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HBV携带者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0例,另选同期健康人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GP73水平,对15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穿刺活检,采用Metavir评分对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进行评价。结果慢性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为(46.5±7.8)ng/ml,慢性乙型肝炎组为(90.2±10.9)ng/ml,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为(231.6±20.1)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的(36.7±6.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水平也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或HBV携带者(P0.05);经肝组织检查,150例慢性HBV携带者肝内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表现为G0~G1105例,G230例,G3~G415例,其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45.2±12.8)ng/ml、(63.8±15.0)ng/ml和(83.7±20.1)ng/ml,S0~S198例,S230例,S3~S422例,其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45.1±16.8)ng/ml、(67.3±16.4)ng/ml和(72.0±18.4)ng/ml,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严重的患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升高,与分级或分期轻的人群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F=19.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GP73水平升高是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显著炎症(OR=1.1,95%CI:1.0~1.1,P0.05)和显著肝纤维化(OR=2.1,95%CI:0.8~1.2,P0.05)的高危因素。结论检测血清GP73水平可能有助于对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判断,能否作为预测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潜在标志物,还需要扩大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HBV携带者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0例,另选同期健康人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GP73水平,对15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穿刺活检,采用Metavir评分对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进行评价。结果 慢性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为(46.5±7.8) ng/ml,慢性乙型肝炎组为(90.2±10.9) ng/ml,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为(231.6±20.1) 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的(36.7±6.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水平也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或HBV携带者(P<0.05);经肝组织检查,150例慢性HBV携带者肝内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表现为G0~G1 105例,G2 30例,G3~G4 15例,其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45.2±12.8)ng/ml、(63.8±15.0)ng/ml和(83.7±20.1)ng/ml,S0~S1 98例,S2 30例,S3~S4 22例,其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45.1±16.8)ng/ml、(67.3±16.4)ng/ml和(72.0±18.4)ng/ml,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严重的患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升高,与分级或分期轻的人群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F=19.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GP73水平升高是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显著炎症(OR=1.1,95 % CI:1.0~1.1,P<0.05)和显著肝纤维化(OR=2.1,95% CI:0.8~1.2,P<0.05)的高危因素。结论 检测血清GP73水平可能有助于对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判断,能否作为预测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潜在标志物,还需要扩大验证。  相似文献   

3.
《肝脏》2017,(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与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探讨血清GP73水平与IL-6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在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住院的慢性HBV感染者268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13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LC)58例,HBV相关肝细胞癌(HCC)71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浓度,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L-6含量。结果慢性HBV感染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68.61,P0.001),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清GP73浓度在CHB(111.96±73.02 ng/mL)、HLC(190.86±89.83 ng/mL)和HCC(228.58±114.45 ng/mL)中持续升高,HLC和HCC患者中血清GP73浓度均显著高于C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相关性分析,血清GP73含量与慢性HBV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69,P0.001)。