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腰椎间盘镜治疗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叶春平  朱家骏 《中国骨伤》2013,26(10):805-809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镜治疗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 方法: 自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采用腰椎间盘镜下后路椎管开窗减压术治疗56例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患者,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61~76岁,平均(64.53±4.43)岁;病程6个月~15年. 手术前后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 29 分法(包括主观症状、客观体征、膀胱功能)对功能进行评分,评估术后1、3、6、12个月的临床疗效,并摄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估. 结果: 5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12个月,术后1、3、6个月及1年的JOA评分由术前的13.46±2.02,分别提高到23.13±1.86、23.54±2.39、24.66±1.57、24.83±1.74,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83.92%、90.74%、95.42%、92.15%.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腰椎失稳现象. 结论: 腰椎间盘镜开窗根管减压术治疗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症是一种有效的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合适的适应证选择和精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内镜下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冶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合并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采用后路显微内镜(MED)下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结果术后58例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出现损伤椎体前方大血管、神经症状加重、脑脊液外漏和感染等近期并发症和复发、腰椎失稳等远期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后路髓核摘除术是外科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优良方法,对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病例,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发挥微创技术的优越性,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5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采用扩大式开窗手术。术后随访1~3年,结果优42例,进步7例,优良率87.5%。坐骨神经牵拉试验后出现持续性疼痛是本症与单纯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之处,并强调术后的稳定治疗。作者认为,把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作为一个完整的疾病名称提出,对于提高治愈率和远期疗效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及其疗效。方法分析经扩大开窗根管减压术治疗的158例腰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5神经根管狭窄97例,S1神经根管狭窄61例;男96,女62;年龄45~67岁,平均52岁;发病至手术时间1.5~4年,平均2.6年;体力劳动者137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扩大开窗根管减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术后随访1~5年,手术治疗效果:优147例,良11例。结论扩大开窗根管减压术是腰神经根管狭窄症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神经根管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7月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神经根管狭窄 5 5例 ,41例获得 7个月至 4年的随访 ,疗效满意 ,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5例中男 31例 ,女 2 4例 ,年龄 35~6 2岁 ,平均 43岁 ,病程 2个月至 19年 ,平均 11 2个月。有明显外伤史者 11例。均累及一侧肢体 ,其中左侧 32例 ,右侧2 3例。 17例均做过推拿、理疗、牵引 2个月以上 ,所有病人均常规摄腰椎正侧位片及CT检查 ,其中 13例还做了脊髓造影检查 ,17例做了MRI检查。突出节段L4 ,537例 ,L5S118例 ,伴L5椎体Ⅰ度滑脱 3例 ,共…  相似文献   

6.
腰神经根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神经根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手术方法。方法 对83例腰神经根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行椎间盘切除并神经根管扩大术。结果 经1-6年的随访观察,优良率为92.9%。结论根据类型选择手术方法,减压必须彻底。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附5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有关发病因素。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 18例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L5根管狭窄 12例 ,S1根管狭窄 6例 ,体力劳动者 12例。病程一年以上 14例 ,单侧根痛性间歇性跛行 17例 ,向患侧的弯腰屈髋行走步态 14例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15例 ,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并加强试验阳性 15例 ,腰骶部叩击痛伸直位 (+)弯腰位 (- ) 14例 ,坐骨神经功能下降者 13例。CT提示椎间隙及椎体上缘平面侧隐窝狭窄 14例 ,椎弓根及其下缘平面根管狭窄 4例。 18例行扩大开窗根管减压术。随访半年~ 5年 ,优 14例 ,良 4例。结论 ①单侧根痛性间歇性跛行 ;向患侧的弯腰屈髋行走步态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并加强试验阳性 ;腰骶部叩击痛弯腰位 (- )伸直位 (+)是该病的五大临床特点。②椎间盘 ,椎弓根及下缘平面的CT或CTM是该病最有价值的诊断手段。③扩大开窗根管减压是该病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腰神经根管狭窄诊断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作者报告16例退行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的CT、MRI三维图像重建检查及针对性充分减压和钛合金花篮状椎体融合固定器治疗。认为:腰椎间盘突出,中央椎管狭窄,神经根管狭窄各有不同的病因,病理解剖,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及不同的CT、MRI三维重建图像,其治疗方法也不同,所以诊断不宜混淆。治疗需要注意有针对性减压,增加并维持椎间盘高度,增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有关发病因素。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18例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L5根管狭窄12例,S1根管狭窄6例,体力劳动者12例。病程一年以上14例,单侧根痛性间歇性跛行17例,向患侧的弯腰屈髋行走步态14例,直腿抬高试验阴性15例,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并加强试验阳性15例,腰骶部叩击痛伸直位(+)变腰位(-)14例,坐骨神经功能下降者13例。