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小肝细胞(SHCC)丐大肝细胞癌(LHCC)细胞生物学特片的差异,采用QDA软件分析系统对11例SHCC和20例LHCC作DNA定量比较。结果显示,8例(72.7%)SHCC为二倍体细胞(2C)例(19例(95.0%)LHCC是异倍体(AN)型(P〈0.01)。17例(85.0%)LHCC的DNA直方图为多峰曲线,而9例(81.8%)SHCC为单峰曲线(P〈0.01)。结果表明,SHCC主要  相似文献   

2.
肝癌细胞核DNA含量的定量测定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38例肝癌的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显示;肝癌DNA含量与肝癌瘤体大小、包膜突破、癌栓形成以及临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但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关;66.7%的DNA二倍体/近二倍体(D/ND)肝癌瘤体直径≤3cm,而75%的DNA异倍体(AN)肝癌瘤体直径>3cm,提示肝癌直径在3cm时可能是其生物学特性转变的重要时期。本文认为,对肝癌DNA含量的定量分析,可为从形态学上估价肝癌的生物学特性提供有价值的补充,并为判断临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DNA content of 38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HCC) was quantitativelydetermined by means of image analysis technolog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NA contentin HCC was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tumor size,capsule breaking,cancerous thrombusforming and clinical prognosis,that is,the higher DNA content was,the more malignanceappeared,but not with the clinical staging and pathological grading of HCC.66.7% ofDNA diploid/near diploid HCC were less than or equal to 3 cm in diameter,whereas 75%of DNA aneuploid HCC were more than 3cm in diameter (P<0.05),suggesting that HCC at3cm in size may be an important period when the change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ouldoccur.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NA content can provide avaluable supplement to morphology in predicting the biological features and objective basesfor assessing clinical prognosis of HCC.  相似文献   

4.
小肝癌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肝癌(≤5cm)优化的个体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9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手术切除组(n=406)和微创治疗组(n=443),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和治疗后并发症。结果手术切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72.1%,其中262例肿瘤≤3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3.3%,144例肿瘤3—5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0.5%,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46);术后1、2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13.5%、29.9%和39.8%。微创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年生存率为73.8%,其中136例肿瘤≤3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4.7%,307例肿瘤3-5cm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72.2%,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45);治疗后1、2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12.6%、28.7%和40.4%。微创治疗组中肿瘤≤3cm患者治疗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手术切除组中肿瘤≤3cm的患者(P〈0.05)。手术切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微创治疗组患者(30.8%vs6.1%,P〈0.01)。结论微创治疗与传统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患者的疗效相当,包含微创治疗的综合治疗手段将有助于提高小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30例血清甲胎蛋白阴性或低值大肝癌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学。发现有19例透明细胞型肝细胞癌,其中仅2例免疫组化试验甲胎蛋白阳性,此结果提示在肝细胞癌细胞内发生的透明变可抑制甲胎蛋白合成,这可能是导致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阴性或低值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肝癌声像图与DNA倍体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应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对35例肝穿刺或手术标本的细胞核DNA倍体型及其与声像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倍体(AN)发生率在正常组或其余各组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大肝癌组与小肝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弥漫性肝癌组与小肝癌组及大肝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的异倍体细胞数在无包膜组、高回声组与有包膜组、低回声组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在有癌栓组与小肝癌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大肝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晕环、后方回声衰减的有无与异倍体细胞数无显著相关(P>0.05)。提示肿块大于3cm、无包膜、高回声、有癌栓是肿瘤恶性程度较高的超声表现,具有预后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扁豆凝集素亲和交叉免疫电泳自显影法,将血清甲胎蛋白(AFP)分为AFP-L1,AFP-L2,AFP-L33条电泳带。结果肝细胞癌(HCC)患者的AFP-L3阳性率为59.6%,显著高于肝硬化(5.4%)等良性肝病组。其中AFP-L3阳性的2例肝硬化患者均在以后观察阶段被诊断为HCC,且AFP-L3显示阳性,提示肝癌的存在和发生,先于B超、CT等影像学手段。直径为2cm以下的单发性小肝癌的AFP-L3阳性率为27.3%,AFP-L3与AFP值无相关性。结论AFP-L3的测定对于AFP阳性时的良、恶性肝病的鉴别及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目的 比较经皮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2000年3月至2003年6月共112例临床分期属于Ia期和Ib期的小肝癌随机分为手术切除组和射频消融组,分别予以全麻下开腹行肝切除术或经皮射频消融作为首次治疗方法。结果 手术切除组65例的术后第1、2和3年的肝内累积复发率分别是10.7%、18.4%和24.6%。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2%、85.7%和67.3%。射频消融组47例的术后第1、2和3年的肝内累积复发率分别是8.5%、19.1%和23.4%。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8%、82.0%和64.5%,两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534)。按临床分期进一步分组比较,Ia期两组的生存率相近,射频消融组略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253);Ib期时,手术切除组的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略优,其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4617)。结论 经皮射频消融为小肝癌根治性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其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特别是对肿瘤直径≤3cm的Ia期小肝癌,近期疗效优于手术切除,达到了根治性效果,在条件许可和技术上有保证的情况下,可部分代替开腹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X Zhou 《中华医学杂志》1990,70(6):330-3, 24
