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大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240例行肠镜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做好肠道准备,先进行常规白光内镜检测,再做NBI检查,且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图像清晰度,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与病理学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经过对病变的腺管开口形态和表面毛细血管形态进行观察,NBI检测方法的图像清晰度的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白光内镜检测方法,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诊断对早期大肠癌诊断的预测准确度为92.9%(223/240)、敏感度97.0%(160/165)、特异性84.0(63/75)、阳性预测值93.0%(160/172)、阴性预测值92.6%(63/68);常规白光内镜诊断对早期大肠癌诊断的预测准确度为77.1%(185/240)、敏感度78.8%(130/165)、特异性73.3%(55/75)、阳性预测值86.7%(130/150)、阴性预测值61.1%(55/90);经过比较,NBI检测方法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常规白光内镜检测方法,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不仅显著提高了图像清晰度,而且显著提高了诊断早期大肠癌患者的准确度、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在指导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技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34例临床疑诊为CAG的患者,依次进行普通内镜、NBI及病理学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对CAG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在NBI内镜下分别为73.84%、84.61%、96.00%、39.28%,高于普通内镜(P<0.05);在检出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方面,NB1内镜阳性病例中,IM 54例,轻度Dys 19例,重度Dys 3例,也高于普通内镜(P<0.05).[结论]NBI可明显提高诊断CAG的准确率,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型超声探头联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诊断早期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6例大肠息肉样病变患者,均行微型超声探头联合NBI进行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病理检查共检出230个息肉样病变,其中炎性及增生性息肉91个,腺瘤118个,腺癌21个。NBI诊断出NICEⅠ型90个,Ⅱ型117个,Ⅲ型23个。NBI对大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4%、90.11%、92.61%、93.57%、91.11%。微型超声探头对肠癌T1、T2、T3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0%、85.71%、80.00%,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0.48%。[结论]联合应用微型超声探头和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能有效提高早期肠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确定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的形态学特征,并结合组织病理学探讨NBI诊断IM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应用NBI对80例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对黏膜有可疑病变的区域行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NBI-ME)观察,分别在浅蓝色的嵴状结构(LBC)阳性和LBC阴性区域取活检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0例患者接受了NBI检查,经病理组织学诊断65例患者有IM.65例确诊IM的患者中,有61例患者的胃黏膜中观察到了LBC,LBC对IM的敏感度为85.15%,特异度为91.57%.从61例LBC阳性患者中获取94份活检标本,其中86份显示有组织学上的IM证据,诊断符合率为91.49%,即LBC对IM的阳性预测值为91.49%.在LBC阳性患者的非LBC区及LBC阴性患者中所取的94份活检标本中,79份(84.04%)无IM的证据,LBC对IM的阴性预测值为84.04%.NBI下在LBC阳性黏膜区活检可明显提高IM的检出率(P<0.05).结论 NBI-ME有助于内镜直视下LBC区域的靶向活检,从而提高胃黏膜IM的检出率,对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放大胃镜+窄带成像(ME-NBI)鉴别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2月6月在我院检查60例可疑胃早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增强CT检查、普通白光内镜(WLE)检查和ME-NBI检查,并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分析三种检查手段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60例可疑胃早癌患者中病理检出胃癌患者23例(38.33%),萎缩性胃炎并肠化患者34例(56.67%),慢性胃炎患者3例(5%)。ME-NBI对萎缩性胃炎并肠化患者的检出率高于腹部增强CT和WLE(腹部增强CT0例,WLE检查24例,ME-NBI检查31例,P<0.05)。腹部增强CT检查早期胃癌阳性患者17例,阴性患者43例;WLE检查早期胃癌阳性患者20例,阴性患者40例;ME-NBI检查早期胃癌阳性患者21例,阴性患者39例。腹部增强CT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均低于WLE和ME-NBI,P<0.05。WLE和ME-NBI检查早期胃癌的阴性预测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NBI检查早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arrow-bandimaging,NBI)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8例临床疑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依次进行普通内镜、NBI及病理学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在NBI模式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842%、84.61%、96.00%、39.29%。远高于普通内镜组的49.23%、61.53%、86.49%、19.51%;在NBI组48例阳性病例中,伴肠化生17例,伴轻度异型增生19例,伴重度异型增生3例,亦显著高于普通内镜组的6、8、1例(P〈0.05)。结论 NBI可明显提高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率,且操作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普通内镜(NBI)诊断大肠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6月至2012年8月行常规内镜和NBI普通内镜检查的患者225例,对发现的大肠新生性病变记录腺管开口形态,将NBI内镜诊断和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NBI内镜与常规内镜在鉴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NBI普通内镜对腺管开口类型的判断接近病理水平,鉴别病变是否为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3.6%,91.7%和93.0%,显著高于常规内镜(P〈0.01)。