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泊酚镇静在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部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及其护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丙泊酚镇静在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部创伤后ARDS中的应用及其护理要点.[结果]10例恢复良好出院,死亡2例.[结论]应用丙泊酚镇静配合机械通气支持呼吸功能治疗严重胸部创伤后ARDS,并严密监测全身各系统功能及加强呼吸道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无创通气治疗胸外伤后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尤其是重症胸外伤后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严重的ALI即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早期ALI如能采取预防性机械通气,有可能使病情逆转,防止ARDS的发生^[2]。通过对10例以胸部外伤为主的早期ALI患者,采取经鼻罩无创通气方法治疗,除l例改为有创通气外,无1例发生ARDS,全部治愈,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toy distresssyndrome,ARDS)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00-01/2008-01我科收治的32例严重胸部创伤合并ARDS患者进行心电、呼吸、血气的动态观察。结果:32例中27例治愈,5例死亡,病死率13.9%。结论:重视动态观察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作好机械通气及患者呼吸道护理,可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无创正压通气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肺炎合并ARDS患者的疗效。方法:34例肾移植术后CMV肺炎合并ARDS患者,在早期抗病毒治疗、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全部给予持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34例患者中,持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有效23例,有效率为68%;无效11例,改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为32%,其中3例治愈出院,8例死亡。有效的23例患者治疗后2小时、24小时、48小时及治疗结束时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及呼吸频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为P<0.01)。26例出现较轻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好转。结论:持续无创正压通气可改善肾移植术后CMV肺炎合并ARDS患者的低氧血症,缓解呼吸窘迫症状,降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从而避免机械通气的相关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该法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方法 选取入住本院监护室的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48例。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将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为24例。观察两组患者基本情况、ARDS控制窗、及撤机后主要指标变化。结果 序贯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均比常规治疗组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率、院内死亡、撤机失败均低于常规治疗组。讨论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ARDS最重要、最具肯定疗效的方法。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缩短气管插管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提高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致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ARDS)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致ALI/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16例患者找到病原体28株,4例未找到确切的病原体;20例患者中,16例(80%)治愈,2例死亡,2例病情严重患者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其中6例通过高流量面罩吸氧后缺氧情况改善,8例行无创机械通气治愈,2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愈。【结论】正确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对于提高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致ALI/ARDS患者的治愈率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ARDS患者采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模式,同时加强抗感染、抗休克治疗。结果34例治愈,治愈率为85%,6例死亡,死亡率为1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ARDS,并设定适当的呼吸次数和压力,可防止呼吸末肺泡萎陷,避免过度增加肺泡压,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能够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呼吸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3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每天接受6~8h的无创通气,共12周,同时评价其呼吸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机械通气治疗组呼吸功能明显改善,运动能力明显提高。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能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的呼吸功能,提高运动能力,是这些患康复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50例胸部创伤患者中诊断为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 48例,进行分期。各期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应用呼气末正压以及药物治疗。结果 48例患者中,治愈45例,死亡3例。结论 对于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患者,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均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治疗以呼吸机支持为主,并给予抗感染等药物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监测护理。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4月肾移植术后CMV肺炎合并ARDS患者34例,在早期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的调整、使用免疫增强剂及营养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通气期间做好心理护理、管道的护理、患者的监测、不良反应的预防护理。结果34倒患者中23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有效,好转出院,治疗有效率为67.6%;11例患者疗效欠佳,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中3例治愈出院,8例死亡。通气治疗过程中出现面部皮肤压迫损伤7例,鼻黏膜干燥、糜烂、出血8例,胃肠胀气6例,气压伤5例。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期间做好患者的监测是确保无创通气成功的重要环节,而正确护理是减少无创通气的并发症及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时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7例常规治疗同时应用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管道护理,气道湿化,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1例死亡,1例转院,25例抢救成功。结论:及时有效的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及监护可以提高ARDS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进行分期,各期均给予机械通气,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先兆期ARDS死亡1例,早期死亡3例,晚期死亡9例。结论:对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患者,做好严密观察病情、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道管理、积极防治肺部感染、营养支持十分重要,且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力争件。  相似文献   

