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三维适形、伽马刀、螺旋断层放疗等现代放疗技术的发展,肝癌、胰腺癌、肠癌等腹部肿瘤患者显示出更多的生存时间.腹部肿瘤放疗的广泛应用使胃、十二指肠放射性损伤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现有关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对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特点、影响因素、诊疗进展等进行总结,指出放疗后行内镜检查的最佳时间仍无定论,胃V25、十二指肠V35、十二指肠a V55 Gy等物理因素与大于2级(CTCAE3.0)胃、十二指肠损伤相关,放射性胃、十二指肠炎现在无确定的诊断、治疗标准,而祖国医学在防治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 syndrome,MWS)是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之一,但继发于胃镜活检术后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老年男性,因胃镜活检术后呕血入院。入院后予补液、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止血等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呕血及黑便,行床边急诊胃镜检查诊断为MWS并活动性出血,以钛夹封闭纵行裂口后,患者活动性出血停止。2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无特殊不适。提示胃镜活检术后饮食不当可致出血,此类消化道出血也可诱发MWS并出血。  相似文献   

3.
开腹术中胃肠道内镜检查的体会陈文柳,刘鲁萍,戴益琛我院近年来于开腹术中开展胃肠镜检查17例,现报告如下。一、资料:开腹术中胃镜检查7例,均为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不确定,而术中探查未找到出血灶的患者。其中2例曾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诊断为十二指肠球溃疡或...  相似文献   

4.
1例以“呕血、黑便”为表现的空肠上段间质瘤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诊胃镜检查时上消化道未见出血灶,但患者十二指肠水平部可见新鲜血液存留遂继续进镜,将胃镜插入至空肠上段距离屈氏韧带约10cm处发现活动性出血灶,以钛夹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后行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空肠)恶性间质瘤。  相似文献   

