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传统的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由于受胸锁乳突肌的阻挡,暴露甲状腺不充分,为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笔者近年来将该手术改良为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本研究比较该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进行充气式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行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改良入路组),另39例行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传统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术后1、3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满意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入路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颈部恢复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入路组(均P<0.05)。改良入路组术后1、3 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均P<0.05)。改良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5.13%,传统入路组1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入路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入路组(89.74% vs. 66.67%,P<0.05)。结论 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操作相对更容易,可以改善手术状况,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术后疼痛感低,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满意程度也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目前,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GUA-ET)逐渐被广泛采用,但建腔因其分离皮瓣时存在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的可能性而一直是该手术的重难点。笔者中心近年发现位于锁骨上窝的脂肪团(笔者将其命名为freedom脂肪,简称F脂肪)在GUA-ET手术中有示踪颈外静脉及属支、锁骨上神经和皮下神经分支的作用。因此,本文探讨以F脂肪为指引标记在GUA-ET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5月—2022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乳甲外科二病区接受GUA-ET手术的17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其中,93例术中采用F脂肪作为指引标记(观察组),84例术中未采用F脂肪指引标记(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初始建腔时间、建腔出血例数、中转开放以及皮肤烧灼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GUA-ET手术初始建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12.84±2.218)min vs.(30.49±5.871)min,P<0.05];观察组建腔过程中出血4例(4.3%),对照组6例(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术中出血转开放及皮肤烧灼伤等并发症,对照组发生术中出血转开放与皮肤烧灼伤各1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以F脂肪为标记指引GUA-ET手术可避免因保护颈外静脉及其属支等结构而进行的分离与暴露,从而有效缩短初始建腔时间,并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无充气后入路经锁骨下腔镜甲状腺手术由于切口隐蔽和术后吞咽障碍轻的优点,已被患者广泛接受。但中央区淋巴结后界的清扫仍存在不少的困难。笔者采用后入路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显露并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本文通过累积和分析法(CUSUM)分析手术时间,探讨该术式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的学习曲线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8月连续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接受无充气后入路经锁骨下腔镜甲状腺手术的1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USUM拟合学习曲线,并依此结果比较不同阶段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随着手术例数增加呈前期下降,后期趋于平稳的趋势。学习曲线最佳拟合为三次方曲线,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增加至33例时到达顶点,以此为界将学习曲线分为学习阶段和熟练阶段。学习阶段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熟练阶段[(151.85±39.46)min vs. (93.88±19.04)min,P<0.01]。两个阶段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随访过程中无复发。结论 无充气后入路经锁骨下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安全可行,中央区显露良好,学习曲线短,适合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胸乳途径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2005年12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275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腔镜手术124例(腔镜组),开放手术151例(开放组),两组手术的切口引流量、术后对镇痛的需求、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中出血量[(24.52±9.87)mL]明显少于开放组[(39.67±25.8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镜组手术时间[(127.66±34.83)min]长于开放组[(95.17±29.86) min],P<0.05 ;腔镜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开放组。腔镜组对手术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8.94±0.81)明显高于开放组(5.74±1.61)(P<0.05)。两组均无术后大出血及喉返喉上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腔镜甲状腺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美容满意度高等优点,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有效推动了甲状腺微创外科的发展,目前应用最多是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但其高昂的设备成本限制了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开展。因此,本研究探讨国产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临床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2023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11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图迈 ?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国产机器人组),169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达芬奇机器人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平衡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与术后相关指标。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均未中转开放手术。PSM前,两组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按1∶1进行PSM后,两组各纳入41例患者,两组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达芬奇机器人组比较,国产机器人组平均总手术时间、助手准备时间、术者手术时间明显延长(193.68 min vs. 138.85 min, P=0.00;43.32 min vs.37.9 min, P=0.00;150.37 min vs. 100.95 min, P=0.00),淋巴结清扫数量减少(10.41枚 vs. 8.32枚, P=0.03)。