慢性HBV感染者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F=39.94,P0.001),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清IL-6含量在CHB(3.52±4.85 ng/mL)、HLC(23.42±34.65 ng/mL)和HCC(38.81±40.85 ng/mL)中持续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相关性分析,血清IL-6含量与慢性HBV感染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00,P0.001),慢性HBV感染者血清IL-6含量与GP73水平呈正相关(r=0.548,P0.001)。结论血清GP73水平和IL-6含量与慢性HBV感染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血清GP73水平和IL-6含量可作为评估肝脏炎症损伤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血清IL-6含量与GP73水平呈正相关,血清IL-6可能参与调节GP73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特征与ALT、性别、年龄和HBV DN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82例慢性HBV感染者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分别就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与性别、年龄、ALT、HBV DNA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282例中炎症分级≥2级所占比例为58.51%,肝纤维化分期主要分布在S1(35.11%)和S2(34.75%);不同炎症分级之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方面,G2~G4组均高于G0组(P坶0.05);在ALT方面,G2~G4组均高于G0和G1组(P均0.05),G4组高于G2和G3组(P均0.05);不同炎症分级组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患者性别分布方面S2组男性比例高于S3组(P0.05);在年龄方面,S1、S2、S3组年龄依次升高(P均0.05);ALT方面,S4组高于S0~S3组(P均0.05);HBV DNA水平方面,S3组高于S1组(P0.05),S4组高于S0~S3组(P均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大部分炎症分级为G2以上,肝纤维化分期为S4以下。随着ALT升高,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逐渐加重,但ALT≥2倍正常值上限后肝纤维化程度不再随之变化。男性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较重。随着年龄增加肝脏炎症程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总结低水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HBV感染者临床特征,以利于寻找肝功能可能已经异常的线索。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HBV感染者226例,均接受肝活检,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和组织学活动指数评价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和炎症活动度分级。将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G2S2定义为显著肝组织学病变。结果 在本组226例HBV感染者中,临床诊断HBV携带者12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01例;CHB患者男性占比、显著肝组织病变、血清AST水平>40 U/L、肝纤维化分期≥F2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分别为77.2%、61.4%、49.5%、36.7%和52.5%,显著高于HBV携带者的54.4%、33.6%、5.6%、18.4%和25.6%(P<0.05);在226例HBV感染者中,经肝组织学检查,发现显著肝组织病变104例,非显著肝组织病变122例;显著肝组织病变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为(4.6±1.2)lg copies/ml,显著低于非显著组【(5.2±1.4)lg copies/ml,P<0.05】,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为(163.6±49.2)×109/L,显著低于非显著组【(192.2±54.5)×109/L,P<0.05】,血清ALT水平>40 U/L、AST水平>40 U/L、肝纤维化分期≥F2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2占比分别为60.6%、39.4%、57.7%和81.7%,显著高于非显著组(分别为31.1%、13.1%、0.0%和0.0%,P<0.05)。结论 对于血清ALT低水平的HBV感染者应进行临床资料的筛查和甄别,其中一些已经存在肝组织学病变,适时进行肝活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CHB患者而给予必要的处理,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ALT和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114例,行B超定位下肝穿刺组织活检,观察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ALT和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回归分析。结果 (1)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相关(P0.05),炎症分级越高,纤维化分期也越高。(2)114例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炎症程度≥G2者101例(88.59%),纤维化程度≥S2者63例(55.26%)。(3)感染者的性别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4)将感染者按年龄分组,第一组30岁,第二组30~40岁,第三组40岁,三组感染者的年龄与肝组织炎症分级无相关性(P0.05)、与纤维化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年龄越大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越高。(5)AL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相关(P0.05),ALT水平越高,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越高。(6)将114例感染者按HBV DNA水平分组,第一组HBV DNA10~4,第二组HBV DNA:10~5~10~7拷贝/mL,第三组HBV DNA10~8,三组之间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越高,纤维化分期也越高;大多数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都在中等程度及以上(≥G2者占73.7%或≥S2者占75.4%);感染者的年龄越大、ALT水平越高,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分级与临床及血清学指标间的关系,寻找影响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0例入选的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并进行肝组织病理炎症分期(G0~4)和纤维化分期(S0~4),并同时测定临床和血清学指标。