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总结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景德镇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2007年6月-2010年12月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资料.结果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8例,感染率为80.0%;检出5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5株,占61.4%,革兰阳性菌16株,占28.1%,真菌6株,占1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是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12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均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肺部感染情况,分析病原菌种类,调查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2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76例,感染率为34.4%,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1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9株,占72.9%;对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年龄、GCS评分、糖尿病史、长期吸烟史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气管切开时间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菌群是革兰阴性菌,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医院肺部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医院肺部感染率的综合护理措施. 方法及时实施充分吸痰、气道湿化、胸部体疗、口腔护理、消毒隔离、营养支持等措施. 结果肺部感染率明显下降,由1990~1992年度的23.33%,逐渐下降到2000~2003年的3.53%. 结论充分吸痰、湿化气道及消毒隔离是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院内肺部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影响,为更好的救治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于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患者实行早期气管切开,对照组患者实行晚期气管切开,对两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在手术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血氧饱和度(SaO_2),对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估(GCS评分)并比较,同时检查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47%、23.54%;术前两组患者PaO_2、PaCO_2和SaO_2数据及格拉斯哥昏迷评估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有效率为65.5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也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过程中,应掌握好气管切开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率、控制时间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3年进行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颅脑损伤后24h内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在损伤后>24h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感染率、控制率、控制时间及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组为31.67%,对照组为86.67%;19例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得到控制16例,控制率为84.21%,对照组5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得到控制25例,控制率为48.08%;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治疗组患者平均为(7.3±2.9)d,对照组为(14.4±4.5)d,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治疗组为13.33%、对照组为45.00%,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明显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结论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应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影响,为更好的救治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于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患者实行早期气管切开,对照组患者实行晚期气管切开,对两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在手术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血氧饱和度(SaO_2),对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估(GCS评分)并比较,同时检查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47%、23.54%;术前两组患者PaO_2、PaCO_2和SaO_2数据及格拉斯哥昏迷评估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有效率为65.5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也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过程中,应掌握好气管切开时机。  相似文献   

7.
王兰英 《药物与人》2014,(7):219-219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意识昏迷,常发生恶心呕吐、误吸及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咳出,易致呼吸道道堵塞,保证呼吸道通畅,减轻脑水肿及大脑缺氧,则行气管切开术,使呼吸道通畅,行气管切开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成功的关键。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气道湿化,及时有效的吸痰,预防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龙华岸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798-179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顺利拔管,10例因家庭经济困难放弃治疗,4例植物状态生存,7例因病情严重而死亡.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气道湿化,及时有效的吸痰,预防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干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方法,针对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临床干预措施(使用可冲洗气管套管、把握气管套管拔除指征、积极的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治疗、合理营养支持和代谢调理、振动排痰机排痰)。结果观察组(实施临床干预)肺部感染率为55.56%(35/63),平均感染控制时间为(6.33±2.71)d;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未实施临床干预)肺部感染率为72.31%(47/65),平均感染控制时间为(8.44±3.14)d;两组肺部感染率与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分别Χ^2=3.89,P〈0.05;t=3.19,P〈0.01)。结论经临床干预后,有效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率,并缩短了肺部感染控制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及细菌学研究,探讨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5月-2013年3月4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临床治疗、痰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23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26株占95.0%,革兰阳性菌12株占5.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药物敏感性最高,达到63.8%;12株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敏感率也在50.0%以上。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治疗中必须根据药敏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加强抗菌药物规范使用,减少耐多药病原菌的增加;综合规范的护理措施也对减少肺部并发症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性,为预防与控制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04例重度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并对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性进行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仪鉴定病原菌种类,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检测。结果 204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造成肺部感染的因素主要为气管切开、昏迷时间>7d、颅脑手术、误吸呕吐物,分别占31.4%、28.9%、16.7%、13.2%;共检出病原菌28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8株占74.0%,革兰阳性菌56株占19.9%,真菌17株占6.1%;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唑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6.7%、78.0%、75.8%、42.9%。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气管切开、昏迷时间>7d、颅脑手术、误吸呕吐物,通过监测病原菌的分布、变化及其药敏特点,可确立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方案,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2.
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探讨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356例入住医院神经外科的脑外伤患者,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均需行气管切开,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根据其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56例脑外伤患者中有12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3.7%;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气管切开时间、有糖尿病史、有吸烟史、留置胃管、抗菌药物的使用、激素的使用、有合并伤分别为(10.4±3.2)d、56.7%、58.3%、54.2%、58.3%、64.2%、56.7%,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的(7.7±3.3)d、44.9%、46.6%、40.7%、44.9%、44.9%、42.8%,而GCS评分(3.2±0.9)及白蛋白水平(29.0±3.2)g/L明显低于未感染组患者的(6.8±1.3)分、(36.9±4.2)g/L,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存在糖尿病史、吸烟史、合并伤及白蛋白水平的低下、GCS评分越低、有留置胃管、抗菌药物及激素使用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史、GCS评分低下及使用激素是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史、GCS评分低下及使用激素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ICU 71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按是否发生感染分为两组,其中发生肺部感染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无肺部感染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与肺部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行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率为49.3%;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年龄、GCS计分、使用脱水剂天数、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天数、昏迷>24h、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是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治疗中应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气道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6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采用GOS预后评价标准,14例预后较好(39%),其中恢复良好8例,中残6例;预后较差17例(47%),其中重残1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5例(14%)。抢救成功率86%。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扣背吸痰,有效的气道湿化,减少呼吸道损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时干预,为下一步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2009年4月-2012年6月入住ICU因需创辅助呼吸机患医源性肺炎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定期予以痰培养+药敏,且对相应患者予以胸片检查;对患者的各种接触因素进行标本采集,以致病菌为线索,对诸因素进行评价,作出各因素对医源性肺炎的综合指数.结果 病原菌的种数随时间在不断变异,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原菌的种数在不断增加,气管切开的肺部感染90例,感染率达50.0%,时间主要在术后约6d,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采用logistic分析,发现呼吸湿化瓶、呼吸机接口、吸引器连接管处的病原菌与患者肺部感染呈正相关,即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症病房气管切开患者,感染发生在氧管切开后约1周,感染以革兰性阴性菌为主,危险因素以呼吸湿化瓶、呼吸机接口、吸引器连接管为主,随时间延长,细菌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0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肺部感染组(149例)和无肺部感染组(259例),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检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0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36.52%(149/408)。149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63株,以革兰阴性菌(67.48%)和革兰阳性菌(25.15%)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引流管留置、GC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95%CI)值分别为5.837(3.125~13.168)、3.172(1.748~5.975)、5.106(2.683~11.829)、4.913(2.284~10.716)、3.625(1.972~7.218)、2.618(1.327~4.721)。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其危险因素的早期预防和护理,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牙周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为感染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牙周手术的41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牙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总结应对策略;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416例行牙周手术的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35例,感染率为8.41%;年龄、手术时间、合并症、手术参观人员、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等是牙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牙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众多,应根据这些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牙周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肺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13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并寻找控制对策.结果 13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49例,感染率为36.3%;49例患者送检痰标本154份,经细菌学检验共分离病原菌124株,引起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66.94%、14.52%、18.54%;发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为年龄、激素及抗菌药物应用、呼吸机应用、住院时间、昏迷、气管切开等.结论 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防颅内感染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7年4月-2010年10月于医院住院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腰大池置管引流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颅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32例无颅内感染发生,对照组32例有4例发生颅内感染,占12.5%,两组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大池置管引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防颅内感染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