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对200例肿瘤患者化疗时采用了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华  毕敏 《当代护士》2017,(11):135-13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48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维护依从性。结果 PICC置管患者护理满意度由对照组的71.0%提高至观察组的92.7%,PICC维护依从率由75.8%提高至87.1%;观察组患者血栓、感染、导管滑落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降低了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与满意度,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PICC置管长度测量的技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长度测量的方法通常采用纸尺测量,常规打开穿刺包取出纸尺,从预穿刺点(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沿静脉走行到右锁骨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问隙,其长度为置PICC管的长度。此方法繁琐,既延长置管操作时间,又使病人焦虑不安。因此探讨一种新的测量方法,询问病人所穿的鞋号即可知置管的长度。如病人的鞋号为36号(标准鞋号23号),即置管的长度约为36cm。  相似文献   

4.
李小平 《护理与康复》2010,9(3):243-244
总结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延长置管时间的护理体会。认为加强对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导管维护中正确换药、正确冲管,导管使用过程密切观察及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满足社区肿瘤患者PICC维护需求,降低医疗成本。 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并对维护患者的需求、认知情况以及发生费用进行统计。结果 显示干预后PICC管患者的认知状况回答正确率明显高于干预前水平,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显示干预后PICC管患者在交通时间、维护费用及交通费用方面明显低于干预前水平,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5)。 结论 PICC导管维护在社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肿瘤病人PICC管常见并发症预防对策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许多化疗药物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采用常规外周静脉穿刺常因反复穿刺的机械刺激及药物的局部外渗导致外周静脉及局部组织的坏死,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影响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病人提供了无痛的治疗途径,保证了化疗计划的顺利实施。我科自2004年采用PICC导管进行化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自我管理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在置管后第1,10,30天对患者进行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46.32±7.71)分比(40.34±4.4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P〈0.01),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103.06±16.22)、自我护理技能(46.45±9.74)分、健康知识水平(47.43±8.66)分、自护责任感(16.61±3.20)分和自我概念(19.06±4.06)分4个维度上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61±17.09),(21.78±4.31),(39.73±9.88),(12.35±3.09),(15.77±3.7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8302,3.3860,2.8605,1.9834,1.6776;P〈0.05)。两组患者在PICC导管置管后10d共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干预组5例,对照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9,P〉0.05)。置管后1个月内,共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干预组2例,对照组13例,两组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0,P〈0.01)。结论自我管理模式可以提高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轻患者焦虑症状,可以有效地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12例老年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老年患者的血管老化、血液黏稠度高或凝血功能障碍,在进行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时,除做好心理护理外,在置管过程及置管后的护理上都应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在置管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对PICC的适应性,延长穿刺点的加压时间以防渗血;在置管后可使用可来福接头加正压封管保持导管通畅,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以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技术。  相似文献   

10.
外周静脉中心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型护理操作技术,尤其适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及高浓度刺激性药物(20%脂肪乳剂,华蟾素等)的应用。对需长期输液患者也是一种最佳选择。我科于2004年11月引入PICC技术,至今共置管2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长度的最佳测量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11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22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PICC常规操作步骤进行测量,观察组采用改良"一"字法:采用外测量时从右上肢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对侧(即左侧)胸锁关节外侧缘加1cm;从左上肢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对侧(即右侧)胸锁关节外侧缘加2cm。比较两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置管长度、外测量时间、置管后病人的心脏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置管达上腔静脉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置管长度短、测量时间少、置管后心脏不良反应少。[结论]改良"一"字法是PICC置管至理想位置的最佳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延续性护理,并予电子系统追踪护理,分析两组导管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并发症而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目前已经成为静脉给药的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Rountree指出,PICC适用于需要静脉高营养、化疔及高渗液输入的患者,并认为PICC在治疗中不应为最后采取的方法,而应作为首选方法来建立静脉通道。我国于1997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最早应用于临床。本院内科于2005年4月起,对26例需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的患者,按中华护理学会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使用指南实施置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PICC置管导管堵塞预防及护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老年患者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因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同时也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管堵塞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21.3%。有文献报道,PICC导管堵塞也是非正常拔管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学者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管理软件在PICC置管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50例行PICC置管患者,对其运用PICC管理软件进行管理。观察运用PICC管理软件前后患者原始资料的完整性情况、护士录入每例患者资料的时间、患者PICC置管时间。结果应用PICC管理软件后患者原始资料的完整性从62.2%提高98.2%、护士录入每例患者资料的时间从5min缩短到2min、患者PICC置管时间从4~5个月延长7~8个月。结论 采用PICC管理软件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管理可保证患者原始资料的完整性、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肿瘤科患者因化疗需要,常需行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导管外露给出院患者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自2008年6月始,我科均采用运动护腕对出院患者的导管外露部分进行固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记录78例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并与116例传统的浅静脉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作比较。结果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较浅静脉化疗患者显著降低(P=0.023)。78例PICC置管患者全部成功置入,出现导管堵塞1例,心律失常1例,导管送人困难2例,导管脱出2例,穿刺部位渗血2例,感染2例,接触性皮炎2例,静脉炎3例,静脉血栓形成4例。结论PICC置管操作安全,成功率高。相比传统浅静脉化疗,可以显著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护理人员掌握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可以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9.
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健康指导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在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用药途经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输液给药。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破坏是常见的,而且化疗周期长,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大,患者常常承受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痛苦,尤其老年患者血液黏稠、凝血功能差、血管老化、脆性大、静脉不充盈,暴露不清楚,有时只能用手触摸其弹性,确定其位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具有安全、方便、不用麻醉、易于掌握,保存时间长(可达1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避免化疗药物特殊不良反应对血管的破坏。方法采用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对50例肿瘤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长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PICC管化疗无一例液体外渗,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结论PICC置管成功率高,长期置管可不必换管。PICC较传统置管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推广性强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