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估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视力。方法: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3例在USM医院接受治疗。结果:患者3例被诊断为继发性梅毒性葡萄膜炎,这3例患者患病之前均不知道患有梅毒,但他们有明确的乱交史。并且每个月都伴有逐步的视力下降。其中两人伴有发热、眼痛、眼前悬浮物。视力从6/12到手动。所有患者均出现前葡萄膜炎,玻璃体炎和视神经炎。第一例患者出现了多灶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并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第二例患者出现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而第三例患者仅出现了脉络膜视网膜炎。所有患者每周注射苄青霉素2.4MU,共4wk,其中2例患者口服多西霉素200mg2次/d,共3mo。治疗效果良好,其中2例患者有显著的视力上升,分别从6/120到6/21和6/12到6/6。其中较严重的1例患者出现逆转录酶为阳性。结论:眼梅毒作为非肉芽肿性的炎症与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有关。治疗后虽然视力恢复比较缓慢,但普遍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梅毒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血管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有3个典型的临床阶段: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三期梅毒,这3个阶段都可以有不同的眼部表现,如结膜炎、间质性角膜炎、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或后葡萄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脉络膜视网膜炎和视网膜脱离等.本次,我们将一例隐性梅毒并发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辉  江志坚  董健鸿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974-1976
目的:探讨以眼后节表现为主的梅毒性眼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01本院收治的首诊于眼科的梅毒性眼病13例23眼,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等。13例患者按神经梅毒除1例因青霉素过敏予静滴头孢曲松治疗,其余全部予静滴青霉素治疗。

结果:患者13例中,9例17眼患者表现为脉络膜视网膜炎,2例3眼患者表现为视神经视网膜炎,1例1眼患者表现为视神经炎,1例2眼患者表现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抗梅毒治疗后,所有炎症消退,12例22眼患者视力提高,平均视力0.56±0.23。患者RPR滴度下降4倍,平均1:16.6。

结论:梅毒性眼病表现多样,容易漏诊、误诊,临床上应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脉络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8例18眼并发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2~6(平均3.3)mo。结果:在18眼中13眼(72%)术后视网膜复位,大部分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眼视网膜未复位,其中3眼经再手术后复位,2眼眼球萎缩,未再手术。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术后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等。结论:及时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大多数视网膜能够获得复位,部分恢复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资料。24例中,男17人,女7人,平均年龄43.29岁。全部患者均存在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其中,6眼视网膜脱离为移动性。患者首选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无效并存在移动性视网膜脱离者行巩膜外冷冻治疗。患者平均随访21.17月。结果:无移动性视网膜脱离的18眼,激光治疗后视力稳定或提高者占94.5%。瘤体表面仍有少量液体残存的共有3眼(12.5%)均为黄斑中心下的血管瘤。有移动性视网膜脱离的6眼最终均行冷冻治疗,冷冻术后周边液体吸收,5例视力下降。结论:位于黄斑下的及伴有移动性视网膜下液的脉络膜血管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沈玺  江睿 《眼科》2008,17(1):52-55
目的 总结玻璃体手术治疗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病因、手术指征及术后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57例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方法 回顾性分析相应的临床资料.主要指标 病因、手术指征及术后效果.结果 57例(62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中Coats病23例(45.2%),为引起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病因;其次为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8例(12.9%)、葡萄膜炎7例(11.3%)、视网膜血管瘤7例(11.3%)、泡性视网膜脱离6例(9.7%)、眼内炎4例(6.5%)和视乳头小凹2例(3.2%).严重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及并发增生性病变是进行玻璃体手术的指征.术后短期大部分患者可获有用视力;随访6个月以上者64.9%,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复发率为5.4%,大部分患者仍能保留有用的视力.结论 Coats病是引起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中需要采取玻璃体手术治疗的最主要原因.当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引起增生性病变、玻璃体积血或病变累及黄斑时是采取玻璃体手术的主要指征.