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行改良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4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80例,均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组Ⅰ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Ⅱ行腋路多点臂丛神经阻滞;组Ⅲ行改良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各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运用神经刺激...  相似文献   

2.
目的:单一臂丛神经阻滞难以满足临床需要,探讨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单纯肌间沟法或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法。术中监测心电图、心率、氧饱和度、血压和呼吸。观察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和达峰值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判断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间麻醉起效时间、达峰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阻滞效果评定显著优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阻滞利用了两种阻滞技术和优点,弥补了单一臂丛神经阻滞各自缺点,是一种用于病情较为复杂上肢手术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柯纬祺 《吉林医学》2014,(34):7622-7623
目的:观察B超定位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临床效果差异,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需行臂丛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Ⅱ~Ⅲ级,观察组采取B超定位行肌间沟入路臂丛麻醉,对照组采取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运动阻滞程度0级、1级、2级、3级、4级、5级分别为0例(0.00%)、6例(16.67%)、5例(13.89%)、9例(25.00%)、9例(25.00%)、7例(19.44%),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27(75.00%)、良8(22.22%)、差1(2.7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定位神经阻滞应用于臂丛麻醉效果较佳,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0例拟行腋路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I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Ⅱ组采用异感定位,局麻药均为0.25%罗哌卡因0.4ml/kg.结果 Ⅰ组40例中麻醉效果优良者38例(成功率为95%),Ⅱ组麻醉效果优良者28例(成功率为70%),两组麻醉效果比较有显著性(P<0.01).结论 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施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异感定位准确,阻滞麻醉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依据体表定位穿刺,以患者的神经异感确定进针深度与角度,阻滞效果不理想,成功率在50%~94%,术中常需复合其他麻醉药[1],同时容易误伤颈部大血管及造成臂丛神经损伤,为此,目前国内外有人主张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2-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肌间沟法或腋路法臂丛阻滞,试验组采用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阻滞法。术中监测心电图、心率、氧饱和度、血压和呼吸。观察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和达峰值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判断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间麻醉起效时间、达峰值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阻滞效果评定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阻滞是一种用于病情较为复杂上肢手术的有效、安全、节省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9.
张大政  张旭 《当代医学》2011,17(16):14-15
目的观察肌间沟腋路联合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0例上肢手术的患者分成3组(n=30):单纯肌间沟阻滞组(Ⅰ组)、单纯腋路阻滞组(Ⅱ组)和肌间沟腋路联合神经阻滞组(Ⅲ组),观察三组患者麻醉前及手术时的ECG、NIBP、HR、SPO2;及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Ⅲ组患者的NIBP、HR较Ⅰ、Ⅱ组下降;Ⅲ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Ⅰ、Ⅱ组(P〈0.05)。结论肌间沟腋路联合神经阻滞是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弥补单纯肌间沟阻滞或单纯腋路阻滞不完善的较好方法,同时在基层医院也是比较经济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三种不同电流强度下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在神经刺激仪电流强度为0.2mA仍有肌肉震颤时注射局麻药,B组在0.3mA仍有肌颤时注射局麻药,C组在0.4mA有肌颤时即注射局麻药,局麻药均为0.375%罗哌卡因30ml,观察操作时间(均为同一人操作)、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在操作时间上长于B组和C组,阻滞起效时间C组长于A组和B组,神经阻滞成功率及不良反应3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时,在电流强度为0.3mA仍有肌颤时注射局麻药最合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三种不同电流强度下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拟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在神经刺激仪电流强度为0.2mA仍有肌肉震颤时注射局麻药,B组在0.3mA仍有肌颤时注射局麻药,C组在0.4mA有肌颤时即注射局麻药,局麻药均为0.375%罗哌卡因30ml,观察操作时间(均为同一人操作)、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不良反应. 结果 A组在操作时间上长于B组和C组,阻滞起效时间C组长于A组和B组,神经阻滞成功事及不良反应3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 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时,在电流强度为0.3mA仍有肌颤时注射局麻药最合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三种不同电流强度下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在神经刺激仪电流强度为0.2mA仍有肌肉震颤时注射局麻药,B组在0.3mA仍有肌颤时注射局麻药,C组在0.4mA有肌颤时即注射局麻药,局麻药均为0.375%罗哌卡因30ml,观察操作时间(均为同一人操作)、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在操作时间上长于B组和C组,阻滞起效时间C组长于A组和B组,神经阻滞成功率及不良反应3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时,在电流强度为0.3mA仍有肌颤时注射局麻药最合适.  相似文献   

13.
传统法肌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常用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之一。但由于在解剖上阻滞部位所限,常存在阻滞不全、并发症多等问题。本研究对传统肌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进行了改良,并与传统法相比较以评估其在基层医院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15.
一直以来,臂从阻滞用于上肢手术,但由于上肢各部位神经分布特点,要想取得优良的麻醉效果却很难,其原因主要是阻滞不完善引起,其关键是没有能够取长补短,因此,寻求理想的麻醉效果,充分体现其优势互补,将是我们现在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即肌间沟、腋路联合阻滞的优越  相似文献   

16.
臂丛神经阻滞所用的斜角肌间沟入路往往桡侧阻滞效果好 ,尺侧相对较差 ,而腋路阻滞效果则相反。为获取桡、尺侧完全阻滞 ,满足上肢手术的需求 ,我们将两种方法结合应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76例 ,男 5 6例 ,女 2 0例 ,年龄 18~ 78岁 ,ASAⅠ~Ⅱ级。手术种类包括 :断臂、断腕、断掌及断指再植术 ,尺桡骨双骨折复位 ,前臂、手皮瓣移植肌腱转移术及肘部、前臂、手外伤后神经肌腱探查术等。1.2 局麻药选择 估计手术时间在 2h以内者用 1.2 2 %利多卡因 ,超过 2h者用 0 .2 5 %布吡卡因 ,以…  相似文献   

17.
徐文  袁超 《海军医学杂志》2011,32(3):173-174
目的 比较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纯肌间沟及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探讨臂丛神经阻滞更有效的途径.方法 186例上肢手术患者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第1组50例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组),第2组45例采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腋路组),第3组91例采用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组),观察、记录各组麻...  相似文献   

18.
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菲娅 《海南医学》2008,19(9):64-65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神经阻滞成功的关键在于定位的准确性,由于是一种盲探式操作,需患者清醒合作及准确诉说[1]异感,有时强烈异感会给患者留下痛苦的回忆;遇到肥胖、解剖标志不清及不合作患者时,阻滞不全及麻醉失败时有发生,甚至需增加局麻药量或辅助药物而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83例上肢手术患者分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n=75),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n=53),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n=55),观察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结果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0%,显著高于肌间沟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及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麻醉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手术效果较为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