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垂体泌乳素腺瘤切除后血清泌乳素水平与术后MRI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以判断PRL腺瘤患者术后有无肿瘤残留及评估预后。方法对18例垂体泌乳素性腺瘤患者的术前及肿瘤切除后泌乳素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对肿瘤切除后血清激素水平与术后MRI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切除前、后血清泌乳素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切除后24小时及以后各时点血清泌乳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激素评定方法和MRI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一致性好。结论垂体泌乳素腺瘤切除术后早期连续动态血清PRL监测结果对判断术后有无肿瘤残留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X刀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X刀治疗垂体腺瘤50例,含 PRL腺瘤 36例,GH 腺瘤 5例,混合性腺瘤 4例,无功能腺瘤 5例。肿瘤直径 1.43±0.32cm,治疗剂量 19.48±3.36Gy。结果:随访 32.60±14.97月,月经恢复 14例,正常 26例,溢乳停止 25例,受孕5例,肢端肥大改善6例,临床有效率96%。过度分泌激素正常14例,降低25例,激素改善率100%。肿瘤消失35例,坏死缩小 12例,肿瘤控制率 100%。结论:X刀是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肿瘤治疗剂量及分次治疗是其研究课题。高分泌性腺瘤和大腺瘤宜采用多靶点、分次和配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垂体泌乳素腺瘤手术前后内分泌检测结果。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48例接受垂体泌乳素腺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中均不需要输血。单鼻孔入路经蝶显微手术时间1.0~2.5h,平均(1.5±0.3)h;经颅手术时间1.6~3.0h,平均(2.5±0.1)h;手术后1d,1、3、6个月患者的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孕酮(P)水平均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1个月患者的促卵泡素(FSH)水平均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但手术前和手术后1d,3、6个月患者的FSH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治疗中,显微手术切除肿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内分泌各项指标,且安全便捷,可以作为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临床还应该在手术前后对患者的内分泌各项指标进行认真的检测,将其检测值的变化充分利用起来,从而为对患者的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将患者的复发率降低到最低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泌乳素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内分泌水平的改变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判定。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泌乳素性垂体腺瘤病人手术前后各阶段垂体内分泌激素的改变,以判断手术疗效及预后。手术前后均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PRL。用配对资料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本组35例病人术后垂体内分泌激素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全切组较未全切组激素水平下降明显(P<0.05)。在术后1年中本组病例经随访复查,全切组1例复发,次全切组3例复发。复发病人垂体激素水平升高早于影像学改变。结论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内分泌激素水平,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以评价手术疗效及预测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Fischer344(F344)大鼠泌乳素腺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F344雌性大鼠,行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或无菌生理盐水,用药50d后行MRI扫描,观察大鼠生存状态,检测垂体重量、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病理与PRL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变化。结果应用苯甲酸雌二醇50d后,大鼠体重增长受抑,垂体重量与PRL水平显著升高,病理检查可见垂体肿瘤形成且PRL染色阳性,MRI可见肿瘤,成瘤率达100%。结论利用F344大鼠建立的垂体瘤动物模型,成瘤周期短,简单易行,稳定可靠,符合泌乳素腺瘤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策略对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疗效,探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首选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病例,其中单纯使用溴隐亭药物治疗组24例,首选溴隐亭联合手术或放疗组44例,首选手术联合溴隐亭组治疗26例,观察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检测泌乳素表达水平。结果 MRI检查随访肿瘤消失60例,其中单纯使用溴隐亭治疗组12例,首选溴隐亭联合手术或放疗组32例,首选手术联合溴隐亭治疗组16例,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8.3%、86.4%和76.9%。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明显降低,溴隐亭治疗耐受病例治疗前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有效者。结论首选溴隐亭结合手术或放疗的联合治疗策略对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治疗效果最佳,可作为首选治疗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体部伽玛刀 )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国产OUR QGD型体部伽玛刀治疗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 5 3例 ,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5 3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治疗总有效率 88 6 % ,完全缓解 (CR) 10例 (2 2 6 % ) ,部分缓解(PR) 35例 (6 6 % ) ;治疗效果与肿瘤大小呈显著相关 (χ2 =2 4 5 6 ,P <0 0 1) ;治疗前后血常规、肺功能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19例患者于治疗后出现轻度乏力、食欲减退。结论 体部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近期疗效 ,不良反应少且轻。  相似文献   

8.