手术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有用视力.(眼科,2008,17:52-5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梅毒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经临床及检验确诊为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29例,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29例患者中15例为双眼发病,男19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岁.以眼红痛视力下降等为主诉,诊断35只眼梅毒性脉络膜炎,其中29只眼同时诊断梅毒性视网膜血管炎,12只眼梅毒性后葡萄膜炎继发视网膜色素变性;2只眼继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2只眼梅毒性前葡萄膜炎;5只眼梅毒性全葡萄膜炎.30只眼发病1个月内来就诊,治疗后3个月内视力明显提高,眼底病变完全消退.12只眼距发病3个月内来就诊,之前均被外院误诊,并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后眼底病变消退6个月到2年不等.结论 梅毒性葡萄膜炎以性脉络膜炎最常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Xiong Y  Zhang F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2):1085-1088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5例,均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彩色超声多普勒(CDI)检查确诊。其中4例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黄斑水肿。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0.02-0.8,CDI检查瘤体最大厚度为2.8-5.4mm,最大直径6.5-12.5mm。经PDT治疗后,患者随访时间为13-56周。结果所有患者均经1次PDT治疗后,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完全吸收,视力均稳定和提高。最终随访,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0.2-0.9。结论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特别是位于黄斑部的脉络膜血管瘤的效果好且安全,可使瘤体萎缩并保存或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9.
眼弓形体病常表现为前色素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玻璃体炎等。作者报告3例视力突然障碍是由静止性视网膜脉络膜疤痕附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所致的黄斑脱离而引起。其中1例新生血管膜成功地用氩激光光凝治疗。例1:13岁女孩,以往视力6/6,后降至6/7.5,视网膜有炎症。Sabin-Feldman染色试验阳性,效价1∶128,证实了临床疑为弓形体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用乙嘧啶(Pyrimethamine)、磺胺嘧啶及全身类固醇治疗,炎症静止而停药。右中心凹下方留有视网膜脉络膜疤痕。1年后发现疤痕附近有青灰色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引起黄斑部浆液性脱离。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新生血管膜位于中心凹后方而未予治疗。又1年后视力6/15。例2:53岁女患者,12岁开始双侧黄斑部有脉络膜视网膜疤痕,诊断为先天性弓形体病。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中间葡萄膜炎玻璃体视网膜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为系列病例研究.选择16例(16只眼)并发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中间葡萄膜炎患者进行玻璃体手术治疗.术后随访5~32个月,平均(14.25±7.90)个月.随访期间观察患者视力、术后并发症及中间葡萄膜炎的复发情况.结果 16例(16只眼)患者中,有4例分别患有肺结核、多发性硬化、Beheet综合征及风湿性关节炎等全身性疾病,其余12例无系统性疾病.术前所有患者均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使用时间为6~16个月,平均(9.94±2.67)个月.玻璃体视网膜并发症包括重度玻璃体混浊伴机化5只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6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只眼,玻璃体积血2只眼,黄斑前膜伴玻璃体机化2只眼,所有患眼均出现周边部视网膜新生血管.术后并发白内障3只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1只眼.术后4例患者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术后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14只眼,视力下降2只眼,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3,P<0.05).术后未见中间葡萄膜炎复发者.结论 对严重或药物控制不佳而出现玻璃体视网膜并发症的中间葡萄膜炎患者采用经平坦部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视力,减少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的诊断、治疗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例4只眼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的诊疗过程与预后.4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6-19岁,均因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而继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其中1例伴青光眼.4例患者中3例伴有同侧颜面部血管痣;3例伴同侧软脑膜血管瘤.