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小探头应用于检查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宿迁市人民医院行超声胃镜小探头检查的100例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使用超声胃镜小探头检查,评价超声胃镜小探头在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检查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100例患者经超声胃镜小探头检查,其中食管病变32例(32.0%),胃部病变63例(63.0%),贲门病变2例(2.0%),十二指肠病变3例(3.0%);诊断出间质瘤、平滑肌瘤和息肉病发率最高,其中间质瘤48例(48.00%),平滑肌瘤16例(16.00%),息肉12例(12.00%),其他还包括囊肿、腔外压迫、乳头状瘤、异位胰腺、鳞状上皮增生、黏膜内癌、食管鳞癌及胃腺癌等,占34.00%;所有超声胃镜小探头检查结果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符合达到100%。结论将超声胃镜小探头应用于检查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可明确判定病变部位及性质,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磁控胶囊内镜与胃镜的优劣性,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对上消化道疾病诊断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以及在体检个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分别接受胃镜检查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两组体检个体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上消化道疾病发现率,经磁控胶囊内镜检查后追加胃镜情况,以及两组个体检查的舒适度、安全性。结果磁控胶囊内镜组205例中共检出11例食管病变,51例胃部病变,37例十二指肠病变;胃镜组314例中共检出65例食管病变,63例胃部病变,65例十二指肠病变,磁控胶囊内镜组除检出胃和十二指肠病变外,还检出了空回肠甚至结肠病变。磁控胶囊内镜运行到空回肠有149例,其中检出病变有38例,运行到结肠有106例,结肠腔内由于肠道准备不足,见大量粪渣及粪水,严重影响视野,无法观察。两组上消化道检查结果对比,除食管处观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控胶囊内镜具有更好的舒适度及耐受性,甚至能检查出胃镜无法检出的下消化道疾病。磁控胶囊内镜组中有28例受检者在检查结束后行胃镜复查或有关治疗,其中18例胃息肉患者在胃镜下行内镜下摘除术,7例胃溃疡行胃镜复查,病理证实为良性溃疡,3例胃部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2例诊断为胃间质瘤,1例为脾脏压迫。结论磁控胶囊内镜在体检人群中的应用价值不低于胃镜,且更易被人群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胃镜检查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价值。方法选取因上消化道出血到本院行胃镜检查的90例病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麻醉方法,观察组辅以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镇静效果、不良反应、检查时间及检查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镇静效果更好;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操作时间、成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90例中主要的出血原因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43例(47.78%)、消化性溃疡21例(23.33%)、贲门及胃恶性肿瘤15例(16.67%)、急性胃黏膜病变7例(7.78%)、dieulafoy溃疡3例(3.33%)、贲门撕裂伤1例(1.11%)。结论在胃镜检查时辅以丙泊酚静脉麻醉可减少患者的痛苦,是一种舒适、安全的检查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邹军  崔培林 《山东医药》2010,50(48):52-54
目的评价超声微探头对上消化道腔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电子胃镜或胃肠造影等检查示上消化道腔内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微探头检查。结果 56.8%(25/44)黏膜隆起性病变位于胃壁,38.6%(17/44)位于食管壁,4.6%(2/44)位于十二指肠。微超声探头对44例病变均可显示,确诊率97.7%,联合胃镜确诊率100%。结论微超声探头有助于上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经普通胃镜检查为上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患者共49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微探头超声胃镜探查,明确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初步定性,再通过病理学检查进行确诊。然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病变,观察组患者给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切除病变。观察并记录普通胃镜和微探头超声胃镜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手术的时间,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手术切除病变情况;比较其术后出血、术后穿孔、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EUS诊断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息肉等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普通胃镜;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均短于对照组,完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探头超声内镜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辅助下经双通道内镜食管黏膜下肿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月至2005年5月,选择内镜超声检查诊断为食管黏膜下肿瘤的84例在小探头超声辅助下经双通道内镜行食管黏膜下肿瘤剥除术,术后常规病理组织送检。结果84例患者均成功行内镜下剥除,术后无食管穿孔、食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创面渗血2例(2.3%)。83例获得病理诊断,确诊食管间质瘤65例,脂肪瘤17例,神经纤维瘤1例。术后经平均4.1个月的内镜随访,未见病变再发。结论小探头超声辅助下双通道内镜食管黏膜下肿瘤剥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对39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作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39例患者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27~79岁,平均52岁。