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Sinus floor elevation technique with osteotomes, through maxillary alveolar crest, was described by Summers in 1994. This technique, which seems less invasive at first sight, meets a large success and is a real option with classic maxillary sinus floor bone grafting through lateral antrostomy. To reduce the failure rate due to mucous membrane perforation during osteotomy, authors have imagined stop sinus osteotomes. They are going to show some technical refinements to perform this surgical operation and to reach more security.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冠预备体数字化模型的质量现状,为医技间科学交流、提高修复体质量、降低返工率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随机抽取某一大型义齿工厂的1 312件单冠数字化模型(前牙180件,前磨牙294件,磨牙838件),数字化模型由3名工龄一致的调查员使用同一椅旁口内扫描系统(CEREC)扫描获得的。采用CEREC SW 4.4软件对单冠初始模型的数字化图像处理重建;进一步采用牙体预备评估软件prepCheck 3.1对上述单冠数字模型进行质量数据收集、提取及汇总分析。结果1 312件单冠数字化模型倒凹评价不达标率为6.55%,表面光滑度不达标率为0.08%,肩台质量不达标率为81.17%,颊舌向聚合度的不达标率为19.59%,近远中向聚合度的不达标率为22.48%。颊侧分离角的不达标率为23.25%,舌侧分离角的不达标率为28.51%,近中分离角的不达标率为28.43%,远中分离角的不达标率为28.35%。统计分析显示:前牙、前磨牙、磨牙在肩台质量、颊舌向聚合度、近远中向聚合度、颊侧分离角、舌侧分离角、近中分离角、远中分离角的质量分级结果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除倒凹和表面光滑度指标达标外,单冠数字化预备体模型的整体质量情况不佳,预备体质量亟待提升。数字化牙体预备评估系统评估结果客观真实,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充填厚度对大块复合树脂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2种大块充填树脂Filtek Bulk Fill Posterior(FBF)和Tetric N-Ceram Bulk Fill(TBF)为实验组,2种传统光固化复合树脂Filtek Z100(Z100)和Spectrum TPH(ST)为对照,测试不同固化厚度下树脂的透明度、颜色稳定性、表面维氏硬度和微拉伸粘接强度。结果4种树脂透明度、硬度随厚度增加而降低。同一厚度下,大块树脂透明度高于传统树脂,硬度为Z100>FBF>TBF>ST(上表面硬度除外)。除FBF 3 mm和4 mm组老化后颜色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外,其他各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4种树脂一次性充填4 mm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均较分层充填低,但大块充填树脂一次性充填4 mm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仍可达到30 MPa。结论大块充填树脂采用一次充填技术能满足临床要求,但个别品牌可能出现远期颜色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The partially vertical bone defect of the posterior maxilla has a residual alveolar length ranging from 4 to 9 mm. The current treatment combines sinus augmentation with different materials. As an alternative to autogenous bone, a Tricalciumphosphate Alpha to file the sinus is proposed. A study of over 15 cases for partial bone defect is achieved. No failures and no infection of Tricalciumphosphate Alpha were reported. Implant placements took place without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实现数字化升高咬合垂直距离并进行咬合重建,应用于临床诊断及修复。方法利用软件手段,将口内扫描(IOS)、口外面部扫描(EOS)、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动态咬合运动轨迹进行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创建可视化、可操作的四维虚拟牙科患者,对虚拟患者咬合及颞下颌关节进行系统性评估,在兼顾前牙美学及后牙修复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升高咬合垂直距离,建立新的颌位并对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设备,实现咬合重建的固定修复。结果通过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及CAD/CAM设备的对接,得到了可视化、可操控的四维虚拟牙科患者,使咬合重建的固定修复技术更加便捷与安全。结论多模态数据融合创建四维虚拟患者创新地实现了同一患者各种数据在同时间、同空间的结合,方便、直观地展示了患者口颌系统解剖结构及功能状态,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诊断与修复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究连续波技术联合高温热牙胶注射充填技术对牙周组织的表面温度影响,探究采用200 °C热牙胶根管充填的安全性。