5.
L型菌血症细菌学特点及抗菌药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运革  邢志广 《中原医刊》2000,27(10):39-40
为探讨L型菌血症的细菌学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1996年1月~1999年12月临床送检的426例L型细菌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球菌伴L型是L型菌血症的主要病原菌(81.7A%),丁胺卡那霉素、利福平、新霉素对其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Analysis was made of the gluco, lipometabolic materials and trace elements in bile from patients. The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in 11 cases with acute purulent cholangitis and 13 cases of selective biliary surgery at both inter-operational time, at which the bile were got by needling from the common bile duct, and post-operational time, at which the bile was obtained from T tube drainage bile before the extraction of the T tube or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It was found that lactic acid and glucose markedly decreased and LDH activity increased in the cholangitis group at inter-operational time. Lifted hepatic glyconeogenesis and gluco-consumption and hepatic cellular damage were indicated. At the same time, most of the lipo-materials and lipase activity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e selective group, which showed that lipolysis was encouraged and that lipo-materials had flowed into the bile because of hepatic cellular damage. At the time of acute cholangitis, the Zn and Fe in bile markedly increased but the Cr in bile decreased, and the mechanism was not clear.  相似文献   

7.
陶兴和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1086-1087
目的 了解急性胆囊炎时胆汁中需氧菌感染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院外科送检的122例急性胆囊炎手术中采集的胆汁进行需氧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22 例胆汁标本中,有83例(68.03%)检出需氧菌,共分离出92个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占51.08%,肺炎克雷伯菌占10.87%,粪肠球菌占11.95%.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显示,所有菌株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最为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结论 对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是很有必要的,为防止滥用抗生素以减少细菌的耐药性,临床应根据实验室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胆汁细菌学检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胆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细菌感染的耐药情况,对1995年6月~1998年12月间外科住院患者胆汁进行了培养,并对阳性的菌群分布及其抗生素的耐药状况进行了分析(不包括厌氧菌)。结果发现标本培养阳性率为69.76%(143/205),其中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占大多数,分别为31.74%和18.56%。其次,肠杆菌属、肺炎克雷柏氏菌和肠球菌属也较为常见。所有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9.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前后的胆汁细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前后的胆汁细菌动态、药敏情况。方法 :应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药敏分析系统动态分析、鉴定 3 3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汁细菌和药敏。结果 :术中 3 2例培养阳性 ,阳性率 97% ,分离出 3 8株 ,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柏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鼻胆管外引流治疗后 ,15例培养阳性 ,阳性率45 % ,分离出 17株 ,大肠埃希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多见。从细菌抗生素药敏计算敏感率依次为 :亚胺培南 >头孢他啶 >环丙沙星 >丁胺卡那 >哌拉西林 >头孢唑啉 >庆大霉素 >氨苄青霉素。结论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原菌主要由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构成。在无细菌培养及药敏测试情况下 ,治疗胆管炎可选择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丁胺卡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胆汁中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55例ACST患者术中,术后7天,术后14天胆汁中ET及CGRP的浓度,结果:ACST患者术中ET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两组病例术中胆汁ET的浓度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术后胆汁中ET的浓度逐渐下降,术中胆汁中CGRP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胆汁中CGRP的浓度逐渐升高。结论:ET参与了ACST肝胆系统的病理损害过程,胆汁中ET的浓度与ACST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胆汁中ET与CGRP二者间的平衡紊乱在ACST肝胆系统的病理损害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肝内小叶间胆管细胞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人群发病率为每年4~30例/万,病死人数占肝硬化病死人数的1.6%~2.0%。PBC发病机制不明确,主要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西医常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中医药治疗PBC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文章主要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方面综述近5年来PBC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目前中医药治疗PBC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胆汁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AOSC患者116例,取胆汁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统计病菌分布情况及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116例AOSC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44株,其中14例分离出2种菌株,革兰阳性菌50株(34.72%),革兰阴性菌8...  相似文献   

