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e Enbolization,PSE)在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Ⅲ级以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Seldinge法经脾动脉造影后行明胶海绵颗粒部分性栓塞止血。右下腹麦氏点经皮穿刺放置导管引流腹腔积液。结果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11例脾破裂患者一次性止血栓塞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0~40min,患者术后24~48h即可进食,引流通畅,技术成功率100%,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经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及腹腔引流术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保留了脾脏,维护了机体的免疫机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宇  肖世尧  石刚 《西部医学》2011,23(3):513-514
目的比较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与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6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和42例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Ⅰ、Ⅱ级损伤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的患者均保脾成功,4例Ⅲ级以上脾破裂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的患者有2例转为开腹手术,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成功率为87.5%(14/16)。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成功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5±2.0)d,开腹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3±3.6)d。58例中治愈56例,死亡2例。结论脾脏Ⅰ、Ⅱ级损伤采用保脾治疗,以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为主,Ⅲ级以上脾破裂以脾切除术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辅助下采用非手术治疗(non?operative management,NOM)的优势,为制定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开腹脾切除患者38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患者45例,收集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快速康复、术后免疫、术后疲劳综合征)等进行综合比较。结果:①开腹脾切除组的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禁食水时间、术后应用镇痛药物次数、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高于脾动脉栓塞组;②脾动脉栓塞组术后免疫指标(IgA、IgM、IgG、IL?6、IL?10、Tuftsin)的恢复明显优于开腹脾切除手术患者;③脾动脉栓塞组术后疲劳综合征指标(优势手握力、睡眠时间)的恢复明显优于开腹脾切除手术患者。结论: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辅助下采用NOM治疗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体现出多方面优势,可以在基层医院创伤中心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入路行脾动脉栓塞。结果所有病人出血立即停止,其中4例行2次栓塞。28例均有脾区疼痛,发热22例。脾动脉栓塞5天后血小板、白细胞上升近l倍,7天后恢复至正常范围。28例随访6~36个月,查免疫球蛋白、CT等结果满意,未有再出血及OPSI发生。结论脾动脉栓塞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使患避免手术切脾,并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止血效果及术后脾功能状况。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入5~6F Cobra导管或RS导管至脾动脉,行脾脏术中数字减影血管照影(DSA),显示破裂区域的出血动脉,然后超选择性插管至该动脉,经导管注入相应大小和数量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出血动脉。常规于右下腹麦氏点,经皮穿刺置人8F“猪尾巴”多孔引流管,引流腹腔积血。确认无污染、溶血者,行自体血回输。于术后0.5~18个月行Bus、CT及^99mTc检查,监测脾脏形态、密度、血流灌注情况,测定血小板及血中IgM、IgG、C2、C4水平。结果 全组共30例外伤性脾破裂(AAST V级以下),止血效果确切,脾脏全部存活,免疫指标正常。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安全、微创、无严重并发症,符合现代脾脏外科保脾及其功能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对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总结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3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进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47例行脾脏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36例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患者均成功救治,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如术后发热、合并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输血例数、住院天数、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脾动脉栓塞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并有效保留脾脏免疫功能,是治疗急诊外伤性脾破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金晶  陶亮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8):1336-1338
  目的  评价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以2017年3月—2020年3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脾脏部分切除术,研究组实施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手术治疗指标,检测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IgM、IgA和IgG水平,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94.73±10.62)min,(196.49±24.62)mL,(2.25±0.36)d,(2.65±0.39)d,(2.84±0.41)d和(5.29±0.61)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28.52±12.03)min,(339.62±40.81)mL,(3.57±0.49)d,(3.86±0.51)d,(3.91±0.54)d和(7.46±0.82)d,均P < 0.05];术前和术后3个月,2组患者外周血IgM、IgA和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1.67%,χ2=5.551,P=0.018)。  