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医改政策对省级妇女专科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方法:以浙江省妇产科医院为分析对象,收集整理该院2012—2016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运用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等对医改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该院经济运行平稳,补偿率较高,收入结构优化,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益性逐步增强,医保支付比例提高。结论:医改取得预期成果,建议加强优质妇女健康服务供给,应对全面二孩时代,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加强成本管控,促进省妇产科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省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例,分析和探讨新医改政策执行6个月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每月进行监测,并就医改前后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真实反映执行医改新政对医疗运营的影响.结果 医药总收入增长(22.09%)主要是由医疗服务数量增长(22.28%)引起;政策性调价因素使医药总收入下降0.16%;药占比下降4.84%;医改后每门诊人次和每住院人次收入分别增长12.32%和5.35%.结论 医院执行药品零差率,上调部分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后,医院医药总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医疗服务数量增长引起,政策性调价因素影响甚小.新医改有利于优化收入明细结构,提升医生的技术劳务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收集的省属三级医院的医疗数据,对医改前和医改后患者医疗负担进行了分析,发现患者平均负担下降明显,新医改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医改政策实施前后医院门诊收入结构的变化,对新医改实践初期的政策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江苏省公立医院启动医药价格综合改革,药品销售全面实施零差率以来,门诊收入结构、工作量及药品零差价后药品收入等数据变化。结果:门诊诊察收费标准大幅度提高,凸显了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医药价格改革前后一年相比,医疗收入增长幅度较大,药品收入下降趋势明显。结论:医院运行平稳,打破了“以药补医” 的传统机制,调整了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随着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效益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对公立综合医院运行的影响。方法:以R医院为例,选取26个临床科室作为样本,对工作量、费用、用药行为等指标做描述统计,并对跨期变化率做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以及进一步的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医改政策对医院运行指标影响的显著性。结果:2017年5—9月北京医改后同比2016年5—9月,R医院工作量和费用指标出现不同程度变化,内外科受影响存在差异,用药行为无显著变化。结论:北京医改政策效果明显,R医院门诊量、药占比、医保费用出现下降的趋势;医改政策可能会对临床学科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论证军队医院科室开展医疗合作的增收效果。方法采集某军队医院骨科2006年12月一2010年11月医疗收入数据,将其间两个阶段(医疗合作前后)的总收入及其构成,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以收入的相关数据变化来显示医疗合作的优势。结果开展医疗合作后,该院骨科医疗收入较之前有显著提升,收入构成比明显优化。结论面临国家医改新政试行,军队医院(尤其中小型医院)通过医疗合作方式,合理合法借助社会优质资源,能够弥补在规模、资金、设备、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带动学科建设,有效催化和促进增收,提高医院整体发展力和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军队医改前后军队人员住院费用的变化,探索改革对军队医院医疗经费的影响。方法:采用SPSS软件对医改前后住院医疗费用数据进行了汇总、比较和分析。结果:①住院医疗总费用医改后二年较医改前增加876.68万元,增长25.45%;现役军人住院总费用明显上升,而职工和家属住院总费用明显下降;②住院医疗均费用增加34.70%,现役军人增长35.16%,家属住院医疗均费用由医改后一年转为负增长。结论: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逐步达到预期目标:①分类保障模式逐步形成;②军队伤病员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③合理医疗消费的机制基本建立。  相似文献   

8.
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政策颁布以来,各地区域医改稳步推进,军队医院建设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为主动适应国家医改形势,军队医院应采取立足实际、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强化管理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国家新医改政策对军队医院的发展和管理带来的影响现实且深远,军队医院应加强政策学习,熟悉和掌握新医改政策带来的种种变化,不断探索,积极寻找对策,谋求军队医院适应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江苏省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方法:利用试点医院填写的调查表收集数据,分析改革前后药品综合差价率、医院收支结余、医院收入结构、人均费用的变化情况。结果:改革后药品毛利比上年同期同比下降87.42%,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从45.45%下降到39.54%,医疗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从33.83%上升到39.13%,医院收支结余亏损增长了3 166.69万元,门诊和住院个人支付费用水平t检验p值分别为0.113和0.275。结论:医院运行平稳,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降低,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患者个人费用负担没有明显增加,但医院收支结余亏损扩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南京市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后各医院药品收支、医疗服务收入变化,评价补偿效果,探索差异化补偿方案,为建立动态调整的补偿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市属参改医院共10家,收集改革前48个月(2011.11—2015.10)及改革后12个月(2015.11—2016.10)财务收支数据,采用简单线性间断时间序列模型对药品收支差率、取消药品加成损失、医疗服务收入增长率、财政补偿率、医疗服务收入补偿率、综合补偿率进行分析。结果:改革后平均药品收支差率净下降14.24个百分点,医疗服务收入净增长24.29%;药占比平均从42.7%下降到36.9%,医疗服务占比从26.1%上升到30.3%。补偿上,净财政补偿率平均为20.43%、净服务补偿率平均为87.34%,达到政策目标,但净服务补偿率从-21.92%到712.52%不等、净综合补偿率从28.87%到712.52%不等,差异较大。其中,服务补偿率与改革前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显著正相关。结论:南京价改在取消药品加成和"80%服务+20%财政"补偿效果上政策目标基本实现,但各医院之间差异较大,服务依赖型医院补偿率超过400%,药品依赖型不到30%,而综合性医院因医疗收入结构和经营效率不同,从50%到100%不等。