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处理零膨胀计数资料的几种模型之间的比较及其应用。方法在R语言中,分别用Poisson回归、负二项回归、零膨胀模型和hurdle模型来拟合66岁以上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的数据,并通过似然比检验、Vuong检验和AIC、BIC的比较,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零膨胀负二项模型和负二项hurdle回归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效果优于其他回归模型,负二项hurdle模型的拟合结果与数据更接近,其拟合结果显示老年人住院天数越长、患有慢性病数量越多、受教育年数越久、参加私人保险,其访问医疗诊所的次数越多,而自评健康状况良好、男性的老年人医疗诊所访问的次数较少,即医疗保健需求的次数较少。结论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和负二项hurdle模型处理零过多、过离散数据的效果优于一般的计数模型;而在零观测值相对较少的情况下,用负二项hurdle模型可能更合适。  相似文献   

2.
东营地区居民慢性病医疗服务需求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东营地区居民慢性病医疗服务需求情况,为政府制订疾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东营地区居民家庭卫生服务的抽样调查,利用需求弹性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东营地区城市和农村慢性病基本医疗服务的价格弹性系数分别为-0.268和-0.469,收入弹性系数分别为0.176和0.370,价格和收入因素对农村居民的需求影响较大。结论 在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管理时,必须充分考虑卫生服务的价格因素,切实有效增加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医改前后我国居民门诊服务就医行为的变化,分析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对就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和201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家户数据和各调查县(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数据对接,采用两水平零膨胀负二项回归分析医疗卫生体系对居民门诊医疗服务利用行为的影响,采用两水平多项logit模型分析医疗卫生体系对居民门诊医疗机构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卫生院(社区中心)和县(区)千人口执业医师的增加会提高患者的就诊次数,卫生院(社区中心)的作用更大。卫生院(社区中心)卫生资源的增加,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率。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资源投入,对改善居民医疗服务利用、合理引导居民就医机构选择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地区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农村合作试点地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公平性的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5年7月1~15日对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岳西县2 112名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公平性现状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用率、比、Gini系数、集中指数和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点地区不同收入状况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趋于公平性,但反映农村居民健康状况主要指标的慢性病发病率在不同收入居民之间发病率存在差异(x^2=18.42,P<0.01),随收入的降低,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呈增高趋势.与自身收入相比,低收入居民承担着较高比例的卫生服务费用,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措施未能有效改善住院患者收入之间的贫富差距.结论:试点地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存在着不公平性,应采取多种措施改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策略,以改善这种不公平现状.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三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徽省三个世行贷款卫Ⅷ项目县 1 80 0户 71 75名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两周就诊率为 2 1 .76 % ,平均就诊次数 2 .2 3 ,未就诊率 1 2 .50 % ;两周患病首次就诊单位分布村级卫生机构占 77.80 % ,乡镇卫生院占 1 4 .90 % ;年住院率为 3 .2 8% ,因经费困难延迟入院或提前出院者占全部住院者的 60 .60 % ,应住院未住院率为 53 .91 % ;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障碍是住院服务得不到经济保障。建议贫困地区卫生机构的布局与调整应以保障居民获得就近、低廉、方便的卫生服务为目标 ;改善卫生服务质量应以加强村级卫生机构管理为重点 ;实施合作医疗保险及医疗救助应以住院补偿为主。  相似文献   

6.
北京顺义区35~70岁农村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顺义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和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方法自行设计农村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表,对年龄在35~70岁的农村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知晓率和接受过医疗服务的比率为≥92.8%,97.5%的居民认为最需要的社区卫生服务为常见慢性病防治;最近1年的体检率为49.5%,86.4%的居民愿意参加社区每年一次的常规体检,可接受的费用为22.9元;农村居民喜欢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为电视、医生和广播,最需要的卫生保健知识为慢性病防治和健康饮食;有58.9%居民愿意参加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可接受的费用为40元。结论顺义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以医疗服务为主,与农村居民对慢性病防治的迫切卫生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落实其预防保健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7.
