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孟缘  霍然  于孟涵  徐伟  邱智东  邱野 《中草药》2023,54(16):5214-5224
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甘草泻心汤(Gancao Xiexin Decoction,GXD)基准样品的HPLC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GXD基准样品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制备15批GXD基准样品,建立特征图谱并选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明确特征峰并对其进行归属。测定指标性成分甘草苷、甘草酸、黄芩苷、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的含量,计算指标成分转移率,分析指标成分在饮片-基准样品中量值传递的规律。结果 15批GXD基准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共指认22个共有峰,甘草5个、黄芩5个、甘草和黄芩共有3个、黄连6个、黄芩和黄连共有2个、干姜1个;各指标成分从药材-饮片平均转移率分别为98.69%、98.13%、96.94%、94.59%、91.76%、88.08%、94.16%;饮片-基准样品平均转移率为49.08%、42.24%、28.34%、26.72%、29.32%、33.62%、47.93%。结论 特征图谱与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相结合,对GXD药材-饮片-基准样品的量值传递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为经典名方GXD制剂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黄连饮片标准汤剂并建立其质量标准,为黄连配方颗粒的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原则制备黄连饮片标准汤剂,计算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转移率和饮片出膏率,建立黄连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流动相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每100 m L中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4 g,以磷酸调节pH 3.0),柱温3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25 nm。结果:黄连饮片中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转移率范围分别为79.3%~111.9%,54.6%~76.2%,45.7%~70.7%和43.5%~64.4%,出膏率范围17.1%~22.3%,14批黄连饮片标准汤剂特征图谱中有7个共有峰,其相似度均0.999。结论:该研究建立的质量评价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指纹图谱相似度高,适用于黄连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关黄柏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收集具有代表性的10批关黄柏饮片,参照标准,制备标准汤剂。以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为定量检测指标,计算二者平均转移率与出膏率,并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果:对10批关黄柏饮片标准汤剂进行含量测定,指标成分的平均转移率为51.3%~65.9%,出膏率为17.3%~20.4%;并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版)进行分析,标定了10个共有峰,确认了其中3个峰,分别为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结论:建立了系统评价关黄柏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可为源于关黄柏水煎液的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导致小分子药效物质溶液通过Al2O3陶瓷膜转移率不同的原因。方法:选择黄连解毒汤中4种小分子药效物质——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黄芩苷、栀子苷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4种小分子药效物质与Al2O3陶瓷膜间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并与试验结果相印证。结果:Al2O3陶瓷膜对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黄芩苷、栀子苷均呈现出一定吸附作用,转移率依次为94.21%,90.17%,83.71%,85.61%;吸附能分别为-101.451,-548.142,-797.793,-792.970kcal·mol-1。结论:4种小分子药效物质与Al2O3陶瓷膜间的吸附能可能是导致其膜过程转移率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杨丽宏  袁子文  纪鹏  张晓松  华永丽  魏彦明 《中草药》2019,50(16):3794-3801
目的建立黄连解毒汤(HJD)中13个活性成分黄柏碱、绿原酸、木兰花碱、京尼平苷、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HPLC检测方法,利用活性成分含量和比例筛选HJD有效部位。方法借助索氏提取器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将HJD水煎液冻干粉依次经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纯净水提取并干燥后获得HJD不同极性部位,将残渣干燥后作为沉淀部位。采用Agi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HJD中13种活性成分的HPLC检测方法,并对HJD及其不同极性部位中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筛选HJD有效部位。