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花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 Merr.)和海杧果(Cerbera odollam Gaertn.)均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期以来,已知两植物的种仁具有强烈毒性。近年来,对黄花夹竹桃引起了很大的注意,从其种仁中分离得一种新强心甙黄夹次甙甲(Peruvoside),该甙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本文总结了两植物所含强心甙的化学、药理及临床方面的情况。两植物所分离得的强心甙均属强心不饱和内酯(Cardenolide)类。种仁中富含这类化合物,在黄花夹竹桃的根皮、茎皮和叶中的含量则低。该类化合物可概分为极性甙(三糖甙)和次级甙(一糖甙)。所有甙与Kedde试剂呈阳性反应,与Keller-Kiliani试剂呈阴性反应。丁烯内酯环的红外和紫外特征吸收  相似文献   

2.
据文献报道,夹竹桃 Nerium indicumMill 叶子在传统医学中用于治疗毒蛇咬伤,并具有强心、利尿、抗菌、灭昆虫作用;其树皮水提物和树胶有灭昆虫和灭螺作用。作者从其叶子中分离到糖甙、甾类、萜类物质,以及各种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为了试验夹竹桃叶子的灭螺作用,作者将水提物(干叶1.0 g/200 mL 水)及乙醇提取物(7.75%)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得精制部位,主要成分为夹竹桃甙(oleandrin),以此部位和夹竹桃甙精制品进  相似文献   

3.
强心灵又名黄夹甙,为我国首先研制成功并已生产的新强心药。它是从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 Merr,)果仁中提得的强心甙混合物,其中主要为黄花夹竹桃次甙甲、黄花夹竹桃次甙乙、单乙酰黄花夹竹桃次甙乙三种单糖甙,另外还含有1~3种微量的其他强心甙。  相似文献   

4.
金岐端  木全章 《药学学报》1990,25(8):617-621
从苦绳(Dregea sinensis var.corrugata)的根茎中分得一个新的二糖甙,命名为苦绳甙乙(dregeoside B,Ⅰ),经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其结构为12,20-二-O-异戊酰基托曼托甙元-3-O-α-L-夹竹桃吡喃糖-(1→4)-O-α-L-夹竹桃吡喃糖甙(12,20-di-O-isovaleryltomentogenin-3-O-α-L-oleandropyranosyl-(1→4)-O-α-L-oleandropyranoside)。  相似文献   

5.
夹竹桃乙素是夹竹桃叶中所含的主要强心成分.本文证明其药理性质不同于g-毒毛旋花子甙和洋地黄毒甙,而与异羟基洋地黄毒甙(digoxin)相近.具有较小的蓄积作用和较大的口服吸收率,以及较强的生物活性.作者认为临床上可用以代异羟基洋地黄毒甙使用.  相似文献   

6.
乐开礼  黄衡  王琼琨 《药学学报》1965,12(3):180-184
夹竹桃乙素是夹竹桃叶中所含的主要强心成分.本文证明其药理性质不同于g-毒毛旋花子甙和洋地黄毒甙,而与异羟基洋地黄毒甙(digoxin)相近.具有较小的蓄积作用和较大的口服吸收率,以及较强的生物活性.作者认为临床上可用以代异羟基洋地黄毒甙使用.  相似文献   

7.
夹竹桃科夹竹桃属植物Nerium odorum的根用于蛇伤、关节痛、慢性腹痛及麻疯病。对其根皮的系统化学研究尚未见报道,仅有人从其皮中分到一些强心甙、夹竹桃甙A~H。本文作者从该植物的根皮中分离得β-谷  相似文献   

8.
本品是从国产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 Merr.)果仁中制备的一种混合强心甙。主要为黄花夹竹桃次甙甲(Peruvoside,C_(30)H_(44)O_9)、黄花夹竹桃次甙乙(Neriifolin,C_(30)H_(46)O_8)和单乙酰黄花夹竹桃次甙乙(Cerberin,C_(32)H_(48)O_9)三种亲脂性甙。〔作用特点〕本品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作用出现迅速,蓄积作用和副作用较低,注射时与毒毛旋花子甙K相似,口服可代替  相似文献   

9.
元胡糖桨的临床应用小结福州市结核病防治院刘家宜福州市鹤龄医院仇苏闽元胡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我们将其制成糖桨剂,用于治疗各种心脏病引起的疼痛,经两年试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一、处方制备元胡500g,胡菊甙2g,40%乙醇适量,共制成1000...  相似文献   

10.
glycoside的译名,早先均为苷,到五十年代中才出现苷、甙不统一。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化学化工词汇》在glycoside条下写为"苷音甘,旧甙,配糖物";并对一些植物成分如olean-drin译成夹竹桃苷等;生化方面一直用苷,如腺苷、碘苷、核苷等;植化方面早先用苷,自1953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洋地黄毒甙后,改用甙至今。我因了解改用甙字的设想并率先在53年版药典应用,造成这个名词的混乱。  相似文献   