垂体腺瘤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手术对垂体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手术前后激素水平的动态监测对评估肿瘤手术切除程度及对临床综合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对2000年-2007年在我院接受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患者153例手术前后的垂体激素水平进行动态监测. 结果术后3天内PRL和GH的下降与肿瘤的切除程度呈明显的相关性,行全切手术的病例术后1天血清PRL和GH均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行次全切除病例术后1天血清PRL和GH值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天至3个月的动态检测发现,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故可以用术后3天内的垂体激素水平反映手术疗效.结论 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垂体腺瘤患者术前高激素水平状态,手术治疗有着肯定的治疗价值;垂体激素水平的动态监测可以作为评估肿瘤手术切除程度,肿瘤复发的重要指标,对垂体瘤的综合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垂体泌乳素瘤的MRI表现与其内分泌特征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乳素瘤病例的MRI表现特征,并与其术前血清PRL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泌乳素微腺瘤24例,20例微腺瘤体位于垂体侧翼,4例位于垂体中间部。MR平扫T1WI图上,18例呈低信号,6例呈等信号;T2WI图上,17例呈高信号,7例呈等信号。Gd-DTPA增强T1WI图上,所有的病例均呈相对低信号。泌乳素巨腺瘤20例,平扫T1WI图上,13例呈稍低信号,6例呈等信号,1例呈稍高信号;在T2WI上,13例为稍高信号,4例为等信号,4例为高信号。本组巨腺瘤中,肿瘤合并出血、坏死及囊变比例较高,约占35%(7/20)。磁共振增强T1WI图上,巨腺瘤实质部分均匀强化,出血,坏死及囊变部分不强化。微腺瘤组平均大小为7.5±0.5mm,术前血清PRL均值为153.12±82.95ng/ml;巨腺瘤组平均大小为29.5±7.5mm,术前血清PRL均值为295.25±25.67ng/ml。两组瘤体大小与PRL水平均无正相关线性关系(r微腺瘤组=0.3652;r巨腺瘤组=0.3968),但巨腺瘤组血清PRL水平高于微腺瘤组(P<0.01)。结论:垂体泌乳腺瘤MRI表现与其内分泌特征有关,泌乳腺瘤的大小与血清PRL有关,但并不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垂体大腺瘤伽玛刀治疗的适应证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58例鞍区垂体大腺瘤伽玛刀术后的随访分析,阐明伽玛刀治疗垂体大腺瘤的适应证及方法。方法:采用ELEKTA公司Leksell伽玛刀,对158例垂体瘤患者的肿瘤性质、治疗、随访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垂体瘤伽玛刀治疗控制率达98.1%,复发率1.89%。伽玛刀治疗后转归良好。结论:垂体瘤伽玛刀治疗效果理想,并与肿瘤性质有重要 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心理状态。方法:2004年8月~2010年9月,98例经药物和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放射剂量中位值是80 Gy(75~85 Gy)。采用患者自我报告疼痛的控制、生活满意度指数A(1ife satisfaction index A,LSI-A)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89例(90.8%)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期35个月(13~60个月)。本组病例中治愈51例(57.3%);显效19例(21.3%);有效11例(12.4%);无效8例(9%),总有效率为91%;伽玛刀治疗后LSI-A总分平均值(36.25±3.87)高于治疗前(25.67±3.5);其中67例以往未接受过手术治疗患者中62例获得随访,58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3.5%。11例患者感觉患侧面部麻胀感,1例(二次治疗者)张口轻度受限。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显著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LEEP刀与微波疗法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微波组及LEEP刀组,均50例。对比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宫颈创面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复查进行疗效判定,统计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EEP刀组手术时间、宫颈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微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P刀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高于微波组82.00%;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刀与微波疗法均可治疗慢性宫颈炎,但LEEP刀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部γ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体部γ刀治疗36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γ刀治疗36例胰腺癌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26例(72.2%),经对症治疗后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治疗后患者上腹部及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22例(61.1%),减黄2例(50%)。结论体部γ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是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在治疗前中后期给予患者正确有效的指导并对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神经阻滞与苯巴比妥治疗失眠的疗效比较.方法:将12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和苯巴比妥组各64例.神经阻滞组采用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双枕大神经阻滞),每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苯巴比妥组每晚睡前30 min口服苯巴比妥分别为15 mg、30 mg、60 mg,最大剂量达90 mg,15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的差别.结果:神经阻滞组和苯巴比妥组在治疗一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也非常显著(P<0.01).结论:神经阻滞治疗失眠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苯巴比妥,且神经阻滞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少,无耐药性和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5-Fu持续静脉输注联合奥曲肽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其耐受性。方法 治疗组58例给予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每8 h 1次;5-Fu 0.25 g/(m~2·d),深静脉24 h持续输注,使用时间均为第1~21天;对照组34例给予5-Fu(用法同治疗组),PDD6 mg/(m~2·d)静脉滴注,每周用5 d,连用3周。2组均每4周为1周期。结果 2组临床受益率(PR+NC)分别为59.3%和41.2%,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腹痛、腹胀、纳差、乏力症状改善好于对照组,腹胀和纳差症状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42.6%KS评分提高,对照组26.5%,无统计学差异。2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Ⅰ、Ⅱ度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治疗组的腹泻和口腔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奥曲肽联合5-Pu持续静脉输注对晚期PHC有一定的疗效,对减轻晚期患者的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 Pfirrmann分级在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2例经X线片、MRI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型臂或CT引导下采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记录术前责任间盘MRI Pfirrmann分级,观察术前及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疗效标准评价的疗效。结果:髓核成形术后1月疼痛缓解率平均为63.5%,优良率为76.6%;12月疼痛缓解率平均为60%,优良率为63.3%。术前与术后VAS和OD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firrmannⅢ级组12月疼痛缓解率为64%,优良率为87.5%;PfirrmannⅣ级组12月疼痛缓解率为41%,优良率为45.5%。两组组间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回顾性分析显示等离子髓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与椎间盘退化程度有关,Pfirrmann分级系统对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合理选择患者,术后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种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及塞来昔布对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活动期AS患者,服药时间从活动期开始到非活动期停用,随机分为三组,A组(尼美舒利)23例、B组(美洛昔康)21例及C组(塞来昔布)16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总体疼痛评分VAS、夜间痛、脊柱痛分级变化,并评价三种NSAIDS的总体止痛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总体疼痛评分VAS、夜间痛、脊柱痛分级变化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A、B、C组缓解疼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9%、76.2%及87.5%,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0%、23.8%及6.3%,C组低于A及B组,但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胃肠道,无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及塞来昔布对活动期AS患者止痛疗效及安全性相似,均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