结果成功建立了稳定可靠的HPLC检测方法;HJD中各活性成分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京尼平苷、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连碱、药根碱、表小檗碱、木兰花碱、黄柏碱、汉黄芩素、绿原酸、千层纸素A。与石油醚、醋酸乙酯、水和沉淀部位相比,HJD正丁醇部位中各活性成分总量最高且其比例与HJD全方相近,为HJD有效部位。结论成功建立了HJD中13个活性成分的HPLC检测方法,经筛选HJD正丁醇部位为HJD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半夏泻心汤水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处方中黄芩、黄连药材-饮片-全方水煎液的量值传递关系。方法以《伤寒论》中记载的煎煮方法制备半夏泻心汤水煎液,建立半夏泻心汤HPLC指纹图谱,对特征峰进行归属;以转移率、出膏率、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指标,对处方中黄芩、黄连药材-饮片-全方水煎液的量值传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黄芩中指标性成分黄芩苷从药材到饮片的转移率为81.08%~119.82%;饮片到全方水煎液的黄芩苷的转移率为44.55%~59.05%,黄连中指标性成分小檗碱从药材到饮片的转移为66.65%~97.51%;饮片到全方水煎液的小檗碱的转移率为7.83%~22.93%;全方的出膏率为12.99%~17.21%;15批全方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78~0.999。结论该指纹图谱所建立的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黄芩、黄连药材-饮片-全方水煎液质量控制,可为经典名方等质量评价办法的制定提出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水煎液化学成分及转移率、出膏率、日服化学成分剂量等指标,比较黄连解毒汤古法煎煮与现代煎煮的差异,为黄连解毒汤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古籍《外台秘要》记载的煎煮方法 (“黄连三两,黄芩、黄柏各二两,栀子十四杖擘,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和现代煎煮方法 (黄连9 g,黄芩6 g,黄柏6 g,栀子9 g,1200 m L水,煮取400 m L”)制备水煎液,冻干得干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饮片和冻干粉中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黄柏碱、黄芩苷、栀子苷含量,计算出膏率、转移率和日服有效成分量,比较汤古法煎煮与现代煎煮的差异。结果:古法煎煮平均出膏量为17.86 g,出膏率为15.99%,现法煎煮平均出膏量为7.42,出膏率为24.34%,从出膏率看,现法煎煮优于古法煎煮,从化学指标转移率看,现法煎煮化学成分转移率均大于古法煎煮;各化学成分日服用量差异与日服生药量差异不一致,古法煎煮高于现法煎煮。结论:从化学角度出发,通过比较黄连解毒汤不同煎煮方法,为其“物质基准”研究中剂量及煎煮方法的确定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葛根芩连汤(Gegen Qinlian Decoction,GQD)基准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GQD基准样品量质传递规律。方法 根据《伤寒论》记载方法遵古制备了15批GQD基准样品,并建立了15批基准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明确指纹图谱中峰归属和相似度范围,并对出膏率范围、指标性成分含量范围及转移率范围等量质传递指标进行分析,初步建立GQD基准样品的质量控制体系。结果 15批GQD共标定了34个共有峰,且相似度良好(>0.99)。基准样品中11种指标性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葛根素0.803 1%~1.093 8%,大豆苷0.104 8%~0.178 9%,大豆苷元0.011 7%~0.024 4%,黄芩苷0.470 9%~0.736 9%,汉黄芩苷0.211 2%~0.219 9%,黄芩素0.001 1%~0.002 2%,汉黄芩素0.001 2%~0.002 2%,盐酸小檗碱0.053 2%~0.115 4%,巴马汀0.022 4%~0.042 3%,甘草苷0.118 8%~0.195 4%,甘草酸0.087 6%~0.099 2%。饮片至水煎液、水煎液至基准样品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葛根素17.71%~19.69%、84.18%~104.00%,大豆苷10.32%~13.65%、86.90%~105.38%,大豆苷元21.13%~27.65%、64.64%~104.09%,黄芩苷22.46%~23.99%、71.58%~107.61%,汉黄芩苷21.38%~28.16%、82.54%~106.78%,黄芩素2.15%~3.81%、51.85%~83.33%,汉黄芩素4.83%~9.55%、43.75%~73.33%,盐酸小檗碱6.33%~8.70%、60.33%~99.95%,巴马汀11.09%~15.79%、60.56%~76.94%,甘草苷57.82%~76.53%、80.98%~103.70%,甘草酸14.98%~18.08%、87.96%~106.12%。15批基准样品干膏率传递率的均值为81.35%。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出膏率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对经典名方GQD基准样品的量质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可为后续GQD经典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大黄硝石滴丸HPLC多波长指纹图谱,并对栀子苷、盐酸小檗碱、西红花苷同时进行含量测定,以期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方法: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对10批大黄硝石滴丸样品进行评价,建立对照指纹图谱,并对其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分别在238,345,440 nm下标定了6,3,8个共有峰,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结论:大黄硝石滴丸的多波长指纹图谱特征性和专属性强,通过栀子苷、盐酸小檗碱、西红花苷的测定,可以有效地对大黄硝石滴丸的质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0.