医疗服务潜在需求是指未转化为需求的医疗需要,通常以应就诊而未就诊或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来反映[1].这些潜在医疗服务需求往往是居民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造成潜在医疗服务需求的原因常常与卫生资源不合理配置有关.为探讨农村卫生工作发展方向,推进农村卫生资源合理配置,于2007年10月通过入户调查方法收集山东省泰安市农村居民医疗服务潜在需求情况,为泰安市农村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宁夏新医改项目的实施,探讨试点县参合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评价项目实施的效果,为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整理2015年随访数据,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村居民门诊就诊率和门诊就诊次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试点县参合农民两周就诊率为44.9%,平均就诊次数为0.57次,55%以上的门诊患者就诊次数为零。影响因素为是否患有慢性病,不患慢性病与患慢性病相比,就诊次数平均减少0.182次。性别、民族、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等影响不显著。结论医改项目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能改善门诊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对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分析可以采用logistic回归和Tobit回归模型,其中Tobit回归模型是因变量受限资料的有效分析方法;宁夏农村居民两周就诊率和门诊就诊次数仍然偏低,应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门诊服务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容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广西容县3个乡镇6个行政村445户2 283名居民进行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结果调查地区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223.8‰,慢性病患病率为16.0%;两周就诊率为32.9%;住院率为7.4%。92.9%的患者就诊时选择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57.7%的住院者住院医疗机构选择县级医院。22.9%的未就诊病人与71.4%的未住院病人是缘于经济困难。结论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程度较高,就医流向基本趋于合理;疾病经济负担仍是影响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评价民族地区城乡居民卫生服务与慢性病患病现状,为开展居民卫生服务与慢性病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随机抽取5个乡镇、10个行政村(其中两个居委会),每个村抽取60户,对抽中户的家庭成员开展慢性病与居民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全县城乡居民两周内患病率、未找医生诊治率、男性吸烟率、患者住院率、次均住院费用等指标要高于国家2008年的调查指标;而慢性病病例患病率、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患者对门诊医疗服务和住院医疗服务的不满意度等指标要低于国家2008年的调查指标.同时存在就医条件较差、医疗性支出所占比重较大、卫生服务需求与卫生资源的利用不相适应、不良生活方式较为突出、老龄化趋势较为明显、卫生保健知识获得方式比较局限、重点知识知晓率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3与2018年山西省慢性病患者住院服务利用差异及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为完善慢性病管理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3、2018年山西省第五、六次卫生服务调查慢性病患者数据,运用stata 16.0进行统计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住院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住院床日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负二项回归。结果 慢性病患者住院率由2013年的13.63%上升为2018年的18.77%;2013和2018年在县级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占比分别为53.88%和57.77%;过去一年需住院未住院原因主要是经济困难;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的次均住院费用为10 266.97元,高于第五次调查的次均住院费用(6 933.91元);饮酒(OR=1.355,95%CI:1.279~1.436)和患慢性病数(OR=1.701,95%CI:1.435~2.017)是住院服务利用的危险因素(P<0.05)。城市(RR=0.833,95%CI:0.714~0.971)、体育锻炼(≥3次/周)(RR=0.884,95%CI:0.799~0.979)、体检(RR=...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山东和宁夏的2地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分析,了解目前2地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从而为卫生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对于数据的社会经济学特征、慢性病患病率、四周患病率、就诊率、住院率、应就诊未就诊率和应住院未住院率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山东和宁夏2组间。不同的性别组间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结果:慢性病的患病率按照人次计算。山东为19.98%,宁夏为25.93%。明显高于2003年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的12.05%:2地四周患病率分别为27.70%和35.36%,就诊率分别为9.79%和12.30%,住院率分别为4.92%和5.60%,2地住院率都高于第三次卫生服务总调查的3.40%:2地的应就诊未就诊率分别为67.10%和67.20%,应住院未住院率分别为6.33%和11.67%。结论:卫生服务需要程度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慢性病患病率),需要转化成需求的比例低,4周内应就诊而未就诊比例高达60.00%以上,在农村居民中医疗服务利用的门槛还需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现状。方法通过对全国1 661户农村家庭进行入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7.4%,不同特征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周就诊率为16.4%,住院率为9.3%,高于全国农村地区平均水平;两周患病未治疗率为17.6%,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为33.4%,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率有待提高。结论应加大对农村卫生服务重点人群的关注和保障力度,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满足居民合理的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苏省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现状。方法:数据来源于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江苏省调查资料中的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18个县(市、区),对36 381名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自评健康状况以及卫生服务利用现状。结果:城市地区的居民健康自评状况稍好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和年住院率均高于农村居民,其中城市地区3个指标分别为19.90%、40.66%和8.93%,农村地区分别为17.50%、29.49%和8.23%。而农村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12.30%,高于城市居民的10.60%。城乡居民在两周首诊机构和住院机构的选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江苏省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农村居民两周就诊率高于城市,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更倾向于基层机构,城乡住院服务机构的病人流向变化存在差异。建议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根据城乡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城市居民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分析目前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采取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方法,获取调查地区居民2周患病、就诊与住院、未就诊与未住院等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法,研究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与需要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需求水平低,人口学特征和经济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并找出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昭通市3个县(区)共3645户10,584个居民进行入户调查。通过两周就诊率、两周就诊次数、两周患病就诊率了解农村居民两周患病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况,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零膨胀泊松模型等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昭通市农村居民两周就诊率为4.72%,两周患病就诊率为73.49%。卫生服务需求受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人均收入的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有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人均收入。[结论]昭通市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服务利用均低于国家农村平均水平。农民卫生服务需求高,但卫生服务利用不足;低收入人群和男性就诊可能性低,就诊时疾病严重程度高。应更加关注男性、农民和低收入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在医学研究中存在许多零膨胀数据,传统模型对其进行拟合时容易发生模型不收敛、参数估计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等问题。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是近些年提出的处理零膨胀数据的一种方法,在医学研究中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和应用。本文阐述了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梳理了该模型在慢性病研究、传染病研究、临床实验研究、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等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在应用中的不足之处以及研究趋势进行探讨,以便医学科研工作者能更好地利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对零膨胀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前后居民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变化。方法:通过收集2011年和2014年家庭入户调查数据,利用世界银行推荐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分析方法,比较实施一体化管理前后不同界定标准下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平均差距、相对差距和集中指数的变化情况,分析居民灾难性卫生支出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和平均差距呈下降趋势,灾难性卫生支出相对差距变化不明显;灾难性卫生支出集中指数下降。结论: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家庭密度和总体影响度减弱;实施一体化管理后,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增加,但灾难性卫生支出呈现向贫困人群集中的趋势;需要进一步调整医保补偿机制,完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的新措施.文章结合重庆市渝北区实际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践,探索一体化管理中的一些管理经验,对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乡村卫生工作的推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情况,探讨农村卫生资源占有、开发和利用规律,为制定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5年5月至11月,对全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我国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农村卫生资源做一分析。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患病水平。根据9省(区)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9.78‰,推算在全国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