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临床资料例 1 歼 6飞行员 ,男 ,2 5岁 ,飞行时间 6 0 0h ,2 0 0 1年 8月来我院疗养。诉近 1个月来飞行中时常出现倦怠感 ,有时注意力难集中 ,入睡困难 ,睡眠质量差。近半年来对因特网兴趣强烈 ,频繁上网 ,几乎每天上网 1次 ,每次 3h左右 ,多在 19:0 0~ 2 3:0 0的时间。体检无异常。疗养期间断绝与因特网接触 ,坚持每天参加海水浴锻炼 ,按时休息 ,3周后睡眠障碍消除。随访 1年 ,飞行 110h ,身体健康 ,睡眠正常 ,能很好地完成各项飞行训练任务 ,无飞行缺勤。例 2 歼教 5教员 ,男 ,2 7岁 ,飞行时间 10 0 0h。长时间飞行后头痛、头晕半…  相似文献   

2.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2 2岁 ,飞行学员。因头痛、头晕、左侧肢体无力 3个月于 2 0 0 2年 5月 14日入院。主诉 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头痛、以右侧为著 ,呈胀痛 ,伴头晕、左侧肢体无力 ,同时伴有一过性双手指、脚趾强直。无抽搐、震颤、舞蹈、不自主运动等。既往健康。入院查体 :神清语明 ,颅神经未见异常 ,左侧肌张力增高 ,肌力 4级 ,感觉正常 ,腱反射较右侧活跃 ,左侧Babinski征阳性 ,左侧Chad dock征阳性 ,无颈强 ,共济试验稳准。血、尿常规、肝功、血沉、电心图、胸透均正常。血磷 1.8mmol L(0 .80~ 1.6 0mmol L)、血钙 2 .6 2mmol L(2 …  相似文献   

3.
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弓崩裂脊柱滑脱放飞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39岁 ,汉族 ,歼 7飞行员 ,飞行总时间 2 5 37h。 2 0 0 2年 12月因“腰骶部间断性疼痛 16年 ,加重伴右下肢麻木 1年”入院。患者自述于 1986年始无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 ,久坐及劳累后明显 ,无外伤史 ,近一年来飞行劳累后及久坐后感腰骶部疼痛加重伴右下肢麻木明显 ,休息后能减轻 ,仍坚持飞行。入院一般检查均正常。腰部活动明显受限 ,L5S1、右侧棘旁压痛 ,叩痛向右下肢放射 ,直腿胎高试验阳性 (右 4 5°)。腰椎正侧位片示 :L5I度滑脱 ,L5S1椎间隙变窄。双斜位片示 :L5左椎弓峡部裂。CT示 :L5椎体向前滑脱Ⅰ度 ,L5…  相似文献   

4.
笔者报告1例飞行员长期服用西比灵引起锥体外系症状的病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初教-6飞行教员,男性,33岁,飞行时间2 300 h。因飞行疲劳后出现耳鸣、眩晕、头痛及失眠3月余,于1997年5月入我院五官科。经各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前庭性眩晕,神经性耳鸣。给予西比灵10 mg,每天1次口服。症状一度好转。照前方继续服用,一个月后出现乏力、失眠加重,每晚仅能睡2~3 h,并逐渐出现静坐不能,严重焦虑,胃肠不适等反应。以神经衰弱综合征转空勤科。继续服西比灵5 mg,每日1次。一周后表情呆板,类面俱  相似文献   

5.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5岁,歼教-5飞行教员,共飞行3000 h。因“发现左颈部肿块10 d”于2002年9月入院。10 d前发现左颈部一肿块,后自觉肿块有所增大。无发热,无消瘦,无盗汗,无疼痛,无声音嘶哑。查体:体温脉搏血压正常。心肺腹未见异常。左颈部可触及一5·0 cm×2·5 cm大小肿物,卵圆形,皮肤颜色温度正常,质中,表面光滑,无粘连,无压痛。左下颌角可触及1·0 cm×0·5 cm和0·3 cm×0·3 cm大小淋巴结,质中,活动良好,无压痛。B超示:实质性肿物。入院后行左颈部肿物切除术,完整切除一个6·0 cm×4·0 cm×3·0 cm卵圆形肿物,病理确诊为:左颈…  相似文献   