建议:进一步落实调价范围和调价力度,按年建立动态且差异化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县级公立医院收支状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浙江省2011年12月启动改革的5个县(市)22家医院2011-2013年上半年的收入和支出数据,对定量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后,医院收入结构变化明显,一方面政府财政补助额度逐年提高,财政补助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上升;另一方面,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药品收支结余对医院的补偿能力逐步减弱。结论 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在改革实施后,依托合理的医疗服务调价手段和政府财政的有力支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平稳推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样本专科医院2017—2021年收支结构变化的特征及趋势,论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践及其相关政策对专科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方法:借助2017—2021年样本专科医院财务收入和支出相关指标与数据,利用结构变动度模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和化验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且政府财政补助占比也呈下降趋势。结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践成效明显,促进了专科医院的转型发展,但需进一步完善医院综合改革措施,有效地保障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吉林省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变化特征及趋势。方法:基于2014—2020年吉林省公立医院财务数据,运用结构变动分析和灰色预测分析方法对医疗收入及其各明细项收入的结构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研究。结果:2014—2020年,在吉林省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中,药品收入占比显著下降,医疗服务、卫生材料和检查及化验收入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药品收入对整体结构变动度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卫生材料和检查收入。结论:公立医院改革以来,药品价格改革及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成效显著,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得到一定优化,但其结构调整仍有空间。卫生材料及大型检查费用应得到重点关注,后续应统筹兼顾、综合施策,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比价关系,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5.
张依彤  马原  杨练  孙群  李佳 《现代预防医学》2021,(18):3353-3357
目的 评价四川省省管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对比政策前后,从医疗服务提供量、服务效率、医疗服务收入与结构、患者医疗负担变化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进一步利用模糊断点回归模型探究政策的瞬时效应。结果 政策实施后医院门急诊人次数增长130.35万人次,出院人数增长8.71万人,平均住院床日缩短1.09 d;医院总体医疗收入增长24.93%,药品收入占比下降7.83个百分点,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收入增幅达62.43%,占比位居第二。门诊与住院患者次均药品费下降明显,但整体次均医药费分别较改革前增长12.58%、10.39%。断点回归模型显示门诊药品收入、住院药品收入及占比、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住院患者次均药品费及占比于政策实施节点均出现明显向下的跳跃。结论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作用效果明显,药占比得到一定控制,医疗收入结构逐步优化。医院医疗服务量增加,服务效率有所提高,但患者医疗负担未见减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吉林省县级公立医院财务数据分析和就诊患者问卷调查,了解县级公立医院全面改革后"看病难、看病贵"现状,为新医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医院HIS系统收集吉林省县级公立医院卫生费用数据,同时,对789名到县级公立医院就医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14—2016年,医院门急诊次均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医院总收入、医院医疗收入、医院财政补贴收入、医院医保收入均逐年增加;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例、药品收入占医院医疗收入比例、患者个人自付费用占医院总收入比例、患者个人自付费用占医院医疗收入比例均逐年降低;8.4%的被调查患者认为"看病难",26.2%被调查者认为"看病贵",医保参保率达到96.7%,14.7%的被调查患者对医保报销比例表示不满意。结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后,收入发生了结构性改变,患者"看病难"问题明显改善,"看病贵"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辽宁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后医院收支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最先试点的11家医院,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t检验,对比分析改革对县级公立医院收支的影响。结果:试点医院的药占比有所下降、收入结构得到优化、总收入未减少,但其平均负债额的增速较快。结论:辽宁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后,试点医院整体上经济运行平稳、药品收入比例有所下降、财政补助有所增加;但也面临财政压力较大、取消药品加成不彻底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绍兴市在国内较早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从取消药品加成入手,由县级到市级医院逐步推进实施,探索提出“一减二调一补”的综合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取消了药品加成,破除了“以药养医”机制,为其它地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9.
实行临床路径用药管理 控制医药费用增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品是治病救人的物质基础,药品收支是医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推进医药收入分开改革,控制药品费用的增长。医院经济管理也要适应形势,采取临床路径用药管理的办法来对临床用药实行全面考核,达到降低患者药品费用的真实愿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实行药品零加成与补偿机制改革后某三甲医院运营的短期效果,以期为推进新疆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前一年与后一年的收支情况、补偿情况、运营效率等的相关数据,对比其运营变化情况。[结果]改革后医院的总收入同比增长3624.10万元,财政补助同比增长778.50万元;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取消药品加成补偿69.35%,政府财政弥补31.63%;药品费用占比从43.81%下降至药品零差率后的33.41%;医院的门诊人次增加了3.75%,急诊量增长了3.48%;患者次均费用变化不明显。[结论]改革后该医院运营平稳,补偿到位且收入结构优化,下一步在政府持续落实改革主体责任的同时,应着力关注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