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为克服普通检查内镜,体积大、视野模糊、对比度低,检出率低、漏诊率高等缺点,研制基于LED智能分光比色技术的直肠-肛管黏膜病灶组织检查内镜。方法将LED智能分光比色技术与检查直肠-肛管黏膜病灶组织的电子内镜技术相结合,用于检查直肠-肛管黏膜病灶组织的电子内镜。黏膜图像通过光谱估计芯片处理,观察黏膜形态变化,更加精准地诊断直肠-肛管黏膜组织病灶及早期肿瘤性病变,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结果直肠肛门黏膜病灶组织检查内镜,使用LED光源,体积小,便携性高,直肠-肛管黏膜呈像对比度高,为肛肠病灶的识别及肿瘤良恶性的诊治提供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直肠指诊可诊断肛门直肠本身及邻近组织的病变,对腹腔及消化道部分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因此被视为外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但此项检查常被忽视或检查方法不当,草率从事,以致延误诊断,造成不良后果。适应征:肛门、直肠疾病,前列腺及精囊病变、外科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2 9岁。 5个月前因外伤致直肠下端肛管上方断裂 ,部分缺损 ,骶骨后间隙广泛剥离达骶岬水平 ,腔隙约 10 cm× 10 cm,肛门括约肌完全断裂。在外院行肛门括约肌重建、肛管直肠黏膜缝合术、直肠后间隙引流及乙状结肠单筒造瘘术。术后仍有肛门失禁 ,入本院诊治。外科检查见乙状结肠造口处黏膜红润 ,肛管松弛 ,见直肠黏膜 ;指诊示肌肉收缩无力 ,未扪及包块 ;肌电图示肛门外括约肌呈神经源性损伤。超声检查 :采用 AL OKA- 6 5 0型超声诊断仪 ,直肠腔内探头 ,频率 7.5 MHz及 5 MHz。患者取左侧卧位 ,行纵、横、斜切多切…  相似文献   

4.
采用经肛门综合手术治疗直肠脱垂31例,取得了较显著的临床效果.方法:直肠黏膜下点状注射术、直肠周围注射术、直肠黏膜短缩术、肛门环缩术和肛门后三角间隙修补术.对Ⅰ度脱垂患者行直肠黏膜下点状注射术.对Ⅱ度脱垂患者行直肠黏膜下点状注射术和直肠周围注射术,并可加作直肠黏膜短缩术,对Ⅲ度脱垂患者除作注射术及直肠黏膜短缩术外.视肛门松弛情况加作肛门环缩术或肛门后三角间隙修补术.结果:31例患者中治愈30例,有效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消痔灵注射配合直肠黏膜缝合、肛门紧缩治疗重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消痔灵注射、直肠黏膜缝合及肛门紧缩治疗重度直肠脱垂。结果:消痔灵注射配合直肠黏膜缝合、肛门紧缩治疗重度直肠脱垂术后近期疗效满意。结论:目前治疗重度直肠脱垂术式很多,选择何种术式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本术式治疗重度直肠脱垂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还需跟踪随访及多病例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直肠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运用。方法对24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病史回顾和信访调查,并对患者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治愈有效率91.5%,术后无复发、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结论吻合器痔上直肠黏膜环切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对肛管直肠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邓嘉秋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Z):52-52,89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直肠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运用。方法对24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病史回顾和信访调查,并对患者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治愈有效率91.5%,术后无复发、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结论吻合器痔上直肠黏膜环切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对肛管直肠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直肠腔内超声诊断肛周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于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就诊、诊断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总计60例,随机分为术前经直肠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组(30例)和术前未经超声检查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住院手术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术前未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测的30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6.7%,术前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的30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直肠腔内超声的应用能提高直肠肛门周围脓肿的诊断准确性,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联合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及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直肠脱垂患者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联合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及肛门紧缩术治疗(治疗组),35例直肠脱垂患者采用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结合肛门紧缩术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94.3%),有效2例(5.7%),总有效率为100.0%,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治愈26例(74.3%),有效9例(25.7%),总有效率100.0%,复发4例(11.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联合药物注射及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对30例直肠脱垂患者应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0例中痊愈29例,好转1例,治愈率为96.67%。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性粒细胞术后第1天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和术后第5天(P〈0.01),术后第5天与术前中性粒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福玉 《四川医学》1995,16(5):309-310
直肠腔内肠管拖出术在肛肠外科的应用及其命名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10041)李福玉综述胡廷泽校审直肠腔内肠道(结肠或回肠)拖出术具有保护肛门控便能力、不损害膀胱及性功能的优点,从而被广泛地用于肛门、直肠及结肠疾病的治疗。笔者试就该手术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吻合器经肛门直肠切除术( STARR术)治疗重度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松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重度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松弛患者行STARR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患者术后症状完全消失,3例患者术后仍有轻微肛门下坠感,但症状较术前有所减轻。结论 STARR术治疗重度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松弛确切、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肛门周围脓肿的声像图特点及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腔内端式探头检查肛门周围脓肿20例。作声像图描术及术前定位。结果超声检查20例共检出的脓肿及瘘管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无回声、或混合回声,病灶区域未测及明显血流信号,扫查病灶周围区可见瘘管,瘘管的数目及瘘口位置。结论超声检查用于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能够区分脓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定位方面具有良好的直观性,对查明瘘管数目及瘘口位置能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耿斌 《吉林医学》2011,(1):122-122
直肠前突是否为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原因尚有争论,因此,对各种修补手术的疗效也众说纷纭。2008年6月至今,我们对20例重度中位直肠前膨出症伴阴道后壁松弛患者行经阴道切开阴道后壁黏膜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结果显示,治疗后20例患者的便秘症状均得到缓解,元切口感染,直肠瘘及肛门失禁。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果表明,经阴道切开阴道后壁黏膜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直肠前膨出疗效可靠,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直肠指诊可诊断肛门直肠本身及邻近组织的病变,对腹腔及消化道部分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因此被视为外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但此项检查常被忽视或检查方法不当,草率从事,以致延误诊断,造成不良后果。适应征:肛门、直肠疾病,前列腺及精囊病变、外科急腹症等。禁忌征:无绝对禁忌征,有肛裂者若非急需应暂缓进行。1 检查方法1) 体位:从左侧卧位最常用,年老体弱和病重患者更为适宜。受检者左下肢伸直,右下肢尽量向腹部屈曲。根据不同病人及不同需要还可选用膝胸位,截石位,蹲位等。2) 检查步骤:(1)…  相似文献   