This article presents 14 patients of single-nodular minut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less than or equal to 2 cm) with coexisting cirrhosis. Of these nine patients were discovered by alpha-fetoprotein (AFP) mass screening or health check-up; and five by follow-up observation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All the 14 patients received radical resection with no operative mortality. The 1-5 year survival rates after resection were 100% (14/14), 100% (12/12), 100% (11/11), 100% (9/9), and 100% (7/7),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key point of further improvement in the detection of minute HCC lie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diagnosis at a relatively low AFP level (less than 200 ng/ml). Realtime ultrasonography is the diagnostic modality of first choice in screening and monitoring. Surgery is strongly indicated for minute HCC with compensated liver function; Limited resection is the main type of resection for minute HCC with liver cirrhosis. The present data also indicate that HCC is not always multicentric in origin, eve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Intrahepatic spreading rather than multicentric origin may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multinodular pattern of HC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AFP阳性与阴性小肝癌患者的超声造影特征,并对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并应用TIC软件分析AFP阳性与阴性小肝癌与周围肝实质的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流出时间和和曲线下面积。结果 60例小肝癌患者超声造影均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征,灌注曲线呈“快上快下”的形态。AFP阳性与阴性小肝癌间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和峰值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阳性与阴性小肝癌间流出时间和和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阳性与阴性小肝癌超声造影均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征,而AFP阳性小肝癌“快进快出”的特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晚期肝癌患者经动脉导管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 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53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大小分为小肝癌组(直径≤5 cm)和大肝癌组(直径>5 cm)。所有患者均给予经动脉导管介入治疗,选择经皮股动脉穿刺,超声引导下将插管插到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注入顺铂+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间隔1个月再行灌注,方法同前,以此重复3~4次。评估介入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疗效评价、卡氏评分及生存率。 结果 治疗后,53例中晚期肝癌中,食欲改善者30例,腹痛减轻者28例,体重增加者23例,且小肝癌组以上人数多于大肝癌组(P<0.05);AFP降低者共23例,其中小肝癌组AFP降低者比例高于大肝癌组(P<0.05);治疗后,53例中晚期肝癌中,CR+PR为36例,达67.9%,其中小肝癌组有效率(83.3%)高于大肝癌组有效率(55.2%),P<0.05;与治疗前相比,53例患者ALT、AST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大肝癌组ALT、AST、TBIL均高于小肝癌组(P<0.05);53例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4%、47.2%、24.5%,小肝癌组1、2年生存率高于大肝癌组(P<0.05),2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肝癌组治疗后卡氏评分高于大肝癌组(P<0.05)。 结论 经动脉导管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有效改善患者近期疗效,提高患者半年生存率,且其对近期疗效的影响与肿瘤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经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及肝动脉 栓塞化疗(TAE)后癌块最大直径、血清甲胎蛋白(AFP)及血白细胞、肝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立体定向适形放 疗组(A组)21例,其中肝功能Child A级13例、B级8例,癌块直径小于5 cm 2例、大于10 cm 6例、5~10 cm 13例。 TAE组(B 组)20例,Child A级 12例、B级 8例,癌块直径小于 5 cm 5例、大于 10 cm 3例、5~10 cm 12例。结果两组 瘤体平均直径缩小值、瘤体直径缩小率、血AFP降低率、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及肝功能改变发生率分别为,A组:(2.58±1.80)cm、 66.67%、86.6%、19.05%和9.52%;B组:(1.20±0.68)cm、30%、43.75%、50%和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立体定 向适形放疗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较好的方法之一,且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复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构建总生存率预测列线图。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浙江金华广福医院行TACE-MWA治疗的82例复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进展组、无进展组、存活组、死亡组。