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侯蕊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4):102-103
目的 观察肠外营养(PN)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据喂养耐受情况采用全静脉营养(TPN)或部分静脉营养(PPN);对照组采用传统营养支持.比较2组治疗后体质量、增加体质量,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体质量、增加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源性高血糖发生率为2.63%(1/38)低于对照组的12.50%(5/40),晚发性酸中毒发生率为2.63%(1/38)低于对照组的5.00%(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可更早更快的增加早产儿体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更快地适应和耐受胃肠喂养,缩短住院时间,对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与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早产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静脉喂养,观察组给予肠外营养与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消失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总蛋白、血糖、总胆红素以及尿素氮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与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呕吐和腹胀症状,加快其康复的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肠内与肠外营养对吸吮无力早产儿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在吸吮无力早产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6例吸吮无力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给予置胃管鼻饲母乳,每2~3 h喂母乳1次,至患儿能自行吮乳后再拔除胃管;对照组在恢复自动吮乳前,采用全合一静脉营养液(包括氨基酸、脂肪乳、碳水化合物、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经周围静脉输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1.3%,对照组治愈率82.6%,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恢复自动吮乳功能时间短,体重增加明显,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肠外营养价格高,不易护理,并发症多,而肠内营养均衡全面,符合生理情况,有利于肠道生理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故对吸吮无力早产儿合理使用肠内营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对早产儿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 81例未经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根据随机数表分为A组41人给予肠内营养,B组40人给予肠外营养,研究指标:2周后的体重变化、不耐受、住院天数、死亡人数、头围增长;1周后的总蛋白(TP)、肌酐(CREA)、尿素(UREA)、血糖(Glu)、总胆红素(TBIL)、钙(CA)、磷(P)、钠(NA)、γ-谷氨酰转肽酶(GGT)。喂养30min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结果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之间的体重变化、住院天数、死亡人数、头围增长、TP、CREA、UREA、GLU、TBIL、CA、P、NA、GGT、CRP、ALB以及TRF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耐受的人数相比,肠内营养组不耐受的人多于肠外营养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疗效、生化指标以及机体的应激反应中,肠内营养更符合集体消化吸收的生理过程,对早产儿的肝肾、消化功能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7.
临床药师应在肠外肠内营养治疗中发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8(5):52-55
肠外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临床药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展肠外肠内营养工作。本文主要从合理用药的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临床药师可以发挥的作用,以及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7,(17):2429-243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肠外营养相关性肝损害(PNALD)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中的作用,促进临床营养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PNALD患者的治疗过程,建议将原有的"全合一"营养液配方中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调整为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30%长链脂肪乳剂250 m L调整为20%中/长链脂肪乳剂250 m L,8.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1 000 m L调整为8%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AA)750 m L,并加用20%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100 m L和10%ω-3鱼油脂肪乳注射液100 m L,其余配方不变。另加用保肝药物还原型谷胱甘肽、S-腺苷蛋氨酸进行保肝退黄治疗,并逐渐减少肠外营养(PN)的量,过渡到肠内营养(EN)。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的调整建议,该患者的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PN使用时间,PN中脂质种类、摄入量,营养物过剩等是造成PNALD的主要因素。临床药师在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中开展药学监护可确保营养药物安全、有效地利用,减少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32):4569-4571
目的:探讨临床营养药师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肠外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营养药师参与1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会诊,结合患者的病因、肝功能状况、并发症、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等,通过两次会诊,建议患者的营养液中不再加入胰岛素,将20%脂肪乳注射液(C14-24)250 m L调整为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250 m L、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Ⅴ)350 m L调整为六合氨基酸注射液(6AA)350 m L、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g调整为0.7 g,并增加甘油磷酸钠注射液10 m L、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胺10 g,滴注速度由2 m L/min降至1.5 m L/min,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50 g)由300 m L增加至350 m L,同时检测血糖。