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NSTEMI)及猝死。病情属于急性、多变、进展状态。心电图对ACS的诊断、分型具有重要意义。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电图的特征性、规律性演变,是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在短时间内与临床资料相结合进行分析,可对70%~80%的心肌梗死作出早期诊断。1ACS的临床表现及特点ACS是冠心病的一组特殊临床类型,主要依据冠心病史及临床表…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对ACS从概念、病生理机制到治疗策略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入,尤其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一系列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为其概念和治疗策略的更新和完善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依据。本文就ACS的概念和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冠脉)内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冠脉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部分或完全堵塞所产生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及病死率高的特点。ACS向临床医师提出了严峻挑战:怎样从那些发生胸痛或胸部不适的患者中尽早识别出ACS并根据其危险程度作出相应的决策?为此,我们将ACS分为两大类:一是ST段抬高型ACS,也就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二是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2000年和2006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疗策略变化,比较与指南的差距。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547例患者。结果2006年心肌损伤标记物、胸片、心超、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等检查和冠脉造影率比2000年增高,而负荷核素心肌显像、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率降低;2006年比2000年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负荷量、β-受体阻滞剂、ACEI、噻吩并吡啶类化合物、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他汀类使用率和有创干预率均高,而吗啡、硝酸酯类和普通肝素使用率降低。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疗策略进步明显,尤其是有创检查及治疗;但临床实践与循证指南仍存在差距,特别是β-受体阻滞剂使用及加量、GPⅡb/Ⅲa抑制剂和低分子肝素使用,需进一步提高循证指南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近来将AMI分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历程系由冠脉局部易损斑块演变为易损病人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6.
朱兴雷  赵鹏 《山东医药》2010,(5):100-10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ACS是复杂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变化以冠脉斑块裂隙、糜烂和(或)破裂为基础,使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物质暴露于血流中,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下称冠脉)综合征(ACS)包括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ACS(NSTE-ACS)。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根据危险分层将NSTE-ACS患者分为极高危、高危和低危。“2020年ESC NSTE-ACS指南”推荐极高危患者行即时(<2 h)介入治疗,高危患者行早期(<24 h)介入治疗,低危患者择期(>24 h)后考虑是否进一步介入诊疗。研究显示早期介入治疗可降低高危NSTE-ACS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但对该类患者是否应采取更早期介入治疗存在争议。本文就即时介入、早期介入、择期介入对高危NSTE-ACS患者预后的影响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的特殊疾病谱,是由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激发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近年来的研究证实,ACS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无直接相关,而与斑块的不稳定及继发的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而炎症是引起斑块不稳定和继发血栓形成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如何减少炎症在ACS发生时对易损斑块的不良影响,对ACS进行有效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重要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xomes,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Q波性心肌梗死和非Q波性心肌梗死,其发病机制为在冠脉痉挛和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的形成。我院在1999年-2001年其间对我院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症30例,采用硝酸甘油、肝素和硫酸镁三药联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按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大类。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Թ�״�����ۺ��������ν�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一直是国内外心脏病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虽然在诊断与治疗方法方面近年来并无突破性进展,但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的积累,其治疗观念不断发生着深刻变化。特别是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ACS治疗中所处地位的重新评估,以及对患者健康教育与药物治疗基石地位的进一步重视,势必将对改善ACS的防治现状产生积极影响。1ST段抬高型ACS至少已有数十项循证医学研究充分论证了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早期再灌注可使患者显著获益,但2006年公布…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治策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Q波心肌梗死 (NQMI) ,Q波AMI(QMI)及缺血性心脏猝死。根据ECG有无ST段抬高而将ACS分成ST段抬高的ACS及非ST段抬高的ACS ,后者包括UA及非Q波心肌梗死 (NQMI) ,两者合称为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 (U CAD)。1 ACS的诊断及危险分层ACS中ST段抬高者需要紧急冠脉血运开通 ,而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 ,其危险程度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并针对不同病情进行相应处理 ;对非ST段抬高的ACS ,尤其UA ,可根据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红蛋白(myohemoglobin,Mb)、肌酸激酶同工酶(myohemoglobin isoforms of creatine phosphokinase,CK—Mb)浓度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组),6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稳定型心绞痛组)及3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CRP浓度,并结合血清LDH、CK—Mb、Mb浓度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清CRP与Mb浓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3组血清LDH、CK-Mh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浓度检测联合血清Mb浓度检测、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它们有共同的发病原因,即冠状动脉(冠脉)硬化斑块不稳定所致。冠脉硬化斑块由于某种原因发生破裂,产生溃疡、出血等情况,可引起血小板在斑块表面  相似文献   

17.
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尽早做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对临床初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正确诊断、病情判断的重要性。方法 对临床初诊ACS患者的CAG和心电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CAG检查检出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 2 1 0 3% ,心电图检出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 78 5 % ,心电图前壁系统改变以左前降支及三支血管病变为主 ;下壁系统改变以右冠脉或右冠脉加回旋支及三支血管病变为主 ;前壁加下壁系统改变以左前降支加右冠脉或三支血管病变为主。初发劳累性心绞痛以单支、轻中度血管病变为主 ;恶化劳累性、自发性、混合性心绞痛以多支、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 ;急性Q波心肌梗死以单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 ;非Q波心肌梗死以多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对这些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可减少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 ,降低心绞痛复发危险 ,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临床初诊ACS患者行CAG检查 ,为ACS患者正确诊断 ,病变血管部位、程度判定提供客观依据 ,为早期冠脉血运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9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d以急性阑尾炎待查收入院。寒战、高热,体温39.5℃,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无胸痛症状。血常规:WBC14.3×109/L,血淀粉酶正常。腹部平片正常。腹部B超示右下腹所见考虑为阑尾结石和积液可能。体检:腹软,腹肌稍紧,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体温39.5℃,心率106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10/64mmHg(1mmHg=0.133kPa),既往心电图示早期复极V1~4导联J点上移0.1~0.25mV(图1)。入院后心电图检查示:V1~3导联ST段呈弓背型上抬0.3~0.8mV;V4R导联ST段上抬0.1mV,提示急性前间壁及右室心…  相似文献   

19.
心肌肌钙蛋白T(cTnt)是调节心脏肌肉收缩的肌钙蛋白复合体组成之一,健康人血液中含量很低,在心肌损伤时释放入血,具有在血中出现时间早、灵敏度高、诊断窗口时间长等优点,被认为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