内镜检查发现食管内病变13例,胃内14例,十二指肠5例,外压性病变7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病变超声内镜检查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解放军大连210医院1999年1月-2014年2月2 886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采用FUJNON SP-701型小探头超声内镜(频率为12 MHz、15 MHz),纵轴电子线阵扇扫,记录病灶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的声像学特征。结果病变部位:食管1 194例,贲门116例,胃1 376例,十二指肠200例。病变种类:包括平滑肌瘤、恶性间质瘤、息肉、囊肿、脂肪瘤、异位胰腺、血管瘤、肿瘤和外压性病变,EUS依据不同回声和起源予以诊断。结论 EUS是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对内镜下治疗隆起性病变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痛条件下(静脉麻醉下)超声微探头在上消化道疾病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对入我院内镜中心的200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在静脉麻醉下行超声胃镜检查,对术中发生的血氧饱和度(SpO2)改变、心率下降、呛咳、呃逆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静脉麻醉情况下,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出现SpO290%的发生率分别为8/90,9/90,3/20;心率60次/min的发生率分别为8/90,9/90,3/20;呛咳2例均发生在食管上段和胃底部,2例呃逆发生在胃底部。[结论]在正确的体位和祛泡剂、适当的麻醉深度和严密监护下,结合内镜操作技巧,静脉麻醉下的超声胃镜检查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发的上消化道病变电子胃镜检查诊断疾病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病变患者与30例单纯上消化道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电子胃镜检查。结果两组在食管黏膜、胃底红斑、胃底胃窦红斑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贲门口、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食管糜烂、十二指肠糜烂、复合型溃疡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胃糜烂、2个部位以上糜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胃镜用于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疾病区分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基层胃镜检查时联合应用丙泊酚和利多卡因的安全性、镇静效果及满意度。方法对696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无痛组336例和对照组360例,无痛组患者检查前先称体重并按计量静脉注射丙泊酚及利多卡因,进入睡眠状态后进行胃镜操作,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各组检查前、中、后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患者感受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无痛组患者检查中和检查结束后较检查前血压、心率均有下降,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检查中和检查结束后血压、心率较检查前有显著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前、中、后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无痛组恶心、呕吐、贲门黏膜撕裂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普通胃镜组(P<0.05),呃逆、呛咳等稍高于普通胃镜组(P>0.05)。无痛组患者感受明显好于普通组(P<0.05)。结论患者在严密监测下联合应用丙泊酚和利多卡因行无痛胃镜检查安全、舒适、可行,在基层医院也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7年 5月至 1999年 6月间应用内镜超声检查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91例上消化道病变 ,现将内镜超声检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本组 91例中男 54例,女 37例;年龄 19~ 76岁,平均年龄 45.2岁。本组病例在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前均经胃镜检查,且胃镜发现食管或胃内有隆起性病变或其他病变,部分患者同时进行了 X线钡餐检查,因诊断不能明确而做内镜超声检查。   2.方法:我院使用的超声内镜为 Olympus GF- UM3型超声胃镜,探头的超声频率为 7.5MHz与 12MHz,这两种频率可在检查过程中根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环扫超声内镜联合超声微探头对食管黏膜下病变与纵隔病变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53例由于胃镜或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不能明确来源的表现为食管隆起性病变患者,首先行超声微探头检查,明确大致起源后换用环扫超声内镜检查,综合两者结果做出诊断并与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内镜与CT诊断食管黏膜下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0.9%(20/22)、50.0%(11/22),特异度分别为93.5%(29/31)、83.9%(26/31);诊断非侵袭性纵隔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1.7%(22/24)、70.8%(17/24),特异度分别为93.1%(27/29)、62.1%(18/29);诊断侵袭性纵隔病变敏感度及特异度两者均为100.0%。结论超声微探头联合环扫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病变与纵隔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尤其对食管黏膜下病变与非侵袭性纵隔病变其诊断的特异度与敏感度显著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腹部超声、胃镜及X线对胃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镜和胃肠双重对比造影是诊断胃部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对胃黏膜表面结构有良好的显示能力 ,特别是对腔内病变的诊断比较准确 ,但对腔外生长的病变及胃壁浸润性病变的诊断有一定限度。我们选取 1997~ 1999年间 116例经腹部胃超声检查的患者 ,与内镜及X线检查进行对照 ,探讨超声对胃部疾病的诊断价值。一、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116例内镜和X线检查后建议腹部胃超声检查的患者 ,男 77例 ,女 39例 ,年龄为 14~ 82岁 ,平均 5 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 6 0例 ,腹胀 2 1例 ,腹部不适 2 1例 ,消化道出血 14例 ,恶心、呕吐 10例 ,食欲不振 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疑难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和慢性腹泻患者进行Pillcam胶囊内镜检查,部分患者行传统检查(胃镜、结肠镜和全消化道钡餐)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5例受检者在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均顺利完成检查,胶囊1~4 d自然排出,食管通过平均时间为2.46 min,胃通过平均时间为37.80 min,小肠通过平均时间为275.82 min,其中3例胶囊未达结肠。