两组患者的淋巴结阳性数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评分、美容效果满意度及主刀医师评价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国产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有选择性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给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中重度足母外翻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组(20例,36病足)和联合手术治疗组(30例,50病足,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足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两组病人患足疼痛情况,测量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 HVA)和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us angle, IMA)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联合手术治疗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为(33.75±5.27) ml,手术时间为(55.14±12.89) min,均高于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组[(12.88±4.75) ml,(27.67±10.12)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93,P=0.018;t=4.293,P=0.012)。联合手术治疗组术后1周、1个月、1年的VAS评分[(3.24±0.98)分、(2.17±0.45)分、(1.31±0.12)分]均优于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组[(3.42±0.74)分、(2.57±0.36)分、(1.88±0.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7,P=0.028;t=2.991,P=0.017;t=2.542,P=0.021)。两组病人术后的HVA、IMA、AOFAS评分、满意度评分、AOFAS优良率比较,联合手术治疗组[12.67°±2.13°、8.31°±1.02°、(81.21±9.24)分、(91.67±4.12)分、88.8%]优于Chevron截骨治疗组[10.42°±3.52°、7.59°±1.33°、(62.22±6.42)分、(75.32±5.91)分、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42,P=0.037;t=2.984,P=0.029;t=3.342,P=0.012;t=3.943,P=0.007;χ2=7.274,P=0.032)。结论 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具有更好的术后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目前较为常用的腔镜甲状腺手术入路主要有经腋窝入路、经胸乳入路及经口入路等。经腋窝入路相较于其他术式,其利用颈部肌肉的自然间隙建腔,在颈前带状肌深面显露甲状腺并进行手术操作,对颈部功能影响较小,而且无需充CO2,对心脑血管影响较小,因此近年来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接受。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寻找胸锁乳突肌肌间隙是该术式的一大难点,在此步骤中较多初学者不能准确定位肌间隙,进而增加了手术时间及创伤。为此,笔者中心对经腋窝无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作了一定的改进,降低术中寻找肌间隙的难度。本研究对该改良术式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估,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5月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4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接受改良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手术(观察组),另23例接受常规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超声引导下在胸锁乳突肌胸骨部与锁骨部之间的间隙内注水分离,扩大肌间隙,然后缝线定位胸锁乳突肌胸骨部后缘,准确进入肌间隙后,按照常规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方法实施手术。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5.6 min vs. 87.2 min,P<0.05),而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中央区清扫淋巴结数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1例出现腋窝皮下血肿,经抽液、包扎后改善,余患者均无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手足麻木、饮水呛咳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颈部疼痛评分及颈部损伤指数、吞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口服左旋甲状腺素钠片行个体化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结论 术前行超声引导下胸锁乳突肌缝线定位联合肌间隙注水分离操作方便、实用,便于术中寻找肌间隙,降低了经腋窝无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整体手术难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旭  杨敏之  孔祥朋  柴伟 《骨科》2019,10(6):499-503
目的 探讨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应用Legion工具完成Genesis Ⅱ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单侧内翻型初次TKA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Legion工具组及Genesis工具组,所有病人均采用Genesis Ⅱ假体,分别采用对应的工具为两组病人完成手术。对病人术前及术后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s, KSS)、最大屈曲角度、术后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orgotten Joint Scores, FJS)及影像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均获得1年随访,未出现切口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Legion工具组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均高于Genesis工具组[(81.55±4.81)分 vs. (79.05±4.10)分,t=2.165,P=0.035;(84.89±4.60)分 vs. (81.33±5.14)分,t=2.820,P=0.007)],术后12个月两组K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Legion工具组FJS评分优于Genesis工具组[(94.03±6.50)分 vs. (89.62±6.10)分,t=2.706,P=0.009)],病人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较Genesis工具组大(123.48°±7.63° vs. 108.19°±9.12°,t=2.436,P=0.018)。结论 使用Legion工具行Genesis Ⅱ置换术,可以发挥其简单、精准、微创、个性化的特点,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斌  吴亚南  宋晓波 《骨科》2023,14(5):440-444
目的 比较高位胸椎竖脊肌平面阻滞(high thoracic 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HT-ESPB)与臂丛上干阻滞(superior trunk block,STB)在肩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纳入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病人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HT-ESPB组(30例)与STB组(30例)。