将肝组织学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82例患者,以肝组织炎症分级≥G2和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BsAg定量水平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组织学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组100例,5.00×102拷贝/ml≤HBV DNA<104拷贝/ml,ALT正常的HBeAg阴性CHB患者,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均>40岁.根据HBsAg定量水平被随机分成了2组,A组(HBsAg定量<1500 IU/ml)61例和B组(HBsAg定量≥1500 IU/ml)39例.2组患者均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HBsAg定量,肝组织学G、S分期,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HBsAg定量低水平时,肝脏炎症活动度(G≥2)百分比或者肝脏纤维化(S≥2)百分比分别为14.75%与6.56%,在HBsAg定量较高水平时,肝脏炎症活动度(G≥2)百分比和肝脏纤维化(S≥2)百分比分别为89.74%与79.49%,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评分与HBsAg定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对HBeAg阴性CHB患者来说,HBsAg定量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故肝脏组织学检查仍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脏病理与血清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1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血清免疫学指标分为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均进行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不论HBeAg阳性还是HBeAg阴性CHB患者炎症分级从G0到G4分为5级,结果显示各级患者HBV DNA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HB患者纤维化分期从S0到S4分为5期,结果显示各期之间HBV DNA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论HBeAg阳性还是HBeAg阴性CHB患者,肝脏病理分级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血清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特点。方法2012年9月~2016年9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143例,常规进行肝穿刺检查和血清HBV DNA检测。结果肝组织炎症分级为G0期14例(9.8%),G1期79例(55.2%),G2期29例(20.3%),G3期21例(14.7%),纤维化分期为S0期15例(10.5%),S1期72例(50.3%),S2期30例(21.0%),S3期25例(17.5%),S4期1例(0.1%);年龄较大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较明显(P0.05),血清HBV DNA水平5 lg copies/ml组与血清HBV DNA水平≥5 lg copies/ml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构成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后者肝组织具有更为严重的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结论不同年龄和血清病毒载量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学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诊治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各年龄段慢性HBV携带者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炎症分级≥G2级或纤维化分期≥S2者所占比例,探讨肝活组织检查最佳时机,指导抗病毒治疗. 方法 收集292例慢性HBV携带者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按年龄分为3组,计算各年龄段炎症分级≥G2或纤维化分期≥S2者各占比例,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统计学描述用构成比,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个年龄段慢性HBV携带者炎症分级≥G2级或纤维化分期≥S2者,在11 ~ 29岁组占26.5% (36/136),30~39岁组占39.4% (37/94),40~60岁组占58.1% (36/62),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30 ~ 39岁组炎症分级≥G2级或纤维化分期≥S2者的比例为39.4% (37/94),与40~60岁组58.1% (36/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且30岁以前的慢性HBV携带者炎症分级≥G2级或纤维化分期≥S2者占26.5%(36/136),30岁以后的慢性HBV携带者炎症分级≥G2级或纤维化分期≥S2者占46.8%(73/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年龄≥30岁为慢性HBV携带者肝活组织检查最佳时机,因此,对≥30岁慢性HBV携带者应尽早做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对预防疾病发展,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对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指征(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2或肝纤维化分期≥S2)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LT水平2×ULN慢性HBV感染者207例,根据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分为G2和S2组(87例)与≥G2或≥S2组(120例)。记录其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计算APRI评分;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APRI与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ALT、AST、PLT及APRI对ALT2×ULN患者抗病毒适应证的判断效果。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APRI与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1、0.597,P值均0.001)。在ALT、AST、PLT、APRI对抗病毒适应证的判断效果中,APRI的判断价值最高,其对判断≥G2或≥S2组、≥G2组、≥S2组的AUC分别为0.913、0.882、0.881。