5.
我院近年来于开腹术中开展胃肠镜检查17例,现报告如下。一、资料:开腹术中胃镜检查7例,均为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不确定,而术中探查未找到出血灶的患者。其中2例曾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诊断为十二指肠球溃疡或球炎;4例手术前行急诊胃镜检查,因胃内有大量潴留液等原因未找到出血灶,1例为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疑诊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手术治疗。大肠镜检查10例,其中6例为大量便血,经内科保守治疗24小时以上无效者;2例因肠梗阻于术前未完成大肠镜检查;2例经术前大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多发性息肉,但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996年~2008年7月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 470例,对其中检出的19例Dieulafoy病病例的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ieulafoy病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1.3%,19例Dieulafoy病中,病灶位于胃底5例,胃体10例,胃窦部2例,贲门部1例,十二指肠球部1例,其中17例均于胃镜下可直接见破裂血管,有10例可见活动性出血。病灶直径1.0~3.0 mm。于内镜下行病灶黏膜下局部注射5%鱼甘油酸钠,1例因再出血予手术治疗。结论Dieulafoy病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而重要的病因,该病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通过内镜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危急重症,急诊胃镜检查尽早明确出血部位、原因,同时行胃镜下止血是治疗的关键,但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往往胃内有活动性出血或存有大量积血、血凝块、食物残渣,单凭胃镜吸引难以吸引干净,致使内镜视野不清,无法找到出血病灶,难以有效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近年,笔者采取自制改良胃管与胃镜形成的简易双通道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旧式十二指肝引流插管费时较长且不易成功,有些怀疑胆囊疾病的患者,当需要与胃、十二指肠疾病鉴别,除十二指肠引流外,还需做胃镜检查。我院自1987年11月至1988年5月,对10例旧式十二指肠引流失败或打算做十二指肠引流和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了胃镜下十二指肠引流术,现就其应用价值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危急重症,急诊胃镜检查可尽早明确出血部位、原因,同时行胃镜下止血是治疗的最关键点。但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往往胃内有活动性出血并存有大量积血、血凝块、食物残渣,胃镜吸引时,血凝块、食物残渣易堵塞吸引孔道,导致吸引困难,致使内镜视野不清,无法找到出血病灶,难以有效进行内镜下诊断治疗,笔者采用吸引网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例1患者4年前因上腹隐痛经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月前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球部上角粘膜不规则隆起,表现高低不平、充血、糜烂,被覆厚苔及陈旧性凝血块,肿物堵塞球腔3/4,球后视野不清,镜身无法通过,活检质硬且出血。胃镜诊断:十二指肠球癌?病理为炎性坏死组织。因病人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于胃镜检查后第4天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水肿性包块,胆囊底部与十二指肠前壁粘连,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已穿透胰腺,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术后病理:空肠粘膜慢性炎细胞浸润,粘…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77岁。一月来,因骨刺服炎痛喜康20mg/日。三天来黑便伴上腹痛。于1985年5月14日来院要求做胃镜明确诊断。胃镜检查前ECG示窦性心动过速、肢导电压偏低,无心肌缺血表现。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降部溃疡活动出血,胃底、体、窦粘膜有斑片状阵旧及新鲜出血。诊为十二指肠降部溃疡,急性出血性胃炎。胃镜检查中患者情绪紧张,术毕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22与胃、十二指肠放射性损伤的关系.方法:共有20例健康成年人及30例胰腺癌患者纳入研究.收集健康对照组及胰腺癌患者放疗前、放疗中期、放疗后外周血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ng system,QPCR)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6、TNF-α、IL-22的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IL-6、TNF-α、IL-22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4.404,P=0.000;t=2.250,P=0.030;t=2.178,P=0.038),且I L-6的表达量在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t=3.766,P=0.001);随着放疗剂量的累加,不同放疗时期IL-6、TNF-αmRNA的表达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且IL-6放疗前后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t=2.800,P=0.007);IL-22 mRNA表达水平变化表现为放疗中期下降,但不同放疗时期相互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胰腺癌患者放疗后胃镜下黏膜损伤发生率为40%(12例);其中无黏膜损伤组IL-6、TNF-αmRNA表达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均呈逐步下降趋势,且IL-6组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2.439,P=0.021);而黏膜损伤组则持续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其放疗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高于无黏膜损伤组(P0.05);IL-22 mRNA表达在无黏膜损伤组表现为放疗中期短暂下降后迅速回升,而黏膜损伤组则无明显变化趋势,其放疗后表达水平低于无黏膜损伤组(P0.05);在蛋白表达水平,IL-6黏膜无损伤组表达略低于损伤组,而IL-22则表现为无损伤组高于损伤组(P0.05).结论:IL-6、TNF-α及IL-22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与胰腺癌患者的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密切相关,IL-6、TNF-α的表达变化可能是预测胃、十二指肠放射性损伤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胃十二指肠壁非肿瘤性病变超声图像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超声在常见胃、十二指肠壁非肿瘤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47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同时进行胃超声和胃镜检查,以胃镜结果和/或病理为标准,与胃超声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247例胃超声检查结果与胃镜结果同步对比符合率分别为:急性胃炎75.00%,慢性胃炎81.14%,胃溃疡90.47%,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2.05%.各种疾病胃壁超声图像改变有明显差异.结论:胃、十二指肠壁非肿瘤性病变超声检查声像图有各自特点,差异较大,在胃壁病变的判定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释超细电子胃镜检查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6例小儿均行超细电子胃镜检查,其中25例于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病变部位取黏膜组织行病理检查,40例胃镜证实为食管、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例,在胃窦部取黏膜进行了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1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深浅不等,底部被覆白苔、黄白苔或血痂。1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胃、十二指肠黏膜多发的出血、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降部病变为著。5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均见于胃窦部,溃疡较表浅,其中1例引起胃腔狭窄。1例食管溃疡并非萎缩性胃炎,食管近贲门附近可见两处浅溃疡,被覆少量白苔。门诊病人以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为多,在胃镜下取异物2例,15例未见异常发现。40例上消化道溃疡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18例呈阳性反应,主要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结论超细电子胃镜检查对儿童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电子胃镜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胃镜表现,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9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胃镜检查,观察其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特点。其中15例于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病变部位取黏膜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胃镜检查显示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呈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以十二指肠降部病变为著,食管黏膜未见异常。病理结构显示胃窦及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细胞间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十二指肠黏膜小血管扩张明显伴淤血及出血。结论胃镜检查对腹型过敏性紫癜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胃十二指肠黏膜下动脉破裂出血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消化道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和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胃或十二指肠黏膜下动脉破裂出血较少见,一旦发生则病情凶险。临床十余年来我们诊治经胃镜及手术证实胃十二指肠黏膜下动脉破裂出血的患者1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无水酒精注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4月至1998年10月,我们使用无水酒精胃镜下局部注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998年4月至1998年10月间胃镜检查发现的胃及十二指肠球部出血病例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32~67岁,平均42.4岁。胃溃疡出血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6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血管畸形各1例。其中渗血表现者4例,附血痂者6例,喷血者3例。使用器械为PENTAX电镜EG-2901,注射针为23号可调性曲张静脉注射针,用皮试用1ml注射器  相似文献   

18.
出血性十二指肠炎是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之一。我院6年来经胃镜确诊的225例中,有出血性十二指肠炎44例,占17.3%。现报导如下。临床资料男36例,女8例,年龄20~67岁,40岁以下占65.9%。呕血7例,黑便23例,两者兼有9例,粪便隐血试验强阳性5例.其它表现有上腹痛(32例)、反酸(25例)、恶心呕吐(12例),仅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者6例。有明显诱因可寻者仅7例,包括服解热止痛药、饮酒、饮食不节和严重外伤。纤维胃镜检查前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胃瘤,慢性胃炎及肝硬化或原因不明.以上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其中38例于出血48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16例患者资料,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5例,贲门黏膜撕裂1例。总结超细胃镜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作用。结果16例患者均在超细胃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15例成功完成内镜下止血术,1例紧急行外科开放止血术。结论超细胃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可快速建立气道,防止呛咳、误吸等不良反应,可有效应用于急性上消化大出血的紧急救治。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42岁.2011年12月因"黑便、头昏、乏力l天"入院.急诊胃镜检查见胃底可见一孤立性静脉团,并可见活动性出血,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及凝血酶溶液内镜下喷洒,并给予降门脉压力等治疗.上腹部核磁共振平扫检查显示脾门区及胃底静脉海绵样变性,脾脏肿大,胆囊炎,双肾多发小囊肿.诊断为胃底孤立静脉团破裂出血.并于10天后行胃镜下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及硬化治疗,手术顺利,术后予抑酸、护胃、降门脉压等治疗后出血停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