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前瞻性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L5/S1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其中男36例,女36例;年龄18~78岁,平均40.5岁;脱出型51例,游离型21例.将椎管内L5/S1椎间盘非包含型突出按照突出物与同侧S1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分为腋型(30例)、腹型(28例)及肩型(14例).对于腋型突出采用腋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直接置入S1神经根腋部进行脱出物及椎间盘内松动髓核的摘除;对肩型及腹型突出采用肩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置入S1神经根肩部进行手术.术后第2天及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突出物切除的彻底性.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腿痛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评估术后12个月时MacNab腰椎功能评分及S1神经根功能状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80min,平均45min.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第2天复查MRI显示致压突出物完全切除率为100%.1例术后2个月椎间盘突出复发,采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翻修;其余71例术后3个月腰椎MRI显示椎间盘后缘获良好塑形.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2个月时MacNab评分,优44例,良26例,可1例,差1例.术后1年随访S1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肌力明显恢复(P<0.01),跟腱反射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选择腋路或肩路经椎板间隙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合理,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路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4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记录疼痛VAS评分、N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硬膜囊撕裂、颈脊髓损伤及颈椎不稳等严重并发症,无翻修手术者。疼痛VAS评分及NDI:术后1 d及1、6、12个月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4例,良24例,可3例,优良率92.7%(38/41)。结论 后路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早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激光椎间盘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7月~2009年1月,36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本院接受利用结合侧方发射激光和Ellman高频射频装备的经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疗效判断采用了术前及术后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术后1年时MacNab功能评分.[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30~70 min,平均42 min,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手术成功率为97%,手术复发率为3%.所有患者最终随访时间均为1年,腰痛VAS评分术前6.19分,术后1年2.25分;腿痛VAS评分术前8.25分,术后1年1.75分;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按照MacNab评分标准,术后1年随访时,优28例,良6例,优良率94%.[结论]经皮内窥镜激光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安全,而且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联合纤维环修复与单纯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2—2018-09采用手术治疗的76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35例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联合纤维环修复术治疗(观察组),41例单纯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L5S1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情况、术后1、3、12个月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以及术后12个月改良Macnab评分。结果2组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6.1个月,无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术后观察组无复发L5S1椎间盘突出症,对照组6例复发L5S1椎间盘突出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观察组术后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3、12个月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术后12个月改良Macna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联合纤维环修复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率,获得良好的早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钝性分离黄韧带技术在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L5~S1椎间盘摘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钝性分离黄韧带技术行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24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腰腿疼痛NRS评分及ODI评分评价疼痛及功能障碍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4个月。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腰腿疼痛NR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9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22/24。结论钝性分离黄韧带技术应用于脊柱内镜下L5~S1椎间盘摘除术安全有效,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3):1169-1175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32012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353岁,平均33.5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3岁,平均33.5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61.4±12.6)min。术中平均透视时间(0.5±0.3)s。32例患者术后腰腿痛、感觉肌力减退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术前,术后1 d,术后1、3、6、12个月腰痛VAS评分分别为(6.00±1.46),(3.81±0.75),(1.88±1.15),(0.81±1.05),(0.63±0.62),(0.25±0.45);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88±0.81),(2.88±1.45),(2.13±1.02),(1.38±0.62),(0.88±0.62),(0.81±0.54)。术前、术后1、3、6、12个月ODI评分分别为(47.63±9.91),(38.4±10.46),(26.75±6.88),(13.81±5.95),(9.19±6.04)。术前与术后多时段腰腿痛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时用改良MacNab评价疗效,优良率90.6%。[结论]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中透视少,暴露清楚,便于保护神经结构,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椎板间隙入路内镜下L5~S1椎间盘摘除手术经验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将32例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L5~S1椎间盘突出物与S1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分成腋型(14例)、腹型(11例)及肩型(7例)。均采用经椎板间隙内镜下摘除L5~S1椎间盘。术后第3天、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椎间盘切除的情况,记录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SA)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术后12个月的腰椎Mac Nab评分,根据Roberts标准和MRI评价椎间隙高度。结果手术时间30~85(45.3±15.8)min。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42(25.8±8.4)个月。椎间隙高度分级评分:术前为(2.13±0.56)分,术后末次随访为(2.63±0.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其他手术并发症。1例术后复发,椎间盘再次突出,通过内镜下再次椎间盘翻修术后随访17个月无复发。术后3、6、12个月腰、腿痛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12个月时Mac Nab评分:优22例,良8例,可1例,差1例。术后随访12个月时S1神经根功能状态: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和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而跟腱反射和术前相比恢复不明显(P0.05)。结论经椎板间隙内镜下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手术安全,时间短,是治疗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椎板间入路保留黄韧带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总结手术操作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21-03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26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在保留黄韧带的基础上进行脊柱内镜操作。比较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1个月腰痛NRS评分、腿痛NRS评分、ODI指数。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2天腰痛NRS评分、腿痛NR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上述指标较术后第2天持续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1例,良3例,可2例。1例术后6个月复发,1例术后7个月复发,均行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结论 经椎板间入路保留黄韧带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微创和安全的手术方式,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同时还需要术者掌握脊柱开放手术和内镜手术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内窥镜直接与间接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12例,其中直接入路4例,间接入路8例。结果术后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按照MacNab标准评定:直接入路组优2例,良1例,可1例;间接入路组优7例,良1例。结论直接入路适用于突出间盘较大并将神经根、硬膜囊推开的患者,间接入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椎管内突出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加长穿刺针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应用经皮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23~78岁,平均45岁。均为单节段突出,其中L3~41例,L4~533例,L5S118例。分析术前及术后15个月时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情况,术后15个月时采用Mac Nab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0~180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量5~50 m L,平均15 m L;术后不同时间点随访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随访15个月时按照Mac Nab标准评定,优37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2.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效果良好,加长穿刺针可以完成镜下神经根阻滞、注射局麻药物、注射造影剂、冲洗椎间盘碎片的操作,有助于手术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