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干手术,尤其是脑干实质内病变的手术很容易导致脑干重要功能神经结构的损害而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本实验研究探讨用神经电生理方法对脑干重要的功能神经结构进行术中实时刺激定位及监测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和功能神经导航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前根据弥散张量成像重建白质纤维束,确定最佳安全手术入路及手术策略,术中常规应用基于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纤维束镜下导航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辅助手术,术后定期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本组16患者中,2例患者因术中磁共振扫描发现海绵状血管瘤残留需继续手术切除残留病变。术中末次扫描证实所有患者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完全切除。3例患者术后有短期新发神经动能障碍,其中2例长期随访时恢复至正常功能水平。长期神经功能致残为1例。无iMRI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iMRI可以实时评估海绵状血管瘤的切除程度。镜下功能神经导航术中显像脑干白质纤维束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和电刺激定位脑干颅神经核团,对最大限度切除病变、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诱发电位监测技术在脑干及其附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技术在脑干及其附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静脉麻醉下脑干及其附近病变手术病人18例,术中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7例,体感诱发电位(SEP)18例,运动诱发电位(MEP)5例。当术中波形发生明显异常时,即通知术者调整或停止操作。结果本组术中诱发电位监测均顺利完成。BAEPⅤ波变化6例,其中波形逐渐恢复5例,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未恢复1例,术后轻度意识障碍,3d后清醒。SEP波形变化4例,其中手术结束时恢复至基线水平3例,术后未发现异常;未恢复1例,术后病人昏迷。MEP出现变化1例,调整刺激后恢复。结论在脑干及其附近病变手术中应用多种诱发电位技术,可及时、有效地监测并保护脑干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功能神经导航和术中MRI引导对毗邻运动功能区致(癎)病变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神经导航引导手术的14例癫(癎)病人,其中10例采用术中MRI.术前MRI扫描,融合影像,设计病变切除范围及入路,三维计划输入导航系统并投射至手术显微镜辅助手术.术中复查MRI,对残余病变重新定位,实施手术切除.术后定期进行随访.结果 病人均成功实施了功能神经导航,致(癎)病变、运动区皮质和锥体束投射在手术显微镜下,精确切除病变,同时运动区皮质和锥体束获得有效保护;术中MRI末次扫描提示致(癎)灶病变的切除范围达到术前计划.术后随访6~24个月,癫(癎)发作控制达Engel Ⅰ级12例,Engel Ⅱ级2例.未出现肢体肌力下降.结论 对于毗邻运动功能区的致(癎)病变,通过功能神经导航和术中MRI精准定位病灶和功能区,可以达到精准切除病变并保护正常脑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后颅窝手术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颅窝手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到什么程度会危及脑干功能。方法:经统计分析30例后颅窝患者术中BAEP各波波幅及潜伏期变化与术后脑干功能的关系。结果:术中BAEP波幅降低50%以上至波消失及双侧潜伏期延长与术后脑干损害显著相关。结论:后颅窝手术中持续进行BAEP监护,对指导手术操作及判断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菱形窝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28例经菱形窝入路切除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术中注意点。方法术中采取坐位,枕下正中开颅,广泛打开小脑延髓裂;在脑干表面有色素沉淀或膨隆处,或在B超、导航引导、术中颅神经监护下切开脑干,病变暴露后清除血肿,然后切除病变,保留含铁血黄素沉淀的胶质组织。结果28例中有21例位于桥脑;术中发现脑干表面有含铁血黄素沉淀21例,其中脑干表面膨隆9例;所有病变位于脑干背侧;随访期间:症状和体征较术前改善的19例,保持术前水平的5例,加重、出现新的颅神经症状、或其他神经功能障碍(共济失调、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共4例。MRI随访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经菱形窝入路主要适于桥脑部、且位于背侧的海绵状血管瘤;脑干表面的含铁血黄素沉淀和(或)膨隆是脑干的安全进入区,术中结合神经电生理监测、B超以及导航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尽可能全切病变,但保留含铁血黄素沉淀的胶质组织。