记录患者病情进展和生存情况,分析二者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结果  患者治疗后2年总生存率为68.29%,无进展生存率为36.59%;进展组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高于无进展组,肿瘤数目和最大肿瘤直径均大于无进展组(均P < 0.05);死亡组最大肿瘤直径大于存活组,肿瘤近肝门 < 2 cm例数和术前AFP水平均高于存活组,2组Child-Pugh、BCLC分级例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前AFP水平、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HR=1.026、51.487、2.463,P=0.024、0.047、0.016)为患者无进展生存危险因素;术前AFP水平、最大肿瘤直径、肿瘤近肝门 < 2 cm(HR=1.012、1.189、8.479,P=0.002、0.011、0.021)为患者总生存率危险因素;总生存率列线图一致性指数为0.919(95% CI:0.885~0.946)。  结论  肿瘤数目、大小、位置等因素对TACE-MWA治疗后复发性肝癌患者无进展生存和总体生存具有一定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C3和血清AFP,分析72例HCC患者、58例肝良性病变组和40例健康组血清GPC3和AFP水平。结果 HCC患者血清GPC3和AFP水平显著高于肝良性病变组和健康组(P<0.05);肝良性病变组和健康组中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表达与肿瘤大小、是否侵袭和病理分级有关(P<0.05);年龄、性别、有无HbsAg感染和包膜与两者表达无关(P>0.05)。单项检测灵敏度、准确度较低;联合检测灵敏度达84.7%,准确度达90.1%;两者在HCC中表达未存在直接关联(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GPC3和AFP水平有助于HCC的早期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 (MVI) 后的复发率等, 探讨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的临床分期早中期肝细胞癌患者590例, 进行肝切除术治疗并进行随访,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方法, 患者均分4组.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4组术后RFS和OS的发生率, 并采用Log-rank分析方法确定显著差异.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中, 经TACE和无TACE 2组间性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AFP、HBV-DNA、最大肿瘤直径、包膜、手术类型、肝门阻断、Child-Pugh分级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年龄、肝硬化结节、肿瘤细胞异型性、BCLC等在无微血管浸润组中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脾功能亢进、复发率等在微血管浸润组中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AFP (>400 ng/m L) 、肿瘤直径、包膜完整性、MVI、肝大部分切除等与总体生存率有相关 (P<0.05) , AFP (>400ng/m L) 、Child-Pugh分级B、肿瘤直径、肝细胞癌异型程度、包膜完整性、MVI等与无瘤生存率有相关 (P<0.05) .多个逻辑回归确定血清AFP水平>400 ng/L, 肿瘤大小>5 cm, 和不完整的肿瘤包膜是独立的相关因子 (P<0.05) .在存在微血管浸润的肝细胞癌患者中, 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相较于未进行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有明显的改善 (P<0.05) , 而不存在微血管浸润的肝细胞癌患者中无显著影响 (P>0.05) .结论微血管浸润与肝细胞癌复发率和生存率存在一定相关性, 利用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的方法有助于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mRNA在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25例HCC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的表达。结果:HCC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表达率显著高于肝炎和肝硬化患者(P〈0.01)。HCC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表达与患者的肝外转移可能相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数目、血清AFP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AFP-mRNA可作为血液循环中肝癌细胞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83例肝癌患者的95个病灶接受经皮肝穿射频消融(RFA)治疗,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经皮RFA的疗效,并随访其复发情况。RFA治疗后,<3 cm的病灶完全消融率95.4%,≥3 cm的病灶完全消融率76.9%;单个病灶的完全消融率87.7%,多发病灶的完全消融率71.4%。RFA治疗肝癌的完全消融率与病灶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8.
Fan WZ  Yang JY  Lü MD  Xie XY  Yin XY  Huang YH  Kuang M  Li HP  Xu HX  Li JP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1):2190-2194
目的 探讨经皮热消融[射频消融(RFA)及微波消融(MWA)]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TACE联合热消融治疗45例5~10 cm大肝癌患者,肝功能为Child-Pugh A、B级,其中25例行TACE+RFA治疗,20例行TACE+...  相似文献   

19.
张雁瑞  肖萍 《吉林医学》2011,(29):6083-6084
目的:检测bax及bcl-2蛋白在大、小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小肝癌和43例大肝癌中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bax在小肝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大肝癌(P<0.05);bax的表达与肿瘤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5);bax与bcl-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bax和bcl-2在肝癌细胞凋亡调控方面相互拮抗;伴随bax的表达减少或缺失,肝癌细胞凋亡的趋势逐渐减弱,这可能是导致肿瘤迅速生长、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bax的表达与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h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小肝细胞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后1个月的符合条件SHCC患者117例,随机分为两组: A组(治疗组或TACE组,59例)接受辅助性TACE治疗,B组(对照组,58例)不做任何辅助性治疗,此后定期随访并统计分析患者术后2年的无瘤生存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共有33例患者复发,1年内复发22例,全部复发发生在2年内。A组平均无瘤生存(DFS)时间为5~29(28.93±1.40)个月,B组为3~35(26.94±1.62)个月,P=0.443。A、B两组半年、1年及2年复发率分别为: 10.2% vs 13.8%,20.3% vs 20.7%,20.7% vs 31.3%(P=0.443)。单因素分析提示HBV DNA、输血、肿瘤大小(3 cm为界)及Edmondson-Steiner分级与术后早期复发相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P<0.2的危险因素,提示HBV DNA、输血及肿瘤大小是肿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SHCC这类复发风险相对较低的肝癌,辅助性TACE并不能减少术后早期复发,不宜作为常规预防复发的治疗方法 。其能否影响SHCC患者远期复发及总生存情况,需进一步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