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甘松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毅  徐丽珍  杨世林 《中草药》2006,37(2):181-183
甘松N ardostachys ch inensis Batal.系败酱科甘松属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甘松属植物有3种,我国产有2种,分别为甘松N.ch inensis Batal.及匙叶甘松N.jatam ansi DC.。甘松别名甘松香,为少常用中药,《中国药典》收载品种。甘松气味芬芳,味辛、甘,性温,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9,(7)
目的研究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的化学成分。方法甘松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甘松新酮二醇(2)、(+)-1-hydroxypino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3)、(+)-1-hydroxypino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4)、咖啡酸(5)、对羟基苯甲醛(6)、异甘松新酮(7)、甘松新酮(8)、5,3′-dihydroxy-7,4′-dimethoxyflavanone(9)、7-O-methyl naringenin(10)。结论化合物9~10为首次从甘松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两种甘松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匙叶甘松和甘松两个品种甘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其在化学成分以及含量上的差异。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甘松和匙叶甘松地下部分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匙叶甘松挥发油得率不足0.5%,从中鉴定出21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75.83%;甘松挥发油得率为2%,从中鉴定出36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8.02%;两者共有成分11个。结论不同品种甘松挥发油含量不同,化学成分数目存在差异,但共有主要成分均为水菖蒲烯(Calarene)、β-马里烯(β-Maaliene)。  相似文献   

4.
香鳞毛蕨D ryop teris f rag rans L.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生长于海拔1 000~1 700 m的山坡或岩石缝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各省。民间广泛用其治疗多种皮肤病,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只有关于香鳞毛蕨的抑菌和药效学研究[1~3]。笔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4],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又分离鉴定出3个化合物,分别为:绵马酚(asp id ino l,Ⅰ)、十氢-5,5,8a-三甲基-2-亚甲基-1-萘甲醇乙酸酯(alb icanyacetate,Ⅱ)和α-杜松烯(-αcad inene,Ⅲ)。1仪器与材料X-6型熔点测定仪;核磁共振谱用V arian U-n ity INOVA 5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质谱用VGA utos…  相似文献   

5.
思茅蛇菰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忠  王钢力  王峰  马双成  林瑞超 《中草药》2005,36(6):830-831
思茅蛇菰B a lanophora sim aoensis S. Y. Changet T am.为蛇菰科蛇菰属植物,别名鹿仙草,为云南思茅地区传统民族用药,资源丰富。收载于《中华本草[》1]中。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能。主治肺热咳嗽、吐血、肠风下血、风热癍疹、腰痛、疔疮肿毒等。民间也用于治疗肝炎、肿  相似文献   

6.
短葶山麦冬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志红  吴弢  余伯阳  徐珞珊 《中草药》2005,36(6):823-826
短葶山麦冬为百合科山麦冬属植物短葶山麦冬L iriop e muscari (D ecn.) Bailey的干燥块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新增品种山麦冬的原植物之一[1]。长期以来,在市场上尤其是在福建省泉州、惠安、仙游等地作为麦冬Oph iopogon japon icus(L. f.) K er-G aw l.的替代品使用[2]。国内外学者对该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报道甚少,仅有的文献集中在研究小组对其皂苷部分的研究上[2]。已有的研究资料[3]表明,山麦冬属植物须根中的总皂苷远高于其块根,为了全面反映该种植物的活性物质基础,并对其作为麦冬替代品做出初步的阐释,同时也为进一…  相似文献   

7.
宽羽鳞毛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瑜  桂伟 《中草药》2006,37(9):1315-1317
宽羽鳞毛蕨Dryopterisc ryoitoana Kurata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该属全世界有400多种,其中我国有300多种,主要分布于中南及江苏、安徽、浙江、贵州、江西、福建、四川等地。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气喘、便血、痛经、钩虫病、烧烫伤。《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录了同属植物粗茎鳞毛厥(绵马贯众D.crassirhi-zoma Nakai)入药。该属植物所含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抗病毒和杀菌作用。为研究该植物的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8.
矮大黄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大黄RheumnanumSiev.exPall.又名戈壁大黄,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和甘肃。甘肃省大黄属植物民间药用状况调查研究表明其具有清热缓泻、健胃安中之功效,用于治疗大便秘结,口干,口渴,口臭,腕腹痞满等证[1]。体外活性筛选表明,矮大黄水提液对超氧阴离子具有清除作用[2]。先前已报  相似文献   

9.
枇杷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李维林  吴菊兰  张涵庆 《中草药》2006,37(11):1632-1634
枇杷叶系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是一味常用中药,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供临床使用。枇杷叶归肺、胃经,具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作用,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气逆喘气、胃热呕逆、烦热口渴[1]。目前已经从枇杷叶中分离出三萜酸[2~5]、黄酮类[6,7]、多酚[8]、倍半萜及其苷类[5,9,10]等成分,其药效主要集中在三萜酸的抗炎[2]、降血糖[4]和抗病毒[5]活性方面。日前日本科学家发现其新三萜皂苷具有抗癌活性。为进一步寻找与其药理活性相吻合的有效成分,探求有意义的活性成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药材资源,笔…  相似文献   