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神经外科显微技术的发展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联合运用,桥小脑角区手术,特别是听神经瘤手术中对后组颅神经和脑干的保护得到明显提高,后组颅神经功能损伤的机率也因此大大降低,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手术中监测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已有多年历史,如今它已成为一个完善的术中监测体系,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已成为减少神经损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术中主要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手段包括肌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本文就桥脑小脑角区肿瘤术中神经监护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术中监护下神经导航手术切除功能区及深部病变的疗效.方法在神经导航引导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对32例脑功能区及深部病变病人进行正中神经N20、P25和胫后神经P40、N50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护,以及大鱼际肌和胫前肌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护,以指导手术操作.结果术后MR复查示均达到全切除.24例偏瘫病人中术后症状改善21例,17例癫癎病人中癫癎症状术后消失13例,12例失语病人中术后改善10例.术后未产生新的神经损害症状,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对于提高脑功能区及深部区域病变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神经电生理监测桥小脑角手术的研究(附106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意义。方法对106例CPA肿瘤病人进行了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包括面神经、三叉神经、后组颅神经以及健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观察术后面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面神经解剖保留96例(91%),面神经功能Ⅰ、Ⅱ级57例(54%),Ⅲ、Ⅳ级42例(40%),Ⅴ、Ⅵ级7例(6%)。术中健侧BAEP变化最明显的是Ⅲ~Ⅴ、Ⅰ~Ⅴ峰间潜伏期。结论在CPA手术中,采用诱发电位、肌电图实时监测,可及时为术者提供脑干功能的情况;术中健侧BAEP的Ⅰ~Ⅴ、Ⅲ~Ⅴ峰间潜伏期是重要监测指标;术中肌电图监测可以提示颅神经的位置和走行,为手术时避免损伤神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传统神经外科手术中,术者依据术前影像学信息(CT、MRI、和DSA等)设计开颅,术中则依据局部脑组织的颜色异常、形状异常(隆起或凹陷)和质地变化等来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难以精准定位和全切除肿瘤,并容易损伤脑功能区(中央区、丘脑等),导致术后并发症(偏瘫、失语等)较多.近些年,国内外将术中超声引入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并结合神经导航,部位涉及幕上和幕下肿瘤.特别探讨了在深部或功能区病变的应用价值,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1-6].本文就近些年相关技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一、术中超声的应用 众所周知,神经导航因便于术前定位和设计开颅切口,已经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但是,术中脑脊液丢失等导致了脑移位,术前导航影像(CT或MRI)无法实时准确的定位肿瘤.引入术中超声、术中MRI或术中CT可以解决脑移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脑干占位病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总结了8例脑干内非囊性占位病变显微手术治疗的成功经验,其中2例为星形细胞瘤;2例为血管网织细胞瘤,及4例桥脑出血,分析了所有病人术前的临床表现为神经影像检查,除1例死于并发症外,其它病人有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并术后的MRI显示脑干形态明显改善,文中对脑干占位病变的诊断、治疗等作了系统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CMN)伴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多症恶性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MN伴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多症恶性变病人的临床资料,行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并对该病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病变达镜下全切除,病理检查结果符合恶性黑色素瘤(MM),综合临床特征,病理诊断考虑为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多症恶性变。病人术后未行进一步治疗,于术后3个月死亡。结论 CMN是一种先天性色斑样痣,仅极少部分可演变为MM和神经皮肤黑色素细胞增多症(NCM)并恶性变,大型CMN病人存在大量复合卫星痣是发生MM和NCM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上一旦出现颅内MM,治疗应以外科手术为主,放、化疗及免疫治疗仅可使极少部分病人受益,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辅助下的术中磁共振技术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86例涉及脑功能区的胶质瘤患者,分为术中磁共振功能神经导航组(A组,简称核磁组)103例和功能神经导航组(B组,简称导航组)83例,选取手术全切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核磁组病例手术全切率达90.3%,导航组为55.4%;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核磁组为5.8%,导航组为15.7%;术后随访3~40个月,患者1年生存率核磁组为90.2%,导航组为83.3%。