方法采用CT技术、Mimics、Geomagic、Solidworks软件分别建立牙槽骨、牙本质、根管、牙周膜、血流的实体模型,利用Solidworks装配形成包含血流的牙齿有限元模型。基于ABAQUS协同仿真平台对整个根管充填过程进行流固耦合分析,得到牙周组织表面的温度。结果在无血流的情况下,在以200 °C进行根管充填时牙周膜外表面的温度达到50.048 °C;当考虑血流时,牙周膜外表面温度为39.570 °C。结论以200 °C连续波根管充填时牙周膜外表面温度升高,且不会对牙周组织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向整流钾(Kir)2.1通道蛋白对人牙囊细胞(hDFC)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DFC,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来源,成骨诱导鉴定hDFC成骨分化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Kir2.1编码基因KCNJ2在hDFC中的表达,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Kir2.1在hDFC成骨诱导前和诱导后KCNJ2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膜片钳技术检测hDFC在成骨诱导前和诱导后的细胞膜电位变化;提高细胞外钾离子的浓度(50 mmol·L−1)观察膜电位去极化对hDFC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应用Kir2.1钾通道阻断剂氯化铯(CsCl)和4-甲氧基苄基-1-萘基甲基-胺盐(ML133)观察阻断Kir2.1通道对hDFC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同时行RT-qPCR检测观察2种干预措施前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的表达变化情况。降低细胞外钾离子的浓度(2 mmol·L−1),钙离子成像检测膜电位超极化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RT-PCR结果显示,hDFC表达Kir2.1通道基因KCNJ2;RT-qPCR结果显示,成骨诱导7 d后,KCNJ2在hDFC中的表达量上调;膜片钳结果显示,成骨诱导7 d后,hDFC膜电位由(−12±3.2)mV超极化为(−47±5.2)mV;茜素红和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提高细胞外钾离子的浓度或阻断Kir2.1通道蛋白的功能,能够明显抑制hDFC的成骨矿化能力;钙离子成像结果显示,膜电位超极化能够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高。结论Kir2.1通道蛋白介导的膜电位超极化在hDFC成骨分化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替牙期单侧牙槽突裂患者行块状髂骨移植术的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采用自体半厚块状髂骨块进行单侧牙槽突裂植骨修复的替牙期患者37例。植骨术后1周、术后6~12个月随访观察,并通过Mimics软件对15例患者(术前恒尖牙未萌出的9~12岁患者)的随访影像资料进行髂骨块的三维重建和体积测量,对比分析髂骨块骨吸收率。结果37例患者中,32例植骨成功,5例植骨失败。植骨成功率为86.5%。术前恒尖牙未萌出的9~12岁的15例患者中,有2例在术后6~12个月尖牙自行经植骨区萌出;锥形束CT示移植骨块出现良好的骨性连接,其吸收主要发生在牙槽嵴顶处和腭侧,不同患者之间的骨吸收率差异较大,术后6~12个月的平均骨吸收率为39.0%±13.8%。结论对替牙期牙槽突裂患者采用块状髂骨植骨术可获得较好的成骨效果。  相似文献   

10.
ê      Ï      &#x;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22,40(1):106
Warthin样黏液表皮样癌是一种新近发现的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亚型,形态类似于Warthin瘤,但具有与黏液表皮样癌相似的t(11;19)(q21;p13)染色体易位。因此鉴别诊断非常重要。Warthin瘤合并黏液表皮样癌极为罕见。本文报告了1例Warthin样黏液表皮样癌、1例Warthin瘤合并黏液表皮样癌、1例Warthin瘤伴黏液化生,并讨论了Warthin瘤与黏液表皮样癌之间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肾病伴牙周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PubMed、EMbase以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截止到2019年12月。由2名研究者收集所有关于牙周基础治疗(牙周非手术治疗)对于慢性肾病伴牙周炎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影响的文献,并且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对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了6项研究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牙周基础治疗能显著降低慢性肾病伴牙周炎患者CRP水平[MD=-0.58,95%CI(-1.13,-0.02),P=0.04]和IL-6水平[MD=-2.76,95%CI(-5.15,-0.37),P=0.02],但TNF-α水平[MD=-3.87,95%CI(-8.79,1.05),P=0.12]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慢性肾病伴牙周炎的患者在规律治疗肾病的同时行牙周基础治疗,不仅能够缓解其牙周炎症状况,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全身的部分炎症因子的状态,有利于慢性肾病和牙周炎的控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EARR)是口腔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难以预测,且不能完全避免。正畸EARR的风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可分为患者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正畸治疗中发生的EARR通常可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轻、中度EARR通常无明显危害,可密切关注,谨慎正畸;若发生重度EARR,则建议先暂停正畸加力,观察3个月,等待牙骨质的修复。