所得图像清晰,所检出的疾病包括食管静脉曲张、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小肠炎、克罗恩病、血管畸形、息肉和间质瘤等。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痛苦,对病变检出率高,定位较准确,对小肠疾病和上消化道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均行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术前和术中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止血成功率、曲张静脉根治率及曲张静脉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术后护理能够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释超细电子胃镜检查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6例小儿均行超细电子胃镜检查,其中25例于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病变部位取黏膜组织行病理检查,40例胃镜证实为食管、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例,在胃窦部取黏膜进行了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1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深浅不等,底部被覆白苔、黄白苔或血痂。1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胃、十二指肠黏膜多发的出血、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降部病变为著。5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均见于胃窦部,溃疡较表浅,其中1例引起胃腔狭窄。1例食管溃疡并非萎缩性胃炎,食管近贲门附近可见两处浅溃疡,被覆少量白苔。门诊病人以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为多,在胃镜下取异物2例,15例未见异常发现。40例上消化道溃疡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18例呈阳性反应,主要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结论超细电子胃镜检查对儿童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内镜检查(UGE)结果的特点.方法 因上消化道症状在我院行UGE的患者共28 694例,老年组2 974例,中青年组25 720例,对两组UGE內镜表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食管炎、食管裂孔疝、食管静脉曲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十二指肠憩室、胃溃疡及上消化道癌的发生率老年组较中青年组高,分别为6.96%、0.84%、2.82%、1.04%、1.51%、0.37%、0.64%、9.48%、7.06%和3.96%、0.15%、1.21%、0.36%、0.66%、0.10%、0.12%、5.57%、3.05%(P<0.001);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率老年组较中青年组低,分别为33.39%、2.08% 和44.00%、4.01%(P<0.001);慢性糜烂性胃炎、胃体胃底部息肉、十二指肠球部和球后溃疡的发生率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相当分别为37.02%、2.01%、10.32%、0.50% 和35.43%、1.60%、9.30%、0.36%(P>0.05).结论 老年人UGE结果与中青人明显不同,食管病变、胃溃疡及上消化道癌增多.除非有禁忌证,对不明原因上消化道症状的老年人应尽早做UG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微探头内镜超声诊断十二指肠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37例十二指肠病变行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标本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为最终诊断结果,统计微探头内镜超声及内镜下活检对十二指肠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微探头内镜超声对十二指肠病变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78.38% (29/37),其中对十二指肠脂肪瘤和十二指肠腺瘤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4和10/12,对十二指肠早癌及炎性增生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相对较低,分别为2/4和3/8.内镜下活检对十二指肠病变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40.54%(15/37),其中对十二指肠类癌和十二指肠腺瘤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1和7/12,对十二指肠间质瘤及脂肪瘤的诊断符合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10和1/4.结论 内镜下活检不能作为诊断十二指肠病变的金标准,而微探头内镜超声对十二指肠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疾病是否合并糖尿病患者胃镜检查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随机选择该院近年来治疗的60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研究组)和具有可比性的60例单纯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采用日本富士公司生产的201型电子胃镜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行胃镜检查时食管和胃组织损伤和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情况,比较相应检查结果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中,食管粘膜光滑和破损的例数分别为33例和27例,贲门口松弛、正常和紧张的例数分别为38例、9例和13例,有无胃底红斑的例数分别为24例和36例,有无胃底胃窦红斑的例数分别为49例和11例;对照组患者中,食管粘膜光滑和破损的例数分别为35例和25例,贲门口松弛、正常和紧张的例数分别为22例、20例和18例,有无胃底红斑的例数分别为22例和38例,有无胃底胃窦红斑的例数分别为51例和9例,两组患者除贲门口损伤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其他项目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肠腺化生、胃十二指肠息肉和食管癌的检出率分别为21.67%、15.00%、6.67%和0.00%,对照组患者检出率分别为18.33%、0.00%、6.67%和3.33%,两组患者除胃粘膜肠腺化生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其他项目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上消化道疾病比较,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贲门口松弛度和胃粘膜肠腺化生检出率较高,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