16.
肖爽 《开卷有益》2009,(1):16-16
脱肛,又称肛管直肠脱垂,即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只有黏膜脱出的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的称完全脱垂。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腔内称为内脱垂;脱出肛门外则称为外脱垂。脱肛是由于直肠周围组织和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所致,引起脱肛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伴直肠黏膜内套叠引起的直肠排空障碍型便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中、重度直肠前突伴直肠黏膜内套叠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吻合、直肠前壁闭式缝合、消痔灵注射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结果28例治愈,4例明显好转,有效率为100%。结论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吻合、直肠前壁闭式缝合、消痔灵注射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伴直肠黏膜内套叠引起的直肠排空障碍型便秘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愈合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肛门周围脓肿的声像图特点及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腔内端式探头检查肛门周围脓肿20例.作声像图描术及术前定位.结果 超声检查20例共检出的脓肿及瘘管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无回声、或混合回声,病灶区域未测及明显血流信号,扫查病灶围区可见瘿管,瘿管的数目及瘿口住置.结论 超声检查用于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能够区分脓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定位方面具有良好的直观性,对查明瘘管数目及瘘口位置能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肛门直肠手术黏膜外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用肛门电刺激仪肛周肌肉发育及分布情况,如果肛周部分肌肉发育不良或缺损,修补外括约肌,将外括约肌包绕直肠缝合;如果肛周刺激全无收缩,须行尾路切开,找出肛门直肠托约肌环,将直肠包绕,再将肛门处外翻黏膜切除。结果 手术治疗肛门直肠术后黏膜外翻患儿25例,术后再无黏膜外翻,无污染内裤现象。结论 手术治疗儿小直肠黏膜时要用肛门电刺激仪检测肛周托约肌的发育及分布情况,对于肛门托约肌不的必须进行修补,不能单纯采用外翻黏膜切除及扩肛,否则会再次出现黏膜外翻。  相似文献   

20.
直肠前突是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常见原因,多发于女性患者、排便习惯不良者及老年人.直肠前突又称直肠前膨出,是各种原因造成直肠阴道隔黏膜松弛,直肠前壁易向前突出,此时排便时直肠内压力朝向阴道方向而不是向肛门,粪块积存于前突内,从而引起排便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