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3月161例Ⅰ类切口手术(关节镜手术和甲状腺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161例患者全部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无感染病例发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依次为:头孢菌素三代、二代、一代;预防用药时间多在术前2~48 h和术后,术后平均用药5.1 d。结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性: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把握不严,使用率高;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术后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存在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及过度用药问题,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及等级医院评审的药学干预后乳腺、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12月和2013年7-12月3种手术Ⅰ类切口病历各100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选用药物品种、给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及伤口愈合等进行对比。结果 3种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9.3%降至干预后12.0%,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疝气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由干预前的98.0%、100.0%、100.0%,降至干预后的16.0%、11.0%、9.0%;合理应用率高达91.0%;整改后的300例患者无切口感染,并且切口甲级愈合占98.3%;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品种,由2010年的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62.3%改进为2013年的一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88.9%,并且杜绝了无依据的更换药品。结论药学干预与行政干预显著降低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加强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方法 选取2011年6-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全部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395份,在预先设计的表格上逐项填写内容,采用趋势卡方检验统计分析合格率变化趋势.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75.77%,用药时机合格率60.43%,用药时间合格率17.71%;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哌拉西林/舒巴坦;经医院的强化管理,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越来越低,呈不断下降的趋势(x2=111.32,P<0.01);用药时间合格率呈不断增加的趋势(x2=77.44,P<0.01).结论 目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性,经质控管理,用药情况好转,需继续加强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某院应用PDCA循环管理在规范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实施PDCA循环前组;根据PDCA实施的3个循环过程,将2011年7月-2012年12月全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分为3组。按照PDCA循环管理法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程序,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和控制,对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用药合理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施PDCA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率为100.00%(101/101),实施3个PDCA循环后,降至36.09%(6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6,P<0.001);合理用药率由实施PDCA前的62.38%(63/101)提高至81.97%(5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P=0.04)。实施PDCA前,51.49%(52/101)的患者术后用药时间>3 d;实施3个PDCA循环后,术后用药时间>3 d的患者降至7.69%,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较前规范,无联合用药。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在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中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措施及成效。方法回顾性抽取整治前、整治初期和整治中期的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共807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统计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专项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7.8%下降至12.9%(χ2=128.99,P=0.00),术前30 min~2 h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6%上升至90.9%(χ2=55.86,P=0.00),抗菌药物二联使用率下降至0,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控制在24 h内比例由整治前的3.4%上升至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1,P=0.002)。但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未达到理想的整治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45,P0.05)。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整治效果显著,但需继续加强监管,巩固整治成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2011年3、4月份出院的121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121例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术前30min给药116例,占95.9%;抗菌药物使用前5名的分别是:头孢曲松、头孢孟多、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头孢呋辛;单一、二联用药分别占91.7%、8.3%。结论医院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预防使用率过高、用药级别过高、用药时间过长、更换药物频繁等,应加强监管,促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规范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实施PDCA循环前组;根据PDCA实施的3个循环过程,将2013年至2015年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分为3组,按照PDCA循环管理法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程序,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和控制,对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用药合理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应用PDCA循环法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整改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率、术前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平均用药天数、疗程合理率等各项指标均好转,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能有效促进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对比情况,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选取外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行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率、使用的合理性及住院费用等;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以上3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0例作为干预组,治疗中采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手术后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05例使用率为5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00%;抗菌药合理使用率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表现在适应证用药、药物选择、联合用药等的合理性明显提高;干预组住院费用有明显下降。结论 由于对抗菌药使物用的管理欠规范,病原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通过将抗菌药物干预措施应用于Ⅰ类切口患者,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可明显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1年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效,比较整改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及Ⅰ类切口感染率变化。方法查阅2011年1-10月所有清洁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对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品种、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2 893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实施后,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明显下降,由整改前93.8%降至整改后22.3%(P<0.01);在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有所延长,由整改前(32.4±0.9)h延至整改后(45.5±2.