记录两组术中镇痛药物用量、拔管时间、膈肌阻滞发生率、相关并发症;术后2、6、12、24、48、72 h时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曲马多镇痛补救情况,病人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术后24、48、72 h的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HT-ESPB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高于STB组[(21.5±11.1) μg vs. (15.6±10.3) μg,P=0.037],术后曲马多用量高于STB组[(36.9±10.2) mg vs. (25.4±9.5) mg,P<0.001],膈神经阻滞发生率低于STB组(0 vs. 80%,P<0.001),术后24 h QoR-15评分显著高于STB组[(76.3±12.2)分 vs. (66.4±11.6)分,P=0.003];两组病人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镇痛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镜手术中应用HT-ESPB能达到与STB类似的麻醉和镇痛效果,且膈神经阻滞发生率更低,尽管其镇痛药补救需求更多,仍是STB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淋巴漏为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见并发症,传统治疗方法作用相对有限,而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处理创面可较好促进局部炎症反应以闭合漏点,因此本研究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患者引流量的影响及安全性,以明确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淋巴漏的69例PTC患者资料,依据淋巴漏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术中常规双侧留置负压引流)、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第4、6天,通过引流管注入2支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体温变化,记录其引流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第1、2、3天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第4、5、6天引流量低于对照组[(310.79±32.16)mL vs.(338.64±34.55)mL、(157.82±16.43)mL vs.(325.43±33.96)mL、(87.34±8.59)mL vs.(333.68±34.59)mL,均P<0.05];观察组术后第6、7 天体温高于对照组[(37.78±3.77)℃ vs.(35.96±3.60)℃、(37.65±3.72)℃ vs.(35.79±3.68)℃,均P<0.05],其他时点两组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17±0.63)d vs.(7.28±0.75)d,P<0.01];观察组部分患者术后2周内出现局部发热、寒战不良反应,予以物理降温后均恢复正常,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与对照组(12.50% vs. 8.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PTC患者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可降低引流量,缩短引流时间,部分患者可能有体温升高、发热等现象,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不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 腹腔镜下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利用人体的天然腔道如取出手术标本,无需在腹壁进行小切口,有微创优势。本研究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NOSES与腹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9例,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7),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NOSES治疗,对照组给予腹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41.18±68.87)min vs. (180.05±61.12) min,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首次下地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2.50±0.80)d vs. (3.45±0.71)d,(3.20±0.95)d vs. (4.22±0.81)d,(1.25±0.32)d vs. (1.80±0.75),P<0.05];观察组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额外使用止痛药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2.01±0.87)分vs. (3.95±0.80)分,7.14% vs. 23.40%,P<0.05];观察组术后1周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明显高于对照组[(66.15±7.21)mmol/L vs.(60.10±6.80)mol/L,(230.05±31.17)pg/mL vs. (197.76±30.81)pg/mL,P<0.05]。结论 腹腔镜下NOSES治疗结直肠癌有较好的效果,具有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巩陈  吴建明  张文志  刘向阳 《骨科》2023,14(5):401-406
目的 探讨自制辅助穿刺装置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经皮内窥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脊柱外科94例LDH病人接受PETD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通道建立方法。46例采用自制辅助穿刺装置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通道(研究组),48例采用传统穿刺法建立通道(对照组),两组通道建立后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完成椎间盘切除和神经根减压。分析两组透视次数、穿刺次数、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数、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及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结果。结果 所有病人都顺利完成手术和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随访时间分别为(8.9±2.1)个月、(8.7±1.8)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2,P=0.109)。研究组的穿刺时间少于对照组[(14.1±4.3) min vs. (19.1±3.7) min],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3.8±2.1)次 vs. (7.9±2.6)次],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8.3±3.3)次 vs. (15.1±4.2)次],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79.0±8.5) min vs. (89.7±13.4) min],一次穿刺成功数多于对照组(12例 vs. 4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以及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自制辅助穿刺装置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通道可以明显减少穿刺次数、透视次数、穿刺时间和手术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手术安全且疗效满意,这种新的通道建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整形保乳手术(OBCS)是在完整切除肿瘤病变的同时,应用整形技术对乳房进行整形修复,最大限度维持患者术后乳房的自然外形,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OBCS属于新兴技术,其效果与安全性的临床证据仍然有限。因此,本研究通过对OBCS与传统的保乳手术(TBCS)治疗早期乳腺癌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进一步明确OBC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在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行乳腺癌保乳手术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其中95例行OBCS(OBCS组),131例行TBCS(TBCS组),对两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乳房美容效果、患者主观满意度以及远期疗效等方面进行对评价。结果 OBCS组缺损修复方式包括腺体推进法47例,乳腺组织腺蒂瓣转位法22例,下蒂倒T形5例,翼状整形9例,腹腔大网膜充填3例,部分背阔肌及周围脂肪瓣3例,背阔肌肌瓣法4例,腹直肌带蒂肌皮瓣转移法2例。TBCS组均采用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残留腺体直接缝合法。OBCS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TBCS组[(136.8±28.5)min vs. (75.2±22.3)min,P=0.002],但OBCS组术中切缘阳性再次扩大切除率明显低于TBCS组(3.2% vs. 11.5%,P=0.027)。OBCS组切除标本体积明显大于TBCS组[(101.3±12.9)mL vs. (67.6±9.8)mL,P=0.013];OBCS组术后乳房美容优良率明显高于TBCS组(86.3% vs. 37.4%,P=0.000);OBCS组患者主观满意率明显高于TBCS组(91.6% vs. 44.3%,P=0.000)。两组术中出血量、腋窝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时间、术后局部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肿瘤整形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能够带来更佳的美容效果和更好的患者主观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和肿瘤复发、转移的发生风险,是值得推荐的一种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14.
