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血前受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4项检测的必要性。方法输血前留取受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以上4项检测。结果乙型肝炎阳性率为9.70%,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13%,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5.4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08%。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检测很有必要,可预防传播,减少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地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梅毒(TP)等疾病的感染情况。方法对19149例患者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抗体)。结果乙型肝炎HBsAg感染率为10.86%,丙型肝炎感染率为0.08%,艾滋病感染率为0.36%,梅毒感染率为0.81%。结论本地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感染率水平稳定,丙型肝炎感染率维持在低水平,艾滋病和梅毒感染率正日趋上升。  相似文献   

3.
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接受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本院2957名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4项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11.36%,抗-HCV阳性率1.76%,抗-HIV阳性率0.03%,梅毒抗体阳性率1.18%。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可以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对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患纠纷,降低院内感染,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方法乙型、丙型肝炎标志物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先采用ELISA进行检测,ELISA阳性标本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确证,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检测用于观察疗效或感染;对2010年1~12月需输血、手术的患者18 147例进行感染筛查4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阳性为3 193例,总阳性率为17.60%。其中HBsAg阳性率为14.66%,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42%,抗-HIV阳性率为0.02%,梅毒感染率为1.52%。结论输血及手术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不仅可以提供客观依据,避免日后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有助于患者及早了解病情并及时治疗,还可预防院内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凯里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近年来由于献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无偿献血工作正在稳步向前发展,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为了更进一步做好对无偿献血者的管理,提高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降低血液报废率,作者对2006~2008年日本站无偿献血者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1]结果作了回顾性分析,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解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感染情况,避免发生因输血感染疾病的医疗纠纷时医院不能出示有力证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凝集法、胶体硒标法检测4 015例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分2个时间段进行统计(2001~2003年,2004~2006年).结果 乙型肝炎(下称乙肝)表面抗原2个时间段阳性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型肝炎(下称丙肝)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凉山州受血者输血前除乙肝病毒外,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2014-2015年的孕妇进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相关项目检测结果的回顾性分析,了解孕妇4种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美国雅培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乙型肝炎五项和梅毒特异性抗体;TRUST试剂盒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Cobas 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ABI7500荧光定量PCR仪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结果 6 930例孕妇4种传染病检测中,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最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54%;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0.53%;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3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未检测出阳性者。有3例患者出现混合感染。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结果显示,乙型肝炎e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相关性良好,但阴性者不能排除病毒高度复制的可能。结论备孕妇女应及早进行4种传染病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及早发现阳性患者,有利于预防和控制母婴垂直传播,有利于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相关血液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及意义.方法 对1862例输血前和手术前肿瘤患者的血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1862例受检血清中,HBsAg阳性率占16.48%,抗-HCV阳性率占1.50%,抗TP阳性率占1.88%.抗-HIV不确定病例有1例.结论 为了维护患者的利益,同时也为了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和手术前相关传染病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输血前四项检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梅毒快速血液反应素(RPR)、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均为二次检测,采用ELISA法。抗-HIV阳性标本送上级医院确诊。结果 8 756名患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高达13.35%,抗-HCV阳性率达0.03%,抗-HIV的感染率0.01%,RPR的阳性率达0.05%,总阳性率达13.44%。结论输血前四项检查对于防止患者、医务工作者感染,并减少医疗纠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孕期、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为医院感染诊断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和临床资料。方法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进行检测。结果 6 000例孕检、拟手术及输血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588例,阳性率为9.8%;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60例,阳性率为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强阳性(S/CO)>6.0 4例,经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采用免疫印迹法确认为阳性。125例TPPA阳性的患者加做了TRUST,其中22例阳性,阳性率为17.6%。结论部分孕妇在孕前、患者在术前和输血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乙型肝炎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1.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替代辅助治疗措施。输血和有创性治疗均可能感染肝炎病毒、梅毒和艾滋病等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导致医疗纠纷时有报道。近4年来,我科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输血前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7月~2003年9月的17217名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11.58%,抗HCV阳性率1.20%,抗HIV阳性率0.02%,梅毒抗体阳性率1.38%。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对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输血前患者的感染状况,避免和预防院内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检测1 249例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抗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1+2型)(抗-H I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分析其结果。结果:1 249份标本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 sA g)阳性率为19.45%,抗-HCV阳性率为1.20%,TP阳性率为1.28%,抗-H IV阳性率为0,ALT异常阳性率为14.57%。结论:输血前已感染乙型肝炎、丙肝、梅毒是严重的,明显高于自然人群的感染率,并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说明了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常规检测感染因子(九项)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输血前及术前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了解三甲医院输血前、手术前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 对38 104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P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4项进行检测.结果 HBsAg阳性2 385例,占6.26%,抗-HCV阳性480例,占1.26%,抗-TPPA阳性826例,占2.18%,抗-HIV阳性7例,占0.02%.结论 输血前和手术前4项血液感染性标志物检测非常重要,不但能早期发现患者的疾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而且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本县新生儿脐血感染状况,为阻断母婴传播疾病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对本院2004~2006年所采集新生儿脐血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4项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项检测结果总阳性率2.73%,阳性率分别为1.46%、1.13%、0.07%、0.07%.结论 本县新生儿脐血感染状况不乐观,与前几年调查结果相比有上升趋势,应大力开展对母婴传播的干预.  相似文献   

16.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与梅毒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 0 0 0年卫生部发出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通知中列出了输血者在输血前应作经血传播疾病的检查 ,其中包括献血员筛查中的 4项检验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 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抗 HIV)和梅毒检验。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 ,输血时仍可能发生某些不能预测或不能防止的输血传染病 ,因此输血前有必要进行以上各项检查 ,以了解受血者的有关情况。为了使读者对这 4项检查的临床意义和技术要点有进一步的了解 ,本期刊登了这一专辑。HBsAg和抗HCV是检验科经常检查的项目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一文中叙述了检测方法的要点和进展。艾滋病和梅毒这两种性传播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和检测方法的进展颇受同道们关注 ,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与梅毒》一文中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另外刊登的几篇有关文章 ,颇有参考价值。在输血前进行这 4项检查时试剂的选用极为重要。献血员筛查时必须应用卫生部批批检的试剂 ,这一原则也适用于输血前检查。为保证检验质量 ,实验室还须注意有关的规定和技术操作的正确性。希望读者对这一专辑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7.
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 245例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及梅毒酶联免疫吸附(TP-ELISA)试验.结果 HBsAg阳性率9.2%,HCV阳性率0.62%,TP-ELISA阳性率0.55%,HIV为0%.结论 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不仅对患者与医务人员自身有益,而且保证输血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减少或防止医院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患者输血前及术前(包括产前)的身体状况,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防止医疗纠纷,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10 91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同时应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剂筛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方法确认.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9.74%(1 063例)、梅毒抗体阳性率0.44%(48例)、丙肝抗体阳性率0.34%(37例)、HIV抗体阳性率0.04%(5例).结论 对患者术前和输血前检查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该院受血者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情况,为防范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2012年在该院接受输血治疗的4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受血前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以及梅毒抗体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126例医院受血者四项传染性指标总阳性率为13.84%(571/4126),明显高于2400例健康查体者四项传染指标总阳性率(5.91%)。结论加强医院受血者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工作,有助于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利于医护人员做好自我保护,降低输血所致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全面了解分析血站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方法 对2003~2010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的室间质量评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检验的4项传染病标志物结果总符合率达98%.结论 室间质评有助于提高检验质量,其结果与建立室内质控、操作者责任心、检测试剂质量以及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