结论 NBI普通内镜能较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为鉴别是否为肿瘤性病变的更有效的内镜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前瞻性研究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超声内镜(EUS)在壶腹部肿瘤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21名影像学或内镜检查怀疑壶腹部病变的患者入选此研究,所有患者均行NBI及EUS检查,20名患者行术前活检,根据术前检查预测壶腹部肿瘤性质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切下的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最终确诊。结果 NBI联合EUS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4.12%,特异性为100%,准确度为95.24%,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0%。术前活检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41.18%,特异性为100%,准确度为5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23.08%。NBI联合EUS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的准确性明显高于术前活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联合EUS检查可以较准确的在术前评估壶腹部肿瘤的良恶性,较术前活检有明显优势,可以更好地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结合内镜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存在反复出现上消化道症状持续3年以上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NBI内镜组与白光内镜组(各80例),其中白光内镜组患者给予普通白光内镜检查,NBI内镜组患者给予NBI结合内镜检查,根据相关内镜图像评分标准,对比两组患者内镜图像清晰度,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评估比较两组早期胃癌及胃癌病变检出准确率。结果 NBI内镜组发现病灶100处,其中13处癌性病变,87处为非癌性病变;白光内镜组发现病灶98处,其中10处为癌性病变,88处为非癌性病变。NBI内镜组在病变轮廓、微血管形态及胃小凹形态方面的内镜图像清晰度明显优于白光内镜组(P 0.05)。NBI内镜组诊断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病灶符合率(97.00%)、敏感性(97.80%)均明显高于白光内镜组的52.04%、55.17%(P均0.05),而两组诊断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特异性分别为88.89%、4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BI结合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26),白光内镜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0.026)。结论针对消化内科中存在反复上消化道症状持续3年以上患者给予NBI结合内镜检查,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准确辨别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同时,提高活检病理检查准确率,对于尽早诊断并及时治疗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将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色素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探讨NBI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8例患者96个结肠病变进行NBI放大观察并与染色放大内镜观察和最终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普通肠镜发现息肉的敏感性为78.7%,切换NBI后,能清楚显示息肉性病变的形态和边界,发现息肉的敏感性99%。放大NBI肠镜对于Ⅱ型,Ⅲ1型,Ⅳ型,ⅤN型息肉腺管开口的图像与色素内镜图像有较好的相似性,NBI对于腺管开口的识别能力明显优于普通结肠镜,但是次于色素内镜。NBI对息肉表面血管形态进行分类对判断结肠是否有肿瘤的能力,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7.8%,同样明显优于普通结肠镜,而次于色素内镜。结论NBI肠镜及色素内镜均能提高发现结肠息肉的特异性、敏感性。色素内镜能清晰显示病变表面结构和腺管开口,使内镜下对于肿瘤与非肿瘤的鉴别诊断接近病理诊断。NBI放大肠镜能清晰显示息肉表面的毛细血管形态,较好地区分肿瘤与非肿瘤。NBI内镜切换简单快捷,便于全结肠观察,利于发现早期结肠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微探头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8例经常规内镜观察有食管黏膜粗糙、糜烂、颜色异常、微隆起等可疑病变,首次病检均示慢性炎症患者,再次内镜检查时,对可疑病灶行微探头超声检查,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观察病变部位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的形态,并在其引导下对病变区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将放大内镜下毛细血管袢的形态结果与组织病理诊断对照研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8例常规内镜及活检为慢性炎症者经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并在其引导下对病变区行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鳞癌10例(17.24%),其中早期食管癌8例,高级别瘤变4例(6.89%),低级别瘤变16例(27.58%),食管炎28例(48.27%).食管癌组60.00%(6/10)为Ⅳ型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40.00%(4/10)为Ⅲ型IPCL;高级别瘤变组75.00%(3/4)为Ⅲ型IPCL,25.00%(1/4)为Ⅳ型IPCL;低级别瘤变组,50.00%(8/16)为Ⅲ型IPCL,43.75%(7/16)为Ⅱ型IPCL,6.25%(1/16)为Ⅰ型IPCL;食管炎组85.18%(23/27)为Ⅱ型IPCL,11.11%(3/27)为Ⅰ型IPCL,3.71%(1/27)为Ⅲ型IPCL.食管癌、高级别瘤变的IPCL与食管炎的ILC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微探头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放大内镜窄带成像(ME-NBI)联合活检在早期胃癌(EG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经普通白光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可疑EGC的患者,并行内镜下切除(ER)包括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病例,依据术前最后一次内镜检查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分为普通白光胃镜(WLE)活检组、ME-NBI组和ME-NBI联合活检组,比较三组对病灶的术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WLE活检组、ME-NBI及ME-NBI联合活检对病灶的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率分别为77.8%、80.6%、97.2%,ME-NBI活检组在诊断癌性病变的正确率97.2%、灵敏度92.9%、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5.7%。结论 ME-NBI联合活检对EG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优于WLE活检及单纯ME-NBI检查,值得在EGC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ME)及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等作为消化内镜的新技术,优势在于在图像增强的情况下有助于早期病变的发现,根据黏膜的变化可以更加有选择性地进行取材活检,以提高标本的阳性率,同时在近距离放大模式下观察,区分黏膜微细形态和毛细血管的形态有助于早期判断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5.
