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方法我院收治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TC、TG、CRP、LDL-C和HDL-C。结果治疗后患者的HDL-C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而LDL-C、TC、TG以及CRP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见表1)。同时,患者治疗后,只有5例患者出现轻微的食欲下降,未经处理,患者的症状自行好转,所有患者均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不良反应发应率低用轻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C、TG、LDL-C水平降低程度及HDL-C水平升高程度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相当,但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要优于阿托伐他汀,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及90例患者临床应用探究。方法对90例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实施口服阿托伐他汀片剂治疗的方法,然后实验室监测观察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C反应蛋白的值,共服用两个疗程,每日晚餐后10mg。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的值均下降,经统计学分析数据,P〈0.05,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一些患者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如食欲下降等。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方面疗效较好且安全,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31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120与对照组11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降血糖、饮食控制等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匹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有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匹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疗效显著,其对于血糖和血脂的改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方法30例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片剂,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效果,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在治疗之后TC、TG、IMT、LDL-C数值均明显的下降,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数值却比治疗前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消除脂质斑块。并且在临床上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9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按照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明沈  卢敏 《海峡药学》2011,23(3):95-9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内压、阿司匹林抗凝和活化脑细胞等基本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连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9(MMP-9)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TC、TG和LDL-C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RP和MMP-9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血浆hs-CRP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脂、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脑梗死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3例接受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和43例接受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间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切观察组治疗前后CSS评分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阿托伐他汀组43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血脂情况。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循环血中内皮细胞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循环血中内皮细胞数量少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仅增加了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还改善血脂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晓丽  梅霞 《中国药业》2009,18(11):68-69
目的比较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42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0例),辛伐他汀剂量为20mg/d,阿托伐他汀剂量为10mg/d,均口服治疗,疗程为2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脂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2月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明显升高(P〉0.05),治疗2月后两组间调脂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好且安全,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炎性反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0%,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65例,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等指标水平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均无患者出现肌酸激酶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治疗后,2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小于治疗前,2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肌肉疼痛、消化不良、肝功能异常等,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冠心病,降脂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20 mg/d,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对于病情较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可以适当加大阿托伐他汀的剂量,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测定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胆固醇TC、TG、LDL-C明显下降, HDL-C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脂水平,扩张冠状动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郑平  莫茹  毕磊 《中国实用医药》2009,4(4):150-15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40例高脂血症老年患者,给予起始剂量5mg/d阿托伐他汀治疗,服药前后记录血脂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结果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较小。结论标准剂量甚至较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有良好的降脂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在临床高血脂症的治疗中,阿托伐他汀是一安全、有效的降脂药物。  相似文献   

15.
吴斌 《中国医药指南》2014,(10):185-185
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5例经诊断确诊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在患者实施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治疗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C-C)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实施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上官杰  唐浩  王东海 《中国药房》2013,(48):4562-456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阿昔莫司组和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阿昔莫司)。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阿昔莫司组患者给予阿昔莫司250mg,每日早、晚各服1次;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和阿昔莫司,用法、用量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相同。3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并计算达标率;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肌酐(Cr)、血清肌酐激酶(cK)、磷酸肌酸(Cry)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TC、TG、LDL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阿昔莫司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HDL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TG、LDL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且TC、TG、LDL、HDL达标率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的104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凝药、β受体阻滞药等常规治疗药物和血脂康等非他汀降脂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观察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TC、LDL-C、TG、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患者的HDL-C有所上升,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上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的降低血脂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具体临床疗效。方法 68例冠心病患者,将其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研究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70.59%,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各项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阿托伐他汀,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患者治疗过后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12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经治疗,总有效率达74.2%,所有患者的血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胆目醇血症效果满意,不良反应轻,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每日服20与10mg治疗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病例60例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B组30例,每晚口服10mg。治疗8wk。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60例均完成试验。2组治疗前各项血脂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前后TC、TG、LDL-C下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安全且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