10.
汪毅  李铣  孟大利  许婧  孟庆玲 《中草药》2006,37(2):189-190
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又名禹州漏芦、火球花,为菊科蓝刺头属植物,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录了蓝刺头及同属植物华东蓝刺头E.grijsii Hance作为禹州漏芦入药。禹州漏芦味苦、性寒、归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止血、消痈下乳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杜鹃兰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超  申勇  朱国元  杨梦苏 《中草药》2007,38(8):1161-1162
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D.Don)Makino、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des(Franch.)Rofe或云南独蒜兰Pleione yunnanensisRolfe的干燥假磷茎,是《中国药典》所收录“山慈菇”的来源。其性凉,味甘、微辛,归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功效。山慈菇以复方入药,  相似文献   

12.
假鹰爪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番荔枝科假鹰爪属植物假鹰爪Desmos chinensis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氯仿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unon-al(Ⅰ),黄芩素-7-甲醚(Ⅱ),去甲氧杜鹃花素(Ⅲ),去甲氧杜鹃花素-7-甲醚(Ⅳ),苯甲酸(Ⅴ),β-谷甾醇(Ⅵ)和豆甾醇(Ⅶ)。结论:该种植中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均为β-环未取代,  相似文献   

13.
肿节风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肿节风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的干燥全株,又名草珊瑚,九节茶,观音茶,接骨金粟兰等。主要分布于江西、浙江、广西等地;朝鲜、日本等国亦有少量分布。《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其为常用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的功效。用于血热紫斑、紫癜、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早期文献多次报道了国内外学者对肿节风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的研究,但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报道并不多见。本实验对肿节风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其正丁醇层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钩藤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峻  杨成金  吴大刚 《中草药》1998,29(10):649-651
从钩藤Uncariarhynchophylla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非生物碱化合物,经光谱鉴定,IX为新化合物,3β,19α-dihydroxyurs-512-dien-28-oic-acid,命名为钩藤元苷元D,X和X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的化合物,3β,19α-dihydroxyurs-23-oxo-urs-12-en-oicacid(X),3β-hydroxyurs-12-en-27,2  相似文献   

15.
金钗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是兰科石斛属植物,是《中国药典》收载石斛种之一,其应用历史悠久,具有滋阴清热、生津益胃、润肺止咳之功效[1]。曾报道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石斛碱等生物碱类、联苄和菲类以及倍半萜类成分等[2]。近年来,本课题组对金钗石斛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已经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中包括一个蒽醌、一个倍半萜、三个芴酮、两个联苄和两个生物碱类成分(另文发表)。本实验对该植物的茎的乙醚、醋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部位继续进行化学分离工作,分得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7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反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  相似文献   

16.
云实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实Caesalpinia decapetala(Roth)Alston又名马豆,为豆科云实属植物,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除湿、杀虫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痢疾、疟疾、消渴、小儿疳积等疾病。有关云实化学成分研究报道不多,笔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前文报道了该植物中7个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现报道另7个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17.
柿叶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柿叶为柿科柿属植物柿DiospyroskakiL.的新鲜或干燥叶,其入药始见于明《滇南本草》记载“经霜叶敷臁疮”,《本草再新》记载用于“治咳嗽吐血,止渴生津”。主要用于止血、降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胃溃疡出血、肺结核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内脏出血病症[1]。其化学成分较复杂  相似文献   

18.
密花远志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密花远志Polygala tricorn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利用化合物的光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Ⅰ),丁香酸葡萄糖苷(glucosyringic acid,Ⅱ),1-O-对香豆酰基葡萄糖(1-O-p-coumaroyl-D-glucopyranose,Ⅲ),顺式松柏苷(cis-coniferin,Ⅳ),顺式丁香苷(cis-syringin,Ⅴ)和vacciniin(Ⅵ)。结论: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达乌里秦艽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婕  马骥  周东星  何兰 《中草药》2006,37(2):187-189
秦艽为常用中药,是众多祛风湿方剂的主要原药材。其来源于龙胆科龙胆属(Gentiana L.)秦艽组植物。该组植物全世界约20种,我国有17种,作为药用的有12种,《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其中的秦艽Gentiana m acrophy lla Pall.、麻花秦艽G.stram inea M ax im.、粗茎秦艽G.crassicau lis  相似文献   

20.
白头翁属植物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勇  林翠英 《天津中医药》2005,22(6):526-528
中药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又名老翁花,白头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以及朝鲜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临床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和阴道滴虫等疾病。中药大辞典中记载,白头翁属多种植物被用作“白头翁”,各地用的品种较混乱。现在已经知道该属植物中大多含有丰富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还有一些其他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