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酒精性心肌病的病理特点、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方法 ,以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本科室确诊的60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全部顺利出院。1年后,戒酒组患者心脏变小,左室射血分数升高,心脏功能恢复较好,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2.38%;非戒酒组患者心脏、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脏功能均继续恶化,病死率44.44%,戒酒组预后效果以及病死率明显优于非戒酒组。结论酒精性心肌病是可以逆转的,其关键是戒酒,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劝导该类患者及时戒酒,能有效改善其病情,防止恶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酒精性心肌病的早期诊断、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05年2月31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2~5年,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1例患者经强制戒酒,积极纠正心衰、心律失常等治疗,全部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Ⅱ级以上,随访2~5年28例维持在II级以上,左室射血分数均大于45%。结论酒精性心肌病作为特异性心肌病,决定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是早期诊断和彻底戒酒。  相似文献   

3.
张鹏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31-32
目的:总结酒精性心肌病的诊治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08年2月本院收治的16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诊1年,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16例患者经严格戒酒、积极纠正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全部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Ⅱ级以上;随诊1年,16例患者心功能维持在Ⅱ级以上,左室射血分数均大于50%。结论:酒精性心肌病预后的关键因素是早期诊断、彻底戒酒。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酒精性心肌病15例均有长期大量饮酒史,症状体征中以心悸、气短、心脏增大为主要表现。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以左心室肥大为主。心电图改变中以双心房肥厚并左心室肥厚多见,前者和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从而双房肥厚并左心室肥厚之心电图出现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戒酒对治疗效果及预后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围生期心肌病(PPCM)的临床表现及预后转归,寻找相关危险因素,总结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PCM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转归。结果 PPCM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33.69±9.5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增大(55.43±5.35)mm。在经过有效治疗6个月后复查心脏彩超发现,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51.93±10.6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缩小(46.84±3.29)mm。吸烟、高龄、多胎多产、妊娠高血压或产前子痫病史为危险因素,强心、利尿合用β受体阻滞剂及ACEI类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结论吸烟和妊娠高血压可能是显著的PPCM发病风险因素。经及时正规药物治疗PPCM部分患者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赖诺普利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4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即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及倍他乐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和赖诺普利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C反应蛋白含量和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对两组试验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C反应蛋白含量及6分钟步行试验与对照组比较均得到显著改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赖诺普利是辅助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有效药物,大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此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操作性,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适哲  王宏哲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60-160,163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2006~2008年收治的53例原发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扩张性心肌病46例,肥厚性心肌病6例,限制性心肌病1例。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彩超扩心表现为左心扩大、二尖瓣反流、射血分数降低。肥厚性心肌病主要表现为活动性胸痛、晕厥。限制性心肌病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腹腔积液。结论:原发性心肌病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3年8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10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10例均有心力衰竭表现,10例均存在心律失常。入院时超声心动图均有心脏扩大,射血分数(EF)下降。随访6个月~12个月,超声心动图:心脏扩大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EF上升,其中有5例患者达正常。结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是以“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特点,经纠正心律失常后,心脏扩大及心功能不全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及时治疗心律失常病因,早期诊断,减少误诊,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血浆BNP水平在围产期心肌病中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浆中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研究其对围产期心肌病(PPCM)的诊断、治疗评价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对26例PPCM患者治疗前后和25名正常围产期妇女对照者的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结果PPCM患者血浆中BN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与PPCM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良好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呈良好负相关。结论BNP的检测有利于PPCM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均予以MRI检查。分析MRI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符合率及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结果 MRI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诊断符合59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8.33%(59/60)。患者LVEF为(35.50±10.50)%、SV为(55.90±4.50)ml、CO为(3.60±1.20)L/min。结论 缺血性心肌病采取MRI的诊断准确性高,可有效了解患者的心脏内部情况,尽早有效确诊,有助于早期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促进患者预后,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左室射血功能预测缺血性心肌病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功能对缺血性心肌病(ICM)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06年4月至2010年12月诊断为ICM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均有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病史;126例共死亡13例,死亡率为10.32%,EF值降低和死亡率明显相关(P<0.05)。结论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和缺血性心肌病的死亡率明显相关,EF值降低是缺血性心肌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江西省首例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简称CCM)植入。方法 患者46岁男性,因“反复胸闷气促7月余”入院,结合心脏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脏核磁共振、冠脉造影检查等,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Ⅲ级”,最优化心衰药物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仍低至38%,且有活动后胸闷不适症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QRS101ms”,根据国际国内心衰指南,符合CCM植入指征,遂进一步行CCM植入术以改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实现逆转心肌重构。结果患者CCM植入手术过程顺利,耗时不到1小时。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室收缩功能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提升至47%,证明心脏收缩力调节器已发挥作用。术后一个月随访,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左室收缩末径及舒张末径均较前缩小(左室射血分数48%),患者日常活动无明显胸闷等不适症状,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CCM植入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在慢性心衰器械治疗领域展现一定的意义和潜力。  相似文献   

13.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ardiomyopathy,DCM)主要特征是左心室或双心室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及猝死。心力衰竭及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是影响扩张型心肌病预后的主要因素。美托洛尔是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能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 eject raction VEF),减轻甚至逆转左室重构,提高运动耐量,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本文旨在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曲美他嗪对24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酒精性心肌病心功能改善的影响和安全性,治疗组6 min的步行实验和左室射血分数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曲美他嗪能改善酒精性心肌病心功能,可作为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高位硬膜外神经阻滞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方法:将40例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硬膜外插管,定时向硬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阻断交感神经,治疗1-2个疗程,观察其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变化。结果:疗效显著,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心功能改善1-2级,心胸比、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下降,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增加,且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高位硬膜外神经阻滞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液动力指标及心功能、使心脏回缩。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HF)按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高低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及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HFrEF是HF的主要类型,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现有的治疗HFrEF的传统药物虽经联合用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程及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但传统药...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指南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的常规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研究显示,新药依伐布雷定和缬沙坦/沙库比曲可显著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的预后,已被批准应用于临床。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如机械性辅助装置、干细胞治疗也为心衰患者带来新的曙光。本文对心衰的诊断、治疗,以及慢性心衰的规范化管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酒精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治疗中的护理特点.方法 对16例酒精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从一般护理、生命体征监护、药物治疗中的观察及护理、心理护理四个方面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经戒酒,抗心力衰竭,营养心肌及严密细致的观察护理,16例患者心功能改善,症状消失后好转出院.结论 酒精性心肌病发生心力衰竭后应重视生命体征的监护、用药的观察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酒精性心肌病(AHCM)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180例长期大量饮酒所致酒精依赖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从心脏各腔室内径、室壁厚度、心肌内回声、室壁运动幅度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和室壁增厚率等指标方面观察,结合病史,做出超声诊断或超声提示。结果①心脏左室内径增大者94例,占52.2%;左心房增大者56例,占31.1%;②心肌肥厚68例,占37.8%;③心肌内出现异常散在斑点状强回声者102例,占56.7%;④运动幅度降低者78例,占43.3%;⑤心功能改变者86例,占47.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酒精性心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是临床确诊AHCM的重要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0.
酒精性心肌病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酒文化的发展,饮酒已成为生活中的普遍现象,酒精性心肌病(alcoholic cardiomyopathy,ACM)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ACM患者及早戒酒可以终止甚至逆转左室功能减退。据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19例ACM的临床分析,旨在引起临床上应有的重视并有助于对该病作出早期诊断,以利及时施治。现将本院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确诊的酒精性心肌病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