程强  骆虎  孙文爽  孟嘉  包倪荣 《骨科》2023,14(2):172-176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改良Broström-Gould法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37例ATFL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Broström-Gould法治疗,根据是否接受PRP治疗分为对照组(14例)和PRP组(23例),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6周时距骨倾斜角(talar tilt angle,TTA)、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6周AOFAS评分、TTA和VA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AOFAS评分[(82.3±7.1)分 vs. (85.5±9.2)分]、TTA(3.7°±0.5° vs. 3.5°±0.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1,P=0.564;t=1.016,P=0.641);VAS评分[(2.8±0.5)分 vs. (0.9±0.2)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7,P=0.028)。结论 自体PRP联合改良Broström-Gould法修复ATFL损伤,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度,有利于加速康复锻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任斌  王怡田  平安松  蔡林 《骨科》2023,14(6):559-562
目的 探讨3D打印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规培生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52名学员,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授课、模型展示及操作演示;试验组采用多媒体授课、3D打印模型进行教学演示、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进行操作培训。学习结束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学生对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并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分别为(89.37±5.31)分和(84.42±4.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08,P=0.001)。在临床技能考核中,试验组学生病例分析、影像学阅片及椎弓根螺钉置钉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72±3.25)分 vs. (22.26±2.14)分、(26.45±2.71)分 vs. (24.67±2.38)分、(35.43±3.47)分 vs. (32.52±2.65)分,t=3.224,P=0.002;t=2.516,P=0.015;t=3.398,P=0.001]。同时,试验组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评价[(95.46±4.83)分、(92.37±4.15)分]高于对照组[(87.75±5.31)分、(88.53±5.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77,P<0.001;t=2.868,P=0.006)。结论 3D打印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应用于临床教学,可有效解决脊柱外科在理论授课及临床实践中所面临的难题,从而显著提高脊柱外科的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唯  陈锴  邵杰  石志才  白玉树 《骨科》2023,14(2):138-143
目的 评估CT导航系统在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矫形术中的置钉准确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3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病人,其中21例采用术中CT导航系统辅助置钉(421枚螺钉)的病人纳入导航组,22例采用传统徒手置钉(386枚螺钉)的病人纳入徒手组。收集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前后主弯Cobb角、矫正率、置钉数量以及顶椎区域置钉数量。采用Gertzbein和Robbins分级分析两组病人术后CT图像,以评估置钉准确性。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前后主弯Cobb角及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徒手组,导航组置入于顶椎区域的螺钉数量更多[(7.37±1.12)个 vs. (6.45±0.96)个],手术时间更长[(376.19±56.26) min vs. (331.36±50.92)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总体置钉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但在顶椎区域,导航组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徒手组(96.1% vs. 89.4%,χ2=5.051,P=0.025)。此外,术中CT导航系统明显降低了椎弓根内侧穿孔率(χ2=5.122,P=0.024)。结论 CT导航系统可有效提高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顶椎区域的置钉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腔镜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根治切除(NSM)加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的开展逐渐增多。腔镜手术的入路多种多样,目前主要是腋窝入路与侧方入路,然而目前对两种入路手术效果的比较研究仍少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对腋窝入路与侧方入路行腔镜NSM加假体重建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腔镜手术入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016年1月—2022年10月152例行腔镜NSM加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分为腋窝入路组(78例)与侧方入路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方入路组手术时间短于腋窝入路组(211.50 min vs. 250.00 min,P<0.001),引流量少于腋窝入路组(300.50 mL vs. 504.50 mL,P<0.001),腋窝入路组行胸肌前假体植入比例明显高于侧方入路组(24.4% vs. 6.8%,P=0.003),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感染、积液、乳头乳晕或皮瓣坏死、包膜挛缩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乳房外形、生活质量情况及术后满意度(腋窝入路:91.0% vs. 