张建锋  刘文  侯晓杰  王钰乐  杨道斌  宋信莉 《中草药》2016,47(11):1897-1902
目的建立戊己丸UPLC-MS/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确定各色谱峰的药材来源,同时对各成分进行定性研究,为其物质基础、质量控制、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05%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40℃,体积流量0.4 mL/min,进样量2μL。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建立了戊己丸UPLC-MS/MS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确定了38个共有峰,并根据对照品和参考文献定性指认了9个共有峰分别为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黄连碱、表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内酯、芍药苷,推断出4个共有峰分别为木兰花碱、芍药内酯苷、格陵兰黄连碱、1-甲基-2-壬基-4(1H)-喹诺酮。对11批由不同产地和品种药材制备的戊己丸的相似度进行了考察,其相似度在0.90以上。结论建立了戊己丸的UPLC-MS/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快速、灵敏、简便,为戊己丸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盐酸黄连素生产母液为原料,经分离、提纯,制得盐酸药根碱;样品经化学方法及紫外、红外、薄层扫描及高效液相层析等方法鉴定后,达到一定纯度,可作为化学对照品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双黄连粉针剂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黄连粉针剂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方法:舌下iv氯化钡和氯化钙造成大鼠心律失常模型。结果:双黄连60、30mg/kg舌下iv治疗性给药可使85.71%、71.4%氯化钡心律失常的大鼠转为窦性心律;双黄连60mg/kg可减少氯化钙致室颤的大鼠死亡率并可使80%大鼠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且可耐受较大剂量氯化钙的快速注射。结论:双黄连粉针剂对氯化钡和氯化钙致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有良好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ree protoberberine alkaloids, berberine chloride, berberrubine chloride and thalifendine chloride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Fibraurea chloroleuca Miers, and found to show significant cytotoxic activity with one or more human cancer cell-lines and cultured P-388 cells. A phytoecdysteroid, 20-hydroxyecdysone, was also isolated as a noncytotoxic compound. Based on comparison with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different collections of F. chloroleuca roots appear to exhibit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their alkaloidal profiles.  相似文献   

14.
金钱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金钱草全草中分离出六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其物理化学常数和光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槲皮素(Ⅰ),槲皮素-3-O-葡萄糖甙(Ⅱ),山奈素(Ⅲ),山奈素-3-O-半乳糖甙(Ⅳ),山奈素-3-O-珍珠菜三糖甙(Ⅴ),3,2′,4′,6′-四羟基,4,3′,二甲氧基查耳酮(Ⅵ)。此外,尚分离出两种无机盐结晶,氯化钠(Ⅶ)与氯化钾(Ⅷ),同时检出有亚硝酸盐存在。  相似文献   

15.