APRI预测≥G2或≥S2组的AUC为0.913(95%可信区间为0.871~0.954),最佳截断值为0.5324;当APRI≥0.5324时,患者存在显著的肝组织学病变,即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2或纤维化分期≥S2,达到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其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0%、89.66%、92.11%、83.87%。结论 APRI对于协助了解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病理变化、决定抗病毒治疗时机有较好的判断价值,可减少临床应用肝穿刺有创评估组织学改变的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分期与血清ALT和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在35例HBeAg阴性CHB患者,行肝穿刺活检术和常规检测血清HBV DNA和ALT。结果在35例HBeAg阴性CHB患者中,肝组织学检查示G1S0者1例,G1S1者6例,G1S2者7例,G1S3者1例,G2S1者1例,G2S2者8例,G2S3者3例,G3S2者4例,G3S3者4例;G1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3.2±2.3lgcopies/ml)较G2/G3者低(分别为5.4±1.5lgcopies/ml和5.0±1.4lgcopies/ml,P<0.05);S0-2患者血清ALT水平为161.0±251.5U/L,显著高于S3者(45.6±23.4U/L,P<0.05);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543,P<0.01);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462,P<0.01),而与纤维化分期无明显相关(r=0.083,P>0.05);血清AL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8和-0.213,P>0.05)。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高度正相关,但两者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铜蓝蛋白(CP)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建立肝纤维化分级无创模型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确认的CHB患者148例,同步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血清CP及生物化学指标检查.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判断CP水平与肝脏病理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相关指标的诊断意义.构建肝脏纤维化诊断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法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148例CHB患者炎症活动度分级G1、G2、G3、G4的血清CP平均值分别为(212.5±34.9)、(205.5±32.0)、(201.4±37.7)和(172.8±20.4) mg/L,ANOVA分析提示4组炎症活动度分级间C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09,P<0.01);纤维化分期S1、S2、S3、S4的血清CP平均水平分别为(217.4±32.3)、(206.0±37.7)、(194.2±29.8)和(179.7±30.4)mg/L,ANOVA分析提示纤维化分期间C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08,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提示,CP与炎症活动度分级(r=-0.316,P<0.01)以及纤维化分期(r=-0.404,P<0.01)均呈负相关关系.应用ROC分别建立CP水平对S≥2、S≥3、S=4的诊断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0.70和0.7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模型-1(S≥2)、模型-2(S≥3)、模型-3(S=4)组包括CP、甲胎蛋白、胆碱酯酶、PLT、年龄的肝纤维化独立预测因子,最终构建数学模型并计算肝纤维化评分,模型-1、模型-2、模型-3的AUC分别为0.84、0.83和0.87,准确率分别为71.8%、80.3%和79.2%.结论 CHB患者的血清CP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关系,随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呈阶梯状降低.CP水平可作为无创性判断肝脏纤维化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CP而构建的肝纤维化预测模型对CHB肝纤维化肝硬化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肝脏病理特点及其与血生化、凝血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43例HBV携带者进行肝穿活检,常规HE和Masson染色,进行病理分级分期检查。同时检测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43例临床诊断的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表现为G1S02例(4.65%),G1S130例(69·77%),G1S210例(23.26%),G1S31例(2.32%)。纤维化分级S2-3组血清球蛋白和层粘蛋白较S0-1组显著升高。结论本组HBV携带者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大多数炎症活动较轻,部分病例存在较明显的纤维化,其血清球蛋白和层粘蛋白升高的意义仍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肝脏炎症的相关性,评估GP73联合AST的无创诊断模型对显著肝脏炎症(≥G2)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CHB初治患者422例,ALT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 value,ULN)的患者222例,ALT≥2倍ULN患者200例,全部进行GP73、AST、ALT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检测。ALT2×ULN的患者进行肝活检,分析GP73与肝组织病理炎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无创诊断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对于显著肝脏炎症(≥G2)的诊断效能。结果 ALT2×ULN的患者GP73水平显著低于ALT≥2×ULN的患者,中位数分别为50.68 ng/mL和110.6 ng/mL (P0.01)。ALT2×ULN的患者具有显著肝脏炎症(≥G2)及显著纤维化(≥S2)者分别为57例(25.7%)和110例(49.5%),显著肝脏炎症组(≥G2)的GP73水平高于无明显肝脏炎症组(G0-G1)(P0.01),伴随肝脏炎症程度的增加,GP73水平逐渐升高且与肝组织病理的炎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05(P0.01)。