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6分钟步行试验在老年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海 《甘肃医药》2010,29(4):401-402
目的:了解应用6分钟步行试验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所有包括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陈旧性心肌梗死47老年患者,应用6分钟步行试验进行康复训练,观察14~22周,平均18周。观察比较心电图变化和临床症状。结果:心电图检查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33例,一般改善12例,无改善者2例。根据临床观察,上述老年冠心病病人经过14~22周左右时间的运动训练,大多数冠心病人收到显著疗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多数病人心电图明显好转。结论:6分钟步行运动试验的适应性主要是由于接近老年患者日常活动,操作简单、安全、经济,更容易被老年患者接受和掌握;而且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Ingle  L.  Shelton  R.  J.  Rigby  A.  S.  任付先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1):42-43
目的:6min步行试验(6-MWT)被用于评估心脏功能。然而,在慢性心衰(CHF)老年患者中,6-MWT的一年可重复性、6-MWT评估患者自觉心衰症状变化的灵敏性及以6-MWT为终点的试验所需患者数均尚未见报道。方法和结果:纳入了1077例年龄〉60岁、NYHA分级≥Ⅱ级的CHF患者。采用运动功能特征相关调查表进行心衰症状评估,患者在基线及1年后随访时进行6-MWT。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6min步行试验,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34例CHF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6min步行试验(6-MWT),于运动前后采取静脉血,使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量血清IL-10和TNF-α的浓度。结果CHF组基础状态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IL-10水平和6min步行距离(6-MWTO)均低于对照组,但IL-10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运动前相比,对照组运动后即刻TNF-α水平无显著性改变(P〉0.05),但IL-10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CHF组,INF-α水平运动后即刻呈明显升高(P〈0.01),而IL-10水平运动后即刻并无显著意义的升高(P〉0.05)。结论CHF患者较正常人运动耐量下降,一次6min步行运动使CHF患者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进一步增加,抗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不增加,从而加重了细胞因子之间的网络调控紊乱。  相似文献   

5.
6min步行试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  王红宇 《医学综述》2008,14(3):398-400
美国胸科协会于2002年发表了6min步行试验指南,6min步行试验是一个比其他步行试验更安全的、易于操作的、良好耐受的、以及更能反映日常生活的一个试验。6min步行试验主要测量的是步行距离,它通常被用来评估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文章就近年6min步行试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min步行试验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将38例COPD患者和38例健康志愿者分为COPD组与对照组,对两组进行6 min步行试验,测量试验步行距离,试验前、后指脉氧饱和度,并计算指脉氧饱和度下降率;所有受试者均测定肺功能,COPD患者进行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结果 COPD组6 min步行距离(422.76+88.61)m,较对照组(557.82±89.61)m明显缩短(P<0.01),指脉氧饱和度下降率3.13%±6.18%,较对照组0.46%±1.07%增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COPD组中6min步行距离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呈显著正相关,与圣乔治呼吸问卷总得分及其活动受限得分、疾病影响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指脉氧饱和度下降率与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OPD组中年龄、身高、体重、FEV1%、圣乔治呼吸问卷总得分及其活动受限得分可综合预测6 min步行距离。结论 6 min步行试验可作为COPD患者确诊后长期治疗中病情评估的方法之一,评估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6min步行试验(6MWT)评价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效果。方法 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Ⅱ~Ⅲ级)给予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12周前后检测6MWT的步行距离,同时采用心脏超声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MWT步行距离随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而显著降低,且与LVEF呈明显正相关,治疗后6MWT步行距离显著升高(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常规治疗12周后6 min步行距离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6MWT是一种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评估心功能的客观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9.