6.
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彩超诊断报告一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轰-5飞机领航主任,飞行时间2100h。因头痛,飞行出现疲劳加重一周首次入我院检查。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心界不大,心率72次/min,律齐、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无明显传导,A2>P2,血压正常,Ⅹ线心影正...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飞行员癃闭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4 2岁 ,飞行教员 ,飞行时间 4 6 0 0h。于 2 0 0 1年 7月 16日入院。患者于 4d前因劳累及受凉后出现腰部持续性隐痛 ,伴发热、恶心呕吐 ,但无尿频尿急 ,无咳嗽及胸闷胸痛。 3d来尿少 ,每日尿量约 2 0 0ml。精神饮食欠佳 ,夜间几乎不能入眠。查体 :体温39 3℃ ,脉搏、血压正常 ,头面无浮肿 ,双侧肾脏区叩痛明显 ,双下肢中度浮肿。双肾B超正常 ,腹透示肠腔积气 ,心电图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血常规正常 ,血尿素氮 17 8mmol L ,肌酐 10 5 6 μmol L ,尿蛋白 (++) ,血沉 :4 0mm h ,余均阴性。西医诊断为急性肾功能不全 ,…  相似文献   

8.
一、临床资料例 1 患者男性 ,34岁 ,训练基地歼击机飞行员 ,飞行时间 130 0h。于 1998年 10月一次飞行训练中突感头痛 ,以右面部及右前额为重 ,并伴有右鼻腔流黄色水性分泌物 ,即返回机场 ,着地后疼痛消失 ,低头时仍有黄水流出 ,随即就近送往空军医院 ,经CT检查诊断为右上颌窦囊肿 ,经抗炎治疗后鼻流黄水消失 ,出院后继续飞行 ,但有时飞行中感头部疼痛。于 1999年 3月来我院 ,1999年 3月2 3日在局麻下行右上颌窦柯陆氏手术 ,将囊肿切除 ,手术顺利 ,术后病理诊断为上颌窦囊肿 ,术后恢复好 ,经地面观察 3个月后 ,结论为飞行合格 ,现飞行状况…  相似文献   

9.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36岁 ,歼 6飞行员 ,飞行总时间 130 0h。因偶有心悸、胸闷 1个月余于 1998年 2月入院。患者平素身体健康 ,飞行耐力好 ,入院前无发热、咽痛、关节游走性痛。入院后查体无阳性体征 ,查三大常规、肝功能、心电图、2 4h动态心电图、2 4h动态血压等均无异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示 :主动脉无冠瓣稍粗 ,开放正常 ,关闭时无冠瓣向左室流出道脱垂 ,距离主动脉根连线下 4mm ;右冠瓣关闭不拢 ,余瓣膜活动良好 ;各房室大小、心室壁厚度、运动均正常 ;舒张期主动脉瓣沿二尖瓣叶至二尖瓣尖细束花流 ,并记录到舒张早中期双相湍…  相似文献   

10.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2 5岁 ,歼击机飞行员 ,飞行时间 5 0 0h。 2 0 0 2年 1月 16日因改装体检入院。平时身体健康 ,无不适主诉。空中生活适应 ,前庭功能稳定 ,飞行耐力良好。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血尿便常规化验正常 ,血液生化、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胸部平片、脑电图、超声心动图、立位耐力试验等均无异常。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 (机型 :美国Apogee 80 0 ) ,发现脾脏形态饱满 ,厚约 4 35cm ,于脾实质内近脾门处见一个 3 5cm× 3 1cm类圆形肿物 ,边缘回声稍强、清晰 ,内部回声低、不均匀 ,有小管状结构。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部有血流信号 …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是医学界面临的难题和研究热点之一.颅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对颅脑损伤相关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颅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与颅脑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因子尤其是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颅脑损伤后的早期短暂的超量表达是造成继发性颅脑损害的重要因素。最新研究发现,IL-1β和TNF-α的大量生成与核转子录因子-kB(NF-kB)的激活密切相关,创伤应激首知NF-kB后,通过诱导表达细胞因子IL-β和TNF-α,然后三者之间形成促进炎症过度反应的反正馈环;激活的NF-kB同时诱导其他炎症介质的大量表达,从而进一步加剧颅脑损害的发生,因此,对核转录因子-kB的早期抑制将是治疗颅脑损伤的关键因素,是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3.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s frequently seen in an athletic population, especially in contact sports. Many underlying 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 have been identified. Several injury classification schemes have been proposed, yet severity grading and management remain controversial. Although second-impact syndrome i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by many clinicians, athletes suffer more commonly from postconcussive syndrome. Recent research has examine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everal available tests, including electroencephalogram, magen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neuropsychologic testing, with variable results. Neuropsychologic testing has shown promise in evaluating cognitive function when baseline studies are obtained and compared with postinjury examinations. Treatment of postconcussive symptoms with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has also been tested, with favorable results.  相似文献   

