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岁及以上居民门诊和住院利用在不同经济收入人群间分布的公平性。方法:计算不同经济水平人群门诊和住院实际利用、需要预期利用、标化后利用及集中指数。结果:居民在门诊的实际利用、需要预期利用和标化后利用在五等分组人群间的构成均在20%左右,集中指数分别为0.08、0.05和0.03;贫困人群的住院服务较富裕人群利用少,年住院次数与住院天数的实际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8和0.16。结论:兵团居民门诊与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较好,门诊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好于住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9年安徽省农村地区15岁及以上居民门诊和住院利用公平性。方法:计算不同经济水平人群门诊和住院实际利用、需要预期利用、标化后利用及集中指数。结果:居民门诊服务实际利用、需要预期利用和标化后利用在五等分组人群间的构成均在20%左右,集中指数分别为0.03、-0.02和0.05;贫困人群住院实际利用水平低于富裕人群;年住院次数与年住院天数实际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23和0.29,需要预期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1和-0.03,标化后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O.22和0.32。结论:门诊服务利用公平性较好,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需要引起重视;社会经济因素对住院服务利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国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CHARLS 2013年全国调查数据,选取60岁及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集中指数和集中曲线分析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是否存在不公平问题;通过集中指数分解法分析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不公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619和0.1050,集中曲线均位于绝对公平线的下方。通过集中指数分解法发现,对门诊服务利用集中指数贡献为正向且贡献率较大的因素为:家庭年人均消费性支出、退休金金额;贡献为负向且贡献率较大的因素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PADL。对住院服务集中指数贡献为正向且贡献率较大的因素为:家庭年人均消费性支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贡献为负向且贡献率较大的因素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PADL。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水平的不公平指数(HI)分别为0.0739和0.1339,说明老年人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存在不公平。结论: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存在不公平问题,经济水平是不公平的第一位贡献因素,需要类因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缩小不公平差距。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各类群体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程度,并对不平等进行相关因素的分解测算。方法:利用现场调研获得的全国6个省16个市31个县市区的8 676名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利用集中指数和集中曲线测算各省、市和县的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情况。利用回归分析和集中指数分解等方法测算分别参加三种医疗保险的群体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和标化后的不平等之间的差异。结果:以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为参照,测算我国2014年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集中指数。经回归方程分析,控制经济、年龄及地域等因素间接标化后的三种主要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群体卫生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为0.133 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0.122 5,新农合为0.099 4,较未标化之前都有所改善。结论:从集中指数反映的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来看,辽宁省参保群体的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较好,陕西省的不平等性较差。三种主要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的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性存在差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不平等性最大,次之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的不平等性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分析在三种基本社会医疗保险下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性.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拥有不同基本医保的中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方面的差异.结果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员自评健康状况得分分别为2.74分、2.59分和2.49分;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52.07%、55.66%和57.78%;4周患病率分别为12.74%、16.49%和13.92%.相对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群对门诊服务(OR=0.82)和住院服务(OR=0.79)的利用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群对门诊服务(OR=0.77)和住院服务(OR=0.69)的利用均处于较低水平;对其中慢性病参保人群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相似,以上O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医保的中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上存在不平等性,应通过统筹发展城乡医保、提高筹资及报销比例来缩小不同医保保障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市和团场居民门诊和住院利用在不同经济收入人群间分布的公平性.方法 按等值人均消费性支出划分不同经济水平人群;计算不同经济水平居民门诊和住院实际利用和标化后利用量的构成及集中指数.结果 五等分组人群由贫到富,实际就诊次数的分布城市分别为14.5%、15.8%、19.2%、32.5%和17.9%,团场分别为12.6%、22.2%、17.5%、24.9%和22.7%,趋势不明显,计算其集中指数分别为0.12和0.10;城市和团场住院利用的分布均是随着由贫到富,利用逐渐增加,城市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由14%左右增加到24%左右,团场从12%左右增加到30%以上,城市住院利用向富人倾斜程度较团场轻,城市和团场住院次数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3和0.20,住院天数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3和0.17;标化后门诊和住院利用的公平性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城市和团场居民门诊利用的公平性均较好,城市居民住院利用的公平性好于团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预防服务(规范化管理)、门诊及住院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4年"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需方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数据,建立高血压患者分析数据库,采用间接标化法测算不同收入水平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两周就诊次数、年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利用的比例及其集中指数,采用集中指数分解法分析公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各五等分收入组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两周就诊次数和住院天数的构成接近等比,其集中指数分别为-0.014 5、0.021 7和0.033 2,年住院次数最富裕组占36.36%,最贫困组占14.16%,集中指数为0.218 7;去除非需要因素影响后,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两周就诊次数、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的构成接近等比,集中指数均接近0;标化需要因素后,高血压患者住院次数分布向富裕组倾斜,集中指数为0.2194,其他指标分布接近等比,集中指数小于0.05;收入对住院利用不公平的贡献率为55.03%,就业状况为49.95%。结论:高血压患者预防服务利用、门诊利用及平均住院天数公平性较好,住院服务利用向富裕人群倾斜,经济水平仍是影响住院服务利用不公平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陕西省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入户调查数据,以特征分数配比法匹配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和未参保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集中指数法和集中指数分解法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了农村居民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但同时也扩大了低收入居民和高收入居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差距。建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门诊和住院服务均实施按一定比例报销的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对医疗公平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基于集中指数进行研究。结果:(1)我国医疗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为正,但其取值和显著性随时间推移而下降;(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集中指数的贡献总体为负,且绝对值呈扩大趋势;(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集中指数的贡献为正,但前者的影响有限。结论:我国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逐渐改善;社会医疗保险对医疗公平性的影响存在差异,这表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为提高公平性的重要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医疗公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目前我国已构建覆盖全民的医保制度体系,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成。2014年国务院提出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大制度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一政策保证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医疗保险的公平性。然而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同样生活在城市,他们享受的医疗保险待遇却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