正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被肠型腺上皮替代,研究认为,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1]。因此,若能早期发现并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对于延缓或逆转胃癌的发生将有重要意义。目前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较好的手段是胃镜结合活组织病理检查,而肠化生多呈灶性分布,随机行活组织检查极易漏诊。窄带成像技术(NBI)是一种新的内镜技术,可观察胃肠黏膜的细微结构及毛细血管形态改变。内镜下醋酸染色可在胃黏  相似文献   

16.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是指胃黏膜上皮及腺上皮在病理情况下被类似肠黏膜上皮及腺上皮所替代,这是慢性胃炎到胃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胃镜结合病理检查仍是诊断胃黏膜IM的金标准,但普通内镜下常无特异表现,多呈灶性分布,随机活检易漏诊。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普通内镜诊断的技术有色素染色、放大、窄带成像(NBI)等。本研究对比观察了醋酸染色联合NBI模式下以及普通NBI模式下胃黏膜IM的形态特征,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旨在探讨醋酸染色联合NBI在胃镜诊断胃黏膜IM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比较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 N B I-M E)、内镜病理活检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首先在普通白光下系统观察,发现可疑病变(胃黏膜形态或颜色改变)后行NBIME观察,采集照片并做出内镜下诊断,于病灶最明显处取活检并行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活检.分别计算NBI-ME、内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比较内镜活检与术后切除病理的一致性,并计算Kappa值.结果:123例纳入本研究,最终术后切除病理示胃炎5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neoplasia,LGIN)24例,早期胃癌48例.NBIM E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7.9%、80.0%、75.8%、98.4%、87.0%,内镜活检的对应值分别为66.7%、94.7%、88.9%、81.6%、83.7%.NBI-ME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内镜活检(P0.005),特异度低于内镜活检(P0.005),两者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内镜下活检病理与术后切除病理Kappa值为0.642(P0.05).结论:NBI-ME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较高,对于NBI-ME下符合早期胃癌诊断的患者建议行内镜或手术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大肠肿瘤性息肉及非肿瘤性息肉的发现诊断,是结肠镜检查的主要目的。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突出优势在于既能对消化道黏膜表面的细微形态清晰显示,又可使一些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的病灶突显出来,有助于提高消化道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窄带成像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110例患者接受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检查,根据Tahara分型将观察到的胃黏膜细微结构分为0型、Ⅰ型、Ⅱ型、Ⅲ型,并与相应部位活检的病理组织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胃黏膜超微结构与胃炎的组织病理五个指标均明显相关,且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从0型到Ⅰ型、Ⅱ型、Ⅲ型,反映了慢性胃炎病变发展由轻到重的一个过程。其中萎缩、肠化主要见于Ⅲ型。结论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胃黏膜分型与病理组织学存在密切关系,通过放大内镜窄带成像准确识别胃黏膜超微结构将有助于对萎缩、肠化生等常见胃黏膜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电子染色内镜技术是近期消化内镜领域的重大进展,其中以窄带成像(NBI)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其是一种利用窄带波光成像的技术。学者们通过对各种消化道病变NBI模式下毛细血管结构、表面结构以及病灶色泽的分析提出了多种分型标准,并结合临床实践使其更实用、规范,以期利用这些分型准确判断消化道病变性质,从而选择恰当的治疗策略。本文就NBI内镜分型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应用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