14.
李成 《创伤外科杂志》2007,9(2):105-105
颅脑损伤合并颌面部损伤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颅脑损伤,死亡率高,其急诊救治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抗休克和脑疝的救治是重点,同时积极防止并发症及加强基础护理,才能真正、全面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总结和分析100例重型脑外伤的临床救治经验。迅速开展急救,正确论断、评估以及急诊手术,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脑外伤患者的预后,人们在实验和临床方面研究了许多神经保护药物,试图通过使用这些药物来降低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但迄今为止,未能发现一种药物能真正改善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本文首先介绍了神经保护的概念,在此基础对目前临床已使用或研究较多的神经保护措施进行评估,为神经保护药物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脑损伤是放射治疗的严重的并发症,其与脑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非常困难,目前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核磁共振弥散加权像、磁共振波谱、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等被认为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最终确诊依赖标本的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轻度脑外伤患者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研究轻度脑外伤后临床症状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对39例无意识丧失、CT检查正常的轻度脑外伤患者进行^99Tc^m-双半胱乙酯(ECD)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以双侧小脑平均每像素的均数为参比值,计算各大脑感兴趣区(ROI)放射性计数比值(RAR)。大脑皮质或基底神经节RAR低于70%,颞叶中部低于50%视为异常。结果39例患者中23例(59%)SPECT显示异常,其中3例为弥漫性血流灌注减低,20例为局部血流灌注减低灶,共计74个病灶。伤后3个月内脑血流灌注异常15例,2例为弥漫性血流灌注减低,13例为局灶性血流灌注减低;13例中发现病灶58个。8例受伤3个月后显像异常者,1例为弥漫性血流灌注减低,7例为局灶性血流灌注减低,发现病灶16个。结论 轻度脑外伤后患者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无意识丧失的脑外伤患者可出现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且SPECT检查比CT灵敏。  相似文献   

19.
弥漫性脑损伤后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运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 (DBI)模型研究脑外伤后脑缺血缺氧的形态学改变。 方法 采用Marmarou的DBI模型 ,光镜下观察微血管改变并测量顶叶皮质内微血管的截面积及微血管周的水肿面积 ;电镜下观察血脑屏障结构的形态学改变并半定量测定毛细血管周围的水肿范围。 结果 光镜下可见外伤后 2 ,6 ,2 4h微血管管径变窄 ,平均微血管截面积分别为 (41.77± 2 7.37) μm2 、(45 .0 9± 2 4 .75 ) μm2 、(49.38± 2 5 .13) μm2 ,均小于对照组 [(6 2 .0 7± 2 8.4 5 ) μm2 ](P <0 .0 5 )。伤后 6 ,2 4h微血管周围存在明显水肿。电镜下 2 ,6 ,2 4h血脑屏障结构有明显损害 ;微血管有痉挛、受压变窄及淤血三种改变。 结论 弥漫性脑损伤后存在明显的脑缺血缺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在舱室内大鼠颅脑爆炸伤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探讨其在舱室颅脑爆炸伤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8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单纯致伤组(n=40)和致伤+GSNO治疗组(n=40);采用二硝基重氮酚(DDNP)纸质点爆源在模拟装甲舱室爆炸,建立颅脑爆炸伤模型。伤后1、6、12、24、48小时取标本。测定脑组织中肿瘤坏子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浓度;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致伤组伤后1小时脑组织TNFα-、IL-1β、MDA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伤后12小时升高达峰值(P0.01),伤后48小时脑组织TNF-α、IL-1β浓度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致伤组伤后1小时脑组织SOD活性即显著降低(P0.01),致伤后12小时降低至最低值(P0.01),伤后48小时仍低于正常值。致伤组脑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脑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明显;给予GSNO治疗后各时间点脑组织TNF-α、IL-1β、MDA浓度均较致伤组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增高(P0.01或P0.05)。治疗组脑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等表现均较单纯致伤组轻。结论舱室颅脑爆炸伤后可导致大鼠严重的继发性脑损伤;而早期给予GSNO可明显减轻脑组织炎性损伤和氧化损伤,减轻脑水肿及神经元变性、坏死,从而减轻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