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临床医生对正畸EARR的认识,本文邀请了全国20余位口腔正畸及相关领域专家,基于文献分析与讨论,制定出此共识,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皮杉醇(PIC)的体内外抗恶性黑色素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来源于小鼠皮肤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以梯度浓度PIC处理细胞后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蛋白印迹法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及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脾酪氨酸激酶(Syk)及p-Syk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侵袭能力;再以Syk对应小干扰RNA(si-Syk)沉默Syk进行机制研究。体内实验则以不同浓度PIC对B16F10荷瘤小鼠进行腹腔内注射后完成。结果PIC浓度增高使B16F10活力降低;Transwell表明其侵袭能力随PIC浓度增高减弱;划痕实验中PIC浓度增高使愈合时间变长;蛋白印迹表明其主要抑制Syk的磷酸化激活,同时抑制MMP-2、MMP-9、VEGF的表达。经过si-Syk处理能达到对B16F10同样的抑制效果。体内实验则表明PIC可以减慢肿瘤生长。结论PIC可以通过抑制Syk的激活抑制恶性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炎症指标对舌鳞状细胞癌(TS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TSCC行根治性切除术的2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临床诊断性能曲线确定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最佳截断值。生存单因素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基于Cox回归模型筛选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PLR、NLR、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为影响TSCC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LR、N分期和TNM分期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Nomogram模型的C指数为0.701(95%CI:0.651~0.752),校准曲线表明Nomogram模型预测无进展生存率与实际无进展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术前外周血炎症指标对TSCC术后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釉原蛋白(AM)全长及其N端酪氨酸富集段(TRAP)、C端亮氨酸富集段(LRAP)体外自组装的动态过程及其在羟磷灰石(HA)晶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体外重组、纯化人AM全长及其功能片段TRAP、LRAP,在三氨基甲烷(Tris-HCl)中配制成100 µg·mL−1、pH=8的蛋白溶液,室温孵育1~15 min,透射电镜(TEM)下观察比较AM全长、TARP和LRAP的自组装行为;在人工唾液中加入AM全长孵育3 d,扫描电镜(SEM)观察诱导形成的新生晶体形貌,继续加入TARP和LRAP孵育3 d后再次观察。结果pH为8时,人AM全长及TRAP自发启动组装,15 min后均可形成“纳米球”结构,其中TRAP形成的“纳米球”孤立存在,大小均匀,没有明显内部结构;而AM全长分级组装,形成“纳米球”后进一步各向延伸趋势,形成链状结构,随后聚集成网;LRAP的自组装行为不明显,蛋白多以单体形式存在,无“纳米球”生成,仅可见少量低聚物。AM全长诱导3 d后形成棒状HA晶体,加入TRAP和LRAP蛋白继续诱导3 d后晶体在c轴明显伸长,而a、b平面生长欠佳。结论人AM全长、TRAP和LRAP的自组装和矿化行为与体内HA晶体定向生长的机制契合,为它们在HA晶体生长、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瓷层厚度和树脂水门汀对玻璃陶瓷贴面修复变色牙乳光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工艺制作IPS e.max CAD LT A3瓷贴面试件,核瓷组厚度分别为0.25 mm和0.50 mm;核瓷/饰瓷组厚度为0.25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0.50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0.50 mm核瓷/0.50 mm牙本质瓷和0.50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0.25 mm切端瓷。模拟瓷贴面临床粘接程序,在CAD/CAM瓷贴面试件底部涂布Variolink N Bleach XL水门汀,制作CAD/CAM瓷贴面-树脂水门汀复合试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试件在反射和透射模式下色度值,并计算乳光值。结果0.25 mm、0.50 mm核瓷组和0.25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0.50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0.50 mm核瓷/0.50 mm牙本质瓷、0.50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0.25 mm切端瓷瓷贴面试件乳光值分别为6.10±0.50、7.00±0.24、6.40±0.24、7.08±0.28、7.16±0.21、7.81±0.11。随着核瓷厚度增加,乳光值显著增大(P<0.05);核瓷厚度相同,增加0.25 mm牙本质瓷,乳光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0.5mm核瓷组,牙本质瓷厚度从0.25 mm增加至0.5 mm,乳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增加0.25 mm切端瓷后乳光值显著增大(P<0.05)。