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图 1 骶骨明显破坏伴左前方软组织肿块 (→ )。 图 2 右耻骨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 ( )。 图 3 双侧腹主动脉前方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 (→ ) ,肿块密度与血管密度一致。 图 4 右耻骨破坏 ,周围软组织肿块明显强化 (→ )。  患者 ,男 ,43岁。头痛、心悸、体重下降、血压升高 1年。高血压呈持续性 ,阵发性加剧 ,最高达 33.3/2 0kPa。化验检查 :尿儿茶酚胺 16381μmol/2 4h ,尿VMA 30 5 .8μmol/2 4h。酚妥拉明试验阳性。131I间碘苄胍试验 :右腹腔支交感神经节水平 ,右闭孔内肌处 ,左梨状肌前缘有放射性浓聚区…  相似文献   

2.
肝恶性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嗜铬细胞瘤的MRI检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MRI检查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并确定嗜铬细胞瘤MRI检查的最佳成像序列。材料与方法  12例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 10例 ,腹主动脉旁 2例 )术前行MRI增强前后检查 ,包括 7种序列。结果 嗜铬细胞瘤呈较大 (平均瘤径 5 .3cm±2 .0cm)的类圆形或卵圆形肿块。T1WI信号强度类似肝实质 ,T2 WI信号较高 ,易发生坏死、囊变 ( 7/12 ) ,肿瘤实体部分多明显强化。结论 嗜铬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结合临床表现多可明确诊断。MRI检查最佳成像序列是增强前T2 WI脂肪抑制序列、T1WI以及增强后T1WI脂肪抑制序列。化学位移反相位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动脉栓塞对巨大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在巨大恶性嗜铬细胞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对12例巨大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动脉栓塞,无严重并发症.其中6例原发瘤栓塞后成功进行手术切除,另6例术后复发或转移者栓塞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巨大恶性嗜铬细胞瘤安全可行,有利于手术完整切除和临床症状控制,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嗜铬细胞瘤的CT特征。方法对5例经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的恶性嗜铬细胞瘤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右肾上腺区肿块3例,左肾前方肿块1例,胰腺略下方腹主动脉旁肿块1例。肿瘤最大径9.0 cm,最小径2.7 cm,CT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影,实性部分,尤其周边部分强化明显而持续,中心部坏死区无强化。伴腰椎、骨盆、肺、肝转移瘤。结论CT是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影像学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8例,其中包括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检查,CT和NRI。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与影像诊断作了分析。本文讨论了各种检查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各种检查曲影像表现,并指出选择性动脉造影对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能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约有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其余发生于交感神经节或副交感神经节等部位。由于肿瘤细胞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围手术期引起血压剧烈波动和心律失常,肿瘤摘除后又可使内源性儿茶酚胺急剧下降,引起严重低血压,休克等循环功能紊乱,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较大。现将2003-2005年我院7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肿瘤切除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探讨鼠类双微体2癌基因(MDM2),P53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预后之间的关系。以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6例确诊并有随访的星形细胞瘤中MDM2和P53蛋白。结果表明:MDM2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4%(16/36例)和38.9%(14/36例),其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但与肿瘤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P〈0.05,P〈0.01),36例星形细胞瘤中MDM2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进行评估和分析。材料和方法:对经外院手术治疗的1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例的CT资料进行了随访、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有病理证实。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合CT的影像学特点、三维重建,通常可作出较正确诊断。B超、MRI、核素扫描等影像学的交叉应用,有助于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铬细胞瘤主要来源于肾上腺素能系统嗜铬细胞,在异位嗜铬细胞瘤中,膀胱嗜铬细胞瘤较少见。本文就膀胱嗜铬细胞瘤其发病原因、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1980年开展经股动脉导管血管造影以来,经血管造影诊断嗜铬细胞瘤5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0例,共21个病灶。全部病例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有关文献并回顾分析其CT征象。结果瘤体通常较大,多大于5cm,呈圆形或类圆形,中等密度,常伴有囊变、坏死、出血,肿瘤强化明显。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征象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131I-MIBG治疗58例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疗效与副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用^131I间-碘苄胍(MIBG)治疗58例恶性嗜铬细胞瘤软组织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第一疗程每月静脉滴注^131I-MIBG2590~3700MBq,共6个月,此后每隔2~3个月继续治疗1-3次,用MIRD法测试肿瘤吸收剂量,结果 (1)58例患者按肿瘤大小分成3组,第1组肿瘤体积〈8cm^3(11例)第2组8-20cm^3(21例)第3组〉20cm^3(26例)第1组11例肿瘤平均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嗜铬细胞瘤的病理特征与临床联系730050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哈英娣俞天麟邢传平钱震曹晓哲关键词嗜铬细胞瘤;病理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6.6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内分泌肿瘤,多发性嗜铬细胞(MPCT)又仅占其中的10%。14例多发性嗜铬细...  相似文献   

15.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以肾上腺髓质功能亢进为特征的肿瘤,多发生于肾上腺内,也可发生在交感神经节丰富的身体其它部位。腹腔外的嗜铬细胞瘤极为少见。由于嗜铬细胞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代谢紊乱症候群;严重者可因高血压危象而危及生命。我院1986年-2000年共收治嗜铬细胞瘤56例,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治疗和护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腹腔异位嗜铬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来自于嗜铬细胞,能分泌儿茶酚氨类激素的少见肿瘤,98%的嗜铬细胞瘤发生在腹腔,其中超过90%发生在肾上腺。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称为异位嗜铬细胞瘤,可发生在全身各处含有嗜铬细胞的组织中,在腹腔主要发生在腹膜后、Zuckerkandl器官和膀胱。在MR检查中,T2WI呈高信号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相对特征性表现,但在肾上腺外,是否亦表现为此特点,由于病例较少见,笔者尚未见大组MRI特征的总结报道。笔者对14例腹腔异位嗜铬细胞瘤的MRI特征进行总结,同时对部分行其他影像检查的资料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表现为严重糖尿病的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锐 《临床军医杂志》2003,31(4):128-129
<正> 病人,男,47岁。因口渴多饮、多食、多尿2月就诊,查空腹血糖25.6mmol/L,尿糖+++,入我院内分泌科,入院后B超检查见右肝后叶后方有一8.2cm ×7.1cm的边界清,包膜完整的实质不均质稍增强回声团块,CDFI其周边可见环绕血流信号,其内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并可记录到搏动性血流频谱,RI:0.79。CT报告:右肾上腺及肾上极区域可见约8.1cm×6.9cm×7.2cm块影;边缘可见,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41岁。患高血压、糖尿病2年,尿量减少3d于2003年9月入院。体检:体重明显下降,血压高达215/140mmHg(1mmHg=0.133kPa)。超声诊断:右后腹膜占位。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 ,55岁 ,体重 67kg。“腹腔占位性病变”入院。既往史无特殊记载。各项检查正常。拟在连续硬膜外加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腹腔肿块摘除术”。入手术室血压1 7.5/ 1 2kPa(1 32 / 90mmHg) ,HR 92·min- 1 。硬膜外选T8~ 9旁正中穿刺 ,向头端置管 3cm。试验量 2 %利多卡因 5ml,观察 5min ,无异常时继给 0 .5 %的布比卡因 1 0ml,麻醉范围T4~ 1 1。血压下降至 1 2 / 3 .5kPa ,麻黄素 1 5mg静注后 ,血压回升至 1 4 .6/ 8kPa,快速诱导气管插管 ,接 90 9麻醉机行静吸复合麻醉 ,安氟醚开启浓度 1 .5 %。手术至进腹探查时血压均维持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