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菌药物以青霉素类和二代头孢菌素类为主;整改后术后感染率未增加,整改前0.7%,整改后0.1%(P<0.01)。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后,肿瘤患者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但抗菌药物的选择及使用时间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08年6~12月出院的702例Ⅰ类切口手术(乳腺、甲状腺手术)患者住院病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97.4%;使用频度依次为青霉素类、第二代及三代头孢菌素;术后平均用药2.6 d,术前30 min~2 h使用抗菌药物100.0%。结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使用率高、种类选择欠妥及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应针对问题,抓住重点,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清洁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为规范妇科清洁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全部妇科清洁手术病例(剔除手术前已诊断感染的病例)1 057例,采用回顾性调查及电话回访相结合的方法,按是否合并其他情况分为未合并其他情况和合并其他情况包括:(年龄≥65岁、手术持续时间≥3h、盆腔积血或术中出血>1500ml、糖尿病、手术部位≥2个、盆腔粘连、慢性盆腔炎和阴道炎治疗后)两个组,对比分析不同人群预防用抗菌药物和未预防用抗菌药物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情况。结果 1 057例妇科清洁手术患者SSI率为0.76%,其中未合并其他情况组397例,SSI率0.50%;合并其他情况组660例,SSI率0.91%;未合并其他情况组:未预防用抗菌药物患者SSI率0.68%,预防用抗菌药物患者SSI率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其他情况组:未预防用抗菌药物患者SSI率0.85%,预防用抗菌药物患者SSI率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未合并其他情况的妇科清洁手术患者围术期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合并其他情况的妇科清洁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效果有限,术前对合并其他情况进行积极干预和纠正治疗,全面落实预防SSI的综合措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乳腺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PAP)与乳腺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统计二甲以上医院2010年-2012年每年4月及10月统一标准进行的PAP调查数据;每年11月进行现患率调查数据,比较乳腺手术PAP方法的改变及其与手术部位感染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年共计调查9565例乳腺手术,其中二级医院4189例,三级医院5376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三级医院由49.7%降至9.8%,二级医院由85.6%降至27.8%;进行PAP患者,94.4%于术前30 min~2 h使用;一、二代头孢使用率从68.4%增加至83.9%,24 h内停药比例从39.5%升至49.7%;3种常见乳腺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下降,乳癌根治术从11.7%降至7.6%,乳房楔形或部分切除术从24.9%降至6.2%,单纯肿块或腺瘤切除术从20.8%降至2.2%;比较同期3年乳腺SSI发生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乳腺手术的PAP使用率已明显下降,不规范使用显著改善,但仍待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使用率与乳腺的SSI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甲状腺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0年3月(干预前)与2011年7-12月(干预后)出院的甲状腺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其用药合理性。结果干预前的63例患者术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25%、术后为100.00%,干预后的76例患者术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8.95%、术后为88.16%;干预前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前3位依次为头孢第三、一、二代,干预后依次为头孢第一、二、三代;干预前患者术后均应用抗菌药物,且给药时间≤48h仅占9.52%,干预后患者术后抗菌药物给药时间≤48h占58.21%。结论干预后甲状腺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在药物选择、剂量、给药时机等有明显改善,术后给药时间改善最显著,但与评价标准相比,用药合理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南平地区医院在创建爱婴医院活动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做法,表明综合性医院运用此法加强管理,能有效地促进产科和儿科制度改革。PDCA循环迅速运转,呈螺旋式上升,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和相关工作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统计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种类、疗程、联合用药、给药方法等。结果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应用药物前3位依次为克林霉素、甲硝唑、头孢哌酮/舒巴坦;术后用药时间2~15d,其中≤2d4例占1.56%,3~5d95例占36.79%,6~7d110例占42.80%,>7d48例占18.67%;单一用药129例占50.2%,二联用药125例占48.6%,三联用药3例占1.2%;β-内酰胺类药物使用122次,克林霉素90次;给药1次/d 100例占47.2%,2次/d 112例占52.8%。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有不规范之处,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中的管理成效。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比较PDCA方法执行前后各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临床医师对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知晓率明显提高;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由15.2%降低至13.3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明显提升,其中使用前请抗感染专家会诊率和使用前送检病原学检查率在整改前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减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占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7-8月62例(对照组)和2011年7-8月72例(干预组)行腹股沟疝手术的患者出院病历,填写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表,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降低,分别为100.00%、58.33% (P<0.05),预防用药指征符合率从45.16%提高至85.71%(P<0.05);首剂给药时机合理率分别为4.84%、28.57% (P<0.05);平均用药时间分别为(4.72±1.50)d、(2.06±1.47)d(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给药途径均以静脉滴注且无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现象.结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项整治,使医院腹股沟疝围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显著提高,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要多方面共同管理和改进.  相似文献   

18.
PDCA循环在护理持续质量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划阶段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现状,采用Delphi(特尔菲)法制订标准及权重;实施过程采取护士长对护士实行定责循环管理、质控组长对护士长实施定科循环管理、质量改进领导小组对质控组长实行定项循环管理;检查阶段先自查、科查,后质控组查,最后重点查;处理阶段对存在问题进行持续质量项目化管理;并使4个阶段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结果:实施2年来,护理质量有了稳定提高,满意度从91%提高至97.7%;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病历书写、病房管理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均有显著上升;一般护理差错平均数从23例/年下降至13例/年;投诉护士次数从15例/年减少至6例/年。结论:PDCA循环的导入提高了病人及护士的满意度,形成了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体系,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6-12月出院的外科手术患者病历268份,对抗菌药物的种类、用法用量、手术时间、用药频度、药物利用及药物联用等进行统计与分析,计算用药频度,评价其合理性.结果 全部手术患者均应用抗菌药物,其中单用159例占59.33%,二联102例占38.06%,三联7例占2.61%,无>3种抗菌药物联用现象;前10位抗菌药物中主要品种是头孢菌素类;普外科围手术期存在用药疗程偏长、选药起点偏高等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 普外科围手术期用药基本能达到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目的,但还需要加深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的意识,加强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的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应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改善病房检验危急值使用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方法成立PDCA循环小组,通过调查现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解决问题,不断的分析总结和改进,制定出新的危急值管理制度,并继续监督临床科室执行危急值的情况。 结果执行PDCA循环管理后,检验危急值通报率由95.67%上升至100%,护士危急值接收率由70.56%上升至9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5、98.81,P<0.01)。 结论通过PDCA管理,住院患者的检验危急值通报率和接收率明显提升,能更好的执行18项核心制度中的危急值制度,从而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