0.25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0.50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0.50 mm核瓷/0.50 mm牙本质瓷和0.50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0.25 mm切端瓷CAD/CAM瓷贴面-树脂水门汀复合体试件的乳光值分别为6.29±0.31、7.56±0.36、7.67±0.30、8.65±0.53,随瓷层厚度增加乳光值增大(P<0.05),但0.50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和0.50 mm核瓷/0.50 mm牙本质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瓷层厚度和树脂水门汀对试件乳光值的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厚度与有无树脂水门汀间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玻璃陶瓷贴面修复变色牙时,为提高其乳光性能获得自然逼真的修复效果,推荐采用核瓷表面烧结切端瓷的设计,同时可适当增加核瓷厚度,选择具有遮色效果的树脂水门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颗粒细胞龈瘤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22年3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9例先天性颗粒细胞龈瘤病例,对其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治疗、预后等进行总结。结果9例患者均为女性,就诊年龄1~38 d,上颌3例、下颌6例,6例在母亲孕28~39周B超发现,3例出生时发现,肿瘤直径0.5~3.5 cm,肿物均有蒂与牙槽嵴相连。1例局麻下手术切除,其余8例全麻下手术切除,随访1个月~12年,愈合良好无复发,其中2例相应部位乳牙过早萌出。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先天性颗粒细胞龈瘤。结论先天性颗粒细胞龈瘤是良性肿瘤,预后良好,一般不复发。母亲孕期B超是早期发现先天性颗粒细胞龈瘤的重要手段,病理学检查对先天性颗粒细胞龈瘤的诊断具有关键作用,一般手术切除肿瘤即可,无需扩大切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估在牙槽嵴缺损需要骨增量时使用自体牙本质(ATD)移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2010年1月1日—2022年3月19日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有关牙槽嵴增量使用ATD的临床研究。使用Cochrane Tool评估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使用Newcastle-Ottawa Scale评估队列研究。RevMan 5.4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其中5项研究对照组采用自体骨,另5项研究对照组采用脱蛋白牛骨基质(DBBM)。Meta分析结果显示,牙槽嵴增量术后6个月,ATD较自体骨获得更多水平向牙槽嵴增量[MD=2.01,95%可信区间(CI)(1.09,2.93),P<0.000 1],但在垂直向牙槽嵴增量上效果相似[MD=−0.06,95%CI(−0.21,0.08),P=0.39]。ATD与自体骨或DBBM相比呈现更少的材料吸收[MD=−0.59,95%CI(−1.03,−0.15),P=0.008;MD=−0.63,95%CI(−1.18,−0.07),P=0.03],而在种植体稳定系数和术后并发症上均无显著差异[MD=−0.76,95%CI(−3.04,1.52),P=0.51;RR=1.01,95%CI(0.33,3.12),P=0.98]。结论有限证据表明,在牙槽嵴缺损中移植ATD可取得与移植自体骨或DBBM类似或更佳的骨增量效果且材料吸收更少,可作为扩增牙槽嵴的植骨材料。但仍需要进行更大样本、更高质量、更长随访时间的临床试验评估ATD在牙槽嵴增量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头颈癌位居全球第七大恶性肿瘤,现存多种治疗策略无法满足大部分患者的临床获益需求。同时,缺乏分子分型指导的头颈癌治疗策略也严重阻碍个性化疗法的发展。近年来,以临床前模型为纽带,加快临床问题与基础成果双向转化的新思路逐渐成为业界共识。PDX模型作为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的桥梁,能够精准复制肿瘤遗传特征和肿瘤进化,在阐析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借助PDX模型组成的治疗队列,彰显出小鼠为患者进行药物筛选和生物标志物分析的独特优势,这种理想的临床前模型能够在符合伦理范畴内最大可能的为患者寻找潜在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评价数字化堆积导板中截骨导板引导后截骨量的即刻精度。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4例无牙颌患者,所有患者符合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设计条件,由于患者的骨平面上的目标修复体空间不足,种植方案设计包含术中截骨,根据患者术前锥形束CT(CBCT)数据,结合患者数字微笑设计(DSD)分析、虚拟蜡型设计等,进行目标骨平面的预先虚拟设计,制作并三维打印集截骨导板、种植导板及临时修复体于一体的数字化堆积导板,以期指导术中精确截骨、正确位点种植和上部即刻修复。术中在数字化堆积导板中截骨导板的引导下,进行截骨操作。对比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CBCT,计算实际截骨与预设截骨的体积偏差、位移偏差和角度偏差。结果4例患者术后截骨与预设截骨的体积偏差量平均值为492.94 mm3,占预设截骨体积的21.21%;位移偏差值平均值为0.024 8 mm,位移偏差量的散点集中趋势显著;角度偏差平均为6.03°。结论数字化堆积导板中截骨导板引导下进行种植固定修复过程中的截骨操作,实际截骨骨量、骨平面角度与预先设计一致性程度较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精准可量化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