朱砂、朱砂安神丸与氯化汞、轻粉的急性毒性对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对比研究朱砂、朱砂安神丸与氯化汞、轻粉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小鼠一次给药后,分别检测肝肾组织中汞蓄积量,肝肾功能,观察肝、肾、等主要脏器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的方法检测药物对MT-1,MT-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氯化汞组小鼠肝、肾组织中汞蓄积量(13.2±7.63),(46.9±20.4)mg·kg-1远远高于朱砂低剂量组(0.18±0.35),(0.50±0.57)mg·kg-1,朱砂高剂量组(3.80±1.65),(23.9±9.95)mg·kg-1和朱砂安神丸低剂量组(0.22±0.23),(0.67±0.43)mg·kg-1,朱砂安神丸高剂量组(0.31±0.32),(0.72±0.57)mg·kg-1以及轻粉组(0.39±0.20),(0.76±0.48)mg·kg-1;朱砂高剂量组肝(863±469),(1 057±690)、肾(603±30),(3 114±313)、氯化汞组肝(1 385±364),(2 284±701)、肾(621±186),(3 162±493)组织中MT-1和MT-2 mRNA表达高于其他各组;朱砂高剂量组和氯化汞组小鼠肝肾组织中出现病理损伤。结论:小鼠一次性给药后,临床常用量的朱砂和朱砂安神丸毒性要远远小于氯化汞。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毒性中药白降丹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X-衍射方法进行定性鉴别,以滴定法测定含量。结果:各方法可用于白降丹的鉴定。结论:本文建立的显微、X-衍射、滴定等方法可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氯化两面针碱(nitidine chloride,NC)逆转KBV200细胞株的体外机制。方法用MTT法测定NC对KBV200细胞的逆转作用及量效关系。免疫细胞化学(ICC)法检测单用NC及NC联合长春新碱(VCR)处理KBV200后,细胞中的耐药相关蛋白P-gp和LRP的量、GST-π和TOPO-Ⅱ的活性,以及肿瘤细胞调亡蛋白P53及Bcl-2/Bax比值的变化。结果 0.3,0.6和1.2μg.ml-1的NC分别联合VCR对KBV200的逆转倍数分别为2.44,5.54和1.14倍。与单用VCR组相比,NC联合VCR组上调P53的表达(P<0.01),增强TOPO-Ⅱ活性(P<0.01),下调P-gp和LRP的表达(P<0.01),下调Bcl-2/Bax的比值。结论 NC具有逆转人口腔鳞癌细胞KBV200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肿瘤细胞内药物的累积量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盐酸曲马朵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国产两种盐酸曲马朵片制剂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24名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采用随机分组自身对照2×2交叉试验设计法,禁食12 h后空腹-po100 mg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并采集36 h内动态血标本;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药物浓度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判定两制剂是否生物等效。结果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的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2.542±0.932)和(2.479±1.005) h,cmax分别为(373.595±103.258)和(384.603±110.916) μg·L-1,AUC0~t分别为(4766.980±1 888.807)和(4 707.511±1 749.567) μg·h·L-1,t1/2(ke)分别为(8.891±1.571)和(8.768±1.554) h,Ke分别为(0.081±0.017)和(0.082±0.016) h0~t。两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0~t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及双单侧检验,并计算90%置信区间,表明两种制剂生物等效,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6±13.7)%。结论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9.
盐酸小檗碱生物黏附包衣片靶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玲利  张志荣  黄园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4):1886-1888
 目的建立盐酸小檗碱体内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盐酸小檗碱生物黏附包衣片体内十二指肠靶向性。方法以Beagle犬为实验动物,口服给药法分别给予盐酸小檗碱生物黏附包衣片(CBT)和相当剂量的市售普通片(IRT),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内容物中盐酸小檗碱分布情况。结果盐酸小檗碱生物黏附包衣片在十二指肠的曲线下面积为14.723 mg·h·g-1,达峰浓度cmax为4.630 mg·g-1,而市售普通片曲线下面积为5.032 mg·h·g-1,达峰浓度cmax为2.345 mg·g-1。结论盐酸小檗碱生物黏附包衣片具有一定的十二指肠靶向。  相似文献   

20.
氯化两面针碱对人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对肝癌HepG2裸小鼠移植瘤的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观察氯化两面针碱对肿瘤重量、体积的影响,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改变,TUNEL法分析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氯化两面针碱2.5,5,10mg.kg-1剂量对肝癌HepG2的抑制率分别为12.06%,35.63%和60.91%,电镜下可见NC给药组肿瘤细胞核染色质浓缩并边缘化,核碎裂,胞浆空泡化;TUNEL染色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凋亡指数为(27.5±3.6)%。结论氯化两面针碱可以抑制肝癌HepG2的生长,其机制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