一例行药物保守治疗,一例先行3次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因无效再行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另两例则直接行PDT治疗,治疗次数2-3次.治疗前后观察视力、眼压、眼底及B超等变化.结果 保守治疗者1个月后因眼压持续升高且全视网膜脱离而失明.行PDT治疗者治疗后视网膜下液均完伞吸收,瘤体厚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眼压稳定,视力维持.TTT治疗无效者再行PDT治疗亦能获得相同的效果.结论 虽然PDT治疗不能使肿瘤完全萎缩或消失,但可使浆液性脱离的视网膜复位.维持视力,所以可作为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内因性葡萄膜炎与血清抗结核抗体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抗结核抗体 ,以期探讨内因性葡萄膜炎与抗结核抗体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各种类型的葡萄膜炎病人 197例 ,并分别取血进行血清中抗结核抗体测定。结果 收集各类葡萄膜炎病人 197例 ,其中男性 112例 ,女性 85例 ;平均年龄为 32 .2± 11.8岁。其中右眼受累 10 9眼 ,左眼受累 88眼。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97例葡萄膜炎病人血清中抗结核抗体 ,阳性 16份 ,阳性率为 8.1%。其中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者的阳性率最高 (17.9% ) ,其次为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12 .1% ) ,其他类型的葡萄膜炎病人的感染率基本相近。经统计学检验 ,血清中抗结核抗体阳性率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和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有关。结论 血清中抗结核抗体阳性率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和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氪激光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氪黄激光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phathy,CECR)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美国HGM公司氪黄激光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活动期病灶38例(38眼),并分别于治疗后1、3、6、12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复查。结果:38例中36例患者一次性光凝治愈,新生血管膜消失,随访无复发。其中22例视力提高2~6行;14例保持原有视力;2例视力下降,治愈率达94.70%。结论:氪黄激光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B超及OCT检查确诊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21例21只眼,伴有不同程度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黄斑水肿.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HM/眼前~0.8,B超检查瘤体最大直径6.7~15.6mm(平均8.9mm).光敏剂为维替泊芬,激光波长689nm,功率密度600mW/cm2,曝光时间166s.结果 所有患者经1~2次(平均1.3)光动力治疗,光斑直径4200~7500μm,1~5个光斑(平均1.5个).随访6~7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者7只眼(33.3%),视力稳定者14只眼(66.7%),无视力明显下降病例.B超检查显示瘤体变小甚至萎缩,FFA、OCT显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及黄斑水肿吸收.结论 光动力疗法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安全有效,可使瘤体萎缩,视网膜内积液及视网膜下液吸收,保存或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5.
浦山晃(Urayama)等于1971年报告6例急性葡萄膜炎,临床表现为周边部渗出性葡萄膜炎、视网膜动脉周围炎和视网膜脱离,命名为桐泽型(Kirisawa type)葡萄膜炎。作者强调此病有11个特点,即:(1)单眼性;(2)急剧发作的泛发性葡萄膜炎;(3)视网膜动脉多灶性浸润;(4)周边眼底有浓密的渗出斑;(5)玻璃体混浊严重;(6)发病后2~3个月内视网膜萎缩,形成多数裂孔及视网膜脱离;(7)视力预后不良;(8)不反复发作;(9)全身无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染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至2016年9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诊断为感染性葡萄膜炎并接受住院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18例(19只眼)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其中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8例、弓形虫性葡萄膜炎3例、弓蛔虫性葡萄膜炎1例、弓蛔虫合并弓形虫性葡萄膜炎1例及结核性葡萄膜炎5例。8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分别经过药物治疗或药物联合手术治疗,仅2例患者视力有轻度提高,余病情稳定,但视力无改善。1例弓形虫性葡萄膜炎因延误治疗导致视力降为光感/眼前,另外2例弓形虫性葡萄膜炎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均得到了提高。1例弓蛔虫性葡萄膜炎经过药物治疗后行玻璃体手术,视力由0.5提高到0.6;1例弓蛔虫合并弓形虫性葡萄膜炎经过对症治疗后视力由0.1提高到0.15。结核性葡萄膜炎患者经过抗结核等对症治疗后病情稳定,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弓形虫、弓蛔虫及结核性葡萄膜炎通常经过正确及时的治疗后,病情稳定,视力有改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通常病情较重,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解正高  陈曦  朱俊  杜伟  陈放 《眼科研究》2014,(7):613-616