结论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可有效减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手术创伤,缩短术后康复周期,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止血效果及栓塞后脾组织再生过程。方法 对20只外伤性脾破裂实验兔模型成功施行PSE并对其脾组织再生进行观察。对2例Gall和Scheele分类Ⅱ级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PSE并随访。结果 实验提示PSE止血效果好(平均止血时间128.3s),术后16周左右脾组织可通过再生恢复到术前水平;临床观察显示PSE对2例患者均有效止血,操作简单,创伤小,无明显并发症。结论PSE能达到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脾组织,是一种较好的保脾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要点,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成效。方法:对2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24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止血效果肯定,均顺利出院。结论:术前加强观察护理,术中与医生紧密配合,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是保证患者安全、顺利进行手术的前题,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术后良好的护理是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脾外伤的治疗由首选脾切除术转变为有选择性的保脾术式,是当今脾外科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随着介入影像学的发展,使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通过介入的方法寻求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我科自2000年12月~2002年12月通过选择性脾动脉造影进行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21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脾动脉栓塞术自1973年Maddison首先报道1例门静脉高压伴脾亢病人采用自身凝血块经导管栓塞脾动脉以来得到了较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脾动脉栓塞术(PSE)已部分运用于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有望成为外科脾切除术的替代方法,又称“内科性脾切除术”。脾脏具有参与调节血液、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近年来促吞噬肽(tuftsin)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脾动脉抑肽酶灌注、明胶海绵栓塞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止血效果及灌注栓塞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先进行脾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并进行Gall分级,然后用抑肽酶50万U行脾动脉灌注及明胶海绵栓塞脾动脉主干或出血区脾动脉分支。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测定患者淋巴细胞计数、C3、C4、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 48例脾破裂患者47例止血效果确切,保脾成功。1例因脾动脉扭曲插管失败而行开腹手术治疗。47例急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定淋巴细胞计数、C3、C4、IgG、IgM、CD3、CD4、CD8,结果与正常人相比无差异(P值均>0.05)。结论 用抑肽酶行脾动脉灌注、明胶海绵栓塞是治疗脾破裂Gall分级Ⅰ一Ⅲ级可靠而有效的方法,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脾动脉栓塞术,术前做好心理支持和介入前常规准备,术后做好病情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术后13例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脾栓塞反应,并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胡文军  翟健坤 《当代医学》2009,15(35):710-711
目的评价急诊外伤性脾破裂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插管,将导管送至脾动脉主干及下一级分支动脉,经导管将明海绵条,明胶海绵颗粒或钢圈。推注入脾动脉栓塞。结果急诊外伤性脾破裂21例行介入治疗者均能达到止血目的,成功保留脾脏,平均住院时间为45d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介入栓塞治疗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保留了脾脏,维护了机体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6.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止血效果及栓塞后脾组织的再生过程.方法在外伤性脾破裂(Gall和Scheele分级Ⅱ级)的动物实验模型上进行PSE治疗观察.结果PSE止血效果良好(平均止血时间128.34±7.6s),术后16周左右脾组织可通过再生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PSE在有效止血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脾组织,且创伤小,是一种较好的保脾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防治。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37例外伤性脾破裂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部分脾动脉止血,右下腹麦氏点经皮穿刺放置导管引流腹腔积液。结果全部37例经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疗效满意,术后1周内,易出现诸如上腹痛、不同程度发热、胸腔积液和穿刺点血肿等并发症,是护理的重要内容。结论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应绝对卧床休息2~3d、重视生命体征的监护、强调腹部体征的观察、保证右下腹引流管的通畅、防治股动脉穿刺点血肿及做好发热和疼痛的观察是本病护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诊动脉介入栓塞术(TAE)在肝脾破裂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路径.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急诊行TAE治疗交通伤所致脾破裂、肝破裂共37例,其中肝动脉7例,肝右动脉5例,肝左动脉1例,脾动脉24例.其中栓塞脏器或部位计单个41例,2个4例次.结果 手术时间30~102 min.导管造影诊断率为100...  相似文献   

19.
安翎  马林  李波  王博林  穆同生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5):1091-1091
创伤性脾破裂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行脾切除术,随着现代医学对脾功能研究的深入以及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anic embolization,PSE)急诊栓塞止血的应用逐渐增多。我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采用PSE治疗创伤性脾破裂31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脾破裂手术保脾的效果。方法对收治选择性保留脾大部分切除21例及行脾动脉结扎后修补术2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保脾术除3例两次手术切除残脾,余43例术后随访3~4年效果理想。结论在脾外伤手术中,在抢救生命同时保留脾脏,以提高生存质量,收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