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手术方法及要点,以降低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发生率及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06年3月至2011年11月本院血管外科行CEA 63例.术前常规多普勒彩超、CTA检查.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CEA,术中常规置颈动脉转流管和使用血管补片做颈动脉成形术.结果 围手术期及术后30d均无死亡及脑卒中发生,术后随诊均无再发.3例6个月后颈动脉轻度狭窄(<40%),余患者均无颈动脉再狭窄.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常规运用颈动脉转流管及采用血管补片做动脉成形术,可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减少术后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2.
日前,来自丽水的阙先生就在清醒状态下接受了颈多脉内膜剥脱术.今年48岁的阙先生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几个月前在体检时发现左侧颈动脉狭窄非常严重,几乎要完全闭塞了.虽然他没有任何的症状,但这却是一个埋在颈动脉内的定时炸弹,一旦斑块脱落将导致脑卒中.当地医院的医生建议他接受手术治疗.阙先生经过多方咨询比较后,选择来邵逸夫医院住院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病人围术期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3例颈动脉狭窄病人的围术期护理要点。结果13例病人围术期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术期护理措施及要点。方法:选取住院病人17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在36~68岁之间,进行颈动脉剥脱术后护理及治疗。结果: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13例病人术前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例明显好转,1例出现偶有头晕,嘴角歪斜不明显症状。结论:针对颈动脉狭窄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及早发现并治疗,术前及术后护理以及出院康复指导可帮助患者提升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可以有症状,但是有的病人也可能症状较轻或完全没有症状。美国多中心研究发现,有过一过性脑缺血的病人,一年内发生脑卒中的至少占10%,以后发生脑梗塞的平均每年为6%。这项研究的报道还指出,对颈动脉狭窄大于70%以上且有症状的病人进行手术,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研究对1662名无症状患进行术后随访观察,结果表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60%的患,接受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5年后,脑梗塞的发生率为5.1%,而内科药物治疗组为11%,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对有严重颈动脉狭窄的病人行内膜剥脱术,可以预防脑缺血或脑梗塞的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分别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以抽签法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观察组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比较2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手术后3个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观察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8.72%(χ~2=13.001,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低于对照组的2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4,P0.05)。结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疗效较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适应证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 对 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超声多普勒及DSA检查后施行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对术后患者用超声及DSA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8例手术患者无脑卒中发生 ,并且无手术后再狭窄。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适用于有症状、狭窄程度 >5 0 %的患者。但因其为预防性手术 ,对无明确颈动脉狭窄患者不宜过于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配合要点。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颈动脉阻断时间在19~27min,平均(15.28±5.89)min;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79.58±11.15)min;术中出血量20~50mL,平均(25.8±12.54)mL。术后患者术后患者头晕、手麻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护理配合的重点和难点是术中用物供给及时迅速、控制血压和避免术后发生栓塞,因此术前了解手术步骤用物准备充分,术中洗手护士供给器械物品准确、及时、迅速,同时用肝素盐水反复冲洗颈动脉管腔,防止栓塞;巡回护士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及时合理用药,是保证手术顺利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7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发现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评估与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且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朝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46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及围手术期和远期不良事件等方面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患者狭窄段血管内径增大、狭窄段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较术前降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术后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颈部切口积脓、心律失常、突发脑干出血死亡各1例.远期不良事件:术后4个月和8个月出现脑梗死各1例;术后5个月出现动脉内夹层1例.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有效改善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供血情况,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对12例动脉硬化粥样硬化引起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在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中配合下以及准确了解手术者的手术习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是提高手术疗效,保证患者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经济学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专家访谈,确认两种术式的标准流程,进而计算出两种术式的直接医疗成本。通过系统综述的方式确定各个效果指标的初始值和范围。由此构建出决策树模型,对两种术式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在各个指标上,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成本效果比均低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手术后脑卒中发生率、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再狭窄发生率和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比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占绝对优势的概率均大于85%。在手术后局部血肿、脑出血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比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没有绝对优势。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比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有较好的经济性,建议临床医生在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病情下,使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进行治疗。此外,应采取相关行动,积极推广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提高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颈动脉支架在治疗中风时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方法 静吸复合麻醉下对3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中行全程经颅超声多普勒监测.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17例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入院患者未再出现TIA发作,其他患者原有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或消失.患者术后72 h内发生TIA,24 h多次CT血管造影(CTA)检查无梗死灶出现,经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后恢复.2例因切口肿胀出现严重气管移位,经鼻气管插管后,患者顺利渡过水肿期.4例患者出现头痛,经脱水药物治疗后均在术后2~3 d缓解.7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声音嘶哑,神经营养药物治疗1个月后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CTA复查无一例颈动脉再狭窄出现.结论 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姚明兰 《现代保健》2009,(25):105-106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剥脱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50例因颈动脉狭窄行颈内动脉剥脱术后出现并发症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经过术后加强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减少了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颈内动脉剥脱术后细致的观察与护理是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凌夏 《家庭医生》2011,(19):70-71
50床的老先生是我的病人,检查发现是颈动脉狭窄:刚按受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手术本身还是很顺利的,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严重狭窄极易引起脑卒中,而脑卒中一直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常见病.在脑血管功能不全病人中,有的病变在颅外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颅外动脉阻塞性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常累及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当颈动脉狭窄率达60%~100%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目.我科于2014年1月-9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2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后给予控制血压,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生命体征的情况,尤其要注意头痛和呼吸的变化。抗凝药物应用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除发现一例出现肢体偏瘫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控制血压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密切观察脑部症状,加强呼吸道管理,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纽曼系统护理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江门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4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观察组(21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两组均接受纽曼系统护理干预,并于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1周肽素(Copeptin)、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前及术后12个月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术后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Copeptin、H-FABP水平均降低,血清IL-10、IL-6水平均升高,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与术前比,术后12个月两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动态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CEA治疗的7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术中TCD监测微栓子脱落情况将其分为无栓组(52例)和有栓组(18例),分别于CEA术前、颈动脉开放前、颈动脉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