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佛山普君社区老年人糖代谢异常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广东佛山老年人糖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方法 按统一方法对佛山市禅城区普君社区6 0岁以上居住 5年以上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同时测量人体基本参数如血压、身高、体重等 ,并进行餐后 2小时血糖测定 ,以及空腹血糖、血脂常规、血尿酸等测定。结果 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 5 0 .2 4 %、糖尿病 18.39%、IGT 2 5 .6 7%、IFG2 .88%、IGT/IFG两者并存 3.30 %、糖调节受损 31.85 %、危险因素异常组的高血糖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 <0 .0 0 1) ,其中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结论 佛山市老年人糖代谢异常患病率高 ,早期以餐后血糖增高为主。在老年人群中进行糖尿病普查时 ,要注意餐后血糖的检测 ,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唐山市文化路街道社区45岁以上居民糖代谢异常状况,并探讨影响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0年6-12月,按照分层整群抽样原则,抽取唐山市文化路街道社区2 000名45岁以上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 954人完成调查,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结果 调查对象2型糖尿病(T2DM)、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和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2.28%、13.48%、16.41%和6.87%.男性IGT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P=0.0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2.364,95% CI:1.798~3.109)、血压水平(OR=1.374,95% CI:1.120~1.686)和血脂水平(OR=1.350,95% CI:1.092~1.679)是中老年人患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 唐山市文化路社区中老年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率较高,BMI超标、高血压、高脂血症是糖代谢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和了解上海市南翔农村地区老年居民糖代谢异常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整体筛查方法对4 443名老年人测空腹静脉血糖,对于FBG≥6.0 mmol/L人群行OGTT,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和了解糖尿病(DM)、血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率,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饮食、肥胖、DM家族史、体力活动状况等进行分析. [结果]糖尿病患病率8.39%,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5.49%,糖耐量受损(IGT)患病率5.85%,IGR(IFG IGT)患病率9.27%,高血压及肥胖是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园素有喜甜食、缺乏体力活动、性别、有DM家族史等,而与饮酒和吸烟无显著相关. [结论]上海市南翔农村地区老年人群DM和IGR患病率较高,多种危险因素参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糖耐量正常(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单纯糖耐量低减(I-IGT)、糖耐量低减合并空腹血糖受损(IGT/IFG)和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2型DM)5种不同糖代谢状态的微量自蛋白尿(MAU)发病率,并对MAU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根据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75gOGTT)结果,将898例受试者分为:NGT组162例、I—IFG组186例、I—IGT组230例、IGT/IFG组146例、新诊断的2型DM组174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过夜12h尿白蛋白。UAE在20—200μg/min之间定义为MAU。结果(1)MAU的发病率在新诊断的2型DM组为19.5%、IGT/IFG组为13.0%、I—IGT组为11.7%,均高于I—IFG组的6.5%(P〈0.05),I—IFG组与NG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致MAU危险性增加的因素有OGTT 2h血糖、舒张压、体重指数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结论I—IGT人群已经出现MAU发病率的升高,并且IGT—IFG和新诊断的2型DM人群升高更为明显;而上述指标I—IGT人群与正常人群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糖代谢异常早期,与空腹血糖的升高相比,餐后高血糖对MAU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糖调节受损伴相关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 分析糖调节受损 (IGR)即糖耐量受损 (IGT)或空腹血糖减损 (IFG)的患病情况及与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肥胖等相关疾病的关系。  [方法 ]  1998年 9月~ 1999年 10月 ,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 ,在 1960例人群中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 在 40岁及以上自然人群中IGT/IFG患病率为 13 .0 % ,60岁及以上老年人IGT/IFG患病率达 17.3 %。随着年龄的增加 ,IGT/IFG的发病呈逐渐升高趋势 (P <0 .0 1)。IGT/IFG同时伴有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 /肥胖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相似 ,但明显大于正常血糖人群。  [结论 ] 如果在IGT/IFG阶段进行有效干预 ,将减少 2型糖尿病和大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0岁非糖尿病人群3年进展为糖尿病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糖尿病的筛查及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以2013年上海市泗泾地区体检中非糖尿病居民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和糖调节受损(IGT)组,观察其糖代谢异常的自然转归,以是否转归为糖尿病为因变量,年龄、BMI和生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随访5 212人3年,非糖尿病人群2型糖尿病(T2DM)累积发病率为10.86%,NGT组为5.26%,IGR组为19.83%;3年累积发病率比较:空腹血糖受损(IFG)组、IGT组和IFG+IGT组均高于NGT组,IFG+IGT组高于IFG组和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龄、糖代谢异常、高胆固醇、肥胖、高血压对糖尿病发生、进展均有影响,其中糖代谢异常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人群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BMI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分泌指数最为相关。结论泗泾地区>40岁人群3年糖尿病累积发病率为10.86%,糖尿病发病风险与年龄、糖代谢异常、高胆固醇、肥胖、高血压水平显著相关;与胰岛素抵抗与分泌关系最相关的因素是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肥胖及甘油三酯水平。应控制血糖、血脂的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延缓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辖区内农村居民贫血与糖尿病患病状况 ,为政府制定营养促进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 2 0 0 2年 12月抽取莱芜市莱城区部分农村居民进行血红蛋白与血糖检测。 [结果 ]血红蛋白检测 13 73人 ,低于标准的 99人 ,贫血率为 7 2 1%;血糖检测 718人 ,空腹血糖过高 (IFG)罹患率为 1 3 9%,糖耐量减低 (IGT )罹患率为0 5 6%,糖尿病患病率为 0 5 6%,其中 3 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 1 0 5 %。 [结论 ]本地区农村居民贫血患病率处于中等水平 ,3 0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1817名某大型企业在职职工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大型企业某部门在职职工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方法]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某部门1817名在职职工开展空腹与餐后2 h静脉血浆血糖检测,检测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者. [结果]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30%,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单纯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受损兼有糖耐量减低(IFG/IGT)的患病率分剐为0.72%、2.09%、0.50%. [结论]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特别是对糖耐量减低及单纯空腹血糖受损兼有糖耐量减低者,从而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西城乡居民膳食摄入水平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分别抽取广西4个城市和4个农村共2281名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糖检测。结果共检出糖尿病37例,空腹血糖受损(IFG)26例,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2.8%。其中城市1020人,糖尿病26例,IFG15例,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4.0%;农村1261人,糖尿病11例,IFG11例,糖代谢异常患病率1.7%,城市居民糖代谢异常率高于农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城市居民糖代谢异常者畜肉、畜禽肉、腌菜、油脂摄入量高于血糖正常人群。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糖代谢异常者酒摄入量高于血糖正常人群,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腌菜(OR=1.36)、油脂(0R=1.33)是广西城乡居民糖代谢异常的膳食危险因素,而薯类食物是保护因素(OR=0.80)。结论膳食因素与广西城乡居民糖代谢异常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部分公务员糖代谢异常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深圳市部分公务员糖尿病(DM)、空腹血糖异常并葡萄糖耐量减低(IFG IGT)的患病率.探讨其与性别、年龄、血压、血脂、体重等的关系。方法 对2002年6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847名公务员进行DM、IFG IGT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DM患病率4%.其中男4.9%,女3.0%,IFG IGT患病率为2.4%.其中男3.7%.女1.0%。2)DM、IFG IGT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尤以50岁以后增加显著。3)超重和肥胖、高血压、家族史阳性者DM、IFG IGT患病率较正常人群增高。4)DM、IFG IGT患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及冠心病患病率较正常血糖组高。结论 深圳市部分公务员DM患病率高于1996年全国普查水平。与人口老龄化、肥胖、高血压以及遗传因素有关,公务员中男性患病率增高.应受到重视。DM、IFG IGT患者易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脂代谢紊乱及尿酸异常.在防治DM、IFG IGT的同时注意积极治疗并发症及合并症。  相似文献   

11.
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综合干预管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某大型企业在职职工1 817人,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和餐后2 h静脉血浆血糖。对检出的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2年。[结果]干预管理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经常锻炼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较干预前下降。60例中有14例发生糖尿病,其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年转变率为3.8%,单纯糖耐量减低(IGT)为10.5%,空腹血糖受损兼有糖耐量减低(IFG/IGT)为27.8%。IFG与IGT糖尿病年转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G/IGT糖尿病年转变率高于IF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T与IFG/IGT糖尿病年转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FG、IGT及IFG/IGT者均应给予积极的干预,特别是对IFG/IGT者,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安徽省慢病监测点成人糖代谢异常的流行特征。方法在监测点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空腹和给予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血糖检测。结果共调查3 575人,糖代谢异常(GA)患病率为30.9%,糖尿病(DM)患病率为10.9%,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率为20.0%,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患病率分别为13.4%和11.6%。糖代谢异常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均与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结论安徽慢病监测点成年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率高。健康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和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的监测与控制、IGR早期筛查等综合干预措施应成为糖代谢异常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糖代谢状况下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 选择住院期间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均在确诊后进行75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 试验)测定0 h及糖负荷后2 h血糖,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3组:(1)糖耐量正常(NGT)组68例,(2)糖耐量异常(IGT)组76例,(3)2型糖尿病(T2DM)组62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评价,3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其与血糖的关系.结果 (1)T2DM组和IGT组与NGT组相比,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末梢病变及弥漫性病变所占比例以及冠状动脉狭窄指数积分明显高于NGT组.(2)T2DM组与IGT组相比,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相似.(3)本组冠心病患者,T2DM组及IGT组患病率分别为30.1%、36.9%.结论 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者冠状动脉病变较严重,表现为多支、弥漫和末梢血管病变.