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发布的关于肥胖的现状和调查数据显示:肥胖现已在全球大规模流行并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在高热量饮食为主的发达国家保持上升趋势,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也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焦点[1]。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超重和肥胖人群在我国城镇地区广泛蔓延[2]。肥胖不仅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更是诱发糖尿病、脂质异常血症、非酒精  相似文献   

2.
肥胖是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会导致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和癌症等。肥胖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然而肠道菌群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肠道菌群种类多样、作用复杂,其与肥胖的关系被广泛研究,肠道菌群能通过各种机制促进肥胖的发展。现就近几年对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及肠道菌群导致肥胖的机制做一综述,并对目前基于肠道菌群为干预靶点进行预防治疗肥胖的进展进行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3.
正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互惠共生存在。人体为肠道菌群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居住环境;肠道菌群对人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消耗、储存、重新分配能量;调节先天性与后天性免疫;构成人体肠道的生物学屏障。肠道菌群结构会随着宿主的年龄、膳食结构、免疫状态及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1])。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与人体疾病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可能通过促进胆固醇的蓄积、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也可引起肠道  相似文献   

4.
正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影响着全球超过3亿人口的健康,占总人口的4.5%,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哮喘,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到4亿人~([1])。哮喘发病率的逐年攀升使其成为社会经济的沉重负担,人们一直致力于探索新的方法来改变哮喘的控制现状~([2-3])。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如高通量测序、宏基因组和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对于菌群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其中,肠道菌群的研究是最受关注的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正常的肠道菌群对肺部疾病有积极作用,肠道菌群的紊乱与哮喘等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与哮喘相关性的文献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多种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肠道微生物参与宿主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并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决定机体的健康和疾病状态。本文就肠道菌群与代谢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等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进一步揭示了肠道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介绍益生菌和粪菌移植等方法,为探索治疗诸多疾病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CNS)退行性疾病[1]。AD的早期临床表现主要是患者记忆力减退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发生进行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缺失、神经行为异常,出现精神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完全丧失。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2]。目前,AD的病因学分子机制尚未清楚。世界上较为接受且研究较多的主要为胆碱能缺失学说,即乙酰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心衰)密切相关。心衰伴发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肠道内低灌注和淤血可改变肠道的形态、通透性、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的生长和组成,进而破坏肠道屏障,出现微生物或内毒素移位,加剧全身炎症反应。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是偶联肠道菌群与心衰的关键介质。目前针对肠道菌群的干预策略包括饮食调节、抗生素、微生态制剂、菌群移植等,但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证实。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资料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2%罹患此病[1]。其典型的临床特征为包括运动迟缓、僵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障碍等在内的运动性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是由异常结构化的α-突触核蛋白沉积于中脑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导致其大量丢失所引起。但何种因素启动了PD病变过程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级联反应,至今尚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与肠道病毒和寄生虫等共同栖息在人或动物肠道内。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定植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菌群及其与机体的相对稳态,而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的改变也会影响寄生虫感染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本文就蠕虫及肠道原虫与肠道菌群相互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难度较大,目前普遍认为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CHF的发生、进展紧密相关。本文将重点阐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与CHF的关系,为CHF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导致不良的母婴结局,且发病机制目前暂不明确.近期研究发现,肠道内某些特殊菌群的异常变化及肠道菌群失调,使宿主体内代谢发生紊乱可能促使疾病的发生.本文从妊娠期糖尿病的肠道菌群改变、可能潜在的机制等方面进行回顾及综述,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希望对妊娠期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亚健康状态是从健康到疾病的过渡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多伴有消化道症状,在此过程中,很可能是肠道内某些特殊菌群的异常变化促使疾病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开展关于亚健康状态与肠道菌群关联的研究.本文从肠道菌群与亚健康状态的机制、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在改善亚健康状态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热点,为亚健康...  相似文献   

13.
肠道和肝脏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是相互连接的,并且这种"肠-肝轴"对肝脏病理学产生各种影响.随着对该轴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已成为预防性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一个新前沿.肠道渗漏和营养不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肝病的进展和HCC的发展,探讨肠道菌群与HCC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17):1020-1025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一类以胃肠动力异常为主要发病机制的临床常见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糖尿病胃轻瘫等.近十余年来随着微生物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肠道菌群的了解日益深入,普遍发现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存在肠道菌群的紊乱.关于肠道菌群与胃肠动力的相关性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胃肠动力的关系及二者相互作用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内科》2021,(5)
正常的肠道菌群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时会引起或加重机体的多种疾病,如炎症性消化道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慢性肾脏病、肝纤维化等。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性,如肠道微生物与心力衰竭的相互关系,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与心力衰竭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等。由此推测,通过使用益生菌、改变饮食等方法调整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可为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疾病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越来越引起关注。虽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体系已经初步完备,但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后依然存在残余风险,死亡率高。肠道菌群是人体生理和代谢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其代谢物水平可能与某些疾病联系密切。肠道菌群代谢物可作为心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的一个全新突破口。本综述旨在探讨肠道菌群代谢物与常见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关系,以期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其起病隐匿,对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带来极大的威胁。肝硬化的患病危险因素包括饮酒、代谢综合征、慢性病毒感染、遗传易感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不同病因导致的长期肝组织炎症和弥漫性肝损伤可导致纤维化,并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肠道菌群与人类的健康与疾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基因组包含超过300万个基因,而人类基因组则由大约2万多个基因组成,表明对肠道菌群的探索空间仍很大[1]。肠道菌群是维持肠黏膜屏障的核心。肠道和肝脏通过门静脉系统和胆道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并通过体循环进行间接的交流。其中,细菌、细菌产物和代谢物从肠腔进入体循环,成为各种肝脏疾病和门脉高压并发症发病的重要因素。在肝硬化患者,免疫、血管和炎症变化都与肠道菌群功能和肠黏膜完整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增加,AD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严重危害了老龄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当今人口老龄化日趋显著,AD已成为倍受关注的社会公共问题。肠道微生物(gut microflora,GM)与宿主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涉及AD、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帕金森病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对于高血压发生的遗传因素、外周血管因素等方面已有相当多的研究,然而对高血压环境因素的研究仍然有所欠缺。作为人体内部的生态系统之一,肠道菌群不仅参与维持消化道的稳态与平衡,还参与到高血压(Hypertention)、糖尿病(Diabetes)、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等许多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本文对肠道菌群与高血压之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肠道微生物影响人类健康,有导致疾病的风险,已经成为多个学科的焦点。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本文对近期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肠道菌群概述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出生后其肠道立即被来自母亲和环境中的细菌定植,肠道菌群的复杂性一直增加,直到新生儿断奶或改吃固体性食物,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基本趋于成人的结构特征。成人肠道栖息着大约1014数量级的细菌,主要定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