结果:医师采纳了临床营养药师的建议,患者病情稳定,血糖控制平稳,直至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得到控制,饮食恢复正常,未再出现低血糖症状。结论:临床营养药师参与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等相关药学监护,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乳糜胸(腹)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胸导管或胸(腹)腔淋巴管破裂使淋巴液(乳糜液)漏入胸(腹)腔所致,临床罕见,发病率估计为出生婴儿中的1/10000至NICU中的1/2000,可引起呼吸、营养和免疫障碍,本文就1998年至2002年间的7例患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新生儿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血糖维持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儿血糖维持治疗、药物选择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关联性评价,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建议。结果:患儿在使用药物治疗后血糖恢复平稳,对使用奥曲肽后可能诱发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病情稳定后转入上级医院继续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对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儿应进行用药监护,制订药物治疗方案并提出用药建议,及时识别药品不良反应,保证了新生儿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状况及胆红素的影响.方法 对56例早产儿监测其出生后脐血前白蛋白、白蛋白的水平,并以21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其中21例接受胃肠道外营养的早产儿在第3、7天及胃肠道外营养停止时监测血前白蛋白、白蛋白的水平与正常组对照,并经皮监测胆红素浓度与胃肠道喂养组对照.结果 ①早产儿脐血前白蛋白、白蛋白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足月儿,接受胃肠道外营养的早产儿在第3、7天及胃肠道外营养停止时[(13.36±3.25)d]血前白蛋白逐渐升高到正常水平,而血白蛋白在胃肠道外营养停止时,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②接受胃肠道外营养的早产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胃肠道喂养早产儿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于不能耐受胃肠道喂养的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是较安全理想的供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婴儿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药学监护要点,以提高临床药师对治疗药物的管理水平。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婴儿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治疗,对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药学监护,促进患儿病情转归。结果:经过包括临床药师在内的诊疗团队共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提出用药建议,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药学监护和用药宣教,患儿好转出院,随访期间病情未复发。结论:临床药师在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治疗中可发挥药学专业优势,进行药物精细化监护管理,提高疗效,以保障婴幼儿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1例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合并代谢性骨病的钙、磷补充及个体化肠外营养方案制定的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合并代谢性骨病患儿的治疗过程,并对治疗方案与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结合患儿病理生理特点和病情进展,临床药师对患儿肠外营养钙、磷补充及维生素D添加提出药学建议,参与肠外营养个体化用药方案制定,促进疾病转归。结论:临床药师从药学角度参与早产儿个体化药物治疗,尤其是是肠外营养方案的优化及加强代谢性骨病相关药学监护,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改善患儿预后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1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营养支持方案的优化干预和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营养支持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对患儿初始肠外营养支持方案进行优化,在患儿并发NEC及出现肠外营养相关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时,及时对营养支持方案的调整进行干预。结果出生后24h内给予氨基酸是安全的。当患儿出现NEC时予以禁食,全肠外营养支持;当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时应减少脂肪乳用量。结论患儿营养支持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做到了个体化,使营养支持治疗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药师在临床肠外营养治疗中提供药学服务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药师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PC)的新理念.方法: 从营养制剂遴选、全营养混合液(TNA)的组方、TNA的标准化配制、TNA配制与使用中的药学监控及提供临床医护人员和病人的药学知识咨询等方面来实现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实践.结果: 药师利用专业知识,深入临床在肠外营养治疗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结论: 这是临床药师开展工作的一个切入点,推动了临床药学的发展,同时药师要开展新工作、新研究,为临床提供更加完善的PC.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肠衰竭相关肝病患儿的临床治疗实践,探讨临床药师在肠衰竭相关肝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结合肠衰竭相关肝病患儿个体情况,参与制订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和药学监护计划。结果:在临床药师和临床医生共同制定的营养支持方案下,患儿生长发育良好,胆汁淤积有所缓解,总胆红素由376.8 μmol/L降至121.6 μmol/L,直接胆红素由274.7 μmol/L降至87.4 μmol/L。结论:合理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肠衰竭相关肝病患儿维持生命,提高肠内营养耐受性,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研究我院收治的药物中毒患儿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预防儿童药物中毒及抢救药物中毒患儿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方法:对我院2015-2017年收治的儿童药物中毒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药物中毒主要与误服、家庭药品保管、基层医务工作者和家长的安全用药知识等有相关,医院部分药品解毒剂配备不足。结论:预防儿童药物中毒重点在于加强家庭常用药的日常管理、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及家长的安全用药意识和改进药品包装等方面,同时医院药品解毒剂配备应完善,全社会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