结论术中磁共振技术和功能神经导航技术均为提高胶质瘤全切率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脑深部病变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深部病变切除手术62例,使用多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护仪,实施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皮质脑电图和直接皮质电刺激等,术中应用B超或无框架导航技术定位病变,尽可能全切病变。结果病灶全切除40例,次全切除22例。术后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短暂加重6例,术后3个月均恢复正常,术后神经功能立即改善45例,无明显变化11例。术后病理:海绵状血管瘤15例,脑脓肿5例,胶质瘤28例,脑寄生虫5例,脑膜瘤5例,其他4例。随访0.5~6年,平均3年,全切除病例均未见复发,次全切病例未见进展。结论使用多种神经电生理监护手段可大幅增加脑深部病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在椎管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在椎管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椎管内病变患者施行术中实时超声导航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所有手术均采用后正中入路、传统椎板切除术,利用超声影像对病变部位进行术中定位,并在实时超声导航辅助下开展显微外科手术处理病变。结果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准确定位了椎管内病变及其范围。对于24例占位性病变.手术全切21例,大部分切除3例,病理诊断包括髓内胶质瘤3例、脂肪瘤2例、脊膜瘤2例、神经鞘瘤13例、骶管囊肿3例、结核瘤1例。另有12例脊髓空洞症无病理报告。术后2周症状体征改善者22例,稳定者11例,手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或者加重者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椎管内病变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术中实时超声可以实现实时神经导航,有助于提高椎管内病变手术的精确性和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术中超声纠错在神经影像导航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介绍术中实时B超在神经影像导航手术中的应用 ,探讨超声纠错在解决脑移位所造成误差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StealthStation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完成 2 6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使用ALOKA术中B超动态了解病变移位情况、进行实时纠错并判断病变切除程度。结果 所有病变均定位准确 ,2 6例病变中 ,2 4例全切 ,2例次全切除 ,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结论 术中超声纠错是解决神经导航手术中脑组织移位误差的有效方法 ,超声与导航的结合使得手术定位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7.
用双耳刺激、双侧记录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简称bBAEP)对16例脑干肿瘤进行术中监护。发现所有病人在手术操作时,均出现bBAEP改变,按其改变程度大致可分为轻、中、重三种改变。认为bBAEP更适用于手术中监护;bBAEP改变程度能反映脑干功能受影响程度;术中bBAEP监护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且能预测预后;Ⅲ波和(或)Ⅴ波的潜伏期(PL),Ⅰ~Ⅲ、Ⅰ~Ⅴ、Ⅲ~Ⅴ的峰间潜伏期(IPL)延长超过1.5ms,或者全部波形消失,是脑干功能受到不可逆损害的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神经内镜下切除环脑干复发表皮样囊肿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单纯应用神经内镜切环脑干复发的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切除术程度、术后并发症等,以及随访观察情况。结果术中全切2例,近全切3例,术后均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1例出现无菌性脑膜炎。随访时间1~4年,均未见明显复发。结论单纯神经内镜切除环脑干复发表皮样囊肿是安全、有效的,可多角度观察,减少对脑组织和神经的牵拉,尤其是切除脑干腹侧病变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肌电图的监护下进行听神经瘤显微切除的技术.方法 对12例听神经瘤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肌电图联合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面神经解剖保留11例,听神经解剖保留2例,听神经功能保留1例,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脑干功能改变.结论 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的听神经瘤显微切除可提高脑干及颅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  相似文献   

20.
脑干是脑神经核、神经传导束和网状结构集中的部位,是呼吸、心跳等生命中枢所在,对损伤的耐受性很差,手术危险性大。脑干手术后易并发多种并发症,严重而凶险,稍有疏忽即可危及生命。除手术成功外,术后观察与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