背景 行代谢手术的肥胖患者术前普遍存在运动能力降低的问题,影响其术后减重效果。6 min步行试验(6MWT)可用于评估肥胖患者的运动能力。研究表明运动能力与身体成分不同指标之间关系密切,但目前尚缺乏针对代谢术前肥胖患者身体成分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相关研究。目的 探讨身体成分对代谢术前肥胖患者6MWT行走距离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1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减重代谢外科行代谢手术的202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Inboby77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所有患者进行身体成分测定,测定结束后行6MWT,记录6 min步行距离(6MWD)。6MWD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代谢术前患者6MWD与身体成分的关系。结果 代谢术前患者6MWD平均为(486.65±52.26) m,相同年龄、身高、体质量健康成人预测平均距离为(520.13±60.56) m,两者6MW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18,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6MWD与体质量(r=-0.236,P<0.05)、全身体脂率(FM%,r=-0.357,P<0.05)、节段FM%(上肢:r=-0.363,P<0.05;下肢:r=-0.344,P<0.05;躯干:r=-0.240,P<0.05)、体质指数(BMI,r=-0.358,P<0.05)及内脏脂肪面积(VFA,r=-0.258,P<0.05)呈线性负相关;与去脂体质量百分比(FFM%,r=0.357,P<0.05)和节段FFM%(上肢:r=0.363,P<0.05;下肢:r=0.344,P<0.05;躯干:r=0.240,P<0.05)呈线性正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和下肢FFM%是患者6MW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代谢术前肥胖患者运动能力较健康人群降低,BMI值越低、下肢FFM%越高,患者6MWD越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药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6 min步行试验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予以现代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合并利尿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NP和6 min步行试验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临床疗效亦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能降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明显改善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8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状况与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以探求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有益措施。方法对122例80岁及以上的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了面对面问卷访谈。患者抑郁状况测量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17项版),家庭功能测量采用APGDR问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家庭功能与抑郁的关系。结果 12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中,抑郁患病率为60.7%,家庭功能障碍者占56.6%。家庭功能良好者,抑郁评分为9.08,中度障碍者20.72,重度障碍者26.88。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功能障碍者抑郁患病率是家庭功能良好者的3.274倍。抑郁患病同时还受居住方式和照料方式影响。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抑郁患病高,家庭功能是抑郁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冠心病治疗应重视抑郁控制,特别要改善患者家庭功能,提高家庭的支持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64-SCTCA)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住院的16例临床诊断或疑诊冠心病的高龄(≥60岁)患者,先后行64-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参照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分段法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段,评价64-SCTCA诊...  相似文献   

13.
静息心率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耀铭  黄丽敏  吴蔚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624-1625,1631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12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RHR水平分为:A组(50~70次/min),35例;B组(70~90次/min),48例;C组(≥90次/min),38例。对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B超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随着RHR的增高,患者胸闷、心悸不适的发生率及心肌缺血检出率增加,C组明显高于B组及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EF明显低于B组及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静息心率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心率增快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和先兆,对冠心病患者应该严格控制心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CABG组83例和OPCABG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应用中文版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手术时间、二次开胸率及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输血量、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天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SF-36的社会功能、精神功能、总体活力、情感职能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SF-36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卞娜娜  胡立群  李红旗  吴军 《安徽医学》2021,42(11):1211-121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265例,根据Fried衰弱表型量表,分为衰弱组(n=141)与非衰弱组(n=124).收集两组患者合并慢性疾病及入院时血清学相关指标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衰弱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为(5.55±1.11)×109/L、NLR为4.99(4.32,5.63)、RDW为(15.29±1.17)%、NT-proBNP为[2220(988.50,3420.00)]pg/mL,均高于非衰弱组;淋巴细胞计数为(1.13±0.28)×109/L、血红蛋白表达水平为(127.81±11.28)g/L,均低于非衰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RDW和NT-proBNP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NLR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RDW的AUC为0.905,NT-proBNP的AUC为0.843.结论 血清学指标NLR、RDW及NT-proBNP升高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情况,并及早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75岁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6月间所有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PCI的老年患者,分为高龄组(年龄≥75岁,115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且<75岁,294例),观察高龄组患者行PCI的临床特点及其住院期间和远期的预后.结果高龄组的平均年龄为(78.1±3.7)岁,显著高于老年组的(68.0±4.3)岁.平均随访时间为(964±254)d.与老年组相比,高龄组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构成比无明显增加(P值均>0.05),脑卒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构成比显著增加(P值均<0.05).高龄组在住院期间及远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0、多支血管病变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而年龄≥75岁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尽管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一般情况较差,远期临床预后较差,然而年龄≥75岁并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LVEF低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才是导致临床预后较差的主要因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52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1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行vWF测定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A、B、C3型。分析比较2组A、B、C3型间血浆vWF水平的差异,以及血浆vWF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vWF(162±4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89±16)%,P<0.01,vWF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52,P<0.01);C型病变组vWF(194±37)%高于B型病变组(160±39)%,B型病变组高于A型病变组(132±31)%(均为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vWF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特点。方法:对65例老年(〉60岁)和51例中青年(〈40岁)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危险因素中老年组高血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但中青年组家族史和吸烟因素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或P〈0.01);两组高血脂症、糖尿病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病变血管的支数以双支和多支病变为主(75.4%),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66.7%)。老年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共占92.3%,而中青年组占6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阳性率为93.8%,中青年阳性率仅为70.6%,两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其冠脉病变以双支、多支、中重度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WT)与心率震荡( HRT)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5例,按6MWT的结果分组:步行距离<300 m为Ⅰ组,300~374.9 m为Ⅱ组,375~449.9 m为Ⅲ组,>450 m为Ⅳ组。各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T的震荡初始值( TO)、震荡斜率( TS)。对HTR与6MWT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Ⅰ-Ⅳ组各纳入了30、35、40、60例患者,4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TO、T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组和Ⅱ组TO值与Ⅳ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TS值与Ⅳ组比较均显著降低( 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MWT与TO值呈负相关,而与TS值呈正相关( 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6MWT与HRT相关,6MWT的距离越短,其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