在冠心病患者中T2DM及IGT的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钦州市普通人群的糖尿病(DM)和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方法通过调查祖籍钦州且居住10年以上的18岁以上居民或农渔民6156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结果糖尿病患病率为10.17%,标化患病率为8.73%,IGT患病率2.84%,标化率2.66%及IFG患病率2.75%,标化率2.70%。结论钦州市糖尿病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教,预防和早期发现糖尿病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泸天化(集团)公司员工糖尿病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化工行业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采用WHO(1985)诊断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协会1997年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对泸天化(公司20岁以上的全体人员6387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指标测定,计算患病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DM)、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不良(IFG)的患病率分别为3.33%、3.91%、0.31%,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39%、3.74%、0.25%(用1990年全国人口统计数据标化)。DM、IGT的标化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DM、IGT、IFG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大、文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餐饮服务人员、行政干部的DM、IGT和IFG患病率与职业有关;DM、IGT和IFG人群的血压、体重指数、腰臀围比值等均值都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结论:泸天化(集团)公司员工DM的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老年人群不同糖代谢异常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365名老年受试者(其中男550名,女815名,年龄53~93岁)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和HbA1c检测.根据OGTT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IFG合并IGT(IFG/IGT)和糖尿病(DM)5组,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HbA1c值、计算95%可信区间并绘制受试者ROC曲线,对各组HbA1c与空腹血糖(FPG)和OGTT2h血糖(2hPG)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HbA1c(%)DM组(6.60±1.18)明显高于其余4组(均P<0.01),IFG组(5.74±0.44)、IGT组(5.67±0.38)、IFG/IGT组(5.87±0.43)分别明显高于NGT组(5.51±0.32)(P<0.01).各组HbA1c 95%可信区间为DM(≥5.4单侧)%、IFG(5.1~6.5)%、IGT(4.9~6.4)%、IFG/IGT(5.2~6.8)%、NGT(≤6.0单侧)%,HbA1c 在 DM 组的 ROC 曲线最佳切点为5.9%,灵敏度84%,特异度62%,曲线下面积0.808,在NGT组的ROC曲线最佳切点为5.6%,灵敏度63%,特异度68%,曲线下面积0.709.DM 组HbA1c分别与FPG(r=0.866,P<0.01)和2hPG(r=0.657,P<0.01)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IFG组HbA1c只与FPG(r=0.325,P<0.01)存在正相关;IGT组HbA1c(r=0.275,P<0.01)只与2hPG存在正相关;NGT组HbA1c只与FPG(r=0.207,P<0.01)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HbA1c水平能够正确地反映正常糖代谢、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3种不同糖代谢状态的血糖水平,是区分3种糖代谢状态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糖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66例ACS患者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组、糖耐量减低(IGT)组和糖尿病(DM)组.应用ECG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患者心肌梗死及(或)心肌缺血范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1)266例ACS患者血糖异常总检出率为73.7%.(2)血糖正常组及IFG组心肌梗死及(或)心肌缺血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GT组及DM组显著大于血糖正常组及IFG组.DM组及IFG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血糖正常组及IFG组.(3)心力衰竭总发生率为41.0%,DM组显著高于IGT、IFIG及血糖正常组.(4)住院期间DM组病死率为9.3%,IGT组为3.5%,其他两组为0.结论 ACS患者血糖水平异常与心肌梗死及(或)心肌缺血范围及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相关,IGT及DM患者近期心脏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葡萄糖耐量低减 (IGT)和 或空腹血糖受损 (IFG)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初查空腹血糖 (FPG) >5 .9mmol L的患者做OGTT口服 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同时测定空腹及餐后胰岛素、C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及血压值 ,根据 1997年ADA及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将患者分为 4组 ,葡萄糖耐量正常组 (NGT)组、IGT组、IFG组、IGT IFG组。结果 (1)IGT与IGT IFG组的餐后 2h胰岛素、C -肽、BMI、收缩压、舒张压、HDL -L、甘油三酯 (TG)较NGT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IFG组的BMI及TG较NGT组有显著性差异 ,IGT与IGT IFG组的餐后胰岛素、C -肽、收缩压、舒张压、HDL -L较IFG组有显著性差异。IGT与IGT IFG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 )血糖与胆固醇 (TC)、TG及舒张压呈显著性正相关 ,与HDL -L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IGT、IGT IFG具有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低HDL -C的特点 ,预示着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糖调节受损患者早期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糖调节受损(糖耐量异常与空腹血糖异常)者早期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我院于2 0 0 2年1月开始对5 1名患者进行强化和一般生活干预,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 0 0 2年1月对792名健康人进行了血糖检查,其中女476名,男3 16名,检出糖耐量异常(IGT ) (餐后血糖7.8~11.1mmol/L ,空腹血糖正常)和空腹血糖异常(IFG) (空腹血糖6.1~7.0mmol/L ,餐后血糖正常)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年龄2 5~70岁,平均年龄5 2岁,体重指数(BMI) >2 3。1.2 方法1.2 .1 分组 检出的98名IGT和IFG患者有5 1名愿意接受生活方式干预,随机…  相似文献   

20.
糖调节异常     
糖调节异常(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 ,IGR)包括糖耐量低减(IGT)和空腹血糖异常(IFG) ,是介于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IGT和IFG是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IGT和IFG不能互换,因为二者分别代表不同状态下的糖调节异常,前者是指餐后状态,后者是在空腹状态。糖调节异常@米杰 @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