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现状,为医护人员吸入治疗相关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32所二级乙等以上医院631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线上调查(问卷星)的方式收集资料,调查分析医护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631名医护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 相似文献
2.
替硝唑是新一代硝基咪唑类衍生物,对脆弱类杆菌、拟杆菌等致病厌氧菌及滴虫、阿米巴原虫等病原微生物均有强大的抑制杀灭作用。近年来替硝唑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为了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此类药物新制剂的研究进展甚快。本文就替硝唑制剂开发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
4.
浅谈基层医院制剂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机构配制制剂按工艺划分为灭菌制剂和普通制剂两类。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内制药工业发展比较缓慢,能生产的品种和数量还十分有限,有不少品种不能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医院制剂作为临床用药的一种补充,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应运而生,并发展延续至今。随着国家药品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制药工业的不断发展,医院制剂将面临更高更严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抗生素应用情况,进一步做好抗生素的应用及管理工作.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6月~2010年3月住院病例200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份病例中有158例使用抗生素,占79%.结论 基层医院存在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提高医务人员对合理应用抗生素重要性的认识,避免临床不合理用药,真正做到合理、安全、有效用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临床科室抗菌药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样调查2009年5月1日-31日我院出院病历1174例。结果抗菌药使用率为92%,其中预防用药79.9%。其次,抗菌药的遴选:头孢菌素类占50.7%,林可霉素类17.4%,大环内脂类13.4%,喹诺酮类9.3%,青霉素类5.3%;单用药26.8%,二联用药60.7%,三联用药12.3%,≥四联用药0.2%。结论抗菌药在基层医院滥用现象非常严重,由此产生的严重不良后果已经逐步显现。应加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意识,加大对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知识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和管理措施,以达到抗菌药合理应用之目的 。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钙制剂在临床的应用及相关药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11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处方中的钙制剂应用情况进行临床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钙制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方法。结果使用钙制剂进行治疗的大多是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患者多为儿童、孕妇和老年人。临床钙制剂处方用药不合格率占7.3%,其中,碳酸钙维D片与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使用处方不合格的情况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5.5%和2.7%。结论应对患者合理使用钙制剂进行治疗,减少钙制剂应用不合格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运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对基层医院107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基层医院临床护士普遍缺乏评判性思维能力;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因工龄、年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结论临床护理管理及护理教育界应重视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尤其应重视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医学和人文科学交叉的学科 ,已经在实验“2 0 0 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规划中被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列入重要位置。可见健康教育的实施意义重大。为了解基层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 ,本文调查了我区 7所医院的内科、外科、妇产科等 7个整体护理病房的健康教育实施情况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资 料1 1 对象 于 2 0 0 0年 7月 1日— 8月 1日 ,共调查住院病人70人 ,男性 34人 ,女性 36人 ,年龄 15— 80岁 ,住院时间 5…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7月期间进行接受肠内营养制剂治疗的60例患者,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0%,有3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并发症,其中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腹泻.结论 肠内营养制剂能够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使并发症减少,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替硝唑的临床应用及制剂,推广其应用。方法 对替硝唑最新成果加以分析整理。结果 展现替硝唑在临床应用及制剂方面的最新成果。结论 替硝唑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厌氧菌感染及抗原虫感染的药物,且制剂品种丰富,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对辖区范围内3所县级医院临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家医院使用前5位麻醉药品分别是芬太尼注射液、布桂嗪注射液、舒芬太尼注射液、吗啡注射液、吗啡片,其他用量较少。手术用药占45%-65%。结论县级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和使用符合条例规定。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制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银杏叶为银杏科银杏属 ( Ginkgo biloba L.)植物的叶部。银杏树别名白果树、公孙树、鸭掌树。我国是银杏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其产地主要分布在广西兴安、湖北随州、江苏邳州和泰兴、山东郯城、湖南安化以及四川等地[1 ] ,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70 %。银杏叶主要成分为萜类及黄酮类化合物。其中萜类化合物为银杏内酯 A、B、C、M、J( ginkgolide A、B、C、M、J)和白果内酯 ( bilobalide) ;黄酮类化合物为白果素 ( bilobetin)、槲皮素 ( quercetin)、异鼠李素 ( isohamnotin)、山柰黄素( kaempfreo1 )、白果叶素 ( ginkgetin )和异白果叶素… 相似文献
15.
16.
基层医院临床路径试点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基层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开展情况,以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评估方案》([2010]56号)为框架,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评阅病历、现场考察等方式对基层8所试点医院进行评估。发现8所试点医院分别选择了心内科、普外、骨科等22个专业开展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1年内共有7536例患者进入临床路径管理流程,卫生经济学分析表明临床路径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并缩短平均住院日。建议加快推进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完善临床路径的信息化,并强化宣教使得临床路径获得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肺功能检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对比2003~2005年(未开展肺功能检查时期)与2007~2009年(已开展肺功能检查且进入较成熟阶段)包括呼吸内科及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慢阻肺、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漏诊和误诊率、确诊率;外科胸腹部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呼吸内科及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慢阻肺、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漏诊和误诊率明显减少、确诊率大大提高;外科胸腹部手术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肺功能检查是无创检查,简单易行,经济实惠(约合人民币200元左右),容易被患者接受是可行的;且大大提高了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开展肺功能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颅骨修补术的经验.方法 对本院2001年7月采用骨水泥、有机玻璃、钛网和自体颅骨瓣等修补颅骨缺损的修补方式、优缺点进行比较.结果 骨水泥、有机玻璃、钛网和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各有所长.结论 骨水泥、有机玻璃、钛网和自体颅骨瓣等在基层医院修补颅骨缺损是可行的,而帽状腱膜下颅骨瓣牵拉复位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有文献报道,医疗废物的危害在于它不同程度地含有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及其他有害物质,相当一部分的肝炎和艾滋病的传播源于注射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新技术在相应患者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采用德国贝朗医疗股份公司生产的由硅胶制成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经腋静脉到达上腔静脉的护理新技术.结果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开展此项护理新技术应用于急诊、内一、内二、外一、外二科等科室的化疗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和外科的大、中手术患者的置管共128例,置管时间最长67天,最短3天.其中送管不顺利及穿刺失败5例占3.9%,留管期间穿刺部位有红、肿等并发症2例占1.56%,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社会效益显著.结论 PICC护理新技术是一种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的护理技术,有着穿刺成功率高、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痛苦少、并发症少、又可测中心静脉压,并能在静脉内保持时间长等优点;临床使用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或静脉化疗引起并发症等的痛苦,能快速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为医护人员、患者家庭减少护理工作量,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减轻患者家庭与社会负担起到促进的作用.患者认可率及满意度高,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正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