Logistic回归构建的GP73联合AST的无创诊断模型诊断显著肝脏炎症的效能(≥G2)明显优于单独应用GP73、ALT以及AST,AUROC为0.836(95%CI:0.781~0.88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44%、80.61%(P0.01)。新模型采用≤2.88以及≥4.2的诊断界值可以使80.6%(175/222)的CHB患者避免行肝活检。结论血清GP73与CHB患者的肝脏炎症密切相关,应用GP73联合AST的无创诊断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显著肝脏炎症,替代肝穿刺,用以判定ALT在2倍正常值以下的患者是否须进行抗病毒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脏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研究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方法对219例HBsAg阳性且血清ALT持续正常6个月以上的HBV携带者进行了肝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和HBV血清标记物,研究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率和程度,分析感染者组织学改变与血清病毒水平、HBeAg及年龄的关系。结果HBV携带者中95.0%(208/219)肝脏组织学有改变,其中轻度炎症和(或)纤维化(G0~1/S0~1)者占50.0%(104/208),有8.7%(18/208)炎症活动度和(或)纤维化程度在3级(期)或以上。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分布在慢性HBV携带者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慢性HBV携带组中,以HBeAg阳性和阴性分层分析,炎症活动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纤维化性程度在HBeAg阴性组严重于HBeAg阳性组(χ^2=9.551,P〈0.05);不同年龄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40岁以上年龄组S3~4占21.1%,18岁以下年龄组S3~4仅占7.7%。免疫组织化学检查219例HBsAg全部阳性,HBcAg在慢性HBV携带者组均是阳性,在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中10例阳性(33.3%)。结论绝大部分HBV携带者存在不同程度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其中约50%为轻度改变,8.6%炎症和(或)纤维化程度在3级(期)或以上。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病毒水平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清标志物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2月-2017年5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行肝穿刺检查的6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并随机分为2组(A组477例,B组201例),使用ELISA试剂盒,依照说明书进行血清GP73的定量检测。2独立样本间比较采用Mann-Whitny U检验,相关性比较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血清GP73在A组与B组患者中均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在A组患者中血清GP73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529、0.434,P值均<0.001),在B组患者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r值分别为0.418、0.437,P值均<0.001)。血清GP73诊断肝脏中度及以上炎症坏死(G≥2)及重度及以上炎症坏死(G≥3)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组患者分别为0.774[95%可信区间(95%CI):0.733~0.811,P<0.001)和0.844(95%CI:0.808~0.875,P<0.001),B组患者分别为0.730(95%CI:0.663~0.790,P<0.001)和0.716(95%CI:0.649~0.777,P<0.001)。ALT联合血清GP73检测在A组中可以使77.4%的G≥2和(或)S≥2患者被鉴别出来,B组中78.9%的患者被鉴别出来。结论血清GP73可用于辅助ALT鉴别适宜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减少对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依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活检对HBV携带者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HBV携带者,在B超引导下行1秒钟快速肝穿刺活检术,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134例患者中,仅2例(1.49%)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完全正常(G0S0);在105例HBV DNA≥10^5copies/ml(或HBeAg阴性者HBV DNA≥10^4copies/ml)的HBV携带者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者80例(76.19%),即可实施抗病毒治疗;在100例HBeAg(+)与34例HBeAg(-)感染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08);在不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感染者,HBV DNA载量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557),HBV DNA≥10^7copies/ml与HBV DNA〈10^7copies/ml感染者比,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7,P=0.001)。结论对于慢性HBV携带者,应及时进行肝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程中的变化。方法:选取275例患者,包含HBV携带者或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HBV组,n=130例)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145例)。根据肝活检病理学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29例患者未发生肝纤维化(CHB组),另116例患者发生肝纤维化(肝纤维化组)。比较肝纤维化组不同肝纤维化分期(S0~S4)和炎症分级(G0~G4)患者血清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标志物诊断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最佳切割点。多元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清标志物与肝纤维化进展的关系。结果:与HBV组和CHB组比较,肝纤维化组患者血清Wnt-3a、Wnt-5a、β-catenin、Wnt诱导分泌蛋白-1(WISP-1)水平升高,同时Wnt信号通路抑制分子Dickkopf-1(DKK-1)水平降低(均P<0.05)。与S1~S2期患者比较,S3~S4期患者血清Wnt-5a、WISP-1水平升高,且血清DKK-1水平降低(均P<0.05)。此外炎症分级G4级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