CT提示椎间隙及椎体上缘平面侧隐窝狭窄14例,椎弓根及其下缘平面根管狭窄4例。18例行扩大开窗根管减压术。随访半年-5年,优14例,良4例。结论:(1)单侧根痛性间歇性跛行;向患侧的弯腰屈髋行走步态;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并加强试验阳性;腰骶部叩击痛弯腰位(-)伸直位(+)是该病的五大临床特点。(2)椎间盘,椎弓根及下缘平面的CT或CTM是该病最有价值的诊断手段。(3)扩大开窗根管减压是该病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管扩大技术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及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9例75个间隙。结果随访1~12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按1994年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制定的手术疗效:优48例,良16例,差5例,优良率为92·8%。结论该术式适应除极外型椎间盘突出外的各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合并侧隐窝狭窄或局限椎管狭窄病例,且出血少,创伤轻微,保持了腰椎的力学稳定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摘除腰椎间盘及扩大侧隐窝对神经根减压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枢法模第 2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 (MED) ,经脊柱后路椎板间隙入路对 46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有侧隐窝狭窄的患者手术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 16个月 ,手术优良率 89%。结论 :应用脊柱后路内窥镜下手术能达到常规手术摘除髓核、扩大侧隐窝减压的目的 ,而不会有大的创伤 ,但对多节段仍以常规开放手术为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退变性腰椎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引起神经根管狭窄,利用椎间孔镜对神经根管进行减压。方法对20例退变性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椎间孔镜下神经根管扩大成形术,记录术前术后腰腿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20例患者术前平均腰痛VAS评分为5分,术后即刻为1.5分,术后3个月为0.5分。术前平均腿痛VAS评分为7分,术后即刻为0.3分,术后3个月为0.1分。18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2例患者为良。结论对腰椎退变性神经根管狭窄症,椎间孔镜可对突出的腰椎椎间盘、关节突关节以及黄韧带进行减压,有效地扩大神经根管,可获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盘切除前后神经根血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与神经根血流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量仪测量24例病人椎问盘切除手术前后神经根血流的变化,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术后下肢痛早期缓解病人神经根血灌流量增加明显高于延期缓解病人,神经功能障碍早期恢复病人神经根血灌流量增加明显高于延期恢复病人,破裂型病人较未破裂型病人术后神经根血灌流量增加明显。结论:术后早期坐骨神经痛缓解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是间盘切除术后神经根血运恢复的结果,机械性压迫导致的神经根缺血是坐骨神经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黄曹  王尔天  王敏  易伟宏 《中国骨伤》2011,24(10):806-810
目的:评价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采取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的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21~69岁,平均41.8岁;12例采取"由内向外"髓核摘除术,15例采取"由外向内"髓核摘除术。采用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指数以及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由外向内"术式中有1例因出血视野不清中止手术、1例转为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其余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2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0±2.5)个月。末次随访时ODI为(13.0±20.5)%,与术前的(75.4±7.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按照改良MacNab标准:优7例,良9例,可1例,差3例;疗效差的病例中,1例于术后3个月行开窗手术,2例需口服药物治疗。结论: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较大、将硬膜囊和神经根明显挤向一侧的患者宜采用"由外向内"的方式,如术前经反复保守治疗、突出物相对较小者则宜采用"由内向外"的方式;合理选择均可以达到有效减压,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57例诊断为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患者采用改良TESSYS技术行腰椎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分别进行术前、出院时、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VAS和ODI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患者的VAS和ODI评分均逐渐降低,术后各时段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段之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ODI评分改善率分级,末次随访优良率为87.7%,有效率为94.7%。结论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减压充分、彻底,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3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21例;平均年龄48.4±17.5岁。其中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2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微创经侧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e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中运用自发性肌电图(spontaneous electromyography,SEMG)监测神经根功能,同时纪录患者的主观感受(疼痛),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手术通道放置过程中,所有患者在出现腰部疼痛时,神经电生理无明显改变。2例患者无明显腿痛,电生理却出现明显的成串、波幅较大的肌电反应,调整通道后电生理改变趋于正常。35例患者有明显腿痛且神经电生理出现明显的成串、波幅较大的肌电反应,立即提醒术者,查找原因,调整手术通道后,患者腿痛消失,且电生理发生明显改变,异常肌电反应减轻,趋于正常。所有患者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时,无明显疼痛且神经电生理无明显变化。在剥离、解压粘连神经根时,均出现明显连串的电位波形改变和明显的腿痛,停止手术操作后,腿痛消失,神经电生理恢复正常。在直视下刺激神经根时,患者出现明显的腿痛,同时神经电生理出现连串的电位。所有患者健侧的监测结果均无明显电生理改变。术后所有患者均无神经并发症。以神经电生理监测作为安全指标,其真阳性率为100%,而以疼痛作为安全指标,其真阳性率为94.6%;假阴性率为5.4%。结论:术中应用自发性肌电图监测可提供更为客观的安全指标,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