侧方入路:9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远处转移、局部复发、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腋窝入路和侧方入路NSM加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两种入路方式均安全有效,美学效果无差异。腋窝入路适合进行胸肌前假体植入,侧方入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利于保留胸肌筋膜,可进行免补片的胸肌后假体植入。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乳腺癌发病率高,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保乳手术(BCS)是早期乳腺癌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我国保乳率低,传统开放保乳术后切口疤痕仍明显。目前,具有术后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的腔镜微创技术已应用于乳腺外科BCS治疗,但因其手术操作难度大、术中定位难等,导致其在国内开展少,研究数据有限。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腔镜BCS与开放BCS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探讨腔镜B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019年1月—2022年12月681例0~Ⅱ期单侧乳腺癌并接受BCS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9例接受腔镜BCS(腔镜组),602例接受传统开放BCS(开放组)。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PSM前,两组间基线资料存在明显差异(部分P<0.05);PSM后,两组各79例,均衡组间差异后,组间各项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均P>0.05)。与开放组比较,腔镜组手术时间延长(Z=-5.415,P<0.001),住院费用增加(Z=-6.042,P<0.001)。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0 d并发症中,两组在术中副损伤、出血、感染、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总并发症发生率腔镜组少于开放组(P=0.043)。Breast-Q量表评分结果显示,腔镜组患者在对术后乳房外形的满意度以及身体健康、性健康方面均优于开放组(均P<0.05)。结论 腔镜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BCS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还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杨晓亮  于晓飞  刘宁 《骨科》2019,10(2):115-119
目的 研究改良骨间后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复杂性断指再植中的效果及对凝血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复杂性断指再植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病人术后常规使用肝素钠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病人口服复方丹参滴丸,两组病人均进行10 d的抗凝血治疗。比较两组病人间临床疗效、凝血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术后两组病人间临床断指成活率和术后断指血管危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2,P=0.556;χ2=1.051,P=0.305)。抗凝血治疗后两组病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在术后第3天均有所延长,且观察组病人的APTT、PT[(39.78±2.56) s,(24.54±0.82) s]高于对照组[(36.18±2.17) s,(19.32±1.13)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4,P<0.001;t=23.556,P<0.001)。而术后第10天,两组病人的APTT、PT水平明显恢复,对照组病人的APTT、PT[(34.49±2.76) s,(22.29±2.46) s]高于观察组[(30.76±2.91) s,(17.23±2.14) s](t=7.005,P<0.001;t=9.815,P<0.001)。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改良骨间后动脉岛状皮瓣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复杂性断指再植中的效果良好,对病人的APTT、PT影响较小,有效避免病人术后凝血功能异常,复方丹参滴丸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肝素钠的替代药物,应用于断指再植术后抗凝血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单侧双通道内镜单纯髓核摘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D)对于椎旁肌肉的影响,并评估椎旁肌肉改变与随访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我院脊柱外科并接受UBED手术治疗的4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在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均行MRI检查。收集病人基本信息、末次随访时间、MRI图像、腰部和腿部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 与术前相比,手术侧多裂肌术后信号强度、水肿面积均明显上升[41.02±14.40 vs. 19.14±10.11,(26.95±14.70) cm2 vs. (10.17±5.41) cm2];与非手术侧相比,术后手术侧多裂肌信号强度、横截面积、水肿面积占比明显升高[41.02±14.40 vs. 21.92±11.07,(39.27±12.82)cm2 vs. (33.66±11.79)cm2,26.95%±14.70% vs. 11.53%±7.06%];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对于竖脊肌上述指标的改变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侧多裂肌信号强度、水肿面积占比均与随访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53、r=-0.47)。结论 UBED对于椎旁肌肉的影响集中于手术侧多裂肌,但其损伤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