13.
TNF-α在急性胆管炎大鼠血浆和胆汁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胆管炎大鼠血浆、胆汁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变化.方法 经胆总管间断小剂量注入大肠杆菌,建立大鼠急性胆管炎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分别检测在不同的时相点血浆和胆汁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随时间延长大鼠死亡率增加,血浆和胆汁中TNF-α含量呈进行性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结论 检测TNF-α的含量对评估急性胆管炎的发展、变化进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洋 《中国厂矿医学》1999,12(6):466-467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是一种严重胆道感染性急腹症,尽快解除胆道梗阻和引流是有效疗法,但要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对此症的病原学、感染特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讨论。1.重症急性胆管炎的发病和感染特点:(1)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道狭窄是该症始动原因,以后继发胆管炎,由轻到重演变而成;(2)此症发病急剧,恶化或进展迅速,病情严重,死亡率高;(3)病理特点是:胆管梗阻,胆压增高,胆小管与肝窦病理性联通,大量脓性胆汁迅速入血,引起菌血症、内毒素血症、G-杆菌败血症、脓毒血症、胆砂血…  相似文献   

15.
王资隆  靳睿  封波 《医学综述》2021,(11):2173-2178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以肝内胆管进行性破坏并以慢性胆汁淤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环境、遗传与免疫途径相互作用有关.PBC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治疗方法单一、需要终身治疗且部分患者应答不佳,因此建立一种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了解PBC病因、发病机制及药物筛选、预后尤为重要.目前常见的PBC小鼠模型主要分为...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该院1999年至2002年间28例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持续引流组7例中,死亡3例,住院时间为15~25d;早期夹管组21例中死亡1例,住院时间为7~10d。认为对重症急性胆管炎术后胆汁增多,采取早期夹管可能会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胆总管结石伴脓性胆管炎急诊胆道手术者及胆总管结石择期胆道手术者,术中及术后胆汁中糖、脂肪及某些酶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和比较,发现胆管化脓梗阻时,胆汁中乳酸和糖降低,而LDH活性增加,提示此时肝细胞糖异生及糖利用增加,伴肝细胞膜的破坏。同时胆汁中多数脂类物质含量升高,伴脂肪酸活性增强,而胆固醇下降,提示脂肪动员增强。Zn、Fe在脓性胆管炎时升高,而Cr下降,其机理不明。  相似文献   

18.
沈吉  谢觉醒 《浙江医学》2001,23(6):358-359
化脓性胆管炎术后黄疸不退在临床上并不罕见 ,通常认为其常见原因是胆道损伤及胆管内残余结石。我院1994年3月至1999年8月收治化脓性胆管炎103例 ,术后出现黄疸不退21例 ,其中由于肝内毛细胆管炎性水肿及肝细胞损害所致的胆汁瘀积性黄疸达14例 ,现对其诊治情况作一分析。1.一般资料经急症手术治疗的化脓性胆管炎病人103例 ,年龄29~78岁。临床上均有腹痛、寒战、发热、黄疸及血白细胞升高 ,B超检查均明确有肝外胆管梗阻 ;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86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7例 ,术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 Ig G)亚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28例PBC患者、29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患者及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 G1、Ig G2、Ig G3、Ig G4水平;分析Ig G亚型水平及Ig G亚型占总Ig G水平百分比的分布特征。结果 IgG1、IgG1/IgG、IgG3、IgG3/Ig G在3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AIH组以Ig G1、Ig G1/Ig G升高为特点,PBC组以Ig G3、Ig G3/Ig G升高为特点。PBC组的Ig G3与Ig M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09, P <0.001)。PBC患者中Ig G3水平正常组与Ig G3升高组抗线粒体抗体(AMA)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0, P=0.030),Ig G3升高组的AMA-M2显著...  相似文献   

20.
化脓性胆管炎胆汁致病菌与药物敏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了解化脓性胆管炎胆汁中的主要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593例化脓性胆管炎胆汁细胞培养阳性的670株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药物敏感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70株胆汁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509株(75.9%),革兰氏阳性球菌149株(22.2%),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和亚安培南的敏感率为76.8%和90.6%,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亚安培南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达77.2%和91.3%,结论:化 性胆管炎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头孢他啶和亚安培南可作为治疗化脓性胆管炎的首选用药,及早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