背景 葡萄膜炎是梅毒在眼部的常见表现,眼科医师对梅毒性后葡萄膜炎的认识尚显不足,临床上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而延误治疗. 目的 探讨以后葡萄膜炎为首发症状的隐性梅毒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眼科参照杨培增的标准并结合临床及血清学检查确诊的12例19眼以后葡萄膜炎为首发症状的隐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其眼部临床特征,评估其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所有患者均以急性或慢性视力下降起病,就诊时均否认梅毒史.7例患者为双眼发病,5例患者单眼发病.结果 三面镜下所有患眼均可见玻璃体尘状及灰白色浮游细胞,视盘显著充血和肿胀者2眼,视盘轻度充血者10眼,后极部视网膜有黄白色病灶者7眼,病变区视网膜点状出血者1眼,眼底改变不明显但视网膜色泽变暗者3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显示,10眼造影早期出现斑点状弱的背景荧光,18眼造影中期表现出视网膜血管管壁的荧光素渗漏及着染,造影晚期19眼均可见视盘荧光素着染或强荧光,6眼可见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荧光素积存,11眼出现黄斑区视网膜血管扩张及渗漏.所有患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结果均为阳性.患者确诊后即按神经梅毒的治疗方案进行驱梅治疗,包括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全身应用,病情严重者辅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短期口服治疗,17眼视力完全恢复,2眼病程较长者视力部分恢复,眼底病变消退.结论 对于病因不明的后葡萄膜炎患者要警惕梅毒所致的后葡萄膜炎,并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早期诊断和正规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陈超  郭纯刚  谢连永  凌宇 《眼科》2012,21(6):405-408
【摘要】 目的 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及免疫恢复 性葡萄膜炎的疾病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佑安医院眼科诊治的艾滋病合并巨 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患者32例。方法 对上述患者进行与艾滋病相关的免疫学检测;并进行视力、 眼压、眼前节检查、彩色眼底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眼科检查,并观察其临床特征。主要指 标 视力、眼压、眼底、CD4+T细胞计数。结果 32例患者的视力为光感~1.0;眼压8~16 mm Hg;眼 前节检查8例患者(4例为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可见眼前节反应阳性(前房闪辉及角膜后KP);32 例患者彩色眼底像均可见典型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眼底改变;8例(25%)CD4+T细胞<10个/μL ,视力为光感~0.8,其中3例发生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15例(46.88%) CD4+T细胞在10~50个/μL,视力为眼前指数~1.0,其中1例发生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1例发生视 网膜脱离;9例(28.12%)CD4+T细胞>50个/μL,无患者发生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及视网膜脱离。 19例患者(含4例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患者)合并其他全身机会性感染。结论 CD4+T细胞<50个/μ L的患者更易患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其视力预后差; CD4+T细胞
<10个/μL的患者更易发生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且眼前节反应明显,更易合并其他全身机会性感 染。(眼科, 2012, 21: 405-40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未经有效治疗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于手术前经睫状体平坦部向玻璃体腔内注入曲安奈德混悬液0.1ml(4mg),注药后观察葡萄膜炎反应及脉络膜脱离消失情况,并于5—10d后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结果有葡萄膜炎反应的13只眼其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裂孔检出率由注药前的2/13只眼提高至注药后的7/13只眼,绝大多数脉络膜脱离眼于注药后10d内消失,5只眼采用巩膜扣带术,6只眼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2例患者放弃手术治疗。手术后平均随访4.45个月,接受手术者最终视网膜全部复位,无1例出现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减轻葡萄膜炎反应,提高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手术复位率。(中华眼科杂志,2005,41:606-609)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及healon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未经有效治疗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11例(1 1只眼),于手术前经睫状体平坦部向玻璃体腔内注入曲安奈德混悬液和healon,注药后观察眼压葡萄膜炎反应及脉络膜脱离消失情况,并于5日之内行玻璃体手术.结果 注药后11只眼眼压均恢复良好,葡萄膜炎反应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10只眼脉络膜脱离眼于注药后5日内消失,所有病例均行玻璃体手术,术后11只眼均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0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 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和healon联合玻璃体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