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最严重的形式,机械通气是ARDS患者的基础治疗,主要作用是改善氧合和清除二氧化碳,并为重症患者其他器官功能支持和机体恢复提供保障。然而,随着有创机械通气的应用,人们逐渐意识到它对患者可能产生副损伤,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基于此,人们致力于探索ARDS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替代手段,如无创通气、高流量鼻导管氧疗、体外膜肺氧合、体外二氧化碳清除及一些药物治疗手段。由于ARDS患者基础条件和病变的异质性,在某类ARDS患者或在ARDS的某个阶段,非有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模式也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但在多数ARDS患者有创机械通气仍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4.
开胸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监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总结开胸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监护经验。对18例开胸术后并发ARDS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早期诊断,早期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实施相应的呼吸道监护。给予小潮气量、低呼气末正压通气,随时调整通气模式和呼吸参数,加强呼吸道的护理。15例顺利脱机康复出院,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治疗ARDS 37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时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7例常规治疗同时应用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管道护理,气道湿化,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1例死亡,1例转院,25例抢救成功.结论:及时有效的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及监护可以提高ARDS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无创通气技术在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总结自2002年以来用无创通气技术面罩正压通气抢救9例肺源性ARDS临床实践经验。结果:8例成功存活并治愈,避免了气管插管;1例急性间质性肺炎死亡。结论:无创通气技术可以早期应用于肺源性ARDS的抢救,减少气管插管机会,并有良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行保护性肺通气的临床经验 ,以提高ARDS治疗效果。方法 对 32例ARDS患者采用同步间隙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 (SIMV +PSV)或间隙正压通气 (IPPV) +呼吸末气道正压 (PEEP) ,应用较低潮气量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吸入氧浓度 (FiO2 ) 4 0 %~ 6 0 %、PEEP≤ 15cmH2 O。进行机械通气前、后 30分钟呼吸监测指标以及预后的对比分析。结果 使用机械通气前、后各呼吸监测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4例存活 (75 % ) ,8例死亡 (2 5 % )。结论 造成AR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并发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的重要手段 ,早期控制原发病是治疗ARDS关键。  相似文献   

18.
韩桂清  王志月 《全科护理》2009,7(35):3231-323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机械通气(MV),但MV对病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已逐渐显现。因此,探讨ARDS病人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的监护方法受到广大医护工作者的重视。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ARDS病人42例,现将MV监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老年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32例老年肺内源性ARDS患者被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每组16例.两组均建立人工气道,以辅助/控制模式+呼气末正压(PEEP)+间隙性控制性肺膨胀(SI)方式通气24 h,随病情改善改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PEEP的方式.待"ARDS控制窗"出现,序贯组改换为无创正压通气(NIPPV),以持续气道正压(CPAP)方式通气并逐渐脱离呼吸机;对照组以SIMV+PSV+PEEP常规方式脱机.动态观察两组患者的通气及氧合指标,记录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及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结果相仿(P均>0.05);序贯组有创通气时间[(4.6±1.0)d]、总机械通气时间[(12.7±4.0)d]、住RICU时间[(16±7)d]较对照组[分别为(21.9±9.0)d、(21.9±9.0)d、(29±13)d]明显缩短,VAP发生率[6.25%(1/16)]和病死率[25.00%(4/16)]也较对照组[分别为75.00%(12/16)、56.25%(9/16)]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对老年肺内源性ARDS插管机械通气以ARDS控制窗为时机及时改用无创通气可显著改善其疗效.  相似文献   

20.
腹部手术后出现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是治疗的关键。本科2008年6月-2013年5月共成功抢救了腹部术后ARDS患者23例,作者回顾性分析了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式的患者与采用SIMV+PSV方式的患者在呼吸衰竭改善程度、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VAP等方面的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