11.
在圭亚那和南非的土著居民用糖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菊科)的叶,作为茶叶和咖啡的增甜剂。主要甜味甙为糖菊甙(Stevioside)。最近,这种植物作为一种非生龋的、非致癌的食用增甜剂的新资源已引起重视。目前不仅在日本加以栽培,而且遍及东南亚;1979年收获干叶约300吨(1980年市售价为每kg700~1000日元)。在日本,有8家食品制造公司参与甜味甙的提取。新的甜甙类化合物:作者从糖菊叶中已分得另外4种甜味斯替维醇甙,定名为rebaudiosides-A、-C、-D  相似文献   

12.
云南夹竹桃 Nerium indicum mill,N.Odo-rum Soland 属夹竹桃科植物,花开红、白色,在我省各地均有栽培,供观尝用。我国其他省所产的夹竹桃,亦与云南所产者同科同属。金昭英等氏(1959)曾由其叶中提出有效成份为夹竹桃乙素,分子式 C32H48O9。并认为此物质与欧产夹竹桃(N.Oleander L.)所含有效成份夹竹桃甙(OIeandrin)在理化方面相同。  相似文献   

13.
番泻叶是进口药材,国内不产。效用为泻热导滞、通便、利水。治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其主要有效成份为番泻甙。河北省使用的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及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叶。前者商品名印度番泻叶,主产于印度南部;后者商品名亚力山大番泻叶,主产于埃及尼罗河中上游地区。在进口的番泻叶中,常掺杂有同科植物耳叶番泻(又名圆叶番泻叶cassia auriculata L)的干燥小叶。据北京医学院生物教研组分析,这种番泻叶有效成份含量极微。在《进口药材部标准》WS_4-29—86[检查]项下,明确规定不得有耳叶番泻叶(习称圆叶番泻叶)。另外在邯郸地区曾发现有人用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的干燥叶冒充番泻叶出售。为便于识别,现将三者的性状特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由红花夹竹桃叶中提出一结晶体,熔点250.5—251.5℃,[a]23.5=-47.9(无水乙醇),并测得其分子内含有乙酰基,初步证明为欧夹竹桃甙丙(oleandrin)。与洋地黄毒甙(digitoxin)进行强心作用比较,证明本品确具强心作用。通过在位兔心及离体豚鼠心实验,其作用出现时间,作用高峯时间及中毒时间均与洋地黄毒甙类似,故属慢效心甙类。鸽平均致死量为0.44±0.04毫克/公斤(标准差),其效价约相当于洋地黄毒甙的1.8倍。  相似文献   

15.
波叶大黄中rhapontin对血清脂质和脂蛋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林  叶于薇 《药学学报》1981,16(9):699-702
波叶大黄是蓼科蓼属植物(Rheum hotaonse Chen)的根茎,其同属植物虎杖、首乌有治疗高血脂症作用,大黄亦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它们都含有对二苯乙烯甙类化合物。大黄含均二苯代乙烯甙(stilbene glycoside)。首乌中的羟基对二苯代乙烯甙含量为1.2%以上,可考虑为首乌的主要成分。从虎杖中分离出的均二苯代乙烯甙类化合物——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16.
从黄花夹竹桃果仁中提出的黄夹甙为一混合强心甙,主要含有黄花夹竹桃次甙甲、黄花夹竹桃次甙乙、单乙酰黄花夹竹桃次甙乙及2~3种微量的其它强心甙。本文报道了用碱性苦味酸钠试剂比色测定其总甙含量及用高压液相层析分别测定各个组分含量的方法。高压液相层析是用YWG-CH填充柱(25cm×7.9mm i.d.),70%甲醇作流动相,几个组分能完全分离。若样品为果仁的强心甙提取物则需经硅胶柱净化后,再用高压液相层析测定。本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曾用本法测定了一些不同来源的黄夹甙样品,并与生物检定结果比较,二者一致。  相似文献   

17.
黄花夹竹桃和夹竹桃在福建境内生长极多,我们将其制成适当剂型,用于临床治疗心衰患者,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于下。一、制剂 1.夹竹桃叶胶囊,简称夹竹桃:  相似文献   

18.
臭梧桐中海常素的波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泽乃  徐佩娟  姚天荣 《药学学报》1988,23(10):789-791
臭梧桐又名海州常山(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系马鞭草科(Verbenaceae)植物,其叶有降血压作用,为一常用中药。1963年曾广方等从其叶中分得一新黄酮甙  相似文献   

19.
马达加斯加胶藤中的强心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达加斯加胶藤(Cryptostegia madagascarien-sis Bojer.)为萝藦科的一种攀缘灌木,它和同属植物大花胶藤(C.grandiflora R.Br.)对人及食草动物均具有与洋地黄相似的毒性作用。此外大花胶藤对人鼻咽癌细胞还具有毒性,其细胞毒成分为夹竹桃甙元(Olean-drigenin)、16-丙酰芰毒甙元(16-Propionylgitoxige-nin)、16-去氢芰毒甙元(16-anhydrogitoxigenin)、羟基芰毒甙元和万年青甙B(Rhodoxin B)。于7,8月间采集马达加斯加胶藤,其乙醇提取物经  相似文献   

20.
关于欧夹竹桃(Nerium olandre L.)中强心甙的含量虽有不少报导,但差异甚大。本文作者乃以薄层层析比色法分别测定了红花和白花欧夹竹桃中总强心甙、欧夹竹桃